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韦淇摇头叹道:“她呀,她还想着做幽州都督呢。我说,她的才能当一州刺史,她偏说当个都督也不在话下,真是笑话。
她来信说,已经以幽州刺史的名义上了奏本,我数着日子准备让人打回去,没想到奏本一直没到,可算省了心。
哎哟,我说这些做什么。陛下叫你来有正事,他与相王、太平姊妹情深,吃了什么好的老想着他们,命人送一些过去。你替陛下和我到太平府上走一趟,可好?”
上官婉儿起身道:“妾身遵命。”
说完,有宫女捧了瓜果绢帛来,上官婉儿告辞,遂充为天使,出了宫来到太平公主的府上。
太平见到上官婉儿又惊又喜,眼睛都红了,拉着她的手说:“你……你还好吗?”
上官婉儿笑说:“公主,我是来宣旨的。”
“好好好。”太平用帕子擦拭眼角道。她接了赏赐,将宫人打发走,细问婉儿和宫中的情形。
上官婉儿一一说了,叹息道:“谁也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
太平道:“圣人退位了,我……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只能往前看了。”太平见母亲幽居别宫,心中愧悔良久。
上官婉儿安慰她几句,忽想起一事,便将临走之前韦淇说的事情与太平公主说了。
太平公主想了想,又盯着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会意,微微颔首。太平道:“我不仅是裹儿的亲姑母,也是她的婶娘,就帮她这一次。”
上官婉儿笑说:“我就知道公主会答应的。”
太平公主叹息,皇位换了人,即便是同胞兄长,但她再也不能肆无忌惮了。
皇位上的那人有自己的爱女,疼爱怜惜之情,正如圣人对待自己一样。
太平公主想毕,回神道:“我为她,也为我自己。裹儿,她才干如何?我不想推上去一个废物,祸害李唐江山。”
上官婉儿笑说:“别的我说了不准,我只能说她比我强。”
太平公主下定决心说:“好,你让三兄等我的消息。对了,你要出宫吗?”
上官婉儿摇头说:“我生在皇宫,长在皇宫,离开了皇宫就不知怎么生活,也睡不安稳。”
太平公主叹息一声,说:“好吧,这次是你离宫最好的机会,以后不知还有没有。你既然要留宫中,就早些回去。日后,要出来见我啊!”
上官婉儿笑说:“好,公主,婉儿告退。”
果然次日,就有人将幽州刺史李裹儿的奏本夹杂到别的奏本堆里,一起送到了李显的面前,李显准了,并命人草敕任命李裹儿为幽州都督的诏书,发给门下省。
敬晖和桓彦范看到后,大惊失色,问:“这奏本不是压着了,怎么到了陛下跟前?”
他们与张柬之一样,以维护李唐安稳为己任,怎么会容忍疑似下一个则天大帝?
敬晖和桓彦范面面相觑,不能决,于是将奏本送到张柬之面前,问他的看法。
张柬之敲着奏本,说:“给陛下驳回去。”
敬晖迟疑:“张公,这样不好吧,安乐公主在幽州甚得民心,她说的也是事实,突厥保不准要进犯边疆,幽州都督府要加强戒备。”
桓彦范也附和:“陛下新登基,若是门下省驳回去,只怕不好。”
张柬之问:“那你们要如何?”桓彦范和敬晖默然无语。
张柬之说:“就按老夫的意思来,驳回去。”敬晖与桓彦范只好驳回去。
李显得了消息,心惊胆战,脸色发白,下意识地想要顺从,但是一想到女儿信任的面容,又忍下来。
韦淇咬牙道:“一字不改,发到门下省。”
既然走到了这一步,什么事情已经不主要了,变成了皇帝与张柬之的角力。皇帝若是退了,只怕日后这些大臣,都要爬到他们夫妇的头上。
张柬之对于这样无理取闹、任人唯亲的奏本十分强硬,坚持再要打回去。崔玄暐等人忙拉住他,苦劝道:“张公不可,不可啊!你难道想让君臣不和摆在明面上吗?大唐不能再乱了!”
第61章 幽州都督(二) 京师的水太深,我怕你……
李显和韦淇都没有预测到,事情在特殊的时间经特殊的人参与进来后,竟然附上意想不到的含义。当初,他们只是秉着成全女儿的意愿。
值房中,张柬之态度强硬,强烈要求驳回擢裹儿为幽州都督的荒谬要求,但是其他人却持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张柬之关系最为亲密的敬晖。
他劝说:“张公此事要三思而后行。”
张柬之道:“难道我就干看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袁恕己叹气:“如今李唐初复,欣欣向荣,张公何必与皇帝对着来?”
张柬之把头一梗,敕书一丢,赌气道:“殷鉴不远,你们想讨乖卖好,就去批,我不批。”
张柬之是神龙政变的首功之臣,众相公一直敬着他,但这话说得敬晖等人心里不舒服。
崔玄暐就直言了:“张公这话看轻了我们,在座的哪个不是舍生取义之辈?”
袁恕己和稀泥道:“大家都少说两句,不要吵嘛。”
张柬之冷哼一声,崔玄暐赌气不说话。
袁恕己继续道:“大家平心静气商量出个主意。”
接着他又道:“我先说两句,首选论事不论人,这几年幽州的人口土地租税都有所增长,光榷税一项,就抵得大州全州的赋税,而且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安乐郡……安乐公主,算得上牧民有功。
再说其人,不贪不虐不奢,性格宽厚,仁孝友悌。且不论她的性别,张公你来说,我说的中肯不中肯。”
张柬之冷笑几声,不瞧袁恕己一眼。
崔玄暐点头,说:“却是实情。”
袁恕己道:“李唐内部皇权交替,政局波动,北边突厥狼子野心,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幽州都督府确实需要加强防备。张公,你不同意安乐公主任幽州都督,你想派谁过去?”
张柬之开口道:“朝中文臣武将如云,哪一个不行?”
袁恕己问:“哪位大臣能比安乐公主在幽州更能稳定人心?”
张柬之的眉头微微皱起,崔玄暐附和道:“确实如此。陛下诸子女中,最疼爱的就是安乐公主,邵王轻易不能动,下面的两位亲王年龄又小,不知品性。”
谯王妃杨丽春是张氏兄弟的外甥女,与诛杀二张的几人隔着仇,张柬之几人自然将谯王重福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其他几人神色稍缓,若突厥真有异动,公主在幽州必然能安定人心,对李唐社稷而言是一件好事。
袁恕己问:“若是公主无故回京,突厥再有异动,北疆必定人心浮动。
再则,突厥异动只是猜测,若因此劳师动众派兵遣将,耗费巨大不说,还可能引发边患。”
“还有最坏的一种情况。”袁恕己沉默了一下,道:“幽州地临两蕃,若突厥真有异动,幽州都督府没有防备,万一公主出了意外……”
当年高宗的妹妹新城公主抑郁而亡,高宗迁怒驸马韦正矩,将其处死。皇室根本不讲有理还是无理,有罪还是无罪。
若安乐公主因他们的决策而死,以陛下和皇后的性子,那他们就可以和家人在地下团聚了。
袁恕己抬眸看向几人,突然笑了一下,摊手坐下,不再言语。
张柬之气道:“依我说就不应该让皇室出镇边境。”
“不管男女。”他又补充了一句,那脸色活脱脱像一个重度重男轻女的老头。
崔玄暐心中一动,道:“袁公说得有理,这事不能拖,咱们早些商量个章程。”
敬晖道:“召回来不好,原地呆着也不好,只能依她了,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左右他们脱开了干系,况且这安乐公主又不是什么虐民的人。
桓彦范问:“袁公有什么好主意吗?”
袁恕己想了想,道:“好主意倒是没有,折中的有一个。”
“什么主意?说来听听。”其他人好奇道。
袁恕己说:“擢安乐公主为检校幽州都督,以备突厥。”检校就是代理的意思,并非正式任命。
“临时差遣,因事而设,事己则罢。”桓彦范道。
崔玄暐眼睛一亮,说:“这个主意好。前头驳回去也有说法,就说公主资历不足,不足胜任幽州都督,先任检校幽州都督。你们觉得呢?”
话罢,四人的目光看向张柬之,张柬之冷哼一声:“你们都同意了,还要问老夫的主意做什么?”
袁恕己叹息说:“君臣相和,才能长治久安啊。”张柬之默然无声,袁恕己看了崔玄暐一眼,崔玄暐笑说:“那就这样回吧。”
皇帝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的博弈,以各退一步结束:幽州刺史李裹儿任检校幽州都督。
李显和韦淇信心倍增,而促成此事的上官婉儿逐渐成为二人倚重的心腹。她自然没忘给促成此事的人表功。
她来信说,已经以幽州刺史的名义上了奏本,我数着日子准备让人打回去,没想到奏本一直没到,可算省了心。
哎哟,我说这些做什么。陛下叫你来有正事,他与相王、太平姊妹情深,吃了什么好的老想着他们,命人送一些过去。你替陛下和我到太平府上走一趟,可好?”
上官婉儿起身道:“妾身遵命。”
说完,有宫女捧了瓜果绢帛来,上官婉儿告辞,遂充为天使,出了宫来到太平公主的府上。
太平见到上官婉儿又惊又喜,眼睛都红了,拉着她的手说:“你……你还好吗?”
上官婉儿笑说:“公主,我是来宣旨的。”
“好好好。”太平用帕子擦拭眼角道。她接了赏赐,将宫人打发走,细问婉儿和宫中的情形。
上官婉儿一一说了,叹息道:“谁也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
太平道:“圣人退位了,我……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只能往前看了。”太平见母亲幽居别宫,心中愧悔良久。
上官婉儿安慰她几句,忽想起一事,便将临走之前韦淇说的事情与太平公主说了。
太平公主想了想,又盯着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会意,微微颔首。太平道:“我不仅是裹儿的亲姑母,也是她的婶娘,就帮她这一次。”
上官婉儿笑说:“我就知道公主会答应的。”
太平公主叹息,皇位换了人,即便是同胞兄长,但她再也不能肆无忌惮了。
皇位上的那人有自己的爱女,疼爱怜惜之情,正如圣人对待自己一样。
太平公主想毕,回神道:“我为她,也为我自己。裹儿,她才干如何?我不想推上去一个废物,祸害李唐江山。”
上官婉儿笑说:“别的我说了不准,我只能说她比我强。”
太平公主下定决心说:“好,你让三兄等我的消息。对了,你要出宫吗?”
上官婉儿摇头说:“我生在皇宫,长在皇宫,离开了皇宫就不知怎么生活,也睡不安稳。”
太平公主叹息一声,说:“好吧,这次是你离宫最好的机会,以后不知还有没有。你既然要留宫中,就早些回去。日后,要出来见我啊!”
上官婉儿笑说:“好,公主,婉儿告退。”
果然次日,就有人将幽州刺史李裹儿的奏本夹杂到别的奏本堆里,一起送到了李显的面前,李显准了,并命人草敕任命李裹儿为幽州都督的诏书,发给门下省。
敬晖和桓彦范看到后,大惊失色,问:“这奏本不是压着了,怎么到了陛下跟前?”
他们与张柬之一样,以维护李唐安稳为己任,怎么会容忍疑似下一个则天大帝?
敬晖和桓彦范面面相觑,不能决,于是将奏本送到张柬之面前,问他的看法。
张柬之敲着奏本,说:“给陛下驳回去。”
敬晖迟疑:“张公,这样不好吧,安乐公主在幽州甚得民心,她说的也是事实,突厥保不准要进犯边疆,幽州都督府要加强戒备。”
桓彦范也附和:“陛下新登基,若是门下省驳回去,只怕不好。”
张柬之问:“那你们要如何?”桓彦范和敬晖默然无语。
张柬之说:“就按老夫的意思来,驳回去。”敬晖与桓彦范只好驳回去。
李显得了消息,心惊胆战,脸色发白,下意识地想要顺从,但是一想到女儿信任的面容,又忍下来。
韦淇咬牙道:“一字不改,发到门下省。”
既然走到了这一步,什么事情已经不主要了,变成了皇帝与张柬之的角力。皇帝若是退了,只怕日后这些大臣,都要爬到他们夫妇的头上。
张柬之对于这样无理取闹、任人唯亲的奏本十分强硬,坚持再要打回去。崔玄暐等人忙拉住他,苦劝道:“张公不可,不可啊!你难道想让君臣不和摆在明面上吗?大唐不能再乱了!”
第61章 幽州都督(二) 京师的水太深,我怕你……
李显和韦淇都没有预测到,事情在特殊的时间经特殊的人参与进来后,竟然附上意想不到的含义。当初,他们只是秉着成全女儿的意愿。
值房中,张柬之态度强硬,强烈要求驳回擢裹儿为幽州都督的荒谬要求,但是其他人却持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张柬之关系最为亲密的敬晖。
他劝说:“张公此事要三思而后行。”
张柬之道:“难道我就干看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袁恕己叹气:“如今李唐初复,欣欣向荣,张公何必与皇帝对着来?”
张柬之把头一梗,敕书一丢,赌气道:“殷鉴不远,你们想讨乖卖好,就去批,我不批。”
张柬之是神龙政变的首功之臣,众相公一直敬着他,但这话说得敬晖等人心里不舒服。
崔玄暐就直言了:“张公这话看轻了我们,在座的哪个不是舍生取义之辈?”
袁恕己和稀泥道:“大家都少说两句,不要吵嘛。”
张柬之冷哼一声,崔玄暐赌气不说话。
袁恕己继续道:“大家平心静气商量出个主意。”
接着他又道:“我先说两句,首选论事不论人,这几年幽州的人口土地租税都有所增长,光榷税一项,就抵得大州全州的赋税,而且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安乐郡……安乐公主,算得上牧民有功。
再说其人,不贪不虐不奢,性格宽厚,仁孝友悌。且不论她的性别,张公你来说,我说的中肯不中肯。”
张柬之冷笑几声,不瞧袁恕己一眼。
崔玄暐点头,说:“却是实情。”
袁恕己道:“李唐内部皇权交替,政局波动,北边突厥狼子野心,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幽州都督府确实需要加强防备。张公,你不同意安乐公主任幽州都督,你想派谁过去?”
张柬之开口道:“朝中文臣武将如云,哪一个不行?”
袁恕己问:“哪位大臣能比安乐公主在幽州更能稳定人心?”
张柬之的眉头微微皱起,崔玄暐附和道:“确实如此。陛下诸子女中,最疼爱的就是安乐公主,邵王轻易不能动,下面的两位亲王年龄又小,不知品性。”
谯王妃杨丽春是张氏兄弟的外甥女,与诛杀二张的几人隔着仇,张柬之几人自然将谯王重福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其他几人神色稍缓,若突厥真有异动,公主在幽州必然能安定人心,对李唐社稷而言是一件好事。
袁恕己问:“若是公主无故回京,突厥再有异动,北疆必定人心浮动。
再则,突厥异动只是猜测,若因此劳师动众派兵遣将,耗费巨大不说,还可能引发边患。”
“还有最坏的一种情况。”袁恕己沉默了一下,道:“幽州地临两蕃,若突厥真有异动,幽州都督府没有防备,万一公主出了意外……”
当年高宗的妹妹新城公主抑郁而亡,高宗迁怒驸马韦正矩,将其处死。皇室根本不讲有理还是无理,有罪还是无罪。
若安乐公主因他们的决策而死,以陛下和皇后的性子,那他们就可以和家人在地下团聚了。
袁恕己抬眸看向几人,突然笑了一下,摊手坐下,不再言语。
张柬之气道:“依我说就不应该让皇室出镇边境。”
“不管男女。”他又补充了一句,那脸色活脱脱像一个重度重男轻女的老头。
崔玄暐心中一动,道:“袁公说得有理,这事不能拖,咱们早些商量个章程。”
敬晖道:“召回来不好,原地呆着也不好,只能依她了,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左右他们脱开了干系,况且这安乐公主又不是什么虐民的人。
桓彦范问:“袁公有什么好主意吗?”
袁恕己想了想,道:“好主意倒是没有,折中的有一个。”
“什么主意?说来听听。”其他人好奇道。
袁恕己说:“擢安乐公主为检校幽州都督,以备突厥。”检校就是代理的意思,并非正式任命。
“临时差遣,因事而设,事己则罢。”桓彦范道。
崔玄暐眼睛一亮,说:“这个主意好。前头驳回去也有说法,就说公主资历不足,不足胜任幽州都督,先任检校幽州都督。你们觉得呢?”
话罢,四人的目光看向张柬之,张柬之冷哼一声:“你们都同意了,还要问老夫的主意做什么?”
袁恕己叹息说:“君臣相和,才能长治久安啊。”张柬之默然无声,袁恕己看了崔玄暐一眼,崔玄暐笑说:“那就这样回吧。”
皇帝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的博弈,以各退一步结束:幽州刺史李裹儿任检校幽州都督。
李显和韦淇信心倍增,而促成此事的上官婉儿逐渐成为二人倚重的心腹。她自然没忘给促成此事的人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