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他蹲在旁边欣赏了一会儿累累硕果,听见有人上来的脚步声, 回头就看见傅敬言的身影。
  “来的正好。”于洲对他招招手, “你怎么给它们搭了一个这么大的架子, 之前看照片我都没看出来。”
  架子是奶奶去首都后, 帮忙照顾甜瓜的傅敬言搭的,但他小时候见的甜瓜藤都是直接在地里蜿蜒开,一般不用搭架子。
  傅敬言在他身旁蹲下,解释:“架子搭高一点,日照更充足, 长得更好。”
  于洲知道甜瓜是需要日照和温度的瓜果, 所以叔叔之前才提醒他天凉了可能种不成。
  现在一看,每条藤蔓都被分开挂在竹架上,沿着不同的方向生长, 不会重叠挤占空间。每颗甜瓜上方也有修剪过叶片的痕迹, 保证它能够晒到充足的阳光。
  于洲弯起唇角,撞了撞他的肩膀:“看不出来,你还挺会想办法。”
  傅敬言接受了他的夸奖:“幸不辱命。”
  于洲想了想, 矮身钻进甜瓜藤架,挑选了一个最大的瓜摘下,递给傅敬言:“喏,奖励你一个最大的瓜。”
  “这可是我种——我们种的,第一个瓜。”于洲补充。
  傅敬言看了眼手上的瓜, 朝于洲勾起唇角:“谢谢。”
  他帮于洲照顾这些瓜的时候,可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个待遇。
  可于洲说,这是他们种的瓜。
  于洲说完那句话,莫名有些不好意思,又钻进架子下面,“我再摘几个,给奶奶和爸妈尝尝。”
  楼下,管慧正想告诉于康民自己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就听见于洲从楼上下来的声音。
  “奶奶,爸妈,甜瓜熟了。”于洲捧着甜瓜下楼,见他们都在客厅坐着,随口问,“你们聊什么呢?”
  管慧收住话,答:“没什么,在问你爸晚上想吃什么。”
  奶奶接过话茬:“对,小傅留下来一起吃晚饭吧,洲洲去把你叔叔婶婶也叫上。你爸出院回家第一顿,要吃点好的。”
  于洲应道:“好,不过家里冰箱好像空了吧?你们想吃什么?我去买菜”
  傅敬言却说:“可以先看看冰箱,我早上买了一些,让叔叔放冰箱里了。”
  于洲微讶,扭头看他:“……你、你想得也太周到了,怎么能让你买菜呢?”
  “就是啊!建民也是,怎么能让你买菜?”奶奶也有些惊讶,觉得小儿子糊涂。
  她离开前,本来是交待于建民帮忙照看菜地和顶楼的甜瓜,给了他家里的钥匙。
  他倒好,傅敬言经常帮忙照看顶楼的甜瓜,他不推辞,今天给家里买菜也不客气,这也太不把敬言当外人了!
  傅敬言不得不替于建民解释一句:“买都买了,叔叔不拿过来就浪费了。就是不知道您和叔叔阿姨有没有忌口。”
  于康民:“……”既然提到忌口,怎么偏偏漏了洲洲?
  合着你小子对洲洲的忌口一清二楚,压根不用问呗?!
  于洲和傅敬言都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已经在家里明牌了。
  傅敬言想去厨房帮忙,于洲婉拒,低声提醒他注意一下分寸。傅敬言只能作罢,留在客厅和于康民聊天。
  殊不知于康民现在看他哪哪都不太顺眼,又要保持待客的礼貌和风度,不动声色地和他闲聊。
  傅敬言格外配合,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都交代了。
  于康民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自己问这些做什么?
  难不成要替洲洲考察他?
  他……他还没打算同意呢!
  不对,母亲不是说他们“谈过”吗?
  谈过,那就是分了。于康民松了一口气,心道分了也好,不用他纠结要不要同意了。
  *
  于洲父亲从植物人状态苏醒,很快就成为全村热议的新闻。
  于康民也没避着人,每天拉着于洲在院子里打八段锦,和上门探望的老朋友聊天。
  他单位得知他苏醒,也派了人上门慰问,叮嘱他好好修养,不着急返岗。
  于康民离退休还有好些年,从前很有干劲,这次意外后反倒平和了一些,不着急回岗位发光发热了。
  他甚至不着急催于洲找工作,而是更希望一家人待在一块,先享受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再说。
  他得知于洲在自己出事的时候,在公司也受了委屈,自然也是气愤的。听说傅敬言已经帮儿子找到了解决办法,他也打了个电话给几个老朋友,助推了一把。
  等于洲调整好心态,随时重回职场他都支持。
  管慧也留在国内,说是有了退休养老的打算。
  他和她离婚本来就不是因为感情破裂,而是因为管慧的事业发展到了国外,需要经常出国。但作为公职人员的配偶,每次出国都要履行一些程序,还有一些限制。
  换做其他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可能就会劝管慧别折腾了。但于康民当时主动提出来,愿意支持管慧去追求她的事业。
  于洲当时刚上大学,一开始不能接受,但最后还是解了。
  因为父母告诉他:“我们并不是不爱对方、不爱你了,只是想寻找一种不牺牲彼此的解法。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结束,不代表我们一家人的感情会消失。”
  他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最后还是相信父母是爱彼此也爱他的。
  这次母亲打算提前退休,于洲当然也是举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