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这日,重润叫住武灵儿,挥退众人,让她坐下。
  “你不要白费心思了。”重润明确拒绝道。
  武灵儿振振有词:“我喜欢你,与你无关。”
  重润有些头疼,这种与熊孩子交流的无力感又来了(他的外甥中有不少是熊孩子)。
  他想了想,还是冷酷地说:“你给我造成了困扰。”
  武灵儿听了,双手撑着桌案直起身子,连连摇头,道:“不是的,不是的。陛下,你不要自苦了。”
  重润一听这话,又是好笑,又是无力,道:“朕是皇帝,自苦什么?”
  武灵儿一顿,又理直气壮道:“你身为皇帝,本应有后宫三千佳丽,但现在后宫空无一人,不是自苦是什么。
  我要成为你的妃子,你担心什么我都明白,我什么都不要,名分、子嗣,我只要你。”
  这股热情让重润感到哭笑不得,他因而坚定地拒绝了武灵儿,道:“小娘子,人生的路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走吧。”
  “走?”武灵儿咬着唇泫然欲泣,看着那个温和儒雅的男子正冷冰冰说出这样的话来。
  重润道:“走,离开皇宫。”
  “什么,你要撵我出宫?”武灵儿尖锐地叫起来。
  重润点头道:“是,你困扰到朕了。”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又是供人看的猴子。
  武灵儿又羞又气,满面通红,跺着脚,咬牙道:“我真是白瞎了眼睛看上你。”说罢,便气呼呼跑了。
  重润只当她是小孩子脾气,又是自家亲戚,叫人进来,道:“你去给太后说一声,宽慰她几句,不要使人看低她。不看在亲戚的面上,就看在她年龄还小的份上。”宫人应了一声,飞也似的去了。
  武灵儿回到住处,将衣服摔到包袱皮里,恨不得伏在榻上大哭一场,但她怎么会为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伤心呢。
  正想着,忽然太后命人叫她。韦淇见了她,仔细打量一回,是个美貌热情的小娘子,可惜了……
  韦淇宽慰了她几句,又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使她去了致知院太平公主处。
  武灵儿辛辛苦苦一两年,又是托人说好话,才进了安乐公主府,又去皇宫,如今一朝回到起点,回到家中几乎要哭死。
  她阿娘忧心忡忡,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你没有做皇后的命。”
  武灵儿抬头,眼睛鼻子哭得通红,大声反驳道:“我就是喜欢他,啊啊啊,他怎么这么冷酷呢?”
  武灵儿又伏在被褥上大哭,她阿娘叹了一声:“你……你哭出来也好。”
  “我以后要怎么办啊?”武灵儿哭道。
  她阿娘忧心道:“等几年事情淡了,让你哥哥嫂子,再不济我求求太平公主,给你挑一个可心的人。”
  武灵儿猛地起身,哽咽道:“谁说这个了,我的差事该怎么办啊?”致知院只教教小孩子,太平公主喜欢,她不喜欢。
  第173章 李继植 我也算是对列祖列宗有交代了……
  武灵儿想了一晚上,打听到安乐公主回府,虽然羞愧难当又心虚不已,但还是来了,求安乐公主帮她谋个差使。
  她知道安乐公主不会拒绝。
  果然,她问出口,裹儿就好脾气地问她 :“你想去哪个部门?工部、户部、刑部,我都能举荐你进去先做个小吏。”
  “不,我不去这些部门,我想去广州市舶司。”武灵儿鼓起勇气道,虽然她不惧怕流言蜚语,但分心处理这些事却是麻烦。
  陛下和公主重视百姓,且地方最容易出成
  绩,到时以功升官,再回来面对那些长舌大臣,岂不痛快。
  裹儿听到这里,倒对武灵儿高看一眼,再次确认了一遍:“那广州是岭南之地,风俗殊异,气候酷热,你真的要去哪里?”
  武灵儿坚定道:“我要去,请公主成全。”武灵儿不知道安乐公主什么打算,但湘灵是安乐公主的心腹,她去的地方一定是重要的地方。
  裹儿道:“好,我答应了,回去准备一下,过两日就出发,到时候湘灵安排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武灵儿顿时喜笑颜开,道:“多谢公主殿下。”
  “去吧。”裹儿笑道。武灵儿告辞离去,浑身轻松,回到家中和母亲一说,得了一通埋怨和满腔担忧。
  武灵儿心悦皇帝一事就如秋日的一朵瑰丽的花,绽放之后,又悄然凋谢,当事人之一南仕广州。
  大唐如今国力强盛,后突厥灭亡,其部落相继归附,安西朔方虽有小规模战乱,但很快平定,百姓安居乐业,盛世之相已显。
  只是姚崇这位宰相却没有多长时间了。临终之际,回顾往事感慨万千,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先帝和陛下对他信重,将国库托付给他,委以重任,不曾猜疑半分。如今他就要死了,见到陛下,也算没辜负他的所托吧……
  先帝弥留之际最担忧的是兄妹骨肉相残,他生前陛下和公主关系融洽,死后就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现在压力给到了宋璟,这人是他的朋友、同僚和知己,也是他的对手。
  谁能想到执掌用人之权的官员竟然连任十多年,他和自己一样受到先帝一家的信重。
  朝中能有这样待遇的,只有他们两人而已。
  重润和裹儿都在姚崇病重之际过来探望,姚崇看着一双如日月般的兄妹,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要说什么。
  人心都是肉做的,这对兄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心胸宽广,仁政爱民,勤奋节俭,一直是姚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模板。
  先帝是个有福之人啊,姚崇又一次感慨。
  “我去之后,望陛下和公主以大唐江山社稷为重。”这是姚崇对皇帝和公主的遗言。
  姚崇离去后,重润和裹儿都难过不已,一时难以适应,决定将姚崇陪葬桥陵。当然,桥陵除了姚崇,还有数个有功于社稷的大臣,如张仁愿、郭元振、解琬、韦安石等人。
  虽然陪葬皇陵是一件极其风光的事情,但是陪葬的是中宗陛下……反正众人的心中微妙至极,就好比诸葛亮死后陪葬在刘阿斗身边。
  精明能干的户部侍郎宇文融继姚崇之后成为新的户部尚书,秉承姚崇遗志,继续主持税法改革,减轻百姓负担,抑制土地兼并,各地设置常平仓,平稳物价。
  一眨眼四年的时光倏忽而过,与裹儿分别许久的植儿回来了。这四年中,一开始众人以为安乐公主的儿子在宫中做侍卫,但后来一直没见人,才有消息传出来,他被安乐公主外放出去。
  皇帝无子,而安乐公主之心,世人皆知。她的一双儿女自然也为世人瞩目。
  可惜众人一不留神,武继植悄然消失,等他回来,凭借军功成为一名正六品的昭武校尉。
  众人才知他的去处。原来四年前,武继植隐姓埋名,去了军中历练,立下战功,升为校尉。
  裹儿仔细打量他一回,只见他双目炯炯,白皙的肌肤被风沙吹得粗糙黝黑,整个人如同蓄势待发的雪豹。
  她心中大为欣慰,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回来了。”
  “回来了。”植儿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外面辛苦了。”裹儿心中充满了自豪。
  “儿子不孝,让阿娘担忧了。”植儿道。拜见过母亲,他又去见了父亲、舅舅和阿婆。
  重润看到他这般糙汉模样,惊得起身,围着他转圈打量,拍拍他的后背,捏了捏他的肩膀,十分不解道:“你怎么长成这样?”分明是他理想的模样。
  “俗话说,外甥像舅,说不定我要是出去了,也会变成这个样子。”重润唏嘘中带着羡慕。
  这弄得植儿尴尬不已,道:“陛下,我……就是在外面天天训练,吃得多。”
  重润闻言顿时笑起来,拉着他的手,让其坐在身边,问起他这些年的经历来,又念叨了一句:“你母亲真能狠下心啊。”
  对于最后一句,植儿只是讪笑略过,刚要说话,就听宫人禀告说,太后过来了。
  二人忙起身相迎,韦淇扶着宫人进来,也不理会重润,只上前双手摩挲着植儿的脸,眼睛都红了,道:“回来了,回来了啊。”
  植儿见到阿婆布满皱纹的脸,一时愣住了,又忍不住心酸起来,叫道:“阿婆……”
  裹儿的一双儿女几乎是在宫中长大,是小一辈中与韦淇最亲近的孩子。
  重润和植儿一左一右搀扶韦淇坐下,叙过别离之情,韦淇骂了几声裹儿,道:“这么小的孩子,她怎么忍心放出去呢?”
  植儿不好说什么,重润掩口而笑,见韦淇看来,笑嘻嘻道:“许是怕你骂她,今天就没敢过来。”
  韦淇重重哼了一声,又拉着植儿问长问短。植儿一一回答,又将这些年的经历拣了些说给韦淇。
  “哥舒翰是个好的,我要重重赏他。”韦淇赞赏道:“他先受你阿娘推荐,后在你阿翁身边担任千牛卫。过了两年,你阿翁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就把人外放西域去了,果然是个忠臣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