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蹉跎了三年时光,猛士们对云川部的警惕之心已经被消耗的干干净净。
  没人认为云川部的骑兵会突然出现在龙城之下,没有人会认为云川部的巨人武士会挥舞着巨锤出现在龙城之下。
  事实上,云川部在这三年的时光中,比任何一个部落都要安静,只要那些部族长们没有伤害到云川部的利益,他们没有进犯任何一个部族。
  云川仅仅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的文字,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诗歌,自己生产的商品,传送给了那些极度需要进化的野人部落。
  云川部的骑兵在大地上奔驰,他们夜以继日的在人类生活的区域的边缘与野兽作战,与食人者战斗。
  云川部的智者正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并且将他们在云川部学到的所有东西无私的教授给任何一个想要学习的人。
  云川部的商贾们坚持不懈的将云川部生产的精美商品,输送到他们能抵达的任何一个野人部落。
  到了这个时候,轩辕苦心孤诣组织的雄兵毫无用处,他们拼尽全力修建的高大城墙,除过让大地多了一道奇观之外,毫无用处。
  轩辕,蚩尤两部最美丽的女子希望能嫁到富裕的常羊山城,轩辕,蚩尤两部新一代的猛士希望能够加入到云川部的商队,并且保护商队走遍大地。
  每一个傍晚,轩辕都站立在龙城的城墙上眺望远方,他很希望云川能亲自来到龙城与他一战。
  每一天,他都在失望中用他斑驳的灰白头发盖住面容才能进入睡眠——他觉得,云川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蚩尤部的大湖城在云梦泽波涛的拍击下已经长满了青苔,这座被蚩尤倾注了太多,太多心血的雄城如今快要变成一座空城了。
  蚩尤很希望自己的族人向大湖城迁徙,可惜,从大湖城向大河上游之地的迁徙之风,已经不是他这个族长可以决定的。
  ——因为,云川部认为,大湖城太远,每一次行商几乎都是一场场艰难的探险,云川部死亡在行商路途的族人已经多的让云川部无法承受,所以,他们停掉了这条行商路线。
  “气蒸云梦泽,波撼大湖城!”
  云川高度赞美了这座消耗了将无数野人生命才修建好的城池,然后就把它交给了猴子统治。
  整整三年,云川部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干,他们只是在平平淡淡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每一天,对云川部人来说,都是极为平凡的一天,普通的一天,可就是这些平凡,普通的一天天,让云川部早早变成了一个无敌的存在。
  无敌的生活绝对是寂寞的。
  尤其是当常羊山上整日雷霆不断的时候,大河上游之地就平安的令人发指。
  云川部的人知道,那是自家族长在开山劈石,修整常羊山,准备把这座山彻底的给修建成一个更加方便族人生活的好地方。
  外族人的人则在不断地脑补云川手握雷电开山劈石的模样。有人将云川当成了神王,有的人则把云川当成了魔王。
  不管是神王,还是魔王,只要他手握雷电,他就是这片大地上独一无二的王。
  总体上来说,构成王的要素主要就是力量,尤其是原始人的王,力量的要素至少占到了九成以上。
  点燃火药开山劈石的人不是云川,不是阿布,不是夸父,更不是小苦,小鹰,狱滑,女咆他们这些人。
  而是——精卫。
  帮助精卫干这些事情的人是十六个身材巨大的巨人,十六个女巨人。
  之所以是这些人,主要是这些人足够笨。
  云川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群笨蛋,这些人因为笨,所以,就算是云川当着她们的面拿出来了火药,以她们的脑回路,还是坚定地认为,那些能把石头炸开的火光,黑烟,依旧是族长施放的,绝对跟那些黑色的粉末一点关系都没有,更何况,云川早就把那些火药装在一个个粗大的竹筒里了,在那些女巨人的认知中,竹子一般是大象跟熊猫喜欢吃的食物,也是能用来盖房子的材料,跟开山劈石一点关系都没有。
  至于让精卫掌握火药的制作技术,完全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火药这种东西作为云川征服蛮荒,改造蛮荒最重要的武器,仅仅他一人掌握是完全不对的。
  而精卫也喜欢开山劈石……她喜欢看到一块巨石在她亲手点燃火药之后迅速四分五裂的样子。
  至于,那些女巨人用钎子在石头上凿洞,再把装满火药的竹节一点点塞进去的场面视而不见。
  每当一块巨石,或者一段崖璧在一声轰鸣过后裂开或者坍塌下来,云蠡看向母亲的目光就充满了崇敬之意,尽管他也知道火药是怎么锻炼成的,却从来没有上手点燃过一次火药引线。
  所以,火药是云川部王族的秘密,也是王族统治云川部的一个基础,云川不允许除过他们一家三口之外的任何人掌握火药的秘密,即便是他疼爱的小公主也不能知道。
  常羊山是一座地质结构非常稳定的石头山,正好可以让火药在这里起到很好的雕凿作用。
  云川部新一期的改造常羊山的行动,远比前几次来的更加激烈。
  主要是云川部的粮食,物资已经积累到了一个极限。
  粮食如果不能在短时间里迅速化作投资,就会有大量的粮食以及物资腐坏。
  这些东西留在部族里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作用,需要将这些从族人口中抠出来的好东西,再还给族人,顺便用这些东西购买一下他们的劳动力。
  三年间,云川部终于从一个人口不足五万的中等部族变成了一个拥有十万以上人口的超级部族。
  常羊山城也从一个小小的城镇,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城。
  第123章 平常事
  蝉鸣三年不死,对人间不利。
  这是元绪说的话,他在常羊山已经听了三年的蝉鸣,有时候即便是冬日里,他也说自己曾经听到过蝉鸣。
  云川觉得这是元绪产生了幻听的结果,在过去的三年中,每年冬日都有大雪,大雪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杀死那些越冬的虫卵的,虽然有些蝉能活好几年,不过,在冬日大雪中,蝉会冬眠不会鸣叫。
  对于元绪说的话,云川没有反驳,说起来,大中华文化圈中,农谚对于劳动生产是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的。
  不知道这句话对不对,没关系,首先要有这么一句话才能引出后面无数句农谚来。
  野人们没有制造文化的可能,野人时代的文化全部都是头人,聪明人创造的,就像燧人氏造火,有巢氏盖房,伏羲氏分阴阳,建八卦,神农氏尝百草,轩辕氏立规矩,蚩尤氏建庙立祀……
  聪明人在创造文明这件事上的作用非常的明显,就算是野人们围着火堆蹦蹦跳跳的原始舞蹈,也是聪明人们整理之后流传下去的。
  小苦在冬日的时候,曾经从树皮下挖出来了很多蝉,这些蝉都是活着的。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冬日太暖了。
  其实不用看蝉,只要看墙角处的野草就知道冬日并不冷,即便是下了大雪也不冷,因为,墙角向阳面的青草碧绿了整个冬天。
  云川部现在有专门记录这些事情的人,这个人就是阿布!
  云川看过阿布整理的大事记录,发现阿布撰写的这本书基本上已经可以称之为洪荒世界的大百科全书了。
  不过,这本大百科全书实在是太大了,为此,阿布整整用了常羊山最大的一个山洞才算是将这本书安置下来。
  不是这本书的内容有多少,而是,实际内容太大的缘故,比如,书中介绍到了麦子,阿布就会把麦子的各个时间的状态用实物表现出来,从麦子发芽到扬花,成熟,一丝不苟。
  书中介绍到了铁,阿布就会将铁的各种形态也表现出来,从铁矿,铁砂,再到成品铁,甚至在书里面还刻意记录了他从夸父那里总结到的冶铁常识。
  云川看过书里面记录的刑天的故事之后,就离开了这座山洞,果然,阿布将云川讲述的刑天故事一字不漏的记录了下来,重点还讲述了那一场诡异的水龙卷。
  阿布认为他这一生只要将这一本书写好就不错了,这不是他自己谦虚,而是,写书从最初的用笔来描绘,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巨大工程了,为了写好这本书,阿布甚至从云川的天宫里讨要来了两个聪明的学子,以及十六个健康且聪慧的本族少年男女,这才能勉强维系这本书的书写。
  暖冬的后果就是春天里没有什么雨水。
  云川不怎么在乎这件事,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这里的天气就忽冷忽热的没有正常过,在这里他见识过恐怖的倾盆大雨,见识过十几天都不会散去的浓雾,见识过天崩地裂的洪灾,见识过满天都是金蛇狂舞的雷暴。
  所以,今年春天雨水少的事情,族人们也不那么奇怪,没有雨水,就用水车浇灌农田,也不差什么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