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这一幕对她来说很熟悉,她早几年在街头时,就很羡慕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虽然家里穷,可她们到底有父母撑着,她经常看到这些孩子在街边跑着,实际上就是在望风。
  她也没有苛责什么,她就是从穷人堆里走出来的,也知道卖不了什么钱,就是家里一些老人小孩补贴一下家用。
  她从这边退了出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现。
  王春雨一行人只当是这段时间挣了不少钱,她们也能勉强算个妇女犯罪,所以女子警察过来了。
  她们对于自己犯的罪没有太在意,当一件事非常多的人在做,哪怕这事是犯罪,也没有几个人会害怕。
  尤其是王春雨,她之前去找警察告张赖子偷大元宝,结果都说了是新时代了,也不打板子了,也没把张赖子怎么样,所以王春雨虽说要躲警察,却不怕警察。
  唐先书来找她时,她还热情地给人倒了茶水。
  “快进来坐,喝点茶,不知道官大人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唐先书开门见山地问道:“我们是来查张赖子被杀的案子。”
  王春雨立马说道:“我们跟他也不熟,只知道他那个人嘴巴不好听,手脚也不干净。”
  王春雨压低了声音,说道:“我之前还看到他偷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大元宝。”
  唐先书观察着这个人的表情,并没有害怕,也没有内疚说谎。
  王春雨说到这里时,似乎有些不把人当外人了,道:“我还去找了你们警察,唉,说起来也都是命,那个时候如果警察把他关起来,可能现在还活着。”
  她表现得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唐先书作为警察,听到这话时,自然也就想起了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现在平城的案子积压严重,上头解决不了问题,反应到她们这个级别,自然就是这种小问题就不会认真办理。
  旁边的肖静问道:“那大婶,你知不知道他跟人说他要当上门女婿的事情?”
  王春雨表情凝固了一瞬间,但立马就说道:“他?给人当上门女婿?姑娘,你肯定是不知道他是个什么人。绝对不可能。”
  肖静把之前唐先书的猜测说了出来:“有没有这种可能,他就是因为想给人当上门女婿,所以被杀了?”
  大家也没有想过王春雨就是事件中心人物,毕竟她看上去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妇女。
  王春雨还仔细想了一下,说道:“我觉得不可能,你想啊,如果真的是这样,把人打一顿就行了,那里用得着杀人这么麻烦。”
  这就是她以前的逻辑,她就是希望林娘把人打了,然后恐吓一下。
  唐先书三个人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也没有发觉王春雨有什么问题。
  主要还是王春雨太谨慎了,张赖子死了以后,她就一直在想要怎么办?而且这段时间她经历的事情也多,说谎的水平也上来了。
  等到三个人离开,王春雨才松了一口气。
  唐先书三个人又去问了这边的其他人,大家都是一个说法。
  “不知道啊。”
  “没听说过。”
  其中一家,有个小孩子也凑了过来,想听听大人们在说什么,她父母立马就说:“妞儿,你去看看火。”
  小孩就在里面听,等到人走了,这才问道:“妈,她们说那个张赖子是不是去文莲姐姐学校找她的那个张赖子?”
  大人立马揪嘴巴,说道:“别胡说八道,小孩子家家的,说这种话,嘴巴要烂掉,知不知道?”
  她们家和王春雨家并不熟,街头巷尾其实不少人都知道那个张赖子去找过文莲麻烦。
  这些事情私下里都在说,可明面上,没有一个人说。
  因为对于老街这边的人来说,警察也好,外面的记者也好,都只是外人。
  她们这些人才是要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人。
  老街上的人都穷,虽说平常也要为了一点事情吵架,无法做到相亲相爱,可谁家有事,其他人都会自觉地帮一把。
  尤其是这些年,国家动荡,内忧外患,穷人难以活下来,越是难以活下来,穷人能够做出来的应对就是抱团。
  这几乎是刻在穷人基因里的本能。
  再说了,现在王春雨还给大家搞来了挣钱的活路,就更加不会有人把这事说出去毁人家闺女的名声了。
  ————————————
  张冬明没有把王春雨家的事情放在心上,她这两天魂不守舍,一直想着的都是那对死在土匪枪下的小两口。
  她抽空去了那里,对方家里没有办丧事。
  穷,没办法。
  她过去的时候,那家人一见到她,大的那个孩子立马去里面喊人。
  “奶奶!奶奶!给我们钱那个好心官爷来了。”
  老一辈还是保持着旧政府的习惯,会把警察当做官差,会叫人官爷,因为那个时候官差没有女人,所以都叫官爷,孩子们也跟着这样叫。
  张冬明没注意到称呼,她注意到原来这孩子看到了。
  两个老人就从里面出来了,老奶奶拿着一个袋子就过来了。
  “这钱——”
  张冬明左右看了看,注意到没有其他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说道:“这钱你们收着,别说出去。”
  她们家也的确缺钱,老人家心里觉得不好意思,也还是收下了。
  张冬明叮嘱道:“不要跟任何人说这个钱的事情,也暂时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