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还是明日去吧,赵管事的事情耽搁不得。”裴厌辞道。
  赵管事说完,掏了买药的银钱,又问了好些关切的话,到最后实在没话可说了,还是不走。
  越停走到屋门口,说太子答应见裴厌辞了。
  一番梳洗沐浴后,裴厌辞这才跟着他出了门。
  太子府等级森严,仆人随从没有成千也有上百,每个人都各司其职,能见到太子的机会少之又少。
  “你要见殿下做甚?”越停好奇地说,得出一个不着调的想法,“你要行刺他?”
  “我要是想行刺,你就是帮凶。”裴厌辞顺着他的话道。
  “说来帮你真亏,回头记账上。”他道,“我一个库房管事,可不能吃亏的。”
  “行。”
  一路廊腰缦回,时而古树参天,时而流泉淙淙,早春的寒冷不仅没有随着一场场春雨而散去,反而带上了刺骨的湿冷,无孔不入。
  越停带他来到一处乌瓦白墙的院子里,满园桃枝堆着未及花开的薄薄春雪,清白到几乎透明的雪下,是冻红了的粉色桃花与鲜嫩绿芽,可怜地在枝头低颤。
  “殿下性子冷,你等会儿别被他吓到,他对谁都这样的。”
  他嘱咐了一句,又想到这人气度不似常人,自己又何必多此一举说这话,推开白纱贴就的木门,对里面行了个礼,“殿下,属下将厌辞带来了。”
  屋里装饰对于太子这个身份而言,委实清简。
  各式红酸枝木具中满是书卷和前人的书法字画,不见一点金银玉器,正中一人正在案前写字,身姿端正挺拔,面容一丝不苟,饶是最古板的教习先生,也挑不出任何坐姿仪礼的错处。
  听到动静,那人稍稍抬头。
  仿佛是外面的清雪堆叠出的人,冰肌玉骨刻琢而成,清冷,沉穆,庄静,圣洁清透之下,还有一丝窗外飘来的、雨雾中夹带的朦胧桃花香。
  “你先下去。”顾九倾道。
  越停躬身退下,临走前还是止不住好奇心往裴厌辞身上瞄了两眼。
  意料之中的,甚也瞧不出来。
  裴厌辞走进屋里,弯腰行了个礼。
  “你有何要事需与本宫说。”顾九倾不疾不徐道。
  他的眼珠子很透亮,散发着丝丝凉意,仿佛一颗浸泡在山涧里的黑褐色琉璃,灵秀中不掺一丝杂质,连瞳仁都黑得不够浓重,轻而易举就能透过它窥视其内心。
  “小的特地来拜谢殿下。”裴厌辞道。
  顾九倾手中的毛笔顿在纸页上方。
  “前日小的在祥庆酒楼无辜被扼鹭监的人办差波及,承蒙殿下恩典,张管事找小的问话,之后还让小的继续待在茶房。”
  这事张总管已经处了,不管是不是授你的意办的,之后不管我说了甚,可不能再深究我的错了。
  “这等小事,无须亲自前来拜谢。”顾九倾嗓音听着淡漠的很,像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殿下这里是小事,在小的这里,便是关乎性命的大事。尤其是看到非远的惨死,小的更加铭感殿下的宽厚体恤。”
  顾九倾发出一声清浅的哀叹,“本宫也对非远的枉死感到痛心,你这两日去府外寻寻他的尸身,倘若找着了,将他带回来厚葬,也算全了本宫与他的主仆之情。”
  “殿下,非远的好友,已经将他的尸身寻来了。”
  “那是好事,回头让他与张总管说,支取二十两银子,你和他一起将尸体葬了。”
  一座坟哪里要用二十两银子,剩下的大部分银钱不还是进了他和毋离的口袋。
  情上说不动,现在改利诱?
  “殿下,非远生前便恨小的至极,小的若是亲手安葬他,恐怕他九泉之下不得瞑目。”
  顾九倾皱起了眉。
  裴厌辞道:“小的这两日听人提起,原来当时姜逸小将军也在酒楼里,还被扼鹭监的人抓了。”
  “此事与你无关。”顾九倾道。
  “殿下真的这样想吗?”裴厌辞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若如此,殿下何至于想让小的出府、撞上府外侯着的扼鹭监?”
  只留一缝的木窗被吹开,裹挟着桃花瓣和细碎雨珠的大风涌了进来。
  长条案几上的书页被吹得哗啦作响,顾九倾额前的碎发在眼前摇曳,给那双眸子多添了一抹几不可查的暗色。
  从方才的对话中,裴厌辞已经明白了顾九倾对这事的态度。
  太子不想沾惹是非,已经打算把他交给扼鹭监的人。
  但是,这事对太子有何好处?
  自己与他并无交集,他怎么会晓得,自己钢筋铁骨,经受得住扼鹭监的严刑拷打,死都不会说出一个不利于他的字?
  不可能的事。
  所以,他无所谓自己的口供。
  因为裴厌辞不过是府里一个无足轻重的侍从,而他贵为太子,明显已经想好了后路。
  顾九倾宁愿裴厌辞被抓,甚至主动开口诱他出府,也不愿意冒着直接对上扼鹭监的风险,将他保下。
  因为这完全没必要,裴厌辞只是一个侍从。
  毛笔被丟掷在案几上,发出一声清脆的磕碰声,显示高位之人此刻心情的烦躁。
  “此刻姜逸小将军应该还在熬酷刑,没开口说任何不利于殿下的话。”否则他这份口供足以让那群阉犬带着圣谕堂而皇之闯入太子府拿人,“倘若扼鹭监找不到小的,他们手里只有一具不会说话的尸体,证明不了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