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马车已经备好。
太子便温和笑道:“时辰不早了,还请赵夫人与公子上马。”
小柳氏正要高高兴兴上车,掀开车帘的一瞬,旁边却伸出来一只极为修长好看又无比苍白的手,死死按住了帘子。
她疑惑抬眸,却在看来,来人的瞬间大惊失色,不由后退两步,以求救似的眼光看向太子:“殿下!”
太子也微微蹙起眉头,但还是温和道:“赵大人,你可是来寻赵夫人的?”
只有赵麟惊喜万分,大声喊了一句:“兄长!”
赵淮徽看了他一眼,赵麟正值青春年少,一双毫无杂质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一块上好的琉璃,在春日的暖阳下闪烁着温暖耀眼的光芒。
毫无疑问,赵麟是他们这群人中最天真无辜的那个。
但是赵淮徽看见他,耳边却响起金川的那句话“你原本应该有个弟弟的”,当时柳眠棠被害死的时候,刚好怀了身孕。如果她能活下来,那个孩子兴许和赵麟差不多大,也会从小就跟在他身后跑,看见他时,也会这么一脸高兴的喊他兄长。
是小柳氏杀了他,而赵麟是小柳氏的儿子。
赵淮徽冷淡地掠过他,低声道:“回禀太子殿下,是的。”
赵麟见状失落又委屈地抿起了嘴唇。
赵淮徽脸色苍白,双眼却亮的惊人,看向小柳氏的时候,闪烁的眸光似乎要将她狠狠烫伤。小柳氏心虚地偏过头,又往太子那边走了两步:“殿下,臣妇与赵大人没什么好说的。众所周知,赵大人不孝至极,并不把臣妇当做他的母亲对待。”
声音却越说越低,连头都不敢抬,只紧紧抱住了旁边的赵麟。
赵淮徽盯着小柳氏,声音寒冷:“赵夫人既然知道与我关系不睦,何不留下化干戈为玉帛?再过几日就是上巳灯节,不如我陪赵夫人还有麟哥儿一同放花灯?”
小柳氏的脸不自然地抽搐了两下。
谁都听得出来赵淮徽这句话并不是真心的,而他要留下小柳氏只怕没有好事。
小柳氏强笑道:“赵大人何必虚情假意?你本来就不喜我,又何必故意留我?”
太子也道:“赵大人,你若是有事不妨现在直言。此处有我在,正好可以做一个见证。”
“太子殿下想多了,我邀赵夫人留下来参加上巳灯节除却想与她化干戈为玉帛外,还是因为陛下曾亲口说过,若逢佳节,理应与赵氏一族共赏,以庆祝当年赵氏的功绩。殿下不会不记得吧?”
“这……”太子犹豫。
他觉得赵淮徽是在用皇帝当做借口,这个所谓的“当与赵氏共赏佳节”的话怕也是编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皇帝确实很喜欢给人开空头支票。给出去的承诺诸多,他也不能一条条都记住。
万一他让小柳氏走了,而这句话又是真的,赵淮徽拿此来攻击他,怕是有些得不偿失?
太子低声咳嗽了两声,改口道:“既然父皇如此说,我倒是不好说什么了,便看赵夫人如何说?”
小柳氏当然不敢留,正向找个借口拒绝,谁料衣角却被人拉了拉,低头一看,竟然是久不做声的赵麟。
“母亲,我想和兄长一起看花灯。”
小柳氏表情一僵,赶忙低声说:“麟哥儿,咱们回去和爹爹一起看花灯好吗?”
谁料话音落下,赵淮徽又道:“不必回去了,我会遣人去请赵侯爷赴京一见,咱们一家人团聚,一起共赏佳节,如何?”
话听起来温馨和谐,可赵淮徽的脸色却阴寒无比,似乎每一句都在想着如何拉他们一家人下地狱。
小柳氏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在心中浮现——
赵淮徽他该不会知道了当年的真相吧?
可是她又不由得自我推翻。
不会的不会的,这件事情她只告诉了周明承,周明承和她达成交易后也确实信守承诺,说动太子殿下帮了麟哥儿,所以周明承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背叛她的,因此赵淮徽也不可能从金川的嘴里知道一切。
小柳氏勉强安慰自己镇定下来,道:“既然是这样,那就等侯爷回来了,咱们再一同去吧。”
有赵彻在,晾赵淮徽也不敢乱来。
与此同时,皇宫内,内阁大臣处。
周稚宁看了眼天色,这才给了蒋言一个眼神,似笑非笑道:“蒋大人,不知你抄完了没有?”
蒋言按下发抖的手腕,低声道:“抄完了,微臣这就拿上来给大人过目。”
把抄好的三十遍《论语》放在桌面上,蒋言的手腕处好似还泛着酸,稍稍一动,就疼的钻心,但他咬牙忍住,并未多说。
周稚宁简单瞥了一眼这三十遍《论语》,便轻而易举地从里面揪出来一个错字。
“都说蒋大人聪慧,自小就被令慈夸赞的天上有,地下无,怎么只是抄了三十遍《论语》,就连‘曰’字都写的不像话了?”周稚宁声音冷淡。
蒋言擦着冷汗说:“天色逐渐黯淡,微臣身侧又没有烛火,所以抄写起来格外不便。”
“哦,是吗?”周稚宁一笑,“今夜月光如水,就是不用烛火也能看的分明。蒋大人你瞧,那些宫人都在月光下打扫。难不成蒋大人你看不见,可那些宫人却看得见,这是什么道理?”
蒋言叹了一口气,低声道:“周大人,你何必刁难我?若你有话,不妨直说。”
周稚宁摇摇头:“我并没有什么话说。”
“你是为了慧娘来的。”蒋言道。
周稚宁却不回答。
“我自知对不起慧娘,她来到我蒋家之后就一直过得不快乐。”蒋言低声说,“但是百善孝为先,我违背不了我母亲,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承慧娘的所有要求。我已经做到了我所能做的一切,只希望慧娘能够舒心。”
闻言,周稚宁一笑,眼眸中带着几分讥讽:“你可还有什么话要说?”
“我……”蒋言犹豫了一下,又道:“我是对慧娘是真心的,我虽不知你们对慧娘说了什么才让她不肯回家,但还请周大人看在我对慧娘真心一片的份上,让慧娘回来吧。”
周稚宁揉了揉自己的太阳选,看向蒋言的眼神就跟看一头猪一般。
这样的男人,怎么配她二姐托付终身?
必须要和离。
周稚宁眼睫颤了颤,心中已经有了对策。站起身,冷淡道:“我可以放我二姐回来,但得你自己亲自去接,且必须午时到。我也会将这件事告诉二姐,叫她在周府候着你。这个要求你做不做的到?”
蒋言一愣,似乎不敢相信周稚宁放他放得那么轻易,但他还是喜出望外,一口答应下来:“我做得到!”
周稚宁瞥了他一眼,丢下一句:“将这些的东西都收好,回家去吧。”
蒋言拜谢:“是。”
等蒋言离开后,小太监走上来问周稚宁:“周大人,蒋大人走了,那在偏厅的蒋老夫人该如何处置?”
周稚宁唇角勾起,道:“什么蒋老夫人?你们今晚有见过蒋老夫人来寻蒋大人吗?”
小太监一愣,继而心领神会:“奴才明白,奴才今晚什么人都没见到,当然,也不会有其他人见到过蒋老夫人。”
周稚宁点点头,伸手拂去自己衣袖上的淡淡寒意。
这个季节在空屋里枯坐一晚是不会伤人性命,至多叫人头晕脑胀,得一场不大不小的风寒。
只希望到时候蒋老夫人不会硬拉着蒋言侍疾,而叫蒋言耽误了来周府的时间。
第111章 巧解姻缘 和离
在周稚宁的授意下,小太监们放任蒋母在偏厅里待了一晚上,直到天亮时分才通知了万分焦急的蒋言,让他把人接出去。
皇宫的偏厅哪怕再华丽,也没个睡觉的地方。再加上蒋母心里又记挂着蒋言,所以一晚上下来,蒋母的精神气都消了一半,眼下挂着两个厚厚的黑眼圈,走路都颤巍巍的。
这叫蒋言万分恼火,一想到是周稚宁叫他前来,才使得蒋母来寻他,不由带了点怨气,道:“若是周大人有话,你们大可以冲我来,何必为难一个老太太?”
肖公公闻言,冷哼一声:“蒋大人,您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科考考上来的,怎么能不知道皇宫森严,什么事情都是有规矩的。就拿这宫门来说,老祖宗规定了宫门需在子时前下锁。就是皇子公主都不能随意进出,更何况是蒋大人您的母亲了。我们也是照章办事,您又何必牵扯周大人?又或者说,蒋大人您认为您的母亲要比皇子公子,或者是周大人都尊贵?”
太子便温和笑道:“时辰不早了,还请赵夫人与公子上马。”
小柳氏正要高高兴兴上车,掀开车帘的一瞬,旁边却伸出来一只极为修长好看又无比苍白的手,死死按住了帘子。
她疑惑抬眸,却在看来,来人的瞬间大惊失色,不由后退两步,以求救似的眼光看向太子:“殿下!”
太子也微微蹙起眉头,但还是温和道:“赵大人,你可是来寻赵夫人的?”
只有赵麟惊喜万分,大声喊了一句:“兄长!”
赵淮徽看了他一眼,赵麟正值青春年少,一双毫无杂质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一块上好的琉璃,在春日的暖阳下闪烁着温暖耀眼的光芒。
毫无疑问,赵麟是他们这群人中最天真无辜的那个。
但是赵淮徽看见他,耳边却响起金川的那句话“你原本应该有个弟弟的”,当时柳眠棠被害死的时候,刚好怀了身孕。如果她能活下来,那个孩子兴许和赵麟差不多大,也会从小就跟在他身后跑,看见他时,也会这么一脸高兴的喊他兄长。
是小柳氏杀了他,而赵麟是小柳氏的儿子。
赵淮徽冷淡地掠过他,低声道:“回禀太子殿下,是的。”
赵麟见状失落又委屈地抿起了嘴唇。
赵淮徽脸色苍白,双眼却亮的惊人,看向小柳氏的时候,闪烁的眸光似乎要将她狠狠烫伤。小柳氏心虚地偏过头,又往太子那边走了两步:“殿下,臣妇与赵大人没什么好说的。众所周知,赵大人不孝至极,并不把臣妇当做他的母亲对待。”
声音却越说越低,连头都不敢抬,只紧紧抱住了旁边的赵麟。
赵淮徽盯着小柳氏,声音寒冷:“赵夫人既然知道与我关系不睦,何不留下化干戈为玉帛?再过几日就是上巳灯节,不如我陪赵夫人还有麟哥儿一同放花灯?”
小柳氏的脸不自然地抽搐了两下。
谁都听得出来赵淮徽这句话并不是真心的,而他要留下小柳氏只怕没有好事。
小柳氏强笑道:“赵大人何必虚情假意?你本来就不喜我,又何必故意留我?”
太子也道:“赵大人,你若是有事不妨现在直言。此处有我在,正好可以做一个见证。”
“太子殿下想多了,我邀赵夫人留下来参加上巳灯节除却想与她化干戈为玉帛外,还是因为陛下曾亲口说过,若逢佳节,理应与赵氏一族共赏,以庆祝当年赵氏的功绩。殿下不会不记得吧?”
“这……”太子犹豫。
他觉得赵淮徽是在用皇帝当做借口,这个所谓的“当与赵氏共赏佳节”的话怕也是编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皇帝确实很喜欢给人开空头支票。给出去的承诺诸多,他也不能一条条都记住。
万一他让小柳氏走了,而这句话又是真的,赵淮徽拿此来攻击他,怕是有些得不偿失?
太子低声咳嗽了两声,改口道:“既然父皇如此说,我倒是不好说什么了,便看赵夫人如何说?”
小柳氏当然不敢留,正向找个借口拒绝,谁料衣角却被人拉了拉,低头一看,竟然是久不做声的赵麟。
“母亲,我想和兄长一起看花灯。”
小柳氏表情一僵,赶忙低声说:“麟哥儿,咱们回去和爹爹一起看花灯好吗?”
谁料话音落下,赵淮徽又道:“不必回去了,我会遣人去请赵侯爷赴京一见,咱们一家人团聚,一起共赏佳节,如何?”
话听起来温馨和谐,可赵淮徽的脸色却阴寒无比,似乎每一句都在想着如何拉他们一家人下地狱。
小柳氏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在心中浮现——
赵淮徽他该不会知道了当年的真相吧?
可是她又不由得自我推翻。
不会的不会的,这件事情她只告诉了周明承,周明承和她达成交易后也确实信守承诺,说动太子殿下帮了麟哥儿,所以周明承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背叛她的,因此赵淮徽也不可能从金川的嘴里知道一切。
小柳氏勉强安慰自己镇定下来,道:“既然是这样,那就等侯爷回来了,咱们再一同去吧。”
有赵彻在,晾赵淮徽也不敢乱来。
与此同时,皇宫内,内阁大臣处。
周稚宁看了眼天色,这才给了蒋言一个眼神,似笑非笑道:“蒋大人,不知你抄完了没有?”
蒋言按下发抖的手腕,低声道:“抄完了,微臣这就拿上来给大人过目。”
把抄好的三十遍《论语》放在桌面上,蒋言的手腕处好似还泛着酸,稍稍一动,就疼的钻心,但他咬牙忍住,并未多说。
周稚宁简单瞥了一眼这三十遍《论语》,便轻而易举地从里面揪出来一个错字。
“都说蒋大人聪慧,自小就被令慈夸赞的天上有,地下无,怎么只是抄了三十遍《论语》,就连‘曰’字都写的不像话了?”周稚宁声音冷淡。
蒋言擦着冷汗说:“天色逐渐黯淡,微臣身侧又没有烛火,所以抄写起来格外不便。”
“哦,是吗?”周稚宁一笑,“今夜月光如水,就是不用烛火也能看的分明。蒋大人你瞧,那些宫人都在月光下打扫。难不成蒋大人你看不见,可那些宫人却看得见,这是什么道理?”
蒋言叹了一口气,低声道:“周大人,你何必刁难我?若你有话,不妨直说。”
周稚宁摇摇头:“我并没有什么话说。”
“你是为了慧娘来的。”蒋言道。
周稚宁却不回答。
“我自知对不起慧娘,她来到我蒋家之后就一直过得不快乐。”蒋言低声说,“但是百善孝为先,我违背不了我母亲,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承慧娘的所有要求。我已经做到了我所能做的一切,只希望慧娘能够舒心。”
闻言,周稚宁一笑,眼眸中带着几分讥讽:“你可还有什么话要说?”
“我……”蒋言犹豫了一下,又道:“我是对慧娘是真心的,我虽不知你们对慧娘说了什么才让她不肯回家,但还请周大人看在我对慧娘真心一片的份上,让慧娘回来吧。”
周稚宁揉了揉自己的太阳选,看向蒋言的眼神就跟看一头猪一般。
这样的男人,怎么配她二姐托付终身?
必须要和离。
周稚宁眼睫颤了颤,心中已经有了对策。站起身,冷淡道:“我可以放我二姐回来,但得你自己亲自去接,且必须午时到。我也会将这件事告诉二姐,叫她在周府候着你。这个要求你做不做的到?”
蒋言一愣,似乎不敢相信周稚宁放他放得那么轻易,但他还是喜出望外,一口答应下来:“我做得到!”
周稚宁瞥了他一眼,丢下一句:“将这些的东西都收好,回家去吧。”
蒋言拜谢:“是。”
等蒋言离开后,小太监走上来问周稚宁:“周大人,蒋大人走了,那在偏厅的蒋老夫人该如何处置?”
周稚宁唇角勾起,道:“什么蒋老夫人?你们今晚有见过蒋老夫人来寻蒋大人吗?”
小太监一愣,继而心领神会:“奴才明白,奴才今晚什么人都没见到,当然,也不会有其他人见到过蒋老夫人。”
周稚宁点点头,伸手拂去自己衣袖上的淡淡寒意。
这个季节在空屋里枯坐一晚是不会伤人性命,至多叫人头晕脑胀,得一场不大不小的风寒。
只希望到时候蒋老夫人不会硬拉着蒋言侍疾,而叫蒋言耽误了来周府的时间。
第111章 巧解姻缘 和离
在周稚宁的授意下,小太监们放任蒋母在偏厅里待了一晚上,直到天亮时分才通知了万分焦急的蒋言,让他把人接出去。
皇宫的偏厅哪怕再华丽,也没个睡觉的地方。再加上蒋母心里又记挂着蒋言,所以一晚上下来,蒋母的精神气都消了一半,眼下挂着两个厚厚的黑眼圈,走路都颤巍巍的。
这叫蒋言万分恼火,一想到是周稚宁叫他前来,才使得蒋母来寻他,不由带了点怨气,道:“若是周大人有话,你们大可以冲我来,何必为难一个老太太?”
肖公公闻言,冷哼一声:“蒋大人,您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科考考上来的,怎么能不知道皇宫森严,什么事情都是有规矩的。就拿这宫门来说,老祖宗规定了宫门需在子时前下锁。就是皇子公主都不能随意进出,更何况是蒋大人您的母亲了。我们也是照章办事,您又何必牵扯周大人?又或者说,蒋大人您认为您的母亲要比皇子公子,或者是周大人都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