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猫笼里的乌龙也是第一次来到尘沙飞扬的北方乡镇,谨慎地窝着一动不动。
  -
  车停下来时,姜苔正靠在焦莱怀里安稳地睡觉。鼻间能闻到女人身上的机油味,并不好闻。
  她还是更怀念之前在自己家香喷喷的焦姨。
  被喊下车,姜苔伸了个懒腰,把猫咪抱出来。她跟着女人往前走,一边好奇地观察着周边环境。
  鞍岭镇不大,居民区也就在这么一小块地方。高高矮矮的楼房,电线在头顶乱缠,每一处都透露出这儿有多边缘化,接近乡村。
  焦莱的家实在算不上条件多好。
  同样是二层带院子,姜苔家是500平的别墅独栋洋楼,她眼前的这幢却是间上、下层面积加起来都不超过80平的老破小。
  外墙还长满了攀援而上的爬山虎,院子不大,盆栽里种着空心菜、葱蒜和一些薄荷、野生向日葵。
  正值夏天,叶片翠绿欲滴。
  在这片灰败中看上去竟难得的生机勃勃。
  里屋楼下那层有间简陋的卧室、厨房和一个客厅,进去就能感觉到逼仄,楼上则是卫生间、一间主卧和晾晒的阳台。
  姜苔眼里暂时没有对这地方的嫌弃,更多是好奇。
  她抱着猫踩在木梯上蹦来蹦去,屋子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一堆新鲜的破烂玩意儿。
  天气热,焦莱给她倒了杯自制冻柠七,开了楼下的电扇和电视机,进厨房前又问道:“苔苔,教授说你这两天有点上火,焦姨给你煮菊花凉茶好不好?”
  在姜家的时候,焦莱就会煮八种凉茶和糖水,这是深州地区的特色饮品,无疑抓住了雇主一家人的胃。
  姜苔正下楼,追着跑到院子里的乌龙。舌尖有记忆在,大声摇头:“那个很苦!”
  “加罗汉果和金银花,给你煮甜的。”
  “好的吧。”
  她应完,把猫从薄荷盆栽里扒拉出来,刚起身就听见院子铁门嘎吱嘎吱被推开的声音。
  少年穿着一件洗得泛黄的白t,抽绳运动裤下勒着窄瘦腰身,脚下踩着双板鞋。临近晌午的阳光落在他右肩扛着的一袋大米上,脊骨因此微弓着,但还是很高,身形挺拔。
  他往站在院子里的女孩看过来,那双眉眼浓郁又黑沉沉的,面容峻朗分明。
  那是姜苔第一次遇到沈凛。
  这年他13岁,刚上初一,气质冷又沉郁。
  与此同时,沈凛那一眼停留得也不短。视线里是小女孩蓬蓬的洁白公主裙到绣着蕾丝边的真皮靴子,还有她怀里那只漂亮高贵的布偶猫。
  猫和主人一样,看上去都娇娇的。
  姜苔不怕生,歪着脑袋看他:“你是焦姨的儿子吗?”
  沈凛没出声,似有若无地点了下头往屋里走。他扛着一袋大米,但步伐稳健,是常干重活练出来的。
  姜苔鬼迷心窍地跟进去,听见厨房里的焦莱和他在说话。
  过了片刻,焦莱有点仓促地脱了围裙,边走出来边和少年说:“小火再煮半个小时。”
  一出厨房便碰上站在客厅电风扇那的姜苔。
  焦莱搓了搓手:“苔苔,焦姨厂里来了批急货,着急赶回去。让沈凛哥哥在这陪你玩好不好?”
  姜苔抱着有些躁动的乌龙,犹豫地点了点头。
  “沈凛是我儿子,比你大一点儿。”焦莱怕她不安,又安抚道,“他人很好,要什么就和他说。”
  姜苔当即不客气地朝厨房里问:“你可以帮我给乌龙放猫粮吗?”
  沈凛站在燃气灶的砂锅前,转过头:“怎么放?”
  “我教你。”姜苔招招手让他跟上,走到客厅餐桌上放着的猫笼和旅行背包那,“里面有乌龙吃饭和喝水的小碗,还有猫砂盆……”
  小公主从来不亲自动手,哪怕是一些毫不费力的活儿,也要别人来干。
  她动嘴皮子吩咐,沈凛照做。
  两个只差一岁的孩子,很快熟络地说上话。沈凛又早熟懂事,焦莱并不担心,看了一会儿便轻手轻脚地离开。
  乌龙在两个人的眼皮底下吃着猫粮,嘴里呼噜呼噜响。
  姜苔蹲在旁边看,顺嘴问:“你的名字叫沈lin,是哪个lin?”
  沈凛瞥她:“凛冬的凛,会写吗?”
  “当然会!就是《竹节人》里的‘凛’。”六年级的小学生姜苔不甘示弱,举一反三,“威风凛凛的凛。”
  他见她激动的样子,眯眼笑了下。
  姜苔盯着他沉默的侧脸,愣了神。
  谁都喜欢看好看的人。
  沈凛并不是她堂弟姜译元那种留个小辫、穿得花枝招展的好看。他眉宇硬朗,生得也不白,是显而易见的结实和蓬勃健康,有股刺挠的野劲。
  不说话时,那张脸冷得有点生人勿近。
  但诚如焦莱所说,他人很好,至少对姜苔有求必应,极有耐心。
  “沈凛,糖水好了吗?给我盛一碗,要先放冰箱里。”
  “沈凛!为什么你家没有游戏机……你帮我的电话手表充下电。”
  “沈凛,我摘了一朵你家院子里的花,乌龙怎么跑你那去了?别让它抓飞蛾!爪子会感染的。”
  “沈凛,我有点饿了,不想吃饭,可不可以带我去便利店买零食?”
  一整个下午,旧楼小院里充满姜苔的噪声。
  沈凛想不明白,那只猫都消停地在睡午觉了,这小学生为什么还这么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