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那可是她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汤虽然不是她亲自做的,但方子是她找的,又按她觉得皇上的口味做了改良,而冬衣和鞋子都是她自己做的,可费劲儿了。
冬天的衣裳厚,鞋子也厚,又要保暖又要轻便,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提衣服厚了穿针引线就更难了,弄完手都是酸的。
不过这次大概是舒宁运气好,皇上竟然让她进去了。
屋子里热烘烘的,揽月连忙把舒宁外边罩着的斗篷给脱了收起来。
舒宁进去之后,发现皇上正在练字,熟练的站在他身边磨墨。
一笔写完,皇上开口:“许久没见过你写字,来试试。”
舒宁抿了抿嘴,她的字,其实一般,小楷还好,练的多,且风格统一,就显得整齐,这种大字,对用笔要求高,她就不怎么写。
果然皇上看她写完之后摇了摇头:“你的字帖是白练了,也就比胤裪好一点,都不如胤祾的字。”
舒宁其实对写字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她觉得字只要简洁明了就行了,写出来别人能看得懂就已经成功了,好不好看都是次要的,但嘴里还是说:“这几年没怎么得空,松懈了。”
“朕给你写一个,拿回去挂在书房。”
舒宁拿到手一看,皇上给她写了个‘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很好,别人都是些花里胡哨的字,再不济也是情诗,她倒好,皇上这是要劝学。
“是,我回去一定坚持练字。”
“练字坚持不下来,为舒颜你倒是挺坚持的,看在你一片苦心,朕同意了,舒颜嫁给策凌,算是抚蒙,在蒙古和京城各建一座公主府,她可以跟着策凌住在京城。”
这是舒宁今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她麻溜的谢恩,殷切的又给皇上泡了一壶茶。
“还是皇上这里的茶最香,我宫里的总觉得差点味道。”
皇上听完笑着说:“这是你今儿高兴,吃什么都是香的。”
只是腊月里,舒宁忽然发现章佳氏病了,想起章佳氏去世的时间,舒宁十分紧张,在知道章佳氏病了的时候,就是第一时间为她请了太医,还特地找了院判,章佳氏都有些受宠若惊。
“定妃娘娘,实在是无需让院判来给我瞧,只是前阵子去听戏,不小心吹了吹风,有些受凉而已,很快就会好的。”
第116章 有喜 南巡
但舒宁想着胤祥, 还是格外注意章佳氏的身子,特地叫来了负责章佳氏这次病的太医,道:“若是敏嫔有什么不好, 一定过来报我。”
这也是个老成的太医,今年须发皆白,已经年过六十了, 早已成了人精, 哪里还不知道要怎么做, 回去之后时刻当心,注意着敏嫔娘娘的是身子。
腊月十二, 刘常在发动, 舒宁过去瞧了瞧,孩子大,她生的艰难,差点难产,不过最后还是顺利的产下来一个公主。
刘常在还有力气,看着怀里的孩子,不自觉的露出一抹笑容。舒宁也放心了, 平安生产就好,至于孩子,大概还是让刘常在养在长春宫的。
腊月十五, 乌雅氏请舒宁去听戏, 只是舒宁看她眉间略有愁容, 问:“怎么了,过来听戏还不高兴,这可是你最喜欢的一出。”
乌雅氏:“弘盼有些不大好,还不知道能熬多久。”
弘盼是胤禛的第二个儿子, 李氏所出,就比福晋的弘晖小了三个月。
“请太医看了吗?”
乌雅氏摇摇头:“就是没有,所以才拖成大病,原先李氏觉得不要紧,没报给她,等她知道,立刻请了太医,吃了药之后烧退了,可这孩子却一直断断续续的病着,这都十来天了。”
小孩子的病不管是什么都很凶险,更别提拖十来天好不了这种了,弘盼,舒宁记得雍正前期活下来的三个阿哥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没有弘盼,一时有些唏嘘,和他父皇一样,胤禛,早期也是要不停的承受丧子之痛的。
说到这里,乌雅氏又有些怨怼:“我就说李氏这个人不行,身板弱成那样,连生的孩子都这么弱,扛不住一病,自己也糊涂,孩子的事情自己怎么能不当心呢?我就没见过这样的额娘。”
李氏这样也不是不能理解,她是宠妾,可偏偏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嫡子小三个月,几乎是前后脚生的,若是只是头疼脑热的就请太医,难免有人说她恃宠而骄,但孩子的病发展的快,稍微耽误半天,情况都是完全不同的,她又没见过,怎么知道这个呢?
且舒宁听乌雅氏的话,这事儿肯定也是四福晋给她报的,那当然是把错都推给李氏了。
“别生气,对自己身子不好,既然已经请了太医,想来是会好的。”舒宁劝道。
乌雅氏叹口气:“毕竟是个孩子,总不能眼见着就白白没了,到底是年轻,不知道轻重。”
舒宁回去之后特地把专精小方脉的李副院判叫了过去,给弘盼看看,好歹试试,说不定小孩子生命力顽强,能活下来呢?
除夕,舒宁领着众妃去慈宁宫请安,如今太后总算是看习惯她了,甚至还拉着她的手问:
“六阿哥都成婚了,怎么还没有孩子?”
冬天的衣裳厚,鞋子也厚,又要保暖又要轻便,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提衣服厚了穿针引线就更难了,弄完手都是酸的。
不过这次大概是舒宁运气好,皇上竟然让她进去了。
屋子里热烘烘的,揽月连忙把舒宁外边罩着的斗篷给脱了收起来。
舒宁进去之后,发现皇上正在练字,熟练的站在他身边磨墨。
一笔写完,皇上开口:“许久没见过你写字,来试试。”
舒宁抿了抿嘴,她的字,其实一般,小楷还好,练的多,且风格统一,就显得整齐,这种大字,对用笔要求高,她就不怎么写。
果然皇上看她写完之后摇了摇头:“你的字帖是白练了,也就比胤裪好一点,都不如胤祾的字。”
舒宁其实对写字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她觉得字只要简洁明了就行了,写出来别人能看得懂就已经成功了,好不好看都是次要的,但嘴里还是说:“这几年没怎么得空,松懈了。”
“朕给你写一个,拿回去挂在书房。”
舒宁拿到手一看,皇上给她写了个‘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很好,别人都是些花里胡哨的字,再不济也是情诗,她倒好,皇上这是要劝学。
“是,我回去一定坚持练字。”
“练字坚持不下来,为舒颜你倒是挺坚持的,看在你一片苦心,朕同意了,舒颜嫁给策凌,算是抚蒙,在蒙古和京城各建一座公主府,她可以跟着策凌住在京城。”
这是舒宁今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她麻溜的谢恩,殷切的又给皇上泡了一壶茶。
“还是皇上这里的茶最香,我宫里的总觉得差点味道。”
皇上听完笑着说:“这是你今儿高兴,吃什么都是香的。”
只是腊月里,舒宁忽然发现章佳氏病了,想起章佳氏去世的时间,舒宁十分紧张,在知道章佳氏病了的时候,就是第一时间为她请了太医,还特地找了院判,章佳氏都有些受宠若惊。
“定妃娘娘,实在是无需让院判来给我瞧,只是前阵子去听戏,不小心吹了吹风,有些受凉而已,很快就会好的。”
第116章 有喜 南巡
但舒宁想着胤祥, 还是格外注意章佳氏的身子,特地叫来了负责章佳氏这次病的太医,道:“若是敏嫔有什么不好, 一定过来报我。”
这也是个老成的太医,今年须发皆白,已经年过六十了, 早已成了人精, 哪里还不知道要怎么做, 回去之后时刻当心,注意着敏嫔娘娘的是身子。
腊月十二, 刘常在发动, 舒宁过去瞧了瞧,孩子大,她生的艰难,差点难产,不过最后还是顺利的产下来一个公主。
刘常在还有力气,看着怀里的孩子,不自觉的露出一抹笑容。舒宁也放心了, 平安生产就好,至于孩子,大概还是让刘常在养在长春宫的。
腊月十五, 乌雅氏请舒宁去听戏, 只是舒宁看她眉间略有愁容, 问:“怎么了,过来听戏还不高兴,这可是你最喜欢的一出。”
乌雅氏:“弘盼有些不大好,还不知道能熬多久。”
弘盼是胤禛的第二个儿子, 李氏所出,就比福晋的弘晖小了三个月。
“请太医看了吗?”
乌雅氏摇摇头:“就是没有,所以才拖成大病,原先李氏觉得不要紧,没报给她,等她知道,立刻请了太医,吃了药之后烧退了,可这孩子却一直断断续续的病着,这都十来天了。”
小孩子的病不管是什么都很凶险,更别提拖十来天好不了这种了,弘盼,舒宁记得雍正前期活下来的三个阿哥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没有弘盼,一时有些唏嘘,和他父皇一样,胤禛,早期也是要不停的承受丧子之痛的。
说到这里,乌雅氏又有些怨怼:“我就说李氏这个人不行,身板弱成那样,连生的孩子都这么弱,扛不住一病,自己也糊涂,孩子的事情自己怎么能不当心呢?我就没见过这样的额娘。”
李氏这样也不是不能理解,她是宠妾,可偏偏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嫡子小三个月,几乎是前后脚生的,若是只是头疼脑热的就请太医,难免有人说她恃宠而骄,但孩子的病发展的快,稍微耽误半天,情况都是完全不同的,她又没见过,怎么知道这个呢?
且舒宁听乌雅氏的话,这事儿肯定也是四福晋给她报的,那当然是把错都推给李氏了。
“别生气,对自己身子不好,既然已经请了太医,想来是会好的。”舒宁劝道。
乌雅氏叹口气:“毕竟是个孩子,总不能眼见着就白白没了,到底是年轻,不知道轻重。”
舒宁回去之后特地把专精小方脉的李副院判叫了过去,给弘盼看看,好歹试试,说不定小孩子生命力顽强,能活下来呢?
除夕,舒宁领着众妃去慈宁宫请安,如今太后总算是看习惯她了,甚至还拉着她的手问:
“六阿哥都成婚了,怎么还没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