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嗯。”傅敬言定在那,他没戴眼镜,看着于洲走过来,从模糊到清晰,才确定不是幻觉。
  “你——什么时候到的?”傅敬言看了眼手机,确定自己没有错过于洲的消息,“不是说后天的航班?”
  于洲说:“晚上到的,导师临时通知,让我们尽量提前一天到,我就把航班改签了。”
  怕飞机晚点,深夜才到,他就没告诉傅敬言,免得对方要半夜来接机。
  傅敬言能猜到,但不赞同:“下次提前告诉我,或者至少在抵达后给我发消息,别在门口傻等。”
  他打开门,帮他把行李箱拎进来,关门时突然顿住,回头对于洲报了一串数字。
  于洲不解:“?”
  “密码。”傅敬言重复了一遍,“下次你可以直接进来。”
  他的私人领地意识很强,之前于洲虽然经常来他家,但他没想过把密码告诉对方。但如今,他主动越过这条线。
  于洲愣了下,点头:“哦。”
  又解释道:“今天是例外,平时我也不会不打招呼就上门的。”
  说起这个,他把行李箱拎过来,道:“我是来给你送新年礼物的。”
  傅敬言顿了下,没问他是什么礼物,也没问他为什么要一落地就来。
  而是弯起唇角说:“我也给你准备了新年礼物,在书房。”
  于洲停下开箱的动作,跟着傅敬言走近书房。
  “卢浮宫的建筑模型?”于洲拆开礼物惊讶道。
  傅敬言:“嗯,前段时间偶然看到的,猜你应该会感兴趣。”
  他应酬时在一家餐厅的展柜看到这架模型,便问老板是从哪里购买的。
  得知是老板在欧洲旅行时所购,又详细问了地址,托人代购回来,前两天刚到,正好作为一份新年礼物送给于洲。
  于洲不知道这份礼物的来历如此曲折,但也已经足够惊喜。
  他接触过不少建筑模型,眼前这个却格外令他爱不释手,恨不得通宵把它拼出来。
  “先休息,”傅敬言劝道,“它是你的,又不会跑。”
  于洲恋恋不舍,晚上睡在书房,忍不住偷偷将它拆开,才发现说明书和标签都是法语,产地巴黎。
  他用翻译软件查询了产品信息,得知这个模型师巴黎一家艺术工坊手作,并不在线上销售。
  于洲突然就不着急拼它了——满怀心意、来之不易的礼物,值得被更加珍视。
  他要明天起来好好拼。
  *
  新学期,于洲变得格外忙碌。时间一晃而过,一年的交换学习就要结束了。
  于洲的结课作业完成得非常好,向来严肃的导师给予了不错的评价。
  但于洲却有点高兴不起来。
  连关系已经疏远的室友都看出他情绪不高,问他怎么了。
  于洲自己也不明白,摇头说没怎么。
  室友看出他不愿意多聊,没有继续追问,送了一个小礼物给他,“离别礼物。虽然我们没能成为朋友,但是依然很高兴认识你。”
  “谢谢。”于洲这才注意到他已经打包好了行李,“抱歉,没有给你准备礼物。”
  “没关系。”室友潇洒地转身出门,“我提前走,明天的航班,今晚告别派对——”
  他朝于洲眨眨眼,于洲莞尔,朝他挥手:“玩得开心。”
  送别了室友,于洲接到傅敬言的电话。
  “今天结课?”
  “嗯。”于洲低声应,情绪不高。
  电话那头的傅敬言沉默了片刻,问他:“什么时候回国?”
  一直逃避的问题被傅敬言提上日程,于洲突然顿住。
  盯着室友送的“离别礼物”,他恍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是不舍得和傅敬言告别的。
  “再看吧,不着急。”
  于洲没有正面回答傅敬言,挂了电话却开始个人物品。
  床单被褥带不走,可以捐给回收机构;衣服、收纳箱……杯子、餐具……没用完的洗护用品……
  怎么一清点才意识到,好多东西都是和傅敬言一起逛超市买的。
  这个咖啡杯当时买一送一,另一个在傅敬言家里。
  还有那座好不容易拼完的卢浮宫模型。
  扔了或捐赠都有点舍不得,于洲有点纠结,精挑细选半天,选出一些能带走的,剩下的打包装在箱子里,周末搬去了傅敬言家。
  “我这两天在收拾东西,这些都是不好带走的,你看你要不要?不要我就捐给福利机构。”
  傅敬言皱眉,看着占据了箱子一半空间的模型,问:“这个也不要了?”
  “这个不是!”于洲连忙道,小心翼翼地把模型取出来,“这个我不舍得拆,但是不拆又带不走。”
  他捧着模型看向傅敬言:“所以我想把它留在你家,可以吗?”
  傅敬言沉默。
  于洲急忙补充:“它不占地方的,只要在你书房里腾出一点点位置给它就好。”
  傅敬言最终点头,接受于洲退还自己送给他的这份礼物,也接受了那箱当初一起购买、最后被于洲“遗弃”的生活用品。
  也接受,天下无不散筵席的遗憾。
  “去超市吗?”傅敬言问,“最后教你做一遍番茄牛腩。”
  于洲大概没有厨艺天分,学了大半年,中餐、西餐都学会了几道,唯独这道番茄牛腩,做出来总是差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