第5章
“多谢秋塘姑娘了。”莫母昨日便对夫人院中四个大丫鬟具已熟识,对着秋塘微微欠身。莫婤亦是眉眼弯弯,对着她客气地笑笑。
穿过三道屏风,一行人进了里间。
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和醋酸,晨光透过半掩的雕花木窗,洒在高夫人身上。
她倚靠在床榻上,身后垫着几层松软的锦枕,未施粉黛,面容姿态尊贵又慵懒。
身着一件温和象牙白色的长袍,上面以金线勾勒出祥云纹样,衣襟处还绣着几朵金莲,下摆微微开叉,很是宽松。
身旁候着另外两名大丫鬟,忆梅和袖莲。榻尾还立着两个婆子,高夫人唤她们郑妈妈和周妈妈。
见秋塘带着莫氏母女进来,便对着她们点头淡笑道:“顺娘,终是回来了,我已闻尔等事迹,实乃功德无量啊”。
“夫人谬赞了。”莫母闻言,谦卑低首,携莫婤依礼行拜后,缓步上前,为夫人诊脉。
一番细究后道:“夫人初胎分娩颇费周折,身体耗损非浅,此后务必精心调养,切忌骤然滋补,以免适得其反。”
夫人听罢,频频颔首。
昨日高大人求得高老爷旧交,今晨找来了御医把脉,其所言竟与莫母不谋而合。
字字珠玑,切中肯綮,让她心中愈发看重莫母。
思绪万千,高夫人同莫母道:“顺娘,能否屈就于府中数日,专司调理之事?若能成为我高府食客,更是吾辈之大幸。”
古代大户人家常招揽才艺出众者,尊称“食客”,这一传统始于先秦,鼎盛于汉唐,直至明清仍有延续3。
古代医学尚未发达,懂得医理药性的医者或修炼养生之道的方士,因其能够治疗疾病或传授长寿秘诀,而成为权贵阶层争相延请的对象。
稳婆与之相似,因而莫母有把握能成为高府食客,摆脱王二的纠缠。
见此邀请,她顺势应了下来。
二人相谈甚欢,莫母同高夫人谈及坐月子期间的诸多事项,高夫人与莫母商议之后将会给予她的待遇。
其间,莫婤静坐一侧,聚精会神聆听二位长辈的对话,尤其对月银的话题格外留心。
然,当她目光不经意间落在高夫人,高高隆起的腹部时,还是没忍住,想了个话术,佯装不解,天真地问道:
“夫人为何不束腰以塑形,如此腹部便不会显得这般突出了!”
据莫婤平日里观察,隋朝女性日常穿着较为宽松舒适,但在正式场合已出现了采用束腰塑造身形。
束腰虽多为腰带,但多裹上两圈跟现代的产后收腹带很像。
收腹带不仅能加速腹部肌肉恢复,更能有效预防子宫脱垂,保证脏器归位。
高夫人闻言,轻抚莫婤的花苞头,笑意盈盈道:“束腰太紧了些,我用着喘不上气。”
身旁的大丫鬟袖莲也适时插话,拿起贵妃榻上的腰带道:“夫人一早便试了,实在难受得紧。”
转头抬眸,莫婤瞧见了夫人的束腰,竟是一条精致的皮质束腰,还配了些金珠子、金坠子。
也是她想当然了,大户人家的束腰为凸显贵气,质地坚硬,透气性、舒适性奇差,还不能调节大小,夫人产后肚子需由大到小恢复,用着自是难受。
思及此,她道:“夫人,我有一改良法子。”
她向高夫人求了一块上乘布,质地柔软透气,承诺仅需三日即可制成改良版束腰。
莫母虽欲阻止女儿夸下海口,高夫人却不以为忤,反而温和地宽慰莫母:“无论如何,此物权当作我给小辈的见面礼了。”
莫婤闻言,俏皮撒娇:“若成品满意,夫人必有重赏?。”
高夫人听罢,笑声连连:“定不负你所望,功成之日,重赏加身。”
领导一高兴,就给了更大的许诺,莫婤深感——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又同莫母聊了一会,高夫人轻启朱唇:“后罩楼中还有一处屋子不错,愿可合心意。”
说罢,便让秋塘与杏雏,引着莫氏母女前往探寻。
穿过重重院落,行至下人院后罩楼,秋塘用一把小巧玲珑的铜钥匙,开了最旁侧的一道门。
莫婤比对旁侧,竟比其他屋子大上一倍,与外墙隔着十来步,角落还有一处连通外街的角门。
母女二人很是满意,同夫人道谢后,便回家收拾东西去了。
念着她们孤儿寡母两人,高夫人便让郑妈妈和另一张妈妈,再挑上两个魁梧的马夫,同莫母一同回去。
夕阳西垂,晚霞如织,将天际染成绚丽的绯红色。
莫氏母女一行人,踏上归程,车辙辗过青石板街,发出悠悠声响。
到了院外,两个婆子同莫母约好明日来接的时辰,就离去了。
莫母目送他们后,便同莫婤回屋收拾东西。
莫家不大,但带了个小院。
院子中安了一套石桌凳,东南角种了颗枣树,树下围了块地,养了些草药和香料,西南角还有口深井。
西边一间房,是个烧火做饭的灶房,屋外支了个棚子堆了好些柴火。
东边一大一小两间房,大间莫婤兄长住,小间是才砌的,准备莫婤大些再住进去。
正屋三间房,一间迎客,一间莫父的木工房,一间卧房,夫妻俩带着莫婤住着。
莫母收拾其他屋子,让莫婤拾掇完自己的东西,将她兄长那屋也整理了:
“你哥那些物件,平日间就许你碰,现今也由你收拾了,只都是些值钱玩意,小心些。”
莫婤人小,要带走的也少,多还挂身上,如脖颈上的长命锁,手腕上穿着辟邪珠的红绳。
其他的不过三五身衣物,几张帕子,两个药材香囊,一个父亲做的弹弓。
拾拢完自己的,莫婤乐颠颠地跑进兄长屋寻宝。
屋内布置的很简单,一张靠墙的土炕,除了枕头被褥再无其他。
炕头旁铺了张草席,四角用嵌贝彩陶龟形席镇压着,上面摆了套笔墨纸砚。
隋唐时没有书桌,写字大多都坐在席上,左手执卷,右手执笔,每个笔划间通过不断搓捻转动笔杆来书写。
如<a href=https:///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欧阳询的字,方正险绝,笔划转折之处,如斧砍刀削般刚硬,现代人临摹,每每以写到这种位置为苦4。
其实这都是必须捻转笔杆才能写出,可惜这种技艺到书桌流行的<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便大体失传了。
莫婤心中琢磨着,日后定要找个老师,好好学学这门绝活。
草席旁是一个书架
子,书架子上书收拢约莫二十来本,多是抄本,字体洒脱刚劲,除了四书五经外,多是些农书、医书。
莫婤大学时去濠江交流学习过一年,对繁体字还算熟悉,辨得竟有《齐民要术》、《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
炕尾一个顶天立地松木柜,里面放了兄长几身衣物,在柜底还找到一套木质弓箭,一把折扇、一套棋具和一个黄花梨的小匣子。
匣子里装了几块碎银子,两枚印章,竟还有一枚蓝田玉佩。
将最贵重的玉佩仔细包好,莫婤拿起印章细细打量。
一枚印章刻着“莫禳”,大约便是兄长的名字;而另一枚刻痕很新,镌着“莫婤”二字。
忽的,鼻头一阵酸楚,她莫名掉下泪来。
第5章 酸菜熏鱼面莫家还是有些家底的
黄昏时至,天幕缀红。
狭长的巷子两旁,雕花木门半掩,袅袅炊烟从门缝中升起,如同巷子的吐息。
鲜嫩的清蒸鲈鱼,是孙娘子家的;酸甜可口的鱼香茄子,吴大娘院的。
韦老爷正烧着羊肉汤锅,春老鸨家的烧鸡香味窜了一整条巷子。
待莫婤磨磨蹭蹭拾掇完时,莫母已经收拾好了其他所有要带走的物件,正在灶房忙活晚膳。
“去院子里,把剩余的茱萸都掐来。”见莫婤收拾完了,莫母吩咐道。
院中种的药材、香料,好的都被莫母拾掇了起来,茱萸就剩些歪瓜裂枣,莫婤也不挑了,都摘了下来,还刨了个大蒜和两颗生姜。
拿了个箕畚,将它们都在井旁洗干净切碎后,端着来了灶房给莫母打下手。
莫母洗了条熏鱼,正在炉头上煎鱼。
只听“嗞啦”一声,油锅中的鱼,表面瞬间膨胀起一层酥脆的外壳,还散发着烟熏香。
另一侧,莫婤从泡菜坛子里抓起一把酸菜,切碎。
待煎鱼起锅后,烧旺火,挖了一勺猪油入锅。油化开后,再将生姜、大蒜、茱萸等倒入锅中,煸一煸。
霎时,一阵辛辣之气扑鼻而来。
紧接着将酸菜悉数倾倒,只听“嚓嚓”声响,随着锅铲翻飞,酸菜在滚烫的油锅中翻滚。
当酸味散开来,加水煮面,再放入煎得两面酥脆的熏鱼,左以清酱调味,米醋增香。
最后,面上再撒一把翠绿葱花,酸菜熏鱼面能起锅了。
熏鱼的醇厚,酸菜的爽脆,再加上面条的弹滑,莫婤吃得小肚都鼓了出来。
穿过三道屏风,一行人进了里间。
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和醋酸,晨光透过半掩的雕花木窗,洒在高夫人身上。
她倚靠在床榻上,身后垫着几层松软的锦枕,未施粉黛,面容姿态尊贵又慵懒。
身着一件温和象牙白色的长袍,上面以金线勾勒出祥云纹样,衣襟处还绣着几朵金莲,下摆微微开叉,很是宽松。
身旁候着另外两名大丫鬟,忆梅和袖莲。榻尾还立着两个婆子,高夫人唤她们郑妈妈和周妈妈。
见秋塘带着莫氏母女进来,便对着她们点头淡笑道:“顺娘,终是回来了,我已闻尔等事迹,实乃功德无量啊”。
“夫人谬赞了。”莫母闻言,谦卑低首,携莫婤依礼行拜后,缓步上前,为夫人诊脉。
一番细究后道:“夫人初胎分娩颇费周折,身体耗损非浅,此后务必精心调养,切忌骤然滋补,以免适得其反。”
夫人听罢,频频颔首。
昨日高大人求得高老爷旧交,今晨找来了御医把脉,其所言竟与莫母不谋而合。
字字珠玑,切中肯綮,让她心中愈发看重莫母。
思绪万千,高夫人同莫母道:“顺娘,能否屈就于府中数日,专司调理之事?若能成为我高府食客,更是吾辈之大幸。”
古代大户人家常招揽才艺出众者,尊称“食客”,这一传统始于先秦,鼎盛于汉唐,直至明清仍有延续3。
古代医学尚未发达,懂得医理药性的医者或修炼养生之道的方士,因其能够治疗疾病或传授长寿秘诀,而成为权贵阶层争相延请的对象。
稳婆与之相似,因而莫母有把握能成为高府食客,摆脱王二的纠缠。
见此邀请,她顺势应了下来。
二人相谈甚欢,莫母同高夫人谈及坐月子期间的诸多事项,高夫人与莫母商议之后将会给予她的待遇。
其间,莫婤静坐一侧,聚精会神聆听二位长辈的对话,尤其对月银的话题格外留心。
然,当她目光不经意间落在高夫人,高高隆起的腹部时,还是没忍住,想了个话术,佯装不解,天真地问道:
“夫人为何不束腰以塑形,如此腹部便不会显得这般突出了!”
据莫婤平日里观察,隋朝女性日常穿着较为宽松舒适,但在正式场合已出现了采用束腰塑造身形。
束腰虽多为腰带,但多裹上两圈跟现代的产后收腹带很像。
收腹带不仅能加速腹部肌肉恢复,更能有效预防子宫脱垂,保证脏器归位。
高夫人闻言,轻抚莫婤的花苞头,笑意盈盈道:“束腰太紧了些,我用着喘不上气。”
身旁的大丫鬟袖莲也适时插话,拿起贵妃榻上的腰带道:“夫人一早便试了,实在难受得紧。”
转头抬眸,莫婤瞧见了夫人的束腰,竟是一条精致的皮质束腰,还配了些金珠子、金坠子。
也是她想当然了,大户人家的束腰为凸显贵气,质地坚硬,透气性、舒适性奇差,还不能调节大小,夫人产后肚子需由大到小恢复,用着自是难受。
思及此,她道:“夫人,我有一改良法子。”
她向高夫人求了一块上乘布,质地柔软透气,承诺仅需三日即可制成改良版束腰。
莫母虽欲阻止女儿夸下海口,高夫人却不以为忤,反而温和地宽慰莫母:“无论如何,此物权当作我给小辈的见面礼了。”
莫婤闻言,俏皮撒娇:“若成品满意,夫人必有重赏?。”
高夫人听罢,笑声连连:“定不负你所望,功成之日,重赏加身。”
领导一高兴,就给了更大的许诺,莫婤深感——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又同莫母聊了一会,高夫人轻启朱唇:“后罩楼中还有一处屋子不错,愿可合心意。”
说罢,便让秋塘与杏雏,引着莫氏母女前往探寻。
穿过重重院落,行至下人院后罩楼,秋塘用一把小巧玲珑的铜钥匙,开了最旁侧的一道门。
莫婤比对旁侧,竟比其他屋子大上一倍,与外墙隔着十来步,角落还有一处连通外街的角门。
母女二人很是满意,同夫人道谢后,便回家收拾东西去了。
念着她们孤儿寡母两人,高夫人便让郑妈妈和另一张妈妈,再挑上两个魁梧的马夫,同莫母一同回去。
夕阳西垂,晚霞如织,将天际染成绚丽的绯红色。
莫氏母女一行人,踏上归程,车辙辗过青石板街,发出悠悠声响。
到了院外,两个婆子同莫母约好明日来接的时辰,就离去了。
莫母目送他们后,便同莫婤回屋收拾东西。
莫家不大,但带了个小院。
院子中安了一套石桌凳,东南角种了颗枣树,树下围了块地,养了些草药和香料,西南角还有口深井。
西边一间房,是个烧火做饭的灶房,屋外支了个棚子堆了好些柴火。
东边一大一小两间房,大间莫婤兄长住,小间是才砌的,准备莫婤大些再住进去。
正屋三间房,一间迎客,一间莫父的木工房,一间卧房,夫妻俩带着莫婤住着。
莫母收拾其他屋子,让莫婤拾掇完自己的东西,将她兄长那屋也整理了:
“你哥那些物件,平日间就许你碰,现今也由你收拾了,只都是些值钱玩意,小心些。”
莫婤人小,要带走的也少,多还挂身上,如脖颈上的长命锁,手腕上穿着辟邪珠的红绳。
其他的不过三五身衣物,几张帕子,两个药材香囊,一个父亲做的弹弓。
拾拢完自己的,莫婤乐颠颠地跑进兄长屋寻宝。
屋内布置的很简单,一张靠墙的土炕,除了枕头被褥再无其他。
炕头旁铺了张草席,四角用嵌贝彩陶龟形席镇压着,上面摆了套笔墨纸砚。
隋唐时没有书桌,写字大多都坐在席上,左手执卷,右手执笔,每个笔划间通过不断搓捻转动笔杆来书写。
如<a href=https:///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欧阳询的字,方正险绝,笔划转折之处,如斧砍刀削般刚硬,现代人临摹,每每以写到这种位置为苦4。
其实这都是必须捻转笔杆才能写出,可惜这种技艺到书桌流行的<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便大体失传了。
莫婤心中琢磨着,日后定要找个老师,好好学学这门绝活。
草席旁是一个书架
子,书架子上书收拢约莫二十来本,多是抄本,字体洒脱刚劲,除了四书五经外,多是些农书、医书。
莫婤大学时去濠江交流学习过一年,对繁体字还算熟悉,辨得竟有《齐民要术》、《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
炕尾一个顶天立地松木柜,里面放了兄长几身衣物,在柜底还找到一套木质弓箭,一把折扇、一套棋具和一个黄花梨的小匣子。
匣子里装了几块碎银子,两枚印章,竟还有一枚蓝田玉佩。
将最贵重的玉佩仔细包好,莫婤拿起印章细细打量。
一枚印章刻着“莫禳”,大约便是兄长的名字;而另一枚刻痕很新,镌着“莫婤”二字。
忽的,鼻头一阵酸楚,她莫名掉下泪来。
第5章 酸菜熏鱼面莫家还是有些家底的
黄昏时至,天幕缀红。
狭长的巷子两旁,雕花木门半掩,袅袅炊烟从门缝中升起,如同巷子的吐息。
鲜嫩的清蒸鲈鱼,是孙娘子家的;酸甜可口的鱼香茄子,吴大娘院的。
韦老爷正烧着羊肉汤锅,春老鸨家的烧鸡香味窜了一整条巷子。
待莫婤磨磨蹭蹭拾掇完时,莫母已经收拾好了其他所有要带走的物件,正在灶房忙活晚膳。
“去院子里,把剩余的茱萸都掐来。”见莫婤收拾完了,莫母吩咐道。
院中种的药材、香料,好的都被莫母拾掇了起来,茱萸就剩些歪瓜裂枣,莫婤也不挑了,都摘了下来,还刨了个大蒜和两颗生姜。
拿了个箕畚,将它们都在井旁洗干净切碎后,端着来了灶房给莫母打下手。
莫母洗了条熏鱼,正在炉头上煎鱼。
只听“嗞啦”一声,油锅中的鱼,表面瞬间膨胀起一层酥脆的外壳,还散发着烟熏香。
另一侧,莫婤从泡菜坛子里抓起一把酸菜,切碎。
待煎鱼起锅后,烧旺火,挖了一勺猪油入锅。油化开后,再将生姜、大蒜、茱萸等倒入锅中,煸一煸。
霎时,一阵辛辣之气扑鼻而来。
紧接着将酸菜悉数倾倒,只听“嚓嚓”声响,随着锅铲翻飞,酸菜在滚烫的油锅中翻滚。
当酸味散开来,加水煮面,再放入煎得两面酥脆的熏鱼,左以清酱调味,米醋增香。
最后,面上再撒一把翠绿葱花,酸菜熏鱼面能起锅了。
熏鱼的醇厚,酸菜的爽脆,再加上面条的弹滑,莫婤吃得小肚都鼓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