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 第232节
  等等......
  他突然发现,自己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后,自始至终都忽略了一个人。
  江浔!
  他心绪实在混乱动荡,江浔又始终不曾出现,他一时之间竟也没想起他来。
  方才议储这样的大事,江浔身为烨儿的老师,竟都不曾出现,这分明是在刻意避着他!
  烨儿一旦成为储君,朝野上下再无人能压得住江浔,岂不是叫他一手遮天,为所欲为?
  “呃呃!呃呃呃!”
  盛帝突然激动起来,喉咙里发出急促的声响,偏偏江浔根本不在跟前,他连这两个字都吐不出来。
  赵元烨瞧见盛帝这番异样,隐约已经猜到盛帝想说的话,却故作不知,满脸急切地问道:
  “皇爷爷,您......您怎么了?”
  盛帝急得几乎要喘不上气来,眼看赵元烨始终一脸迷茫,深深的无力感如同尖刀,一下又一下剐着他的心,叫他彻底绝望。
  他是一国之君,是天下之主啊,怎会落到如此地步,连动弹一下都不能!
  良久,荣亲王手捧立储圣旨,身后跟着众臣,从外头疾步而入。
  “皇兄,圣旨已然拟妥。”
  荣亲王爷将圣旨展开,特意当着盛帝的面宣读了一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国之大本,在于储位,储位得人,则宗庙社稷永享福祉,黎民百姓得保安宁。
  .......
  兹特颁此诏书,着立皇孙赵元烨为皇太孙,即日起,着有司悉心培育,倾朝中之良才、贤师,授之以治国安邦之术,辅之以修身立德之要。
  .......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明日一早,臣弟便会顺应皇兄之意,于满朝文武面前宣读圣旨,昭告天下。”
  荣亲王爷边说着,将圣旨置于盛帝面前,其上玺印殷红,已是板上钉钉,尘埃落定!
  “烨儿,你也过来瞧瞧。”
  荣亲王面上带着笑,冲赵元烨点了点头,此刻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因为他的璋儿,终于归期有望。
  而今日拥立之功,足以保他荣亲王府数代安稳无忧!
  榻前一片和乐,众臣也悄然松了口气,如此动荡之夜,能这般平稳度过,已是大幸了。
  这时,荣亲王再次站出来主持大局:“诸公今日辛劳,此刻时辰也不早了,不若按制宿在宫中。”
  “明日早朝局势攸关,圣上龙体抱恙,太孙殿下新立,只怕人心浮动。”
  “本王盼着诸位明日能与本王共襄此事,齐心稳固朝堂内外,也好助太孙殿下尽快顺遂理政,以安天下。”
  诸人闻言,齐齐拱手应声:“臣等谨遵王爷所言,定当竭尽全力,襄助太孙殿下!”
  盛帝听到此处,知晓大局已定,便缓缓闭上了眼睛。
  好在......接下皇位的,依旧是他的血脉。
  当年稷儿之事,他的心思那般隐蔽,旁人......旁人该是不知的。
  盛帝心中思绪悠悠荡荡,那藏在最深处的隐忧,宛如见不得光的阴霾,生怕被人捅破。
  他在等。
  他知道,江浔定会主动来寻他的。
  届时,一切自有答案。
  .......
  诸人出了养心殿,方长出一口气,忽见远处有人手持灯笼,正往这边来。
  沈征胜定睛一看,率先认出了来人。
  不早不晚,正是修直!
  第269章 恭喜殿下
  “见过诸位大人。”
  江浔走近后,冲在场重臣行了一礼。
  朝中无人不知,他们的太孙殿下与这位江大人尤其亲近。
  故而众人此刻虽心思各异,却还是向江浔或回礼,或点头致意。
  见江浔径直走到了沈征胜面前,其余人便都知趣先行一步。
  直到此刻,沉稳内敛的沈征胜才流露出几分欢喜之色,压低了声音说道:
  “修直,储君人选已定,明日早朝昭告天下。”
  江浔观方才众人待他的态度,心中便已有所猜测,如今听得准信,也不由弯了眉眼。
  这时候,沈征胜又不免问起蔺老。
  江浔一一作答,又道:“岁岁那边有太子妃的人作陪,岳丈大人不必忧心。”
  沈征胜点了头,忍不住抬手拍了拍江浔的肩膀。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如今连他这个做岳丈的,都不能免俗了。
  这孩子,确实讨人喜欢。
  “去吧。”
  沈征胜往养心殿内瞥了一眼,自沈嘉岁重生以来,他也第一次轻快了脚步,追上了前头慢行等他的陆永渚。
  殿内随即响起了传禀声:“圣上,江大人求见。”
  站在榻边的赵元烨霍然扭过头来,眉眼晶亮,扬声道:“快请!”
  他才迎出几步,一个身穿天青色锦袍的青年已迈步而入。
  “先生!”
  赵元烨的脸上满是掩不住的欣喜,这一刻犹如乳燕投怀般,一下子扑上前去,紧紧抱住了江浔。
  荣亲王闻声亦看了过来,可当瞧见江浔的衣着时,却不由双眼微瞪,随即......又目露深意。
  江浔先是扫视了一眼殿中光景,与荣亲王视线交错的瞬间,他没有错过荣亲王眼里的意味深长。
  可他却恍若未觉,又低下头去看身前的赵元烨。
  赵元烨仰着小脸,眼眶发红。
  若说方才他满心满眼皆是欢喜,此刻见到先生,却不知为何,心中涌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带着哽咽说道:
  “先生,烨儿和父王一样,是储君了。”
  江浔心中柔软,又满是怜惜,在赵元烨身前半跪了下来。
  哪怕知晓不合规矩,他还是伸出手去,温热的手掌落在赵元烨的发顶,轻轻揉了揉,扬唇笑道:
  “是啊,恭喜殿下,已是人心所向的储君了。”
  这句话一说出口,连江浔都恍惚了一瞬。
  当年与阿稷初见,是遴选太子伴读之时。
  “你就是帝师那位关门弟子,江浔?”
  “回太子殿下,正是。”
  “如此,不必选了,本宫的伴读就是这位江公子。”
  满堂错愕。
  他已拱手,冲阿稷行礼:“多谢太子殿下。”
  一声“太子殿下”,从此引为良朋知己,数年光景,推心置腹,而后......榻前托孤。
  殿下,阿浔没有辜负你的信任。
  当年怀中那个嗷嗷大哭的孩子,如今已延续你的尊衔,成为下一个储君了。
  阿浔不敢松懈,定会全心全意辅佐烨儿,助他成为后世敬仰的贤明之君,造福万民社稷,开创太平盛世。
  “殿下,微臣可否与圣上说几句话?”
  江浔笑着开口。
  赵元烨连连点头,声音里也有了迫不及待,“那烨儿去寻母妃!”
  “好,殿下去吧,叫身边人跟着,莫要大意。”
  江浔拍了拍赵元烨的肩膀,缓缓起身。
  眼看赵元烨已朝外走去,他才走向龙榻。
  荣亲王也是知趣,当下便向盛帝告退。
  二人擦肩而过之时,江浔突然停下脚步,冲荣亲王深深鞠了一躬。
  今日能够如此顺利,离不开荣亲王爷的鼎力相助。
  荣亲王已然抬手来扶。
  江浔顺势直起身来,他知晓荣亲王爷心中牵挂之事,不必言语,只郑重点了头。
  荣亲王见状,终于放下心来。
  君子一诺,重逾千斤,他的璋儿.......很快便能归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