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周稚宁却不知为何有些心中不安,但有周巧秀在一边催促她,她便将心中的不安压下,与周巧秀一同离开了。
  “小弟,你打算怎么整那个老妖婆啊?”周巧秀兴冲冲地说。
  周稚宁沉思了一下,道:“说起来,我得先去内阁一趟。你且让二姐在家中稍待,另外吩咐门房,如果有蒋家的人来请二姐归门,你就先让门房回绝,而且这事千万不能让二姐知道。”
  “为什么?”周巧秀皱眉,“咱们本来就是要让蒋家知错,好声好气地把二姐请回去,怎么还要拒绝?还这么防着二姐。”
  “稍后你就明白了。”周稚宁拍拍周巧秀的肩膀,“夫妻之间的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周巧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目送周稚宁出了门。
  周稚宁知道二姐如此疲惫,想来一定是在蒋家受了些委屈,可这些委屈又不是明目张胆地打骂,只是一些磋磨人的小事。比如为侍奉婆母,在一旁布菜。若是端着碗热汤烫着自己了,那便是自己不小心。又比如侍奉婆母午睡,若是婆母一不小心睡过了头,叫你站廊下站久了,那也怪不得婆母。
  如此桩桩件件的忍下去,别人反而要夸你是个孝顺媳妇。
  周稚宁想了一想,便解了身上内阁大臣的腰牌,特意叫皇宫内的一位公公带着去二十四衙门找蒋言,把人叫来述职。
  再一看这天气,春寒渐渐褪去,天气终于有了两分热意。但昨日下过雨,现在地面还是湿漉漉的,加上太阳一烘,周围都笼罩着一股灰尘打湿之后的闷意。
  几个小太监抓着大竹扫帚一边扫,
  “这位公公。”周稚宁收回视线,看向不远处的一个小太监,笑呵呵的,“麻烦你,这边的浮尘先别扫。”
  小太监一见是周稚宁,连忙诚惶诚恐地答应了下来。
  于是内阁处留了几把扫帚和一地灰尘,在雨气的包围下来,有些令人喘不过气来。
  周稚宁瞧着颇为满意,便在廊下坐定。
  不多时,一脸懵的蒋言被人带来了内阁,看见周稚宁高坐在上,本想开口问她,却被身边人瞪了一眼:“周大人要考你的学问,还愣着做什么?”
  内阁大臣权利颇大,周稚宁说要考较一个新任官员的学问实在合理的很。
  “说说《论语·颜回篇》。”周稚宁道。
  蒋言也没什么多余的想法,埋着头一五一十地说来。
  周稚宁听罢,知道蒋言的学问算是扎实,但她依旧挑刺:“说的不好,‘颜回不改其乐’,你只悟出是颜回耐得住贫寒,却没有悟出其他。”
  蒋言一愣,心中觉得有些不对,但周稚宁才名在外,他也只好低头说是。
  本以为周稚宁说一说就过去了,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没想到周稚宁懒懒地让人递过来一个本子:“把这篇《论语》抄上三十遍,明日我再考你新的。”
  蒋言顿时瞪大了眼睛:“三十遍?!”
  第108章 还有你父亲 残忍的真相
  “简斋……”
  蒋言开口,周稚宁却不咸不淡地抬眸瞥了他一眼,眼神冷漠淡然,全然没有对于家人的温和。
  他打了个激灵,不由改口:“周大人,这三十遍容下官回家之后抄好,再送到大人府上去。”
  “不必。”周稚宁一口回绝,点点蒋言站着的空地,“就在这儿抄,来人,给蒋大人准备桌椅笔墨。”
  “是。”
  几个小太监立即拥上,抬桌子的抬桌子,拿砚台的拿砚台,不一会儿就置办齐全了。
  蒋言看了眼四周的浮尘,又看了看端坐在上方气势威严的周稚宁,当下便明白周稚宁是为周巧慧撑腰来了。
  他苦笑一声,只得受下:“下官领命。”
  周稚宁知道蒋言虽然懦弱不堪,但也算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的来意。既然是这样,那她就更不会手下留情,对着旁边的小太监吩咐:
  “蒋大人一心抄书,其他人不能打扰。若是有蒋大人的家眷来寻,就请她到偏厅里坐着。端上好茶水和好点心伺候着,明白了吗?”
  小太监立即点头,立即去办了。
  不过进入宫门必经过的东华门有肖公公值守,听到了周稚宁的传令,肖公公一笑,道:“我倒是第一次看见周大人对谁不喜欢,那必然是这个蒋言犯了错。只是周大人是好官,哪里懂得折磨人的道理?咱们得帮大人一帮。”
  小太监疑惑:“肖公公想怎么帮?”
  肖公公便凑过去,对小太监低语几句,随后拍拍他的肩膀:“我们难得有帮上周大人的时候,定要用心些。”
  小太监小鸡啄米似地点头,立即转身去了。
  于是不过一盏茶的时候,周稚宁就看见小太监带着几把大扫帚回了来,还将这些扫帚尽数分发给了四周的小太监。
  周稚宁有些疑惑,却并未出声,只看着这些小太监拿着扫帚装模作样地打扫起来,但怎么扫都不离开蒋言周边的范围。
  尘土飞扬之间,蒋言忍不住咳嗽了好几次,手中握着的毛笔颤动,黑墨滴下来脏污了稿纸,又不得不重抄一遍。
  蒋言有些无法忍受,好声好气地与这些小太监商量道:“几位公公,可否请你们稍后再来打扫?”
  其中得了肖公公吩咐的小太监煞有其事地摇摇头,道:“蒋大人,宫里有宫里的规矩,什么时辰洒扫,什么时候收工,都是定好了的。大人让奴才们稍后再来打扫,如果奴才们听从了大人的话,说不定得挨一顿板子呢,还请蒋大人体谅体谅奴才们。”
  蒋言的话被噎在了喉咙里。
  小太监一挥手:“继续!赶紧扫,扫干净一点!”
  得了命令,其余的太监干活越发卖力起来。蒋言坐在庭院中间,不得不用衣袖捂住口鼻,一边低低咳嗽,一边尽力稳住手上毛笔,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狼狈可怜。
  周稚宁却面无表情地饮下一杯热茶,身体往后一靠,静静看起书卷来。
  毕竟比起周巧慧这些年在蒋母手下受的折磨,蒋言所受的这些还不足万分之一。
  太阳渐渐西斜,一天时光悄然流逝。
  蒋府内,蒋母急的团团转:“周稚宁是言哥儿的亲妹夫,她现在把人拘在宫里面不放出来究竟要干什么?!言哥儿他都不知道用了午膳没有。”
  旁边的管家看老太太这么着急,出主意道:“老夫人,您不如去周府接少夫人回来,让少夫人进宫劝劝周大人,兴许周大人就把少爷放回来了。”
  “她?”蒋母提起周巧慧就一肚子火气,“她若是心中还挂念着言哥儿,早就往宫里头求情去了,哪里还用得着我去请?她这分明就是和周稚宁串通一气来折磨言哥儿,哼。”
  管家道:“可是少爷还在宫里头啊。”
  蒋母嚯的一下站起来:“去,备轿子,咱们去见周明承大人。整个周家里头,就只有这位大人心里良善些。”
  管家闻言点头应是,很快就找来轿子将蒋母载去了周明承的府邸门前。
  谁料递上拜帖之后,看守大门的门房却歉意道:“不好意思,我家大人此时尚不在家中。”
  蒋母一愣,颇为着急,道:“不知道周大人去了哪里?能否请他回来一趟,老身当真有急事求见。”
  门房还是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家大人去了何处,若老夫人实在着急,请留下拜帖,等我家大人回来之后我再告知他。”
  蒋母还想再说什么,可是一看天色,居然已经是金乌西沉,即将天黑的时辰了。
  “不能等下去了。”蒋母皱起眉头,没有再理会门房,转而重新上了马车,“走,去皇宫,老身要亲自去问问周稚宁,我的言哥儿犯了什么错叫她这样拘着?这分明是滥用职权!”
  管家听闻,额上不由淌下一滴冷汗。
  那周稚宁可是内阁大臣!
  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管家还是唯唯诺诺应了是,驾着马车去了皇宫东华门。
  然而东华门的小太监们早就得了周稚宁的吩咐,还有个肖公公守着,一听见蒋母是来找周稚宁的,当下就将人迎到了偏厅坐着。
  蒋母对小太监们恭敬的态度倒是颇为受用,言语间也很是倨傲:“你们速速去帮老身通报,老身今日定要见到周大人。”
  小太监笑道:“您放心,小的们必然为您传到。”
  然而出了房门,小太监一脸笑骤然消失,对着周围的人道:“叫里面那个老家伙等着,她要是不耐烦就送点茶水给她喝,也不必要上好的茶水,差不多就得了。”
  其余小太监也是点头:“放心好了,肖公公早就吩咐过了,我们都知道的。”
  小太监点点头,继而又嘲讽似地说:“一个小官儿罢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儿子多有出息呢,还敢上赶着给周大人甩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