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绿暗红飞,方雨收云散。婉儿躺在榻上,眼睛饧涩,忽然红帐被人掀开。婉儿大惊。
这事若是吵出来,她必定要受牢狱之灾,正慌乱着忽然瞧清那人面容,骂道:“你要死了,吓我做什么?”
说着,扯过罗衾拥着,面上丝毫不见窘迫。张昌宗提着琉璃灯一愣,偷瞧了张易之一眼,向婉儿色厉内荏道:“你不是说,以后一直和我要好,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儿?”
婉儿打了哈欠,一把扯过张昌宗坐下,搂过他的脖子,说:“我已和你兄长睡过了,咱们也来亲近亲近。”吓的张昌宗慌了神,将之前的打算都忘了。
他们兄弟本以为婉儿就是深宫中的女人,怨妇,没想到竟然说出这样荒唐老辣的话来。
原来张氏兄弟权势日炽,朝野遍布党羽,各个位居要职。他们不满足控制外朝,起了控制内朝的心思,婉儿就是内朝第一人。
婉儿与张昌宗要好,但她始终在政事上和他们兄弟若即若离,这让张易之不满,想要收服婉儿。先用情欲,再贬低其人格动摇其心志,最后威逼利诱。
不过婉儿神情老辣,也不羞耻。张易之知第二步失败,便跨过去来到第三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你手里拿着灯笼做什么?”张易之斥了一句,张昌宗忙起身将琉璃灯挂到架子上,坐在榻侧,眼巴巴盯着张易之。
张易之慢悠悠披了大氅,一手抬起婉儿的下巴摩挲着,说:“圣人春秋渐高,一旦山陵崩,才人为之奈何?”
婉儿闻言,心下立刻明白,佯装不知,抬头看向张易之,叹道:“无外乎三种下场,最好的是继续留在宫中辅佐太子,次之出宫荣养,余生富贵;再次,不过一死而已。”
张易之说:“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使才人留在宫中,太子有太子妃、邵王、安乐郡主,才人能轮到第几?”
婉儿默然。
张昌宗拿了婉儿的袄子给她披上,嗔道:“阿兄,你吓到婉儿了。”
张易之笑了一下,说:“才人若是甘心,后面的话,我自不必说,先行告辞。”
婉儿靠在张昌宗的怀中,见张易之起身要走,笑说:“谁又愿意从高处跌落?你愿意说,我就听着。”
张易之重新坐下,目光灼灼地盯着婉儿问:“才人,想要当皇后吗?”
婉儿先是一怔,听清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眼泪出来。她伏在张昌宗的肩头,嗳哟个不停,张昌宗只好替她抚背顺气。
半响,才止住笑,对张易之说:“野史说,陈文帝有个男皇后,难道你想劝圣人娶个女皇后不成?”
张易之冷笑:“你想岔了。”
婉儿又道:“那你是想我做太子的太子妃?太子妃与太子共患难,育有四女一子,也不成。”
张昌宗听了他们扯了半天,说不到重点,便催了一句:“婉儿,你难道一辈子就做个才人不成?”
婉儿面上起了不虞,问:“你们兄弟是来消遣我的?”
张易之笑了一声:“你的性子还是那么急,连听一听我的主意都不耐烦。”
婉儿嘴角弯起,怡然靠着张昌宗的胸膛,笑说:“你是六郎的兄长,我洗耳恭听。”
张易之看了眼二人,眉头一挑,凑过来,在婉儿的耳边,轻声道:“圣人年老,我已掌控外朝,依圣人故事,当为天子。”
这话唬的婉儿魂飞魄散,目瞪口呆地盯着张易之,但让她失望了,张易之说的竟然是真话。
他……天子!!!
婉儿感到身上一寒,连圣人都撼不动李唐的民望,区区张氏兄弟何德何能?她不禁感慨起张易之的异想天开来。
婉儿扭头看向张昌宗,他慌乱道:“我听兄长的。”
婉儿叹气摇头说:“我只当没听到这话。”说罢,她咬着牙,压低声音道:“这是谋反,诛九族的事情,你们不要命啦。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我什么人都不告诉。”
张易之听了,说:“如今之势,不进则退,与其将性命交给别人,不如将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婉儿默然无语,若是换代,张氏兄弟的处境比她更不如,从一手遮天到任人鱼肉,他们想要搏一搏,倒是说的过去。
见婉儿一脸沉思,张昌宗推了推她,问:“你同不同意?”
婉儿苦笑一下,她若不同意,外面立即有捉奸的宫人进来,将这件宫闱丑事公布天下,到时迫于群臣压力,她必将被赶出宫。
至于出了宫,生死就不由她了。
“若能登高,谁愿意一直在半山腰。”婉儿说道:“我只是个草拟敕令的才人,朝中无人,宫中也无人,看着煊赫,就是个花架子,摇摇就散了,瞧着光鲜,实则如鸡肋。不知能做些什么。”
张易之听了这话,知道婉儿意动,便笑说:“不必做什么,将来有你的用处。”
婉儿乌发披散,脸色发白,越发显得我见犹怜,苦笑:“我已老,当皇后的话就不要再提了……”
张易之眉眼低垂,说:“那就封你做宰相。”
婉儿听了展颜一笑,心向神往,说:“我等着我当宰相的那一天。”
张易之自以为事成,便穿衣带人离开,只留下张昌宗和婉儿二人。
婉儿身子一松,浑身瘫软在张昌宗的怀中,低声叹息:“他想当皇帝,你也想当?”
张昌宗慌忙摆手,将事推给了兄长:“这都是兄长的想法。”
婉儿顿了一下,道:“如今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哪怕只是存了这个心……”说着便唉声叹气。
张昌宗第一次听张易之的想法,也是吓了半死,说:“我们兄弟先得罪了太子和武氏,又得罪了朝中文武,一旦圣人不在了,为之奈何?”
别看现在东宫和武三思对他们礼敬有加,可是邵王和继魏王圈禁在家,永泰县主早产夭一子,安乐郡主夫妇远走幽州,哪个人会饶他们?
婉儿明白张昌宗的担忧,转过身将他抱在怀中安抚,说:“圣人虽有了春秋,但精神尚足,她母亲活了九十一岁,现在不必过于忧愁,日后总会有办法。”
张昌宗抱着婉儿汲取温暖,不觉滴下眼泪,说:“我劝不动兄长,我不想当什么皇帝王爷,只想过上富贵日子。”
婉儿拍着他的后背,小声安慰了他一夜,次日转头就将这事回了武曌。
武曌:……
她算是政变上位,镇压过大大小小的谋反叛逆,但她实在没想到张易之竟然有这个心思,顿时觉得啼笑皆非。
夏禹传启,公天下就变成了私天下,除了大权在握的诸侯,剩下争夺皇位的人,哪个不是与皇位上的人有血缘关系?
太子、相王是她的亲子,太平是她的亲女,武三思武承嗣是她的亲侄儿,即便是野心初露的安乐郡主也是她的亲孙女。
哦,对了,除了她,难道是她的经历给了张氏兄弟勇气?武曌自诩看透人心,但她确实不太理解蠢人的思路。
第54章 根与叶 他们是叶,圣人是根,只有叶落……
武曌想了半日,始终不明白张易之为什么会生出当皇帝的心思。
不过两小儿不足为虑,武曌很快便将他们荒唐的念头抛在脑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她将朝中依附张氏兄弟的人频繁调动职位,不是明升暗降,也不是调去闲职,而是在重要部门之间来回调动。
张氏兄弟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没有经历过官场厮杀,又未经历过政变和谋反,对皇权缺乏敬畏,对官员缺乏深入的认知。
二人心里自轻自己(是个男宠),自然将那些向自己谄笑依附的官员看得比自己还贱。其实,依附他们的那些满脸褶子的大臣,哪个都比张易之敏锐、精明。
他们依附的不是张易之,而是张易之背后的圣人。人生还能有几年,若是依附张易之能做宰相,即便风光一两年,也够本了。他们太想进步了。
朝中的派系大致有三:其一是拥护东宫的李唐派,其二是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势力,其三是以张氏兄弟为首的势力。明面上三足鼎立,各不相让。
张氏兄弟一系后来居上,“战功赫赫”,谮邵王、贬安乐、流魏元忠(宰相),大有遮天之势。
“他们是叶,圣人是根,只有叶落化为春泥,而这世上从来没有无根的叶。”上官婉儿对着圣人如是点评,心中清楚地明白,她也是叶。
若张易之这事发生在十年前,此刻他们怕已是人头滚滚了。
然而,武曌已经八十一岁了,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培植起一股足以抗衡拥李派和武家的势力,于是只能任由他们蹦跶。
武曌想及此,不由得郁闷,她最看不得蠢人了。
武曌说:“就这样吧。婉儿,你扶我出去走走,外面的天气真好。”
晨阳斜斜地照进来,殿内纤尘不染,明明灭灭的光斑脉脉诉说着春天的静谧与温暖。
这事若是吵出来,她必定要受牢狱之灾,正慌乱着忽然瞧清那人面容,骂道:“你要死了,吓我做什么?”
说着,扯过罗衾拥着,面上丝毫不见窘迫。张昌宗提着琉璃灯一愣,偷瞧了张易之一眼,向婉儿色厉内荏道:“你不是说,以后一直和我要好,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儿?”
婉儿打了哈欠,一把扯过张昌宗坐下,搂过他的脖子,说:“我已和你兄长睡过了,咱们也来亲近亲近。”吓的张昌宗慌了神,将之前的打算都忘了。
他们兄弟本以为婉儿就是深宫中的女人,怨妇,没想到竟然说出这样荒唐老辣的话来。
原来张氏兄弟权势日炽,朝野遍布党羽,各个位居要职。他们不满足控制外朝,起了控制内朝的心思,婉儿就是内朝第一人。
婉儿与张昌宗要好,但她始终在政事上和他们兄弟若即若离,这让张易之不满,想要收服婉儿。先用情欲,再贬低其人格动摇其心志,最后威逼利诱。
不过婉儿神情老辣,也不羞耻。张易之知第二步失败,便跨过去来到第三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你手里拿着灯笼做什么?”张易之斥了一句,张昌宗忙起身将琉璃灯挂到架子上,坐在榻侧,眼巴巴盯着张易之。
张易之慢悠悠披了大氅,一手抬起婉儿的下巴摩挲着,说:“圣人春秋渐高,一旦山陵崩,才人为之奈何?”
婉儿闻言,心下立刻明白,佯装不知,抬头看向张易之,叹道:“无外乎三种下场,最好的是继续留在宫中辅佐太子,次之出宫荣养,余生富贵;再次,不过一死而已。”
张易之说:“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使才人留在宫中,太子有太子妃、邵王、安乐郡主,才人能轮到第几?”
婉儿默然。
张昌宗拿了婉儿的袄子给她披上,嗔道:“阿兄,你吓到婉儿了。”
张易之笑了一下,说:“才人若是甘心,后面的话,我自不必说,先行告辞。”
婉儿靠在张昌宗的怀中,见张易之起身要走,笑说:“谁又愿意从高处跌落?你愿意说,我就听着。”
张易之重新坐下,目光灼灼地盯着婉儿问:“才人,想要当皇后吗?”
婉儿先是一怔,听清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眼泪出来。她伏在张昌宗的肩头,嗳哟个不停,张昌宗只好替她抚背顺气。
半响,才止住笑,对张易之说:“野史说,陈文帝有个男皇后,难道你想劝圣人娶个女皇后不成?”
张易之冷笑:“你想岔了。”
婉儿又道:“那你是想我做太子的太子妃?太子妃与太子共患难,育有四女一子,也不成。”
张昌宗听了他们扯了半天,说不到重点,便催了一句:“婉儿,你难道一辈子就做个才人不成?”
婉儿面上起了不虞,问:“你们兄弟是来消遣我的?”
张易之笑了一声:“你的性子还是那么急,连听一听我的主意都不耐烦。”
婉儿嘴角弯起,怡然靠着张昌宗的胸膛,笑说:“你是六郎的兄长,我洗耳恭听。”
张易之看了眼二人,眉头一挑,凑过来,在婉儿的耳边,轻声道:“圣人年老,我已掌控外朝,依圣人故事,当为天子。”
这话唬的婉儿魂飞魄散,目瞪口呆地盯着张易之,但让她失望了,张易之说的竟然是真话。
他……天子!!!
婉儿感到身上一寒,连圣人都撼不动李唐的民望,区区张氏兄弟何德何能?她不禁感慨起张易之的异想天开来。
婉儿扭头看向张昌宗,他慌乱道:“我听兄长的。”
婉儿叹气摇头说:“我只当没听到这话。”说罢,她咬着牙,压低声音道:“这是谋反,诛九族的事情,你们不要命啦。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我什么人都不告诉。”
张易之听了,说:“如今之势,不进则退,与其将性命交给别人,不如将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婉儿默然无语,若是换代,张氏兄弟的处境比她更不如,从一手遮天到任人鱼肉,他们想要搏一搏,倒是说的过去。
见婉儿一脸沉思,张昌宗推了推她,问:“你同不同意?”
婉儿苦笑一下,她若不同意,外面立即有捉奸的宫人进来,将这件宫闱丑事公布天下,到时迫于群臣压力,她必将被赶出宫。
至于出了宫,生死就不由她了。
“若能登高,谁愿意一直在半山腰。”婉儿说道:“我只是个草拟敕令的才人,朝中无人,宫中也无人,看着煊赫,就是个花架子,摇摇就散了,瞧着光鲜,实则如鸡肋。不知能做些什么。”
张易之听了这话,知道婉儿意动,便笑说:“不必做什么,将来有你的用处。”
婉儿乌发披散,脸色发白,越发显得我见犹怜,苦笑:“我已老,当皇后的话就不要再提了……”
张易之眉眼低垂,说:“那就封你做宰相。”
婉儿听了展颜一笑,心向神往,说:“我等着我当宰相的那一天。”
张易之自以为事成,便穿衣带人离开,只留下张昌宗和婉儿二人。
婉儿身子一松,浑身瘫软在张昌宗的怀中,低声叹息:“他想当皇帝,你也想当?”
张昌宗慌忙摆手,将事推给了兄长:“这都是兄长的想法。”
婉儿顿了一下,道:“如今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哪怕只是存了这个心……”说着便唉声叹气。
张昌宗第一次听张易之的想法,也是吓了半死,说:“我们兄弟先得罪了太子和武氏,又得罪了朝中文武,一旦圣人不在了,为之奈何?”
别看现在东宫和武三思对他们礼敬有加,可是邵王和继魏王圈禁在家,永泰县主早产夭一子,安乐郡主夫妇远走幽州,哪个人会饶他们?
婉儿明白张昌宗的担忧,转过身将他抱在怀中安抚,说:“圣人虽有了春秋,但精神尚足,她母亲活了九十一岁,现在不必过于忧愁,日后总会有办法。”
张昌宗抱着婉儿汲取温暖,不觉滴下眼泪,说:“我劝不动兄长,我不想当什么皇帝王爷,只想过上富贵日子。”
婉儿拍着他的后背,小声安慰了他一夜,次日转头就将这事回了武曌。
武曌:……
她算是政变上位,镇压过大大小小的谋反叛逆,但她实在没想到张易之竟然有这个心思,顿时觉得啼笑皆非。
夏禹传启,公天下就变成了私天下,除了大权在握的诸侯,剩下争夺皇位的人,哪个不是与皇位上的人有血缘关系?
太子、相王是她的亲子,太平是她的亲女,武三思武承嗣是她的亲侄儿,即便是野心初露的安乐郡主也是她的亲孙女。
哦,对了,除了她,难道是她的经历给了张氏兄弟勇气?武曌自诩看透人心,但她确实不太理解蠢人的思路。
第54章 根与叶 他们是叶,圣人是根,只有叶落……
武曌想了半日,始终不明白张易之为什么会生出当皇帝的心思。
不过两小儿不足为虑,武曌很快便将他们荒唐的念头抛在脑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她将朝中依附张氏兄弟的人频繁调动职位,不是明升暗降,也不是调去闲职,而是在重要部门之间来回调动。
张氏兄弟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没有经历过官场厮杀,又未经历过政变和谋反,对皇权缺乏敬畏,对官员缺乏深入的认知。
二人心里自轻自己(是个男宠),自然将那些向自己谄笑依附的官员看得比自己还贱。其实,依附他们的那些满脸褶子的大臣,哪个都比张易之敏锐、精明。
他们依附的不是张易之,而是张易之背后的圣人。人生还能有几年,若是依附张易之能做宰相,即便风光一两年,也够本了。他们太想进步了。
朝中的派系大致有三:其一是拥护东宫的李唐派,其二是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势力,其三是以张氏兄弟为首的势力。明面上三足鼎立,各不相让。
张氏兄弟一系后来居上,“战功赫赫”,谮邵王、贬安乐、流魏元忠(宰相),大有遮天之势。
“他们是叶,圣人是根,只有叶落化为春泥,而这世上从来没有无根的叶。”上官婉儿对着圣人如是点评,心中清楚地明白,她也是叶。
若张易之这事发生在十年前,此刻他们怕已是人头滚滚了。
然而,武曌已经八十一岁了,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培植起一股足以抗衡拥李派和武家的势力,于是只能任由他们蹦跶。
武曌想及此,不由得郁闷,她最看不得蠢人了。
武曌说:“就这样吧。婉儿,你扶我出去走走,外面的天气真好。”
晨阳斜斜地照进来,殿内纤尘不染,明明灭灭的光斑脉脉诉说着春天的静谧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