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越是这般想,越是不着急。
  两市的摊子也不是随意就能租的,有了摊子,还得有出摊的车,少不了又是一笔开销。
  还有吃食的准备,靠她一个人可不成,还得有帮手才行。
  绕了小半圈,走到吃食最集中的摊位面前时,好巧就碰着了同村的金家夫妇,那妇人看见崔粥的时候,嘴咧得大开,扯着嗓子的就喊了一声。
  “你这丫头就是主意大,说话间就跑城里来了,你爹娘还托我四处绕绕,若是见着你就务必要带回去呢。”
  “让婶子费心了,来的时候同阿爷阿奶都说过的,如今一时半刻的还走不开,还得麻烦您回去的时候告诉爹娘一声,明日来城里把被褥用具都带上,今儿我就不回去了。”
  金婶子疑惑。
  “这是在城里找到活计了吗?”
  “嗯,就在庆春街,罗氏胭脂旁的铺子。”
  金婶子没怎么往那边去过,所以并不知道情况,还以为崔粥是在胭脂坊或者成衣铺什么的里头做女伙计呢,也就没再多想。
  “行,丫头大了也是该自己谋生的,你有落脚的地方,你爹娘也高兴,回头我就去告诉他们。”
  “多谢婶子。”
  话正说着呢,就见不远处的金叔垂头丧气的走来,金婶子着急忙慌的就问了句。
  “不成吗?”
  “不成,你我的手艺在这儿地界怎么可能出得了头?我叫卖了一早上也没几个人来看看,白瞎还搭进去一辆车钱,这可怎么办啊?”
  车钱?
  很快崔粥的眼神就被那推车给吸引住了。
  四轮的太平车,上面放着个砌好的土灶和木板,左右前后还能延展开些,若是办个流动的小摊子,倒是正合适不过。
  金家夫妇在上面堆放着些切好的食材,想着来这里做点腊肠炒饭试试看,却没想到压根无人问津。
  瞌睡遇着枕头,想什么来什么,崔粥看了一眼苦相挂脸的金家夫妇,有条不紊的就问道。
  “这车若是叔伯婶子不愿意要,我租上一月如何?价格嘛,按十文一天来算,你觉得如何?”
  第3章 摆摊
  十文一天?
  一个月不就三百文了吗?
  这对于庄稼人来说可是笔不小的回赠,金家夫妇可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崔粥张口就能定下这么大笔的生意,略有些狐疑不决。
  但眼看着东西就这么砸在手上,若是敲不出个响,还不如让出去给崔家来接呢,心中有了这计较,便咬牙应了下来。
  “都是一个村的,你给我们解困,我们也不好多要你的,这口铁锅是你金叔按着尺寸打的,若你用的着也连着这车一并租给你用就是,等日子到了再还回来,不多要你的钱。”
  金家婶子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泛着真诚。
  这年头,铁锅的价格可不便宜,打上这么一口少说也要六七百文,能不要钱的借给自己用一个月,崔粥也觉得捡着便宜了。
  事情意外的顺利些,她不过是想先来看看情况,没想到却办好了两件差事。
  如今车有了,锅也有了,无非就是添购些食材还有碗筷之类的,这些东西在崔家都是现成的,崔粥想了想,就从背篓里拿了纸笔,写了一连串的单子,随后递给了金家夫妇就嘱咐道。
  “还得劳烦叔伯婶子拿给我娘,她会照着置办就是。”
  “行。”
  崔粥的外爷是石泉村唯一的秀才,如今村里的私塾就是他在里头任课,作为外爷唯一的女儿,崔阿娘自然是识字的,因此倒也不必折腾两道手,还叫人念。
  见此,那金婶子笑叹一句。
  “崔赵两家这亲结的就是厉害,看看家里头最小的丫头写字都这般伶俐,也难怪我家石头时常说你二哥在学堂厉害着呢,说不定日后你们家还得出个状元嘞!”
  恭维的话,带着几分真心。
  崔粥也不是假意之人,赶着就拿出一百文来做为定金,收了钱的夫妇俩,也不想在外头折腾了,陪着她买了点苕帚撮箕,和一床薄被褥就连车带东西的帮崔粥送去了铺子里。
  想着这里都是做大买卖的人,便没再多问,快着脚步的出了城,去崔家报信。
  折腾了一圈,还不到申时。
  进小院的时候,见海伯正睡得香甜,隔着木栏窗看了一眼那依旧没什么反应的陆大金主和旁边正睡得香甜的海伯,崔粥没出声,转身进了那三间屋子便洒扫起来。
  勤快人不做懒惰事。
  擦洗门窗,整理通铺,进进出出的搬挪杂物和清洗地板,不过一会儿的事,三间略些破旧的屋子就打扫出来了。
  新的被褥上了炕,如今五月的天,倒也用不着烧柴火。
  窗明净几的往上贴了两朵刚剪下来的窗花,这地方也算是个家了,崔粥头缝间密密的挂着些细汗,本想歇一歇,奈何五脏庙躁动的厉害,她只能去外头看看有没有吃食。
  小院还算宽敞,东侧靠边的地方是水房,因着主家改造的好,这冬日要取热水倒是也方便。
  西侧则是个不大的灶间,打眼看去,靠墙的木架子上只摆放着些干货和装米面的袋子,锅灶温着些热水,除此之外就是进门口处有个土灶,上面放着药罐。
  想也知道,定是给屋里躺着的那一位用的。
  大靠山,不靠白不靠。
  崔粥要想全家躲过那场可怕的屠村之难,保不齐还要用到此人,因而对那位倒是真心的想要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