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苏云廷回到自己马车上,就开始为打消昌王的疑虑做准备。
前世,他入仕后才认识昌王,两人第一次见面,也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但是今生的相见起于偶然,对普通人来说是缘分,但是对于皇家人来说,他们经历过太多的‘机缘巧合’,在他们看来,偶然背后,绝对有一个必然。
昨日偶然相遇,近距离下,对方看到了自己没控制住的反应,所以苏云廷又特意多看了他几眼。
今天拜访回来,两人交流过后,中午在一个城镇中吃饭的时候,苏云廷就写了一封信,让书童投递出去。
下午继续前行。
昌王马车里,曾行双手奉上一封信件。
昌王看着桌子上的抄录的信件,好一会才拿起来。
对苏云廷,他心里虽然怀疑,但是内心深处,还是盼着两人的相遇真就是上天注定。
可惜,他中午让书童‘悄悄’送走的信件,还是打破了自己心里的期盼。
昌王展开信,看到第一句话就顿住了。
这是一封苏云廷写给秋语若的信,第一句是:爱妻亲启
昌王:……
曾行低着头,不敢和自家王爷对视。
昌王想:这样的开头,难道是一种暗号。
他继续往下看:
离家一月有余,没有你的陪伴,夜枕难安,昨日梦到爱妻,才得以安枕。
昌王再次看向曾行,自己是怀疑苏云廷,但是你也不能什么都抄过来呀!
自己堂堂一个王爷,让手下抄录人家写给妻子的情书来看,实在是……
但是最是知心的曾行,却一直低着头。
他这种反应,昌王想着后面应该就能看出蛛丝马迹了。
他继续往下看。
后面倒是不再是露骨的思念和爱意,写的是上个州城的见闻,翻了页,才看到他提起自己。
苏云廷信中写了昨日差点撞到一个人,看到对方只觉得自己是认识的,但是自己之前二十年的人生中,又确实没见过他!
后面又写了两人几次偶遇,现在又同向京城而去,路上相聊,只觉得对方近亲的很,就像当初还年少时,和孙瑞民相处的感觉一样。
看到这里,昌王严肃的表情已经变成了会心一笑。
他继续往下看,苏云廷信中写到:如果不是因为对方不是苗疆人,自己都要怀疑他给自己用了蛊!
昌王看到这里,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第72章 看完苏云廷写给……
看完苏云廷写给妻子的信,昌王对苏云廷的怀疑虽然还有,但是心里却舒服多了。
两队马车依然同行,这次中间休息的时候,昌王主动来找苏云廷说话。
这次两人更是相谈甚欢。
在休息将要结束的时候,苏云廷却对昌王说:“后面的路就不与王兄同行了,王兄先行,咱们京城再见。”
昌王开始为他操心:“现在赶去京城时间正好,若非要事,还是尽量不耽搁的好!”
苏云廷:“多谢王兄提点,倒也没什么要事,只是略微耽搁一会。”
昌王皱眉:“云廷这是何意,难不成是为了专门避开我?”
苏云廷欲言又止。
昌王气恼:“不想与我同行苏公子可以直说,王某也不是那涎皮赖脸之人!”
苏云廷叹气:“我与王兄一见如故,因为视兄如亲,才决定不与你同行的。”
他这么说,昌王心里的难受劲才算过去了,“你有什么苦衷只管告诉为兄,我与你一起解决。”
苏云廷说不与他同行,为的就是他这句话,现在昌王都说一起解决了,苏云廷就把自己看到的修建堤坝不合理,又告诉了张族长的事说了。
苏云廷:“张族长今日若有行动,自然会影响到有些人的利益,他们细纠原因,不难找出是我发现的原因。
能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权势绝对不低,若是他们想报复,往后的行程,可能就不会安全了。”
听完苏云廷的话,昌王对他的怀疑倒是消失的差不多了。
若是别人惹上这种事,昌王也不可能置之不理,更何况是苏云廷。
昌王:“你只管放心与我同行,为兄身边的护卫还是能保住你的安危的。”
苏云廷:“我担心连累了兄长。”
昌王大笑:“放心,为兄我家住京城,在京中也是有几分人脉的。”
苏云廷今天之所以没有乔装分批而行,就是因为和昌王同行给了他底气。
现在对方露出一丝家底,苏云廷也变得欢喜了起来:“兄长既然心中有数,愚弟就放心了。”
苏云廷顺利靠上昌王,对后面的行程少了几分担心。
……
秋语若这边,当初徐公子在品过平安做的饭菜后,就提出了合作意向。
平安让人请来秋语若,徐公子就对秋语若表示,自己出资金和管理,秋语若出技术,两方合作开酒楼,利润六四分,他占六成,秋语若占四成。
合作开酒楼秋语若还真心动,如果靠着饭馆的资金和人员积累,开酒楼最低也得两三年以后。
徐家,秋语若还真知道,他们家世代经商,生意经营的不错,名声更不错。
和这样人家的子弟合作,秋语若不怕,更何况苏云廷明年就能入仕,自己与人合作,就更不担心了。
不过酒楼的核心是技术,秋语若没有答应他的利润分成,按着自己的想法,应该是五五分成才对,但是苏云廷明年就能考中进士,她又往上加了一成,提出自己占六,对方占四的比例。
在徐公子不可思议的表情下,秋语若又加了一句:“想来徐公子还没有打听清楚,家夫是今年州府的解元。”
徐公子听完,先是惊讶,然后就是惊喜。
一府的解元,就算春闱的时候发挥再不好,也是能考中二甲进士的。
徐家世代经商,避免不了和官府打交道,家族生意能一直昌盛,每年少不了要有一大笔银子往上孝敬。
族里这些年一直供着子弟读书,就是想提升门第,门第上去了,往上的孝敬都能降低不少!
只可惜家里的子弟都不是读书的料,最多考中个秀才,再往上,就难如登天。
家里也试图扶持过有潜力的贫困书生,但是真正有大潜力的,又岂是自家一个商户能遇到的!
所以徐公子听到秋语若的丈夫是今年州府的解元的时候,对她提出的分成,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两人签订合约,写明了彼此的分成,然后就是经营细节。
酒楼如何经营,属于徐公子的职责范围。
厨房用人,徐公子不得干预,包括食材的选定,必须要厨房鉴定才行。
前世,他入仕后才认识昌王,两人第一次见面,也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但是今生的相见起于偶然,对普通人来说是缘分,但是对于皇家人来说,他们经历过太多的‘机缘巧合’,在他们看来,偶然背后,绝对有一个必然。
昨日偶然相遇,近距离下,对方看到了自己没控制住的反应,所以苏云廷又特意多看了他几眼。
今天拜访回来,两人交流过后,中午在一个城镇中吃饭的时候,苏云廷就写了一封信,让书童投递出去。
下午继续前行。
昌王马车里,曾行双手奉上一封信件。
昌王看着桌子上的抄录的信件,好一会才拿起来。
对苏云廷,他心里虽然怀疑,但是内心深处,还是盼着两人的相遇真就是上天注定。
可惜,他中午让书童‘悄悄’送走的信件,还是打破了自己心里的期盼。
昌王展开信,看到第一句话就顿住了。
这是一封苏云廷写给秋语若的信,第一句是:爱妻亲启
昌王:……
曾行低着头,不敢和自家王爷对视。
昌王想:这样的开头,难道是一种暗号。
他继续往下看:
离家一月有余,没有你的陪伴,夜枕难安,昨日梦到爱妻,才得以安枕。
昌王再次看向曾行,自己是怀疑苏云廷,但是你也不能什么都抄过来呀!
自己堂堂一个王爷,让手下抄录人家写给妻子的情书来看,实在是……
但是最是知心的曾行,却一直低着头。
他这种反应,昌王想着后面应该就能看出蛛丝马迹了。
他继续往下看。
后面倒是不再是露骨的思念和爱意,写的是上个州城的见闻,翻了页,才看到他提起自己。
苏云廷信中写了昨日差点撞到一个人,看到对方只觉得自己是认识的,但是自己之前二十年的人生中,又确实没见过他!
后面又写了两人几次偶遇,现在又同向京城而去,路上相聊,只觉得对方近亲的很,就像当初还年少时,和孙瑞民相处的感觉一样。
看到这里,昌王严肃的表情已经变成了会心一笑。
他继续往下看,苏云廷信中写到:如果不是因为对方不是苗疆人,自己都要怀疑他给自己用了蛊!
昌王看到这里,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第72章 看完苏云廷写给……
看完苏云廷写给妻子的信,昌王对苏云廷的怀疑虽然还有,但是心里却舒服多了。
两队马车依然同行,这次中间休息的时候,昌王主动来找苏云廷说话。
这次两人更是相谈甚欢。
在休息将要结束的时候,苏云廷却对昌王说:“后面的路就不与王兄同行了,王兄先行,咱们京城再见。”
昌王开始为他操心:“现在赶去京城时间正好,若非要事,还是尽量不耽搁的好!”
苏云廷:“多谢王兄提点,倒也没什么要事,只是略微耽搁一会。”
昌王皱眉:“云廷这是何意,难不成是为了专门避开我?”
苏云廷欲言又止。
昌王气恼:“不想与我同行苏公子可以直说,王某也不是那涎皮赖脸之人!”
苏云廷叹气:“我与王兄一见如故,因为视兄如亲,才决定不与你同行的。”
他这么说,昌王心里的难受劲才算过去了,“你有什么苦衷只管告诉为兄,我与你一起解决。”
苏云廷说不与他同行,为的就是他这句话,现在昌王都说一起解决了,苏云廷就把自己看到的修建堤坝不合理,又告诉了张族长的事说了。
苏云廷:“张族长今日若有行动,自然会影响到有些人的利益,他们细纠原因,不难找出是我发现的原因。
能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权势绝对不低,若是他们想报复,往后的行程,可能就不会安全了。”
听完苏云廷的话,昌王对他的怀疑倒是消失的差不多了。
若是别人惹上这种事,昌王也不可能置之不理,更何况是苏云廷。
昌王:“你只管放心与我同行,为兄身边的护卫还是能保住你的安危的。”
苏云廷:“我担心连累了兄长。”
昌王大笑:“放心,为兄我家住京城,在京中也是有几分人脉的。”
苏云廷今天之所以没有乔装分批而行,就是因为和昌王同行给了他底气。
现在对方露出一丝家底,苏云廷也变得欢喜了起来:“兄长既然心中有数,愚弟就放心了。”
苏云廷顺利靠上昌王,对后面的行程少了几分担心。
……
秋语若这边,当初徐公子在品过平安做的饭菜后,就提出了合作意向。
平安让人请来秋语若,徐公子就对秋语若表示,自己出资金和管理,秋语若出技术,两方合作开酒楼,利润六四分,他占六成,秋语若占四成。
合作开酒楼秋语若还真心动,如果靠着饭馆的资金和人员积累,开酒楼最低也得两三年以后。
徐家,秋语若还真知道,他们家世代经商,生意经营的不错,名声更不错。
和这样人家的子弟合作,秋语若不怕,更何况苏云廷明年就能入仕,自己与人合作,就更不担心了。
不过酒楼的核心是技术,秋语若没有答应他的利润分成,按着自己的想法,应该是五五分成才对,但是苏云廷明年就能考中进士,她又往上加了一成,提出自己占六,对方占四的比例。
在徐公子不可思议的表情下,秋语若又加了一句:“想来徐公子还没有打听清楚,家夫是今年州府的解元。”
徐公子听完,先是惊讶,然后就是惊喜。
一府的解元,就算春闱的时候发挥再不好,也是能考中二甲进士的。
徐家世代经商,避免不了和官府打交道,家族生意能一直昌盛,每年少不了要有一大笔银子往上孝敬。
族里这些年一直供着子弟读书,就是想提升门第,门第上去了,往上的孝敬都能降低不少!
只可惜家里的子弟都不是读书的料,最多考中个秀才,再往上,就难如登天。
家里也试图扶持过有潜力的贫困书生,但是真正有大潜力的,又岂是自家一个商户能遇到的!
所以徐公子听到秋语若的丈夫是今年州府的解元的时候,对她提出的分成,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两人签订合约,写明了彼此的分成,然后就是经营细节。
酒楼如何经营,属于徐公子的职责范围。
厨房用人,徐公子不得干预,包括食材的选定,必须要厨房鉴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