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冷不丁地,李承泽开口了:“你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之前你做的那些事便已足够惊世骇俗,可我如今发现了,你这人疯起来当真没有上限,如今便是要连天都要捅破了。”
  范闲耸了耸肩,也知道这次自己是玩了把大的,兴许可能是自己这辈子玩得最疯狂的一次。
  李承泽叹了口气:“我早已决定不论京都发生何事,就算是它要翻天覆地了,我都不会再过问。我只想把后半辈子和乐宁静地过下去,我累了,也没有五年前那种不顾一切的勇气了。”
  见范闲还想再劝,李承泽抬了抬手,示意他停一下。
  “你刚才见到世子了吧?”
  范闲:“见到了,世子目光澄澈干净,看得人心里柔软。连范某心里都觉得惭愧,觉得自己心有污秽。殿下把孩子养得很好。”
  李承泽:“当年京都动乱,王妃为了我殚精竭虑又忧心受怕,长宁在胎里受惊,出生时候先天有些不足。我和他母妃遍寻名医,费了无数心血调养他的身体,才让他现在和其他小孩一样看着无恙。我对他们母子心有愧疚,实在不敢再用家人去赌了,便跟你说声抱歉。我只有这一个孩子,我输不起。”
  范闲沉默片刻,心知郓州一行定然无果,看着昔日野心勃勃的老二如今洗尽铅华,素衣简冠,一副淡泊的文雅气质,想到他旧时便只愿意一辈子做个修书匠。如今能再有安然年岁享受天伦、吟诗作画,已经是难得。再求他踏足那些腌臜事,似乎太过分了。
  他不愿意逼迫,见李承泽表明态度便也默默接受。除去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他们二人本就差点成为知己。如今抛去那些桎梏,自由相交,默契仍在。
  李承泽带范闲走出书房,范闲甚至还在门口看到了抱着剑守在外边的谢必安,不由一乐。这也是个老朋友了。
  他嬉笑着跟谢必安挥了挥手,不出所料,谢必安睨了他一眼就移开了视线。
  李承泽回头看见,叹了口气:“你就饶过谢必安吧,别见个人就戏弄一番。”
  范闲只好耸耸肩,跟上了他的脚步。
  跨过圆形的拱门,赫然正见一片葡萄园。老二爱吃葡萄,这郓州的康王府里竟真的挪了块地种葡萄。
  范闲见一女子正俯身给世子擦汗。世子不若刚才在门口看到的那般衣冠齐整、一尘不染,几缕散发落在额头上,脸颊红扑扑的,显然刚在葡萄园里玩闹了一番。
  他身边的李承泽已经开口,声音含着笑意,带着几分范闲没听过的温柔:“阿瑚。”
  自他们离开京都后,他便不再称她为令阳,只唤她阿瑚。抛弃那些身份头衔,她只是他的「阿瑚」。
  康王妃薛瑚扭过头来,见到范闲露出个笑容。她给世子理了理发冠,牵着世子的手走上前来。
  “早就听说小范大人光临王府,王爷兴冲冲便跑去迎接了。如今你们议完正事了吧?长宁听过小范大人的故事,早就心生憧憬,从外边回来更说见到了提司真人,犹自激动不已,一直眼巴巴地等着呢。”
  她穿一身淡蓝的长裙,袖口和裙角绣着银色的莲花纹,头上的点翠精美灵动,把她整个人都衬得温柔又贤淑。
  范闲不免想到京都事变那些时日,这个女人素日不显山不露水。可到了关键时候所展现出的果决和大胆让人刮目相看。她真是个不能小瞧的人。
  留在康王府的短短几日,范闲难得觉得岁月如此悠然,听着小风、赏着落叶,闲暇时候给世子讲讲故事,日落前再去郊外大片辽阔的草场跑跑马。郓州海拔高,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夜晚星河密布,短短几日而已,他竟有已经过了几个月的错乱感。
  世子极爱读书,虽有着一双澄澈干净的眼睛,却意外地温柔又透彻,好像心里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爱说出来。每当他从书册上抬眼看过来的时候,范闲就好像看到了幼时的李承泽。虽然他没见过,但想来一定是那样。
  他忍不住想起了他的儿子,也只是比世子小三个月而已。
  或许等京都的事情彻底告一段落后,他也能带着婉儿和他们的孩子找一处这样安闲舒适的地方隐居起来,随心所欲地过完这一生。
  范闲感慨地想。
  自庆历四年他踏入京都开始,他从未觉得人生这么累、这么令人疲倦。他的野心、他的少年意气都被京都一重又一重的诡谲磨平了,现在他只希望天下太平。
  但天下太平前还需要他完成最后一件事。
  这天他向康王夫妇辞行,李长宁牵着薛瑚的手,看着父王亲自送范先生出城。
  他仰头问:“母妃,京都长什么样呢?”
  薛瑚揽着他往回走,闻言淡淡一笑:“没什么好的,那地方去了会死人的。”
  -
  李承泽一直将范闲送到城门外,最后对他道了声「珍重」。
  范闲笑了笑,上马奔离郓州的时候,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李承泽一直目送着他,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越来越不显眼的黑点。
  他回过头。此去无路,不知这段时日是不是他此生最后一段快意时光。
  但有些事总得人去做。有些仇,也总得有人去报。
  李承泽回府的时候,薛瑚正站在廊中等他。
  “他走了?”
  李承泽点了点头。
  薛瑚温柔地看着他:“你怎么没有答应他呢?我知道你明明就很想答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