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季 第13节
周颂宜敬佩地望向他,由衷道:“梅叔,您懂得真多。”
“涉及专业领域,这要是不懂反倒是说不过去了。”梅生从搁在石桌上的竹篮里取出一把修枝剪,对灌木丛中突出的枝叶进行修剪。
知道她心情似乎不大好,“不过依我看,今天你上手试了。改明儿,就熟能生巧了,对于枝叶与露水,相信你仅凭观感,心中就有了把握。”
“真的吗?”亲近自然的时候,有些不愉自动抛到脑后去了,她笑出声,“梅叔,您就别逗我了。”
“今天时间上有空闲吗?”梅生突然问。
“嗯?我下午很空闲,”周颂宜诧异,“怎么了?”
他说:“春风吹又生,万物复苏的时节。大雁湖荷区里的荷花要进行养护。去年枯萎的荷枝,今日我和你梅姨打算将底下的枯茎清理一番。”
“你要是得空,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
周颂宜知道他说的是位于狮山楼台附近的那片湖区,每年到了夏季,荷叶田田,一望无际。
熏风阵阵,荷花翻涌。
蜻蜓栖在淡粉的花心,淡粉淡白的花瓣在枝头随风摇晃,满湖花香宜人。
落过一阵雨后,颇有周邦彦笔下“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姿态。
每年夏天,只要工作不忙碌,天气不是太热,她就爱待在湖央的亭子里。
即便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看着,便能让心宁静。
想到这,她应了下来,“我当然是愿意的,就怕到时候给您和梅姨添麻烦。”
“怎么会呢。”梅生看她一眼,笑说,“要对自己有点信心。”
等到梅生将洞门拐角的灌木丛修剪完成,周颂宜花壶里的水也即将倾洒完。
嫩绿的叶片上挂着圆润的水珠,在日光的照耀下,水珠悬挂在叶片间。
稍微打眼的功夫,便落入花丛中匿去了身影。
*
周老太太将靳晏礼特地留下来,只是聊了点生活上的事情。
关于和周颂宜的感情,其实很少提及,偶尔聊起,也是一笔带过。
周平津和岑佩茹坐在一旁静静听着。
初雨沏了一盏热茶,太湖西山特产的“雨前龙井”。茶水滗出,淡淡的茶水清香。
靳晏礼伸手接过,礼貌点头,而后伸手搁置在一旁。
“颂宜这孩子,平日里看着好像柔柔弱弱,好脾气的模样。但性格倔,认定的事情不一头撞到南墙,都不会回头看的。”
老太太品了口瓷盏里的茶水,“有很多事情,你不能去逼她,得让她自己想明白。”
“祖母。”靳晏礼知道老太太这是在敲打自己,“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我和颂宜之间的感情尚在磨合期,我会慢慢找到感情的相处方法,将我们之间的感情维持好平衡。”
“致柯那孩子,和颂宜终究是有缘无份。”老太太长舒了口气,试探地开口,“工作上的事,你别去为难那孩子。”
靳晏礼沉默片刻。
应声:“自然不会。”
周平津虽然没有出声,可两人的对话都是听在心里的。
尽管感情的事情对不起颂宜,可靳晏礼的话,多少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放宽了几分心。
*
谈完话,日光已经探入深浅绿色不一的树林。
后山里来往参观玉兰花开的游客越来越多,影响了宅院的日常生活,周平津不得不请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的纪律,限制人数。
靳晏礼昨晚回来,算是临时起意。今早,和老太太谈完话,提出了告别。
“祖母,那我今日就先走了。”他站在悬梁下,“改日再和颂宜一道回来看您。”
“好。”
“我现在让人去找颂宜。”
靳晏礼阻止道:“不用了。我给她发消息,自己和她说。”
靳晏礼从正屋出来,沿着长廊走着。
前几日,老太太请了专门的古建筑修缮队伍过来维修与更换被雨水侵蚀的瓦片。
他经过这段建筑的时候,正好撞见周颂宜和梅生两人正拉着修缮人员说一些什么话。
她站在背阴处,原本的白色长外套换成深绿色的雨衣雨裤,手上拿着一个比她人还要略高的打捞网。
她身旁的梅生喊道:“小婷,颂宜要和我们一块去养护荷花池。”
梅婷正弯腰捡水,递给正在给墙瓦护理工作人员。
听见有人叫自己,原本撑在膝窝的手掌松开,弓着的脊背慢慢挺直,抬起头往前看了眼。
见到花架下的两人,“小船我已经让人拖到岸边了。船上面已经放好工具了,那只船大概是用粗麻绳围着树桩打了个结,你们过去的时候,注意看了一下。”
“行。”
梅生对身侧的颂宜道:“那我们就先过去,不等你梅姨了。”
“好。”周颂宜点点头。
现在虽然是春天了,只是湖岸边的柳枝条抽了绿,但远远达不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地步。
也许再过半月,这绿色或许会更盛。
船头安装了半自动的机械装备,比纯粹的人工切割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算是节省了一部分力气。
周颂宜解开系着的绳索,梅生拿起搁在船心的桨。
站在小舟上,划着桨往湖心去。
靳晏礼没有前去打扰,而是选在建址在湖上的回春亭。
这边离荷花区近,站在亭檐下,可以观看到一浪又一浪、风中不停翻涌的荷花。
现期还未到荷花期,湖中只有吴冠中老师笔下的残荷。枯萎的、倒塌的、折断的、笔挺的花茎。
视野开阔,周颂宜的身影很快就被捕捉。
梅生正在收割那些枯荷,对另一条船的周颂宜道:“荷花枯萎之后,里面的营养会重新落到藕茎。春风吹又生,到了春天,它还会重新发芽。”
周颂宜:“生命是充满奇迹的。”
她收起网,将打捞起来的枯荷用力拉起,随后扔在船头。
身体的劳动,让她短暂忘却了先前的不愉。
她站在船头,擦了擦额头的虚汗,“感觉体验起来,也是很奇妙。”
*
周平津和岑佩茹在靳晏礼离开后也跟着出来了,今晨无事,两人漫步在小道。
就着儿女之间的感情事,说了些自己的见解。
岑佩茹同他说了自己心中的想法,“颂宜和晏礼这两孩子,是不是又闹别扭了?方才吃饭的时候,虽然看起来气氛挺不错的,但就是别扭得很。”
“晏礼那孩子提离开的时候,颂宜似乎也没多大的情绪。”
“多大的人了,回家还需要人特地去送吗?颂宜不想就不想,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周平津目光平视着前方,视野里山茶开得正荼蘼,“孩子们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处理吧。”
“今早在主屋,晏礼那孩子说的话,你也是听见了。”话虽这样说,可他皱着的眉头并未因着自己说的话而有所松懈,“既然做了保证,那我们这些外人,也不适宜再插手进来了。”
岑佩茹静静地听着,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她问:“方才在饭桌上,晏礼那孩子提起,下个周便是靳老太太的八十大寿。只是商议寿宴细节上面的事情,颂宜不跟着一起回去,真的好吗?”
忧心道,“靳家人,又会如何看待颂宜?”
这门婚事,要不是靳晏礼一意孤行,靳家上下,无不是抵触的。
商业上,两家人或许还能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
可私底下,谁不知道两家竞争激烈。
就算是豪门之间联姻,也断是顾不上彼此的。靳晏礼,从来都不是他们周家为颂宜选定的配偶。
更何况,在事情的最初,她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我们周家的孩子,做什么都是自由随性的。颂宜从小,都是我和她妈看在掌心里的明珠,什么时候还能轮得到他们靳家议论。”
“你也说了,两孩子闹别扭了。”周平津侧身看岑佩茹一眼,宽慰着,“那就给彼此一点空间。”
“我答应过她,以后不会再插手她感情上的事情了。”
听他这样说,岑佩茹没再说什么。
看着山茶花整朵掉落,火红的花瓣砸落在地。
良久,也只是长长叹了口气,“造孽啊。”
岑佩茹想起当初周颂宜哭着过来求自己劝周平津时的模样,那时小姑娘虽然对自己和周平津始终心有芥蒂,可到底还是当作一家人的。
因为当作是亲人,所以有依赖。
周平津当初硬生生拆散两孩子的感情后,颂宜这孩子对他们两个逐渐开始疏远。
或者可以说,因为心里的疙瘩无法开解,心底头还是有恨。
借着这个机会,她还是将心头话说了出来,“你说你当初要是不插手这件事情,孩子也不会对你心有怨恨。颂宜看着气性温顺,可心里头的韧劲,谁也比不了。”
“你这个当爸的,应该比我更为清楚。当初你啊,就该和孩子好好沟通,你这样什么由头都没有,就这样将两孩子拆散,你说她心里头不怨你,怨谁呢?”
头顶上空一排鸟雀盘旋,煽动着乌黑的翅膀。
寂静里,只有鸟雀的鸣唤,还有那深浅不一的呼吸声。
斜靠在洞门边的玉兰,不似后山的满树绽放,还有含着苞的。
鸟雀低徊,栖息在幼小的骨朵上。
周平津捋了捋心口,放慢了脚下的步子。
周颂宜刻意的疏离,他不是没有看出来。这件事后,父女的关系几乎降至冰点。
“涉及专业领域,这要是不懂反倒是说不过去了。”梅生从搁在石桌上的竹篮里取出一把修枝剪,对灌木丛中突出的枝叶进行修剪。
知道她心情似乎不大好,“不过依我看,今天你上手试了。改明儿,就熟能生巧了,对于枝叶与露水,相信你仅凭观感,心中就有了把握。”
“真的吗?”亲近自然的时候,有些不愉自动抛到脑后去了,她笑出声,“梅叔,您就别逗我了。”
“今天时间上有空闲吗?”梅生突然问。
“嗯?我下午很空闲,”周颂宜诧异,“怎么了?”
他说:“春风吹又生,万物复苏的时节。大雁湖荷区里的荷花要进行养护。去年枯萎的荷枝,今日我和你梅姨打算将底下的枯茎清理一番。”
“你要是得空,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
周颂宜知道他说的是位于狮山楼台附近的那片湖区,每年到了夏季,荷叶田田,一望无际。
熏风阵阵,荷花翻涌。
蜻蜓栖在淡粉的花心,淡粉淡白的花瓣在枝头随风摇晃,满湖花香宜人。
落过一阵雨后,颇有周邦彦笔下“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姿态。
每年夏天,只要工作不忙碌,天气不是太热,她就爱待在湖央的亭子里。
即便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看着,便能让心宁静。
想到这,她应了下来,“我当然是愿意的,就怕到时候给您和梅姨添麻烦。”
“怎么会呢。”梅生看她一眼,笑说,“要对自己有点信心。”
等到梅生将洞门拐角的灌木丛修剪完成,周颂宜花壶里的水也即将倾洒完。
嫩绿的叶片上挂着圆润的水珠,在日光的照耀下,水珠悬挂在叶片间。
稍微打眼的功夫,便落入花丛中匿去了身影。
*
周老太太将靳晏礼特地留下来,只是聊了点生活上的事情。
关于和周颂宜的感情,其实很少提及,偶尔聊起,也是一笔带过。
周平津和岑佩茹坐在一旁静静听着。
初雨沏了一盏热茶,太湖西山特产的“雨前龙井”。茶水滗出,淡淡的茶水清香。
靳晏礼伸手接过,礼貌点头,而后伸手搁置在一旁。
“颂宜这孩子,平日里看着好像柔柔弱弱,好脾气的模样。但性格倔,认定的事情不一头撞到南墙,都不会回头看的。”
老太太品了口瓷盏里的茶水,“有很多事情,你不能去逼她,得让她自己想明白。”
“祖母。”靳晏礼知道老太太这是在敲打自己,“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我和颂宜之间的感情尚在磨合期,我会慢慢找到感情的相处方法,将我们之间的感情维持好平衡。”
“致柯那孩子,和颂宜终究是有缘无份。”老太太长舒了口气,试探地开口,“工作上的事,你别去为难那孩子。”
靳晏礼沉默片刻。
应声:“自然不会。”
周平津虽然没有出声,可两人的对话都是听在心里的。
尽管感情的事情对不起颂宜,可靳晏礼的话,多少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放宽了几分心。
*
谈完话,日光已经探入深浅绿色不一的树林。
后山里来往参观玉兰花开的游客越来越多,影响了宅院的日常生活,周平津不得不请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的纪律,限制人数。
靳晏礼昨晚回来,算是临时起意。今早,和老太太谈完话,提出了告别。
“祖母,那我今日就先走了。”他站在悬梁下,“改日再和颂宜一道回来看您。”
“好。”
“我现在让人去找颂宜。”
靳晏礼阻止道:“不用了。我给她发消息,自己和她说。”
靳晏礼从正屋出来,沿着长廊走着。
前几日,老太太请了专门的古建筑修缮队伍过来维修与更换被雨水侵蚀的瓦片。
他经过这段建筑的时候,正好撞见周颂宜和梅生两人正拉着修缮人员说一些什么话。
她站在背阴处,原本的白色长外套换成深绿色的雨衣雨裤,手上拿着一个比她人还要略高的打捞网。
她身旁的梅生喊道:“小婷,颂宜要和我们一块去养护荷花池。”
梅婷正弯腰捡水,递给正在给墙瓦护理工作人员。
听见有人叫自己,原本撑在膝窝的手掌松开,弓着的脊背慢慢挺直,抬起头往前看了眼。
见到花架下的两人,“小船我已经让人拖到岸边了。船上面已经放好工具了,那只船大概是用粗麻绳围着树桩打了个结,你们过去的时候,注意看了一下。”
“行。”
梅生对身侧的颂宜道:“那我们就先过去,不等你梅姨了。”
“好。”周颂宜点点头。
现在虽然是春天了,只是湖岸边的柳枝条抽了绿,但远远达不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地步。
也许再过半月,这绿色或许会更盛。
船头安装了半自动的机械装备,比纯粹的人工切割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算是节省了一部分力气。
周颂宜解开系着的绳索,梅生拿起搁在船心的桨。
站在小舟上,划着桨往湖心去。
靳晏礼没有前去打扰,而是选在建址在湖上的回春亭。
这边离荷花区近,站在亭檐下,可以观看到一浪又一浪、风中不停翻涌的荷花。
现期还未到荷花期,湖中只有吴冠中老师笔下的残荷。枯萎的、倒塌的、折断的、笔挺的花茎。
视野开阔,周颂宜的身影很快就被捕捉。
梅生正在收割那些枯荷,对另一条船的周颂宜道:“荷花枯萎之后,里面的营养会重新落到藕茎。春风吹又生,到了春天,它还会重新发芽。”
周颂宜:“生命是充满奇迹的。”
她收起网,将打捞起来的枯荷用力拉起,随后扔在船头。
身体的劳动,让她短暂忘却了先前的不愉。
她站在船头,擦了擦额头的虚汗,“感觉体验起来,也是很奇妙。”
*
周平津和岑佩茹在靳晏礼离开后也跟着出来了,今晨无事,两人漫步在小道。
就着儿女之间的感情事,说了些自己的见解。
岑佩茹同他说了自己心中的想法,“颂宜和晏礼这两孩子,是不是又闹别扭了?方才吃饭的时候,虽然看起来气氛挺不错的,但就是别扭得很。”
“晏礼那孩子提离开的时候,颂宜似乎也没多大的情绪。”
“多大的人了,回家还需要人特地去送吗?颂宜不想就不想,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周平津目光平视着前方,视野里山茶开得正荼蘼,“孩子们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处理吧。”
“今早在主屋,晏礼那孩子说的话,你也是听见了。”话虽这样说,可他皱着的眉头并未因着自己说的话而有所松懈,“既然做了保证,那我们这些外人,也不适宜再插手进来了。”
岑佩茹静静地听着,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她问:“方才在饭桌上,晏礼那孩子提起,下个周便是靳老太太的八十大寿。只是商议寿宴细节上面的事情,颂宜不跟着一起回去,真的好吗?”
忧心道,“靳家人,又会如何看待颂宜?”
这门婚事,要不是靳晏礼一意孤行,靳家上下,无不是抵触的。
商业上,两家人或许还能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
可私底下,谁不知道两家竞争激烈。
就算是豪门之间联姻,也断是顾不上彼此的。靳晏礼,从来都不是他们周家为颂宜选定的配偶。
更何况,在事情的最初,她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我们周家的孩子,做什么都是自由随性的。颂宜从小,都是我和她妈看在掌心里的明珠,什么时候还能轮得到他们靳家议论。”
“你也说了,两孩子闹别扭了。”周平津侧身看岑佩茹一眼,宽慰着,“那就给彼此一点空间。”
“我答应过她,以后不会再插手她感情上的事情了。”
听他这样说,岑佩茹没再说什么。
看着山茶花整朵掉落,火红的花瓣砸落在地。
良久,也只是长长叹了口气,“造孽啊。”
岑佩茹想起当初周颂宜哭着过来求自己劝周平津时的模样,那时小姑娘虽然对自己和周平津始终心有芥蒂,可到底还是当作一家人的。
因为当作是亲人,所以有依赖。
周平津当初硬生生拆散两孩子的感情后,颂宜这孩子对他们两个逐渐开始疏远。
或者可以说,因为心里的疙瘩无法开解,心底头还是有恨。
借着这个机会,她还是将心头话说了出来,“你说你当初要是不插手这件事情,孩子也不会对你心有怨恨。颂宜看着气性温顺,可心里头的韧劲,谁也比不了。”
“你这个当爸的,应该比我更为清楚。当初你啊,就该和孩子好好沟通,你这样什么由头都没有,就这样将两孩子拆散,你说她心里头不怨你,怨谁呢?”
头顶上空一排鸟雀盘旋,煽动着乌黑的翅膀。
寂静里,只有鸟雀的鸣唤,还有那深浅不一的呼吸声。
斜靠在洞门边的玉兰,不似后山的满树绽放,还有含着苞的。
鸟雀低徊,栖息在幼小的骨朵上。
周平津捋了捋心口,放慢了脚下的步子。
周颂宜刻意的疏离,他不是没有看出来。这件事后,父女的关系几乎降至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