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518节
  准备好的房间在二楼,有个大大的窗户,窗户是单向,里面能看见外面,外面则看不见里面。
  旁边还开了一扇窗,嘈杂的声音不断传入耳内。
  才喝了一口茶,她就看到了好几张熟悉面孔,伸手召唤人,“去将几位少爷请过来。”
  “是。”跟过来的太监机灵地去请人了。
  九皇子正背着手踮脚看前面状况,也不是觉得做菜有趣,实在是今日的厨子是他府上的,就是为了能拿得出手在明年的今天万圣节上能让他出一次风头。
  为此他还将十弟给拉了过来。
  两人看得正起劲,就被太监给抓住。
  九皇子吓了一跳,厨子可是下九流的行当,要是让宫里人知道,他非得挨批不可。
  九皇子和十皇子就这么苦着脸被引着上楼,楼梯口还有侍卫把守,一看就知道楼上的人身份不同寻常。
  是谁?总不能是汗阿玛吧?
  也不太可能,汗阿玛怎么可能凑这个热闹?
  那么最大可能就是皇后了,被皇后抓到也丢脸呢!
  刚上楼梯就听见身后有声音,两人一回头看见了四皇子。
  九皇子挑眉像是抓到了把柄,“四哥怎么也在这?这可不像是四哥一贯的作风啊?”
  四皇子停下脚步,“宴席菜单事关明年的今天万圣节,难道九弟不是为这事而来?”
  九皇子被反将一军,呵呵笑道:“是是,当然是为了明年宴席的菜单。”
  二人上了楼,待进房间后就看到了坐在桌前的宝音。
  “儿臣给皇额娘请安!”
  宝音招手,“都坐。”
  待三人坐下,九皇子先忍不住开口。
  “皇额娘也是为明年的寿宴而来?”
  宝音点头,“是啊,六十大寿可是大事,自然要事事关照。”
  后面的十五十六十七十八阿哥也依次进来,小哥几个肯定也是来凑热闹。
  “都坐下,一起尝尝菜,光听别人好,自己得先尝尝味。”
  她翻看菜单,菜单上菜都是拍了照下方写着菜名和菜里面所需要的食材。
  皇帝的寿宴是三月,放到后世就是阳历五月,正是春日,食材什么也好找。
  她抽出了几张摆盘好看的照片,又转手交给四皇子。
  “来都挑几样,今日先尝尝。”
  能拍照片上到这本册子的那都是经过老饕一致推荐,她不信别人就信这些老饕的舌头。
  一条舌头能尝出普通人没有尝到的味道。
  四皇子抽出几张素盘照片,又转给了九皇子,如此大家挑选好后,太监拿着照片出去了。
  见年长的哥哥们不说话,几个年幼的主动开口说起了外面的热闹。
  宝音笑眯眯地听着,过了半个小时陆陆续续上菜,说话声音停下来,大家沉默动起了筷子。
  这次比赛就一个要求,不准用野味,都是寻常可以找到的食材,这需要花费的心思可就多了。
  食材确实好吃,比宫廷菜还好吃。
  宫外人幻想宫廷吃的东西多美味,实际上就是寻常食材,顶多就是野味多了。
  野味这东西要是好吃,早被老祖宗驯化成家禽了。
  品尝后,宝音开口,“有没有喜欢的?”
  十六阿哥开口指着薄如蝉翼的牛肉说喜欢这个。
  宝音点头,又看向其他人。
  “万寿节宴菜单就从这些里面挑吧,回头将人留下等过了明年再说,你们都先盯着,吃着好的留下名字,回头再一起商量菜色。”
  “这次的满汉全席关系着民族融合,也是让众多老人共享皇恩……”
  一群皇子们纷纷说是,宝音起身,笑着道:“行了,你们年轻还长身体多吃点,我这难得出园子多溜达一会儿。”
  四皇子放下筷子,“皇额娘,儿臣陪同您一起走走。”
  几个年幼的皇子也起身附和。
  宝音婉拒了,自个儿出去凑热闹了。
  半个月后,皇帝察觉到不对劲,众皇子好像胖了不少。
  第359章
  时间转瞬就过, 一转眼翻过年了,新年刚开始,火车刚开通, 就有大江南北的老人上了专门拉老人的车厢。
  上了火车的老人每一个都送了一套轻飘飘的羽绒服,青色衣服刺着红色的寿字,每一个地方来的人刺着不一样的寿字。
  每一个车厢都安排了讲解礼仪的人, 让老人心里有数莫要慌张。
  火车行驶速度缓慢,这般停停走走,约莫半个月从南边走到了北京城, 人又被送进温暖的会馆内入住。
  这会儿才二月, 距离万寿节还有一段时间,后边还有老人陆陆续续赶过来。
  这次万寿节过寿的场地选在了园子里, 提前将园子的一块地方圈出来, 立起了钢架铺上了玻璃。
  二月雪还未化, 园子里在忙碌着, 十三皇子被安排过来盯着工程的进度。
  四皇子今日抽出闲来探望十三皇子, 两人凑在一起巡视这被圈起来的两亩地。
  十三皇子搓了搓手,“幸亏下个月就暖和了, 这么多老人过来, 完事不得弄出病来?”
  四皇子“嗯”了一声, “派人盯着点, 吃的用的取暖问题都注意点, 别让人来一趟反而给弄病了,可就不妙了。”
  “这个不是交给八哥了吗?八哥待人宽厚,定然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十三皇子又问起了寿礼,四皇子说画了图让人烧瓷。
  京城这边因皇帝的六十大寿操办的热热闹闹,远离中土的海外已经建设起了一座座海港城市。
  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 原本的荒野变成了农田,挖煤炼铁炼钢都上了轨道。
  胤禔挑选的地方离胤礽太近,双方画定边界线后就往东发展。
  吸纳土著,开学校教种地,开荒事业干的是如火如荼,还不断有大清的商船过来经商,这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起来。
  几年过去,两人心里似乎堵着一口气,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胤禔已经造船准备南下,与之相比三皇子显得颓废一些,在被送来后,不这么管分到的地,只带了一些文人整日吟诗作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胤禔磨刀霍霍南下就是想霸占老三的地,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大一统观念,知道相安无事是暂时的,一旦周边的资源掠夺干净,就是往外发展的时候。
  甭管来多少皇子,这片大陆只能有一个王。
  相比之下,胤礽选择了花钱武装自己,他握着金矿,不管是从大清商人手里还是洋人手里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临近三月,胤禔坐车过来,胤礽并不想搭理他,还是被缠得烦了。
  “再过几日就是汗阿玛的六十整寿,我盼啊盼,去年也没有人接我回去,你说我们是不是已经被遗忘了?”
  胤礽懒得搭理他,捡了上等茶叶泡茶。
  钱这东西是好东西,什么都能买到,只有时间买不到。
  一转眼他们已经步入中年,能做的就是为后人攒一份家业。
  胤禔抢过了茶杯,“我去年托人运送了这边的一些土特产,你呢,你送了什么贺寿?”
  “一株珊瑚,一袋亲手种的米。”
  “米?”
  “当年汗阿玛在西华门外种植的早熟粮种。”
  这种粮种出现时间很短暂,很快被杂交稻替代,但一部分皇庄还保留着,因为这种粮好吃。
  杂交稻产量虽然高,味道却差了很多。
  市面上更贵的还是这种御稻,贡米。
  胤禔听闻眉毛挑起,得意洋洋道,“我可是送了二十箱礼物!”
  ……
  去年最后一次航海是九月,进入日本海域已经上冻,绕过日本船停靠在琉球休整,之后再前往上海县入关□□税卸货。
  上来的是一箱箱黄金和美洲产的橡胶,橡胶如今运用很广,本地产出都不够用,大量沿海人发现商机跑东南亚国家买庄园种植。
  橡胶也被称为软黄金,海南种的橡胶都供给船厂汽车厂了,这几船的橡胶是汽车厂的订单。
  上海县十多年前开了一家钢铁厂,围着钢铁厂附近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不仅生产火车配件,还生产汽车配件。
  橡胶到岸只是这些船里最不受人关注的,船上更多的货物通过火车中转站运到别的地方。
  有十车厢货是专门运往京城的,抵达京城后这些箱子在众目睽睽下送进了宫。
  皇帝面前就摆放着一箱箱的礼物,坐在椅子上,手边拿着礼单,看着那熟悉的笔迹心情惆怅。
  宝音手里同样拿着一封书信过来,这次送来的礼可不只是给皇帝的,还有给她的。
  其中几箱种子让她送给农科院了。
  她走进室内就看到那一箱箱金砖和珊瑚。
  皇帝看起来情绪很低迷。
  也是,儿子在身边时嫌闹腾,真离自己远远的,挨不着边又惦记。
  宝音心里浮现了一个念头,很快按了下去。
  “这三个孩子孝心可嘉,那边什么都缺,还眼巴巴往这边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