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第54节
  “如果因为花期和其他原因,做不到换花30次,那至少也得到10次以上。”
  “这样制成的香膏已经非常香了,直接使用也可以。但如果一定要得到精油,这些油脂就得在最高浓度的蒸馏酒中搅拌、浸泡——之后得等,等到天气转冷,冷到足够冻住油脂,而不会让蒸馏酒结冻。再将油脂与蒸馏酒的混合物过滤,得到香气浓郁的蒸馏酒,这其实是精油与蒸馏酒混合了。”
  “如果有条件的话,得到的精油和蒸馏酒的混合物,还可以在更低温度下冷冻一次,但依旧要保证不能让蒸馏酒结冻。这样可以确保绝对不会有油脂残留,让使用香水的人觉得油腻。”
  “其实我觉得,这样得到的精油酊剂直接使用就好了,本来精油也很少有直接用的。都会混合其他油脂做成香膏或香料油,再不然和蒸馏酒等混合,制成酊剂……如果非要精油,蒸发掉酒精也非常容易。”
  路易莎说的脂吸法制取精油,有些步骤大卫和阿尔贝并不理解原理。但听路易莎说的言之凿凿、很有条理,就觉得这件事很靠谱。
  当然,亲眼见到实物最有说服力,路易莎留下了需要换花的抹油板。大卫和阿尔贝就让人按照路易莎说的,每天更换玫瑰花瓣。才换过了几次,他们就觉得和市面上卖的最普通的玫瑰香膏香气浓度差不多了,而且还更清新纯粹,没什么杂味。
  他们不知道,这是因为路易莎炼制油脂的时候有讲究,而且做了更好的除味。再者,脂吸法得到的香膏,是直接吸附了完整的花香弧。吸附香味的时候,产生花香的细胞甚至都还活着呢!自然格外清新纯粹,除了稍淡了一些,和一朵新鲜的玫瑰花也没什么不同了。
  这就是脂吸法的优势所在,没有物理的、化学的原因破坏花香物质,截取的也不是某一刻的味道,而是花开过程中全部的味道都吸附了……在路易莎上辈子那会儿,最高级的精油制取法,要么是脂吸法,要么是模仿脂吸法原理的‘顶空气动吸附法’。
  之所以要搞模仿脂吸法的‘顶空气动吸附法’,主要还是脂吸法太费人工了!以工业社会的人工费用,实在太贵!即使是把生产放到人工便宜的地区,那也遭不住……毕竟现代社会,再便宜的人工也有一个底线。而连底线都没有的地方,说实在的,也不适合搞任何生产经营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路易莎上辈子那会儿,工业生产中已经没有真正的脂吸法应用了,都是家庭自制才会用一下脂吸法。
  打着脂吸法招牌的精油,如果没有撒谎的话,用的是‘浸渍法’制取。浸渍法是用液态油脂浸泡花朵,然后加热到50到70度的样子,中间要像脂吸法一样更换花材——原理差不多,只不过有加热工序,效率会高不少。加上更换花材拿抄网过滤就行,人工就用的少很多了。
  ‘浸渍法’取得的精油,品质也很高了,但还是比不上脂吸法。因为加热还是会破坏一些花香物质,即使这个加热温度已经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了。另外,完全浸泡花朵,其实还阻碍了花朵的呼吸作用,又影响了吸附花开过程中完整的花香弧。
  甚至,脂吸法提取精油,针对大部分材料,尤其是气质型鲜花,制取率还要高出不少。嗯,这也算是调香界的一个划分法,将花材分为了气质型和体质型,包括玫瑰、茉莉、晚香玉、栀子花、兰花、梅花等,都属于气质型。
  其中晚香玉最夸张,脂吸法比蒸馏法(现代那种可以进行复蒸的条件),出油率高十几倍啊!玫瑰没那么夸张,脂吸法大约是水汽蒸馏法的3倍,能有万分之九的出油率——当然,按照现在的算法,脂吸法可不止蒸馏的3倍,毕竟玫瑰精油万分之三的提取率是在现代提取技术的基础上达成的。
  如今的蒸馏提取,能有万分之一的出油率就算不错了。
  要说脂吸法各方面都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费时费工,和工业时代的高效、标准完全相悖,人工成本真的太高了!
  历史上,脂吸法是17世纪左右,在法国南部被真正完善,形成产业的。当时的人工便宜,所以采用脂吸法一点儿压力都没有。现在路易莎的话,也是一样的,甚至此时的人工成本只会比17世纪的法国更低!
  第75章 穿越中世纪075
  总之, 被摆在眼前的香膏说服的大卫和阿尔贝,选择了相信路易莎关于新技术的说法,而没有挨到精油真正被制取出来。
  之所以这么着急, 一方面是路易莎给的压力,她多少有些现代人的‘急性子’,要办一件事,开始了就会很快。另一方面, 也是他们都明白,早加入、晚加入差别是很大的。
  现在立刻加入, 就是核心层、自己人。要是等精油都制出来了, 一切一点儿风险也没有,那时候再谈加入,无非是一个搭顺风车的,可就别想得到什么优越条件了!
  在大卫、阿尔贝,以及他们小圈子里、他们最信任的人,也被他们拉上一起上了路易莎的车后。路易莎有了这个‘基本盘’做配合, 就在普罗万上城的恺撒堡举行晚宴,招待了包括大卫、阿尔贝等人在内的,普罗万几乎所有的香水从业者。
  他们有的接到了大卫技术扩散,涉足了精油,有的没有。有的甚至就是单纯的玫瑰园主,玫瑰花季直接将花卖给制作玫瑰水、玫瑰精油的业者。
  路易莎首先举杯祝酒,并公开宣布说:“我想,诸位先生们、女士们也听说了, 我在此设宴款待,是为了倡导建立一个‘布鲁多香水行会’。当然了,现在只有普罗万的大家来, 但我想,很快就有其他地区的同行选择加入。”
  此时男尊女卑没错,可相比起近代,女性还是自由不少的。一些寡妇什么的,经常要支撑门户,自己掌管产业。所以在场的笼统的香水从业者中,也有几位‘女士’。
  在场的人们确实听过这个消息,这也是路易莎让大卫他们刻意放出去的,算是造势……对于建立一个香水行会,从业者们要说支持不支持,那肯定是支持的。很多时候有一个行会,对外能保护个人,对内也是一种‘自我规范’,长久来看是有好处的。
  而且这个行会还是布鲁多未来的女伯爵倡导建立,大家更是有一种抱到大腿的感觉。
  这不求以后在布鲁多能横着走,至少能不被其他大行会欺负吧?就像前段时间那样,几个羊毛业行会的羊毛商人,为了完全不占理的事儿就打上门来,为什么?不就是羊毛业行会势力庞大,而他们弱小又没靠山么?
  “都说路易莎郡主热爱香水,或者说一切芳香产品,果然是真的……”城堡礼堂中,一侧餐桌旁,一位先生对旁边一位系着朴素头巾的夫人低声说道。
  这位夫人可不简单,她早逝的丈夫姓杜波伊斯,大家都称呼她‘杜波伊斯夫人’。她是在场种植花卉土地最多的人。除了玫瑰外,她还种植了大量茉莉——此时茉莉在瓦松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异国花卉,但它的香味优势非常突出,一早就被用来制作精油了,所以种植版图扩展得很快。
  杜波伊斯夫人名下没有香水工坊,她并不经营蒸馏香水或者精油,而是每到花期,直接将花按照面积包给商人。她甚至采摘都不需要自己管,都是那些包下她花的商人出力。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旱涝保收,坏处就是容易被糊弄,而且利润又要被那些商人多占一些了。
  但对于她这样一个很多时候不方便自己出面的寡妇,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好在杜波伊斯夫人一向精明,倒是没被糊弄过。这些年一直经营这些花田,家业没有损减,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比当初杜波伊斯先生去世时更兴旺了。
  “是因为热爱芳香吗?或许吧……”既是出于一个精明经营者的经验,也是出于一个女人的直觉,杜波伊斯夫人并不觉得这位顶顶有名的路易莎郡主,大张旗鼓掺和到一点儿不起眼的香水业中,真就只是因为喜欢。
  众人选择加入路易莎提出的‘布鲁多香水行会’并无太多犹豫,一来,现在看来这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二来,也是有大卫、阿尔贝等人倡导,当‘托儿’,气氛烘托得好。有些人就算原本还犹豫着,在大家都很积极的情况下,也忍不住随大流了。
  路易莎非要搞一个‘布鲁多香水行会’,更多还是方便引导这个行业,并且统合资源,做合理安排——要是让香水业‘野蛮生长’,发展速度会慢很多,很长时间内也只是小众产业,根本承担不起提供大量工作的期待。
  普罗万在她的计划中也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布鲁多其他地区才是重点!事实上,普罗万除了香水业的基础比较好,已经有比较大规模的鲜花种植,和产业化制取蒸馏香水和精油的底子……真说起来是没那么适合搞这个产业的。
  像是布鲁多南方一些地区,气候更加温暖,土地更富余,搞鲜花种植,显然容易得多——其实这方面条件更好的是布鲁多南面,罗纳公爵的领地。其领地更靠南,甚至南临地中海。那些滨海小城,气候温暖、阳光灿烂,要种什么鲜花不行?
  但路易莎显然没本事在罗纳公爵的土地上打主意,就只能尽可能在布鲁多想办法了。
  现在,在普罗万搞这些,其实是想先培养一批香水业商人、既得利益者。一方面可以给后来者打个样,大家知道这个行业有利可图,那不用路易莎再说什么,也会主动加入进来。另一方面,这些人也是种子,以普罗万的条件,他们早晚会跳出普罗万,选择南下寻找更合适的土地搞香水业。
  一开始普罗万香水业之所以能够诞生,很大原因是离西岱近。这么个蒸馏香水大市场,靠着它就能活得很滋润了。
  但成也西岱、败也西岱,因为西岱这么个此时少见的‘大城市’,周边地区供给粮食的压力很大,土地早就开发尽了。要在这里和粮食抢土地,不是做不到,但成本会相当高!而资本总会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这是颠不破的道理。
  路易莎要做的就是通过刻意引导加速这个过程,并有选择地将大家的选择集中在自己选定的几个地点——是的,她已经选定了,就在南方几个小城。
  这些南方小城普遍气候条件较好,阳光更充足,而且那儿的地形多山地丘陵。这在普遍是大平原的布鲁多不多见,种植谷物相对性价比不高,但种花就很合适了。
  照看花田、采摘鲜花,本来就是细致的工作,不像种植谷物那样大开大合(西方从来没有过华夏那种程度的精耕细作,哪怕是在农业相对发达的瓦松地区),倒也不在乎地形带来的那些不方便了。
  而且,山地丘陵的土壤条件往往更适合某些鲜花,又因为山地丘陵存在海拔差,就可以种植对气温有不同需求的花,或者比较轻松容易就让一种花花期分批,达到事实上扩大花期的目的——这对现如今,是非常有意义的。
  蒸馏香水的工坊想要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开工,就得在这样的地方才方便呢!
  唯一的问题是,山地丘陵要搞灌溉系统会比较麻烦,这肯定比平原上成本高。但偏偏花卉种植,这方面又绝对不能省。甚至要比种植普通谷物有更复杂、充足的灌溉设施……不过,香水业如果真的赚到大钱了,对投资者来说,这种一次性成本,应该也不是不能接受。
  大家加入‘布鲁多香水行会’后,行会第一件事当然是要给好处。先给一些甜头,建立起‘信誉’,之后再要做别的事才方便。而‘好处’么,当然就是之前路易莎已经和大卫、阿尔贝他们提出的精油制取法。
  在欢乐的晚宴后,第二天的白天,选择加入布鲁多香水行会的人们,就来到了恺撒堡的堡场一角。这儿有路易莎让人提前安放的一圈高背椅和带靠背的长椅,长桌则安排在稍远一些的草坪上,铺着雪白的桌布,上面是好几种待客的优质葡萄酒,以及花样繁多的点心和适合5月食用的清爽水果。
  大家谈事前被安排在长桌附近吃吃喝喝,等到所有人到齐,路易莎也出现了,才围坐到椅子那儿一圈。
  这并不像是一个正式场合,高背椅和长椅上都有很多颜色鲜艳的软枕,让每个人都能舒服地靠着,而不是正襟危坐——于是大家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各选位置。关系最为亲密的,还能分享同一张长椅,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路易莎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绣花的裙袍,花朵是大片大片的红玫瑰,淡红色、粉红色、深红色,错落有致,非常优美。除此之外,她还系了一根新奇的发带。这样的发带一般都是绣花,或者缝缀珍珠之类的宝石,但路易莎这跟发带却缀饰了造型立体的布花。
  这些花儿不知道是用什么手艺制成,虽然离得近了能猜出不是真花,而是纺织品制成,但看起来着实栩栩如生。让路易莎仿佛戴了一顶花环,但又比花环更精美别致——毕竟如果是真花环,是无法保证每一朵花的造型、状态都那么恰到好处的。
  这些花儿也是玫瑰花的样子,实际上是路易莎自己做的绢花……她上辈子入坑过绢花一段时间,不算特别迷,主要她压力大的时候就喜欢做手工,所以真的挺多东西看着觉得喜欢,就会上手玩一玩。
  这样’玩一玩‘,水平肯定不高。但现代人玩手工,哪怕是传统的东西,也会特别讲究‘出效果’——就以绒花为例,为什么有了绢花这样的仿真花,还要有绒花?就是因为绒花有不同于绢花的质感。
  多数时候,古代做绒花也不是做仿真的,而是做一些吉祥的意头,象征‘寿’、‘福’什么的,而且强调毛茸茸的感觉。
  但簪娘小姐姐们出绒花簪的时候,还是做仿真造型比较多,基本都烫平了,像绢花一样做真花样式。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出效果’,看的人一下被吸引了……商业社会,要卖货的嘛。
  不只是绒花这样,绢花本来就做仿真的,更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了。路易莎这种只是玩玩的,学一些小技巧,不需要太深厚的手艺,也能做几种外行看起来不明觉厉的仿真花呢! 中世纪本来就没有这种手艺,路易莎展示出来,尤其唬人!
  在座的人一看就知道,路易莎今天的穿着的主题是‘玫瑰’。想到路易莎昨天才召集大家加入‘布鲁多香水行会’,而普罗万的香水业,主要就是做玫瑰花水和玫瑰精油的。这样看来,今天要谈的事,还是紧扣普罗万的‘香水’呢!
  就是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路易莎是准备给甜头的,但习惯了贵族一来准没好事的人们,更容易觉得是后者。
  当所有人坐定,路易莎就朝大卫和阿尔贝点了点头,示意他们来主持这次的‘展示会’……就像之前她对大卫和阿尔贝说的,她虽然号召建立了‘布鲁多香水行会’,却不会将之当作自己的私有物,而是会淡化自己在其中的直接影响力。
  就算要做什么,也是通过自己的代理人来做。这样对她,对行会的大家,甚至对行会未来的发展,都要更好——大卫和阿尔贝就算是她在行会发展的第一对代理人了,这是对他们积极上车的‘奖励’,毕竟她的代理人在行会自然地位超然,有什么好事路易莎也会优先想到他们。
  如果今后他们一直做得不错,路易莎不介意一直用他们。如果有什么不好,到时候换掉,也不用多说。
  大卫和阿尔贝早就得到过路易莎的传授,知道今天要做什么。此时就立刻站起身,阿尔贝首先清了清嗓子,向大家宣布道:“日安,诸位……嗯,我就直说了吧,今天大家聚集在郡主这儿,当然不只是见个面、吃点儿、喝点儿,事实上,我们有一件大好事要告诉大家!”
  在大卫的监督下,阿尔贝的嘴碎到底没有像平常那样‘严重’,很快他就进入了正题,说道:“完全是路易莎郡主的恩典……大家也知道,路易莎郡主真心热爱香水业,同时也觉得香水业能极大让布鲁多更富有,所以有心大力推动其发展起来。”
  “其中,第一步就是要以更先进的技术,替换过去的蒸馏制取技术。嗯,整个制取过程会有些慢,我先给大家看看成品吧。”这样说着的阿尔贝,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了一个银盒。打开来看,里面是雪白的脂膏。
  一股浓郁的玫瑰芬芳随着他打开盒子,一下散发了出来。
  “玫瑰香膏?怎么制作的?味儿这么浓这么纯净么?”杜波伊斯夫人挑了挑眉问道。她虽然不经营制作蒸馏香水和精油的作坊,但长期和这个行业打交道,显然也是一下看出了阿尔贝手中这盒香膏的不凡。
  “是的,玫瑰香膏。”阿尔贝将香膏递给了首先问出来的杜波伊斯夫人,让她亲自上手看,并示意大家传递着看,让每一个人都实际接触到。
  “很稀有,一点儿腥味儿、焦臭味儿都没有,更重要的是,玫瑰的香味,简直和一捧新鲜的玫瑰没什么两样了。如果让我闭上眼睛去猜,我肯定分辨不出来面前是香膏,还是一束玫瑰花。”杜波伊斯夫人闭着眼睛闻了一下,就将香膏递给下一个人,并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这个时候的杜波伊斯夫人简直就像是绝佳捧哏,接着问道:“要得到这样高品质的玫瑰香膏容易吗?如果只是不计成本、小心细做,才能有这么好的东西,那就没什么意义了……我曾见过品质和这差不多的,据说制作的过程,每一步都非常讲究。因为产量极低,只能供给王宫里,包括王后殿下在内的几个人而已。”
  阿尔贝很高兴杜波伊斯夫人问出了这个关键的问题,立刻笑眯眯地回答说:“不,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了,要制作这样品质的香膏一点儿都不难,成本也不高。它或许比蒸馏法制得精油,再由精油调制香膏,要多费一些人工,但也只是多费人工。”
  “从难易上来说,它还更简单……蒸馏制取精油,还需要负责掌握炉火的人极有经验,稍微错一点儿,得到的就只能是蒸馏香水,而错过精油了。”没有温度计的时代,要控制蒸馏精油的温度,也只能靠经验了。
  “事实上,我现在就可以演示给大家看!”这样说着,配合他的女仆捧上来一套抹油板,一罐隔水加热后化开的油脂,一篮子玫瑰花瓣。
  “瞧,这是猪脂和牛脂的混合……要这么洁白干净,需要一些技巧,但并不难。就我亲眼见到的,不过是熬制的时候记得加水熬制,而不是直接去熬。用来吃的脂肪焦一点儿无所谓,很多人还觉得更香,但显然没人喜欢涂抹用的香膏里也有那个味道。”
  “然后就是放一些明矾凝絮,去除油脂的血水和其他杂质,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听说有的地区,没有干净的饮水,就连喝的水都得加入明矾沉淀……本质的原理差不多。”
  “为什么要用猪脂和牛脂混合,单用一种不可以吗?”有人好奇地问。
  “这是为了调节油脂的软硬,啊,马上你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了。”说着,阿尔贝将油脂倒在抹油板上,还用抹刀将已经有些凝固的油脂抹平。之后的事就很简单了,将玫瑰花瓣铺平在油脂上而已。
  “一般来说这样就好了,这样的抹油板上要封盖住。如果你们一次做了很多个抹油板,用来收集花瓣上的香味,可以一个抹油板上盖另一个抹油板。”阿尔贝拿起另一个抹油板,‘咔哒’一声,恰好封盖住。
  大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之前问问题的人忍不住坐直了身体,伸长了脖子:“等等、等等,您说这些油脂可以收集到花瓣的香气?您的意思是,之前的香膏并非是制得了精油再调和的,而是直接用油脂汲取了花瓣的香气?”
  “正是如此呢!”阿尔贝笑眯眯的,得意非凡道:“事实上,那还不是最好的!因为按照路易莎郡主所说,一般换花30次,脂肪才会到汲取香味的极限。是的,换花——看到这些铺在抹油板上的花瓣了吗?每天都得重新换新的,就像我们制作蒸馏香水时,浸泡在水中用于拧榨花汁的花瓣也得每天更换。”
  “这盒香膏用到的脂肪,只换花了10次……因为路易莎郡主才来普罗万,去到在下的玫瑰园,做了第一批香膏10天。如果各位还有疑义,可以自己再做,并换花足够30次,看看是什么样的品质。”
  被这个说法震惊到的行会众人,有那么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阿尔贝没有打断大家的震惊,这一会儿也没再继续说什么。
  杜波伊斯夫人回过神来,也慢慢点了点头,恍然大悟道:“难怪您说得混合猪脂和牛脂,这是因为猪脂和牛脂融化情况不同,混合后调节了软硬——太硬了,花瓣不容易黏上去,汲取香味的效果就要打折扣了。可如果太软,黏得太厉害,清理前一天花瓣的时候就很麻烦了。”
  “不只是需要换花人更小心翼翼,关键是花瓣黏下来的油脂,那可是极大的浪费!”
  看起来不多,但一张抹油板也只是涂抹薄薄一层油脂而已,而且积少成多,其中的浪费就很可观了。
  “是的。”阿尔贝点点头,心里更认可了杜波伊斯夫人是个好‘捧哏’,说道:“而且猪脂和油脂的配比也是不一定的,要看当时的气温,热一些的时候,牛脂可以多一些,冷一些的时候猪脂就多一些。”
  第76章 穿越中世纪076
  萝拉是‘杜波伊斯玫瑰园’附近百户村里的一名纺线女, 或者说‘老姑娘’——在瓦松的语言里,‘纺线女’和‘老姑娘’是一个单词。
  曾经,一个家庭中的女性, 无论是母亲、妻子,还是姐妹、女儿,都负有纺织的职责。尤其是最基础、工具最简单的纺线,小姑娘们还不会做任何家务时, 首先就会学着母亲和姐姐的样子,用家庭自产的羊毛做这件事了。
  但是, 纺织流程中的每一件活儿都是女人掌握, 纺织品是农村家庭的次要出产(有时是主要),那都是中世纪早期的事儿了。到了如今,纺织的其他工序,如更赚钱的织布、染布等,都已经从农村家庭生产中分离,被放进了城市里。
  更可悲的是, 完全由男性掌控了……其实真要说的话,这些活儿并不算重,女性是可以有同样产出的。但就像华夏古代,凡是赚钱的活儿也会被男人掌控——刻板印象中,古代刺绣的活儿都是女人做的,对吧?可实际上,供家庭内部使用的刺绣作品,的确大多是女人制作。可一旦大规模商用, 形成一个极其赚钱的行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人们只记得苏州绣娘,谁知道大规模外销, 形成更大产业的广州绣工,大多是男人呢?那时他们被叫做‘花佬’。
  中世纪的织染活儿也是这样,悄无声息地被男工完全包圆了。费力一些的,以女人做不来重活儿为由将她们拒之门外。讲究技巧,稍微复杂的,则以女人头脑简单,更无法承担这样的工作,冠冕堂皇地关上行业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