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蝴蝶 第46节
  “施良让你来的?”兰香宜终于出声,隔着厚实的纱帐传递过来。
  “不是。我自己来的。我不是他们的人,只是借用了他的名号,否则你不会放我进来的。”姜姜压根没进过兰香宜房间,何来在她房间找东西?
  姜姜不太介意贞洁,但是她也不会把自己的观念套用到其他人身上,更何况,闺阁小姐失贞有孕,一旦爆出来,简直必死无疑。哪怕作恶的是旁人。
  “现在没人知道。你就只当没发生过。你只要不介意,就能不介意。时间久了会慢慢过去的。”
  “你为何要帮我?”
  姜姜没有回答。
  兰香宜说:“我听香织说,你以前也在道观待过了许久。”
  “是。”以前体弱多病,我娘也不太懂,以为进道观清修能好。”
  两个人都静了一段时间。
  姜姜道:“夜里风大,我得赶快回去了。不过我希望你告诉我一件事,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
  第40章 棘手事。
  #小姐(9)
  雨停了, 月亮露出半侧的身姿,像是费力从夜空的屏障中中挤出来。
  青石路面光滑积水,马蹄奔驰。
  车夫也着急回去, 喊着“驾驾驾”, 回荡在空旷的街道。
  姜姜跟金桔坐在封闭的马车中。
  金桔有些困了,双手放在腿上,坐着打瞌睡, 姜姜这垂眸一动不动。
  从黄明月病中只言片语,姜姜大概猜到她经历了什么。
  她一直犹豫要不要帮忙。
  不是帮忙照顾陈如兰, 这是她愿意的。姜姜无亲无故, 也希望有个人在身边。
  而是帮她报仇。
  对一个女子来说, 黄明月的经历过于悲惨。
  若作恶的只有施良,姜姜或许还有点办法, 让一个人无声无息故去对她来说不是很难。
  然而当时她就注意到,黄明月的用词是:这里……没什么好人。
  她不是说施良不是好人。
  而是, 没什么好人。
  根据兰香宜所言,道观是几年前刚到京城, 起先只是给些富贵人家驱邪,名声渐响。
  去年冬至,兰香宜突然中毒似的, 成日里昏昏沉沉,请了好几个大夫来都没用。
  后来有个年长的官眷夫人向兰夫人提议说这是中邪了, 驱邪才有用, 兰夫人总想试试也无妨, 便让人找了道观的人前来。
  道观的人一进来就要做法, 通天地,敬鬼神, 不许人围观。兰夫人怕女儿有需要起身服侍的地方,商量之下还是留了个侍女。
  道观的人要燃香做法,没多久,连丫鬟一块儿晕了过去。
  兰香宜就此受到了凌辱。
  刚开始她还没发现,过几日后清醒了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那道士趁做法那日,拿了她许多贴身玩意,首饰手镯肚兜,甚至在床下贴了手帕,染了她处子之血,声明她若是敢说出去,便宣扬她是与人私通,还私相授受。
  兰香宜羞愤欲绝。
  现在想起来,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是那个向兰夫人建议的夫人说是道观灵验,带兰香宜去上香,上香后不久她便奇怪病倒了,又是这个夫人建议请道士做法。
  道士来后,给她喝下香符水,她又好了。
  若这只是普通的下药解毒骗财也就罢了。
  这道士夺了她贞操,利用她的贴身之物,以及她怕事发的心理,开始长年累月的勒索和要挟。
  兰香宜至此之后,不敢出门,日日做噩梦。
  那夫人本来是兰夫人闺中密友,有回见兰香宜这样,也像是愧疚似的说:“我实属对你不住,你也认命罢。”
  说的是“也”。
  姜姜推测,这伙道士作案肯定不止一则,他们针对的对象起先应该是城中富商之女,见无人敢报案,渐渐胆子也大起来。
  富商也可逃脱,比如举家搬迁。
  反而这些官眷女子不敢轻易动弹,因为她们的贞洁并不只关乎自己,还关乎夫家、父家,乃至整个家族的声誉。
  兰夫人密友以前听说最是温柔,也是官员之女,不可能是一伙,只怕也是中了招被要挟。
  怕是这伙道士专挑这种胆小、不敢声张的女子下手。
  且后续他们不仅是索要钱财。
  那道士还劝兰香织不要自寻短见,枉送性命,若她日后成亲,他们有办法用鸡血帮她度过难关,这之后只要乖乖听话就行。
  这意思就是,不是财物打得住的,他们还想要官夫人带来的权利。
  青云观之前是个和尚庙,这些道士刚来没几年,就能赶走原来的和尚,必定是有人帮忙,说不定就是要挟哪家官夫人得来的。
  也就是说,只要中了招,便是一辈子受他们要挟。
  好在他们似乎并不是很过分,许久才让人来一趟,也怕狗急跳墙。
  这便是钝刀子割肉,直到这些女子逐渐适应、认命。
  姜姜想,当初他们带走黄明月,估计见她年龄小,不受宠,生母软弱,家中不受重视,没银子也没什么权力,却还有些美貌,想到施良说“饿了黄明月三天”,恐怕也是还好好折磨了她一阵。
  姜姜微微叹口气。
  这世上恶人颇多,管不过来,姜姜也是向来不太关注别人的事。可近在眼前的人遭此磨难,又想到因黄明月病死一夜两鬓发白、老了十岁的陈如兰,终究令人心中难忍。
  越是有牵挂,掣肘也越多。
  回到屋内,陈如兰已经睡下了。
  姜姜也准备休息,陈如兰的丫鬟万福进来说:“小姐,刚刚夫人有事找你,等了你好一阵,见你没回来才睡下。今日那道观里的人传话,说你离道观良久,施良道长想来看看你。”
  这应该就是那日施良说的,过几日来找你。
  姜姜点头:“好。”
  第二日一大早,道观里的人就来了。
  因这是私事,也没声张,让施良带着两个小道童从后门进来。
  陈如兰早就候着,一路殷勤带领。
  姜姜早就在屋内等着,听到了陈如兰停门口亲自道谢:“没想到道长还记挂着明月。”
  “那是当然,明月也算是我的俗家弟子。前几月我是有事去了外地。她回了家,我理当前来探望。不知她的病好些了么?”施良声音传来,听起来敦厚亲和。
  “好多了。多谢道长。明月,施道长来了。”
  姜姜坐在床上,闺中女子见外男,身前得由纱帐挡着。
  房门口敞开,不能关上,以便外面的人看见。
  丫鬟站在门外。
  这是京城女子风俗。
  平日里闺秀是绝少跟道士接触,只不过这群道士是提前预谋,趁病进来,又专门挑男子不在的时候,以作法,敬天地鬼神的名义,唬那些女眷,才得以支开别人作乱。
  今日施良不是以作法方式前来,便是如此对待。
  他走进屋内。
  本来陈如兰应该陪坐,姜姜说:“娘亲,我早上炖了汤药在炉上,现下才想起来,你帮我去看看可好。”
  本来让丫鬟去就好,不过陈如兰不是个多心的人,一听灶上有炉子,点点头便去了。
  “金桔,你怕我娘一个人不好端,你去也看看。”金桔年龄小,又是主子吩咐,也就去了。
  他们这院落偏僻,也没什么人路过。
  施良听到黄明月这两句话,只觉大半年不见,她倒是长大些,懂得吩咐人了。
  房门开着,毕竟今日只是探望,不好落人口实。
  姜姜隔着帘帐道:“东西我都放在桌子上了。”
  施良转头,果然见桌上放着一袋东西,他拎了拎,还挺沉。
  打开布袋一瞧,显眼的便是只金玉珠钗,鸾鸟图案,点缀玉珠,纯金簪面,做工精细,用料考究,价值不菲。
  珠钗之外最底下只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耳环戒指之类,很轻,不值什么银钱。
  不过有这支朱钗也就够了。比施良预想好得多。
  毕竟他也知道黄明月只是个庶女,陈如兰就是个妾室,两人在家中都不受宠。
  施良收布袋入怀:“听闻你两个姐姐在早春宴大出风头,传闻是京城双姝,姿色绝丽,她们是什么性子你可知道?”
  姜姜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大姐端庄,性情聪慧,二姐活泼,直爽较真。都不好惹,尤其是黄夫人,最是护短,只要她们跟黄夫人一说,黄夫人必会致你于死地。黄夫人的爹虽已辞官,在朝中仍有很大势力,我劝你还是不要打她们的主意。”
  虽然黄夫人母女对姜姜有算计,恩怨归恩怨,她们之间自有结果。
  姜姜是不会帮助让她们被这种恶心的男子凌辱,要挟。
  施良笑了笑。他也只是听说姿色绝佳,动了一下心而已。
  对待官眷他们都是小心谨慎。
  收益大,风险也大,碰上个不好惹的,前面建立的就要毁于一旦不说,还可能有性命之忧。
  他们目前找的都是小官的妻妾女之类,如侍郎这种还不敢动。
  当然,除了黄明月。
  在道观三年,黄明月早已被他们训得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