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陆薇说:“记得,长春宫里有画像。”
  太后缓缓道:“我也记得。唉,我有时候在想,当年是不是苛待了她?”
  这话题陆薇没法接,古今中外,婆媳关系一直都是一道难以解决的谜。
  好在太后也没太纠结,“我看小富察氏不错,她刚进宫,你多多提点她,就当是看她姑姑的面子吧。”
  陆薇赶紧道:“您放心吧,我会的。”
  太后年纪大了,说着说着就开始打盹,陆薇不敢让她睡觉,“才吃了饭,现在睡觉积食,我陪您出去散散吧。”
  太后睁开眼睛,笑道:“不必啦,我活到这个年纪,享的福也够了,哪怕明日就过世也是值的,现在就讲究一个随心所欲,随我去吧。”
  陆薇哭笑不得。
  ……
  两件婚事对比明显,无疑是凸显了十一阿哥的身份,再加上五阿哥去年已经过世了,没有了更好在前面比着,十一阿哥开始称为阿哥中佼佼者。
  皇帝今年都已经五十五岁了,他爹也才活了五十七岁,立储之事在朝臣眼里简直刻不容缓。
  放在现在普通人被催婚、催生,到了皇帝这里则被催着立储君。满人入关日久,受汉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立储这件事是必须且正当的,于国于民都有利。
  即使皇帝早几年将上奏提议立储的大臣贬到伊犁,但仍然有勇士敢提。之前有五阿哥时还好,五阿哥没了,立储的事情当然又给抬上来了。
  这些人在折子里说着大义凛然,令人无可辩驳,皇帝留中不发,但这种折子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波,很让皇帝心烦。
  五阿哥过世之后,他竟然在剩余中皇子中扒拉不出一个看着还算过得去的皇子。
  陆薇现在更多可以成为他烦恼的倾听者,偶尔也会说两句。
  本着为皇帝分忧解难,她道:“十一阿哥呢?”
  弘历摇摇头,“他比不得五阿哥。而且现在年纪尚轻,慢慢再看吧。”
  陆薇看着他桌子上的那叠折子,笑道:“皇上不急臣子急。”
  弘历叹气,想想也觉得可笑,“谁说不是!朕也不可能把他们一个个都打发到伊犁去,但说实话,朕也不是不急。”
  原来有五阿哥时,就算真有什么意外,五阿哥自有人辅佐。可现在的情况时,年长的皇子被过继,剩下的都不成,一旦发生什么,朝廷肯定得乱。现在的皇帝其实是想秘密立储了,无奈没人。
  “朕想再等个几年,看看那些皇子的品性,然后再确定一个人秘密立储。”
  陆薇:“皇上想等,臣子们却隔三差五催,也是烦人。我有一个主意,但说出来之前还请您恕罪,我的愿意是为您分忧。”
  弘历好奇:“恕你罪,快说。”
  陆薇笑道:“我的主意就是皇上得尽快秘密立储,以安臣民之心。”
  “朕已经说过暂时没有合适的人。”
  “那也要立储,秘密立储,但诏书是空的,旁人不会知道,等过几年您确定合适的人了,再填上他的名字即可。”
  第261章 所谓的秘密立储,简直……
  所谓的秘密立储,简直是人才想出来的主意,既可以堵悠悠众口,又特别机动灵活,操作空间可太大了。哪怕现在在秘密立储的诏书上写上了名字,若是日后这人不满意了,随时都可以改。
  陆薇有时候觉得秘密立储其实就是皇帝玩的一个小手段,实际上执行起来也没啥悬念,在雍正朝,四阿哥弘历没有对手,大家都知道他基本上就是太子了;在嘉庆、道光两朝延续“祖制”,搞秘密立储,大家也能猜到嫡长子大概率就是太子。
  只有乾隆朝还有的玩,他老人家云山雾罩的,活着超长寿,最后这个秘密立储的诏书也是由自己拿出来宣布的。
  所以陆薇就干脆提出在光明正大殿的匾
  额后面藏一份空诏书糊弄糊弄算了,说不定还更符合皇帝的心意。
  果然皇帝听她这么一说,就意动了,但仍有些端着,“这不太好吧?”
  陆薇就道:“确实有些不大好,但事急从权,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弘历颔首:“是啊。”
  他对自己有自信,大清国怎么也不会沦落到后继无人的地步,他现在身子还算康健,皇子们都还年轻,他再慢慢地培养也不急。
  总的来说,陆薇替他解决了一桩不大不小的麻烦,这让他还是很高兴,笑道:“朕决定采纳爱卿的主意了。嗯,爱卿有什么想要的,朕都赏赐给你。”
  陆薇配合他,“那就把您上回南巡从扬州带回来的厨子分我一个吧。”
  民以食为天,能当皇帝的厨子的人都有几分真本事,弘历可宝贵这几个厨子了,但现在陆薇开口要了,当即毫不犹豫道:“行,朕送你一个,今日就让他去你的膳房报道。”
  陆薇笑吟吟道:“谢主隆恩!”
  ……
  皇帝的不是拖拉的性子,决定的事情立刻就要执行,几日后,他在紫禁城养心殿当众公布要秘密立储。
  立储的诏书他已经准备好了,藏于密匣中,然后皇帝亲率众王公大臣一同见证这份诏书被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如此,立储之事正式告一段落,大清国后继有人啦。
  朝臣们欣慰有之,懵逼有之,往常说起立储,皇帝从来不接茬,突然间这么大的就搞定了。
  下朝后,一班臣子们议论纷纷,重点在两个人身上:和亲王弘昼与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