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范若若拉着范闲疾步往外走,并不让他回头,小声快速道:“哥哥说的没错。这满京城的人都没有这个道理这般。但今日在场的人实在身份太过复杂,不宜为一时意气掺和进去。刚才那个蓝衣服的姑娘,姓薛,名叫薛瑚,是我朝大将军王薛易涛的独女,皇上封给她一个县主身份,养在京城,实则相当于为质。至于为何情况复杂,哥哥即已在那里见到二皇子,便更该知道,二皇子身边有一个绝世用剑高手,八品谢必安,正是方才对我用剑的人。”
走到范府马车前,范若若转身对走来送客的李弘成笑了下,凑近范闲一步小声道:“而哥哥更该知道的,薛家的县主前两年被指婚给了二皇子,还有五月便要大婚。京中水深,皇子和大将军王都是最敏感的人物,哥哥不可轻忽,当心被卷入纷争。尤其是薛县主,她素来不怎么与人往来,性情有些寡,避让即可,不必争锋。”
“呵,”范闲听着觉得有趣,“将军王的女儿?还有封号?这搁哪儿听上去都不是什么好事儿啊,竟然还被指婚给了皇子,这太子能坐的住?”
范若若垂眼:“这是陛下该操心的事儿,或者正是为了平衡太子那边的内库也说不定。总之利弊都告诉哥哥了,你一定要放在心上啊!”
范闲心想这皇子的事儿他就是想操心也操心不上。不管怎么说他还能追着那县主一个姑娘打一顿还是怎么的,面上自然笑得讨好:“若若放心,那是自然,我记住了。”
-
另一边,薛令阳抬脚走上了凉亭,目光先打量了眼四周的景色,才扭过头将拿在手里的抄录纸递给坐在软垫上的人。
李承泽伸手接过,却并不急着翻看,倒是一边把卷起来的纸铺平,一边拿起个葡萄剥起皮来。
“令阳,今日倒是难得,你也会来这些场合。”
她单名为瑚,但封号令阳,宫中与京都中人多以封号唤她。久而久之,原本的名字都不怎么用了。
薛瑚没看他,随意挑了处地方坐下,听到问话淡淡应了声:“有些无聊罢了。”
“既然如此,怎么不进宫去看看我母妃?”李承泽一边啧啧地赞叹着桌上的诗词,一边眉眼含着笑向她望过去一眼,“上次我回宫,母妃还感叹说许久不见你,有些想了。”
薛瑚:“我明日便去。”
“那就好。”他满意地应了一声,便不再与她说话,全心全意扑在了面前的抄录纸上。
薛瑚也不需要他与她说话,只要环境足够安静,她一个人便可以静静地呆一天。
不知道静了多久,甚至躲在房梁上的谢必安都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李承泽才抬起头来,感叹道:“好诗,范闲当真是有才,气象壮丽,堪称绝唱。”
薛瑚附和:“写得是好,「红楼」也好。”
李承泽意外地挑高了眉。
“你看了?”他笑起来,“谁给你看了?竟然把这种书带给你看,你的丫头们也着实被惯出性子来了。”
“这几日京中的贵女们都在传阅,看过这书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她淡声道。
“好罢,那看过之后,感受如何?”李承泽饶有趣味地看着她的侧脸,观察她脸上的表情,问道。
“写得不错,写故事的水平比翰林院强得多,更超过京中士子百倍。”
李承泽哈哈笑起:“倒是不错,能得你称赞,看来的确不易。我记得你素来喜好看奇工巧物的书,不喜话本怪志,能让你把这本书看完,范闲也算是有功。”
薛瑚笑了下,侧脸仍然是平静的。
李承泽推开桌上的纸:“去,再抄录一份带回宫里。”
谢必安黑色的身形像一只巨大的鹰,晃了一眼就再次消失不见。
李承泽低声道:“你父亲上月向北去了。”
薛瑚垂了下眼:“陛下下了令,父亲当然便该去平定战事。”
李承泽看了她片刻,开口:“令阳,你知道,其实那个婚约,对你来说没有半点好处。你我好歹算是一起长大,二哥我对你最后的情分,便是劝你一句,这是虎口,跳不得。趁事情还未到临了,凭着薛将军的功劳,父皇不会逼你的。”
薛瑚转头看他,两个人的目光撞在一起。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半晌,薛瑚轻轻地问他:“会误你吗?”
饶是李承泽,都微微愣住:“什么?”
“这个婚约,是否会误你,或于你有碍吗?”
李承泽略有些惊异地看着她,第一次完全无法理解她在想什么。
他轻声道:“不,并不,全然不,它甚至对我助益良多。”
“那就够了。”薛瑚站起身来,移开了目光,“于我而言,并无困扰。但倘若它能帮到你一些,那便更是再好不过了。”
她迈步向凉亭外走,曳地细纱有一片掠过他的腿,金线映在黑色的锦衣上,更闪烁出熠熠光芒。
“令阳。”他轻声喊了句,不带任何情绪,也不为任何缘由,甚至喊完都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什么。
薛瑚却停下了脚步,她微微侧了侧头,清冷的侧脸在金色阳光里似乎也柔和了许多。
“你我相识髫年,多年之谊,亦为珍贵。无论如何,圣旨已下,我便再不会有二心,便是当珍重昔年情分,我也当全心以赴。无论你前路生与死,刀山火海,我都再也避开不去。我心无不甘,唯一相求,便是望你万事谨慎。二殿下,唯有你活了,我才也能跟着活下去。”
走到范府马车前,范若若转身对走来送客的李弘成笑了下,凑近范闲一步小声道:“而哥哥更该知道的,薛家的县主前两年被指婚给了二皇子,还有五月便要大婚。京中水深,皇子和大将军王都是最敏感的人物,哥哥不可轻忽,当心被卷入纷争。尤其是薛县主,她素来不怎么与人往来,性情有些寡,避让即可,不必争锋。”
“呵,”范闲听着觉得有趣,“将军王的女儿?还有封号?这搁哪儿听上去都不是什么好事儿啊,竟然还被指婚给了皇子,这太子能坐的住?”
范若若垂眼:“这是陛下该操心的事儿,或者正是为了平衡太子那边的内库也说不定。总之利弊都告诉哥哥了,你一定要放在心上啊!”
范闲心想这皇子的事儿他就是想操心也操心不上。不管怎么说他还能追着那县主一个姑娘打一顿还是怎么的,面上自然笑得讨好:“若若放心,那是自然,我记住了。”
-
另一边,薛令阳抬脚走上了凉亭,目光先打量了眼四周的景色,才扭过头将拿在手里的抄录纸递给坐在软垫上的人。
李承泽伸手接过,却并不急着翻看,倒是一边把卷起来的纸铺平,一边拿起个葡萄剥起皮来。
“令阳,今日倒是难得,你也会来这些场合。”
她单名为瑚,但封号令阳,宫中与京都中人多以封号唤她。久而久之,原本的名字都不怎么用了。
薛瑚没看他,随意挑了处地方坐下,听到问话淡淡应了声:“有些无聊罢了。”
“既然如此,怎么不进宫去看看我母妃?”李承泽一边啧啧地赞叹着桌上的诗词,一边眉眼含着笑向她望过去一眼,“上次我回宫,母妃还感叹说许久不见你,有些想了。”
薛瑚:“我明日便去。”
“那就好。”他满意地应了一声,便不再与她说话,全心全意扑在了面前的抄录纸上。
薛瑚也不需要他与她说话,只要环境足够安静,她一个人便可以静静地呆一天。
不知道静了多久,甚至躲在房梁上的谢必安都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李承泽才抬起头来,感叹道:“好诗,范闲当真是有才,气象壮丽,堪称绝唱。”
薛瑚附和:“写得是好,「红楼」也好。”
李承泽意外地挑高了眉。
“你看了?”他笑起来,“谁给你看了?竟然把这种书带给你看,你的丫头们也着实被惯出性子来了。”
“这几日京中的贵女们都在传阅,看过这书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她淡声道。
“好罢,那看过之后,感受如何?”李承泽饶有趣味地看着她的侧脸,观察她脸上的表情,问道。
“写得不错,写故事的水平比翰林院强得多,更超过京中士子百倍。”
李承泽哈哈笑起:“倒是不错,能得你称赞,看来的确不易。我记得你素来喜好看奇工巧物的书,不喜话本怪志,能让你把这本书看完,范闲也算是有功。”
薛瑚笑了下,侧脸仍然是平静的。
李承泽推开桌上的纸:“去,再抄录一份带回宫里。”
谢必安黑色的身形像一只巨大的鹰,晃了一眼就再次消失不见。
李承泽低声道:“你父亲上月向北去了。”
薛瑚垂了下眼:“陛下下了令,父亲当然便该去平定战事。”
李承泽看了她片刻,开口:“令阳,你知道,其实那个婚约,对你来说没有半点好处。你我好歹算是一起长大,二哥我对你最后的情分,便是劝你一句,这是虎口,跳不得。趁事情还未到临了,凭着薛将军的功劳,父皇不会逼你的。”
薛瑚转头看他,两个人的目光撞在一起。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半晌,薛瑚轻轻地问他:“会误你吗?”
饶是李承泽,都微微愣住:“什么?”
“这个婚约,是否会误你,或于你有碍吗?”
李承泽略有些惊异地看着她,第一次完全无法理解她在想什么。
他轻声道:“不,并不,全然不,它甚至对我助益良多。”
“那就够了。”薛瑚站起身来,移开了目光,“于我而言,并无困扰。但倘若它能帮到你一些,那便更是再好不过了。”
她迈步向凉亭外走,曳地细纱有一片掠过他的腿,金线映在黑色的锦衣上,更闪烁出熠熠光芒。
“令阳。”他轻声喊了句,不带任何情绪,也不为任何缘由,甚至喊完都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什么。
薛瑚却停下了脚步,她微微侧了侧头,清冷的侧脸在金色阳光里似乎也柔和了许多。
“你我相识髫年,多年之谊,亦为珍贵。无论如何,圣旨已下,我便再不会有二心,便是当珍重昔年情分,我也当全心以赴。无论你前路生与死,刀山火海,我都再也避开不去。我心无不甘,唯一相求,便是望你万事谨慎。二殿下,唯有你活了,我才也能跟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