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黛玉想起母亲也觉得心中悲痛,跟着伤心掉泪道:“多谢舅舅关心,父亲在姑苏一切安好,只是近日因母亲的事,悲痛伤心,削瘦了许多,大夫说平日多加调养便好。”
又转而劝慰道:“我知舅舅与母亲素来要好,母亲在时也时常与我说起她与哥哥小时的事,母亲此番去了,舅舅心中难免悲痛,但还应保重身体,不要因此伤了身体,母亲如果尚在,也不愿舅舅如此难过。”
贾政听外甥女小小年纪说话做事便如此妥帖,心中更觉与妹妹贾敏幼时相似,一样的聪慧懂事,让人疼惜,便也止住了伤心,道:“你与你母亲幼时极像,也如她般惹人疼爱。”
又与黛玉说了会话,让黛玉在府中衣食住行有什么不便的,尽管与她二舅母说,又让黛玉尽管在府中安心住着,他一定将她如嫡亲的女儿一样相待。
一应事宜交代过后,贾政这才起身离开,又交代让黛玉同她舅母与姐姐元春和两位哥哥们一同说会话。
——
这边贾琰看父亲走后,便同姐姐贾元春与黛玉说起话来。
瞧着黛玉的好相貌。
贾元春忍不住夸赞道:“我听说江南多出美人,今日见了妹妹便觉此话不虚,我还未见过像妹妹这般标志的人,虽年纪尚小但不掩风采,想必将来家有一女万家来求都不为过。”
贾琰赶忙接话道:“瞧姐姐说的,林妹妹脸面薄,可受不住你的话。”
贾元春听了,笑着扭头向王夫人和贾珠报屈道:“你们瞧瞧,我这还没说什么呢,他这便护上了,可见我说的话不假,这便有一个。”
众人一时笑了起来,场面顿时没了刚刚的冷淡。
笑过后,又听贾珠说道:“大妹妹此话不假,琰弟不说在林府时便时常与表妹在一起说话,便是在船上时对表妹也是处处关心,我这亲哥哥在他心中还不如表妹重要呢。”
贾琰听了回道:“你有嫂嫂和兰哥儿关心,哪需要我这弟弟,林家表妹年纪小,我这当哥哥的多照顾一些有什么不对。”
贾珠不与他争辩,只默默摇了摇头装作伤心地叹了口气说:“看来我这当哥哥的确是不如表妹呀,这可叫我好不伤心一番。”说着便作出伤心的姿态,又惹得众人笑。
——
这边聊的好不热闹,等到时辰不早了,想着老太太那该备了饭了,果然只见一个丫鬟来请,说:“老太太那里备好了饭,请老爷和太太们过去用饭。”
众人才随着丫鬟去往贾母的院子,刚到那里丫鬟们便已经摆上了饭。
贾母坐在上首看到众人过来后,便招呼他们坐下,嘱咐王夫人 “今日不必在旁服侍,让她坐下用饭”,又特意拉着黛玉坐在她身边,众人随之坐下。
丫鬟们端来水盆,众人又依次净了手,方才开始用饭,席间贾琰为贾母和王夫人依次布了菜,说了几句讨巧的话,方才用饭。
用过饭后,丫鬟们又捧来茶,黛玉学着众人漱盂过后,方又饮茶。
又听丫鬟们通传:“宝三爷来了。”
林黛玉只听外间一阵脚步声,一位与蒖玉哥哥有四五分相似的公子哥进来,见了来人,黛玉不由地猜想,“想必这便是先前提到的宝玉了。”
只见来人,与贾琰眉眼间有些相似,面色如玉,眉眼如墨,头上带着束发的紫金冠,齐眉又带着二龙戏金珠的抹额,穿着一件用金丝线绣的花团霁色暗纹衣衫,腰侧佩带一块羊脂玉佩,胸前又坠了一块美玉。
——
这厢贾宝玉只听人说林家表妹在祖母这,却不想两位哥哥也在,顿时不敢造次,老实地与贾母等人行过礼,又与两位哥哥打过招呼,方才扭头看向新来的妹妹。
只见黛玉,娇弱的依偎在贾母身边,微微皱起的眉头又平添了几分忧愁,眼里隐约有泪光闪动,好不惹人怜爱。一时竟看呆了去,只觉这个妹妹好生漂亮。
不由出声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琰看他这般作态,心中不悦道:“你又何曾在哪里见过林家妹妹,莫不是你又犯痴胡乱说的。”
贾宝玉不服道:“哥哥不是我,又怎知我没见过林妹妹。”
贾琰知他性格执扭,害怕他在这时犯了轴,又要摔那玉,惹得贾母和王夫人伤心,怪罪黛玉,便不再与他争辩。
贾宝玉看他不再说些什么,心中自觉得意,又上前与黛玉说话,细细打量一番,问:“妹妹可曾读过什么书?”
林黛玉回道:“不曾读过,只在家时上过一年学,认得几个字。”
眼看着贾宝玉又问了林黛玉的尊名,又要送表字,越说越不像话,贾琰只好出声打断。
询问贾宝玉近日功课如何,又拉着他说:“我们兄弟二人多日未见,甚是想念,你也知道我有两月不曾进学堂,不知秦夫子的课讲到什么地方了,你与我到我房中细细与我说说,也好不耽误明日进学。”
说话间便拉着贾宝玉与贾母和王夫人告辞。
——
这边贾母看着两兄弟走远对王夫人道:“不愧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兄弟,再没有比这更亲厚的了。”
王夫人也愿意让两个儿子多亲厚些,觉得儿子如此好学才是正事,便随他们去了。
不一会,奶娘请人来问黛玉的住处,贾母说道:“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先与我老婆子同住一个院子,也好有个照应,等过了残冬,春天里再收拾房屋,另外安置。”
又转而劝慰道:“我知舅舅与母亲素来要好,母亲在时也时常与我说起她与哥哥小时的事,母亲此番去了,舅舅心中难免悲痛,但还应保重身体,不要因此伤了身体,母亲如果尚在,也不愿舅舅如此难过。”
贾政听外甥女小小年纪说话做事便如此妥帖,心中更觉与妹妹贾敏幼时相似,一样的聪慧懂事,让人疼惜,便也止住了伤心,道:“你与你母亲幼时极像,也如她般惹人疼爱。”
又与黛玉说了会话,让黛玉在府中衣食住行有什么不便的,尽管与她二舅母说,又让黛玉尽管在府中安心住着,他一定将她如嫡亲的女儿一样相待。
一应事宜交代过后,贾政这才起身离开,又交代让黛玉同她舅母与姐姐元春和两位哥哥们一同说会话。
——
这边贾琰看父亲走后,便同姐姐贾元春与黛玉说起话来。
瞧着黛玉的好相貌。
贾元春忍不住夸赞道:“我听说江南多出美人,今日见了妹妹便觉此话不虚,我还未见过像妹妹这般标志的人,虽年纪尚小但不掩风采,想必将来家有一女万家来求都不为过。”
贾琰赶忙接话道:“瞧姐姐说的,林妹妹脸面薄,可受不住你的话。”
贾元春听了,笑着扭头向王夫人和贾珠报屈道:“你们瞧瞧,我这还没说什么呢,他这便护上了,可见我说的话不假,这便有一个。”
众人一时笑了起来,场面顿时没了刚刚的冷淡。
笑过后,又听贾珠说道:“大妹妹此话不假,琰弟不说在林府时便时常与表妹在一起说话,便是在船上时对表妹也是处处关心,我这亲哥哥在他心中还不如表妹重要呢。”
贾琰听了回道:“你有嫂嫂和兰哥儿关心,哪需要我这弟弟,林家表妹年纪小,我这当哥哥的多照顾一些有什么不对。”
贾珠不与他争辩,只默默摇了摇头装作伤心地叹了口气说:“看来我这当哥哥的确是不如表妹呀,这可叫我好不伤心一番。”说着便作出伤心的姿态,又惹得众人笑。
——
这边聊的好不热闹,等到时辰不早了,想着老太太那该备了饭了,果然只见一个丫鬟来请,说:“老太太那里备好了饭,请老爷和太太们过去用饭。”
众人才随着丫鬟去往贾母的院子,刚到那里丫鬟们便已经摆上了饭。
贾母坐在上首看到众人过来后,便招呼他们坐下,嘱咐王夫人 “今日不必在旁服侍,让她坐下用饭”,又特意拉着黛玉坐在她身边,众人随之坐下。
丫鬟们端来水盆,众人又依次净了手,方才开始用饭,席间贾琰为贾母和王夫人依次布了菜,说了几句讨巧的话,方才用饭。
用过饭后,丫鬟们又捧来茶,黛玉学着众人漱盂过后,方又饮茶。
又听丫鬟们通传:“宝三爷来了。”
林黛玉只听外间一阵脚步声,一位与蒖玉哥哥有四五分相似的公子哥进来,见了来人,黛玉不由地猜想,“想必这便是先前提到的宝玉了。”
只见来人,与贾琰眉眼间有些相似,面色如玉,眉眼如墨,头上带着束发的紫金冠,齐眉又带着二龙戏金珠的抹额,穿着一件用金丝线绣的花团霁色暗纹衣衫,腰侧佩带一块羊脂玉佩,胸前又坠了一块美玉。
——
这厢贾宝玉只听人说林家表妹在祖母这,却不想两位哥哥也在,顿时不敢造次,老实地与贾母等人行过礼,又与两位哥哥打过招呼,方才扭头看向新来的妹妹。
只见黛玉,娇弱的依偎在贾母身边,微微皱起的眉头又平添了几分忧愁,眼里隐约有泪光闪动,好不惹人怜爱。一时竟看呆了去,只觉这个妹妹好生漂亮。
不由出声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琰看他这般作态,心中不悦道:“你又何曾在哪里见过林家妹妹,莫不是你又犯痴胡乱说的。”
贾宝玉不服道:“哥哥不是我,又怎知我没见过林妹妹。”
贾琰知他性格执扭,害怕他在这时犯了轴,又要摔那玉,惹得贾母和王夫人伤心,怪罪黛玉,便不再与他争辩。
贾宝玉看他不再说些什么,心中自觉得意,又上前与黛玉说话,细细打量一番,问:“妹妹可曾读过什么书?”
林黛玉回道:“不曾读过,只在家时上过一年学,认得几个字。”
眼看着贾宝玉又问了林黛玉的尊名,又要送表字,越说越不像话,贾琰只好出声打断。
询问贾宝玉近日功课如何,又拉着他说:“我们兄弟二人多日未见,甚是想念,你也知道我有两月不曾进学堂,不知秦夫子的课讲到什么地方了,你与我到我房中细细与我说说,也好不耽误明日进学。”
说话间便拉着贾宝玉与贾母和王夫人告辞。
——
这边贾母看着两兄弟走远对王夫人道:“不愧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兄弟,再没有比这更亲厚的了。”
王夫人也愿意让两个儿子多亲厚些,觉得儿子如此好学才是正事,便随他们去了。
不一会,奶娘请人来问黛玉的住处,贾母说道:“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先与我老婆子同住一个院子,也好有个照应,等过了残冬,春天里再收拾房屋,另外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