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总要先把人抓在手里。”蒋母不赞同的看了他一眼。
  蒋言又不做声了。
  见蒋言似乎是接受了,蒋母便揉了揉太阳穴,叹息道:“事情我就交给你去办了,为娘头疼,得去休息一下了。唉,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
  说着,蒋母佝偻着身子,慢吞吞地往里屋移动。
  蒋言看着蒋母苍老的背影,无声地叹了一口气,暗想:母亲为他付出良多,他为何不能在母亲年老归天之前,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
  想着,蒋言逐渐将步摇攥紧了。
  ……
  周巧慧与蒋言和离之后,周稚宁便不再将注意力放在蒋言身上,而是赶回内阁处理政事。
  这些天她心思不在政务上,桌案上的奏折堆了一大堆。
  不过内阁其他大臣都给她面子,一些紧急的他们就代为处理,留下一些不怎么要紧的就送到她的案前。所以哪怕她耽搁了一两日,皇帝也没催她。
  打开其中一张奏折,周稚宁简单浏览一遍。
  原来是山西省的太守给皇帝上的请安折子,问及皇帝是否安好而已。
  周稚宁大笔一挥,代皇帝写上“朕安”后便放在一边,紧接着又拿起另一封奏折。
  这封是广东省的太守问皇帝要不要吃榴莲,愿意进贡几车榴莲进京给皇帝尝尝鲜,但周稚宁记得前几次这个太守已经问过很多遍这个问题了,心下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沉住气,回批一个:“朕不要。”
  然后又下一封,只是这一封也不是什么正经事,还是问安。
  周稚宁叹了一口气。
  光是这些请安折子、问皇帝要不要贡果的折子,以及发现了什么吉祥征兆来讨吉利的折子,就能堆成一座小山把周稚宁埋在里头。更别说这些文人写奏章总是注重文采些,什么骈四俪六,什么诗赋成双,本来一件小事却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有时候周稚宁得看到结尾才能知道这些文人要说些什么,实在令人头疼。
  这也让周稚宁格外理解为什么皇帝要创建内阁,若是要皇帝一个人看完这全部折子,怕是要把人逼疯。
  明朝建朝至今,除却高祖皇帝是个工作狂人,精力旺盛到一天十二个时辰,有十个时辰都在处理政务以外,后代的皇帝没一个能做到的。
  不过皇帝这样做也不代表是把封建皇朝的权力中心下移,周稚宁等人所组建的内阁其实也只有批复权,真正决定这个批复能否传达给下面文武百官的权力还是在皇帝手上,即朱批权。
  只有皇帝用过朱批加盖玉玺同意了他们内阁大臣批复的折子,大臣们的权力才算行使到位了。
  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皇帝在躲懒的同时,又没有外交权力,真是个很聪明的人。
  小山般的奏折批完,太阳也逐渐西移,天色逐渐黯淡。
  有的内阁大臣预备离开,临走之前有个热心的臣子还来敲了敲周稚宁的门。
  “周大人,时间到了,再不走的话,宫门可就要落锁了。”
  周稚宁这才惊觉时间流逝之快,应了两声之后,匆匆收拾了东西跟着一起离开。
  火红的晚霞把宫门外的天空点亮,宫道逐渐漆黑到需要宫人点着宫灯在一旁引路。
  周稚宁身边也来了一个高大的银子为她持灯。
  她打了个哈欠:“肖公公?”
  旁边身影却笑笑:“阿宁,肖公公是谁?”
  周稚宁方才萦绕的睡意此刻荡然无存,抿起嘴唇:“是你。”
  “想是这宫灯不够亮,才叫阿宁认错了人。”周明承声音温和,笑意盈盈,“劳烦旁边的公公多拿几盏灯来。”
  话音落下,就有小太监弯着腰恭敬走来。
  多了几盏宫灯,周稚宁身边一下子亮堂了许多,周明承的眉眼也清晰起来,那双深邃的眸子倒映着跳动的火焰,显得双眼极为明亮。
  周稚宁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语气冷淡:“你寻我有事?”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周明承微笑,“我只是想来恭喜一下阿宁,听说慧妹妹与蒋言和离了?这是件好事啊。”
  周稚宁挑眉:“你就是为了说这个?”
  “是啊。”周明承笑,声音低沉而轻缓,“我知道你不喜蒋言性格懦弱,你不喜欢的人,我自然也不会喜欢。所以为你高兴。”
  周稚宁直觉有些不对劲,可她看向周明承时,对方的双眼又是那么清澈无辜。
  她淡淡扯了一下嘴角,没有回答周明承的话。
  “逐星还没回来吗?”周明承又问。
  “我已经派人去接她了,只是路程尚远,要花费些时日。”周稚宁淡淡回复。
  似乎极为信任周稚宁的话,周明承笑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阿宁你故意拖延,不让逐星回来呢。”
  周稚宁冷笑了一下。
  随后二人一直沉默。
  片刻后到了东华门,周明承才开口:“这几天会有个惊喜给你。”
  不等周稚宁反应过来,周明承就离开了,周稚宁不由皱起了眉头。
  不过周明承向来如此,她已经逐渐猜不透他的心思,干脆不将这句话放在心上。
  没想到第二天,这个惊喜真的出现了。
  周稚宁看着茗烟,表情惊讶又迷惑:“你说什么?蒋家怎么了?”
  茗烟道:“听说蒋家花了五百两银子去买官,结果迟迟没有回音,就私下去舔着脸去问钱大人。没想到钱大人是内阁里最清廉正值的,当下就把蒋家人的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说要向圣上参蒋言一本。”
  “后面我们才知道原来蒋言托人去买官,结果被骗了五百两,还欠下了利息惊人的印子钱,蒋家老夫人听说这事儿之后,气的直接卧病在床,就一口气的活路了。蒋言也气的不轻,那个脸色比鬼还难看。”
  周稚宁愣了许久,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周明承的安排,那个女人是周明承安排的,身份是他故意混淆的,一切都是为了报复蒋言,致对方全家于死地。
  第115章 赵麟死了 就在赵淮徽的宅子里
  周稚宁的眉毛拧成了一团,虽然她对蒋言一家没什么好感,但周明承这般插手她依旧觉得……过火了。
  这个惊喜对她而言只会让她对周明承的理解更深一层——
  这个人不是正常人。
  他的心理不能以常人论,而他所说的那些话,特别是对她示好的话,更不能以常人的心态理解。
  想到这里,周稚宁颇为庆幸自己故意延缓了逐星回城,一想到逐星是周明承的人,定会帮着周明承监视她的一举一动,甚至是给周明承通报她每个生活细节,她就会有种没由来的排斥。
  这种排斥延续到生活里,让周稚宁开始避着周明承走,正好赵淮徽这边的事情有了进展,也让她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赵淮徽这边。
  “花灯节快到了,你父亲大概也要到京城了吧。”
  棋室里,贾先生对赵淮徽说道。
  赵淮徽坐在桌旁,春暖花开的天气,他还是一身玄色大氅,眉眼冷峻俊美,脸色却格外苍白,像是失去了自己全部的血色。
  他似乎不在乎自己的身体情况,依旧在思考眼前这盘棋局,对于贾先生的问话,也只是嗯了一声,随后在棋盘里落下一颗黑子,示意坐在自己对面的周稚宁走下一步。
  “你……”贾先生叹了口气,“想要怎么对付你父亲?”
  对面周稚宁落下了白子,赵淮徽扭头看贾先生:“欠债还钱,杀人偿命。”
  “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父亲死了,或者被下狱,赵氏一族的未来会是如何?”贾先生看着赵淮徽,“我并不是要阻止你什么,我只希望你能够想清楚做一件事的后果。”
  “自古以来,本就没有一个士族能够延绵百年。赵氏享受过无尽的荣耀,已经够了,未来如何,我不在乎,也不是我的责任。”赵淮徽眸色冷淡。
  更何况,他对那个充满了阴谋,暗杀,虚伪的地方毫无留恋。
  周稚宁看着赵淮徽苍白到接近于透明的脸色,明白他完全是强撑着自己的身体去做这一切,抱着的就是不死不休的信念。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他如愿呢?
  周稚宁道:“贾先生,淮徽想做什么就由他去吧,他受的那些委屈和伤害,总不能因为赵氏就一笔勾销。如果他为了赵氏停手,他这辈子都会有遗憾。”
  贾先生叹了一口气。
  作为氏族的一份子,却要亲手葬送一个氏族,这足以令他被这个看重门第的皇朝摈弃在外,从而葬送自己全部的仕途。
  可赵淮徽从不是在乎功名利禄的人,贾先生也无话可说,只好尽力替他周全:“证人说的话你们调查过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