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没闹。”陶椿无语了,“我又没得罪他,我都不晓得他在想什么。”
  “他既然要走,你今天就跟他回去,不晓得他在想什么你就去问。”陶母不跟她商量了,直接拍板做决定。
  “我不愿意,我想留在家里。”陶椿转过身,“娘,你打我我认了,你罚我我也去跪了,我做错了事也悔过了,现在只想住在家里,你就留我在家吧。”
  “你十九了,我能留你到什么时候?你现在说想住在家里,早做什么去了?”陶母变了脸,她满脸失望地说:“你十三岁的时候我催你回山,你
  说想多念两年书。十五岁那年我又去信催你,结果呢?你没跟我们商量,自己拿主意留在你姨母身边,事定了直接通知我们让我们跟山陵使解释你生病了,要在山外养病。这一拖就是四年,你爹年年垂着老脸去为你说情。要不是半年前你姨母来信让我们在山里给你定门婚事,你还不会回来。”
  陶椿抬头。
  陶母哼一声,“你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清楚?你还不知道这门婚事就是你姨母催着我们给你定下的吧?你对侯府账房的儿子有情,他对你有意,你以为你俩就能成?账房直接找到你姨母让她在山里给你定门婚事把你送走,不然他就去禀告太常寺你没病装病在山外贪图享乐。我告诉你,不管你还有什么想头,你都死了这条心,你跟那账房的儿子没有可能,他不可能进山,你也不可能再出山。”
  “我不出山,我也不惦记山外的事……”
  “那就好,你就跟邬家小子家去,你爹和你哥打听了,这小子人不错,拳脚功夫不俗,会木匠活还会刻石头,不打人不偷懒,是个能过日子的。”陶母不信她嘴里的话,打断她的话自顾自说:“邬家小子没了爹娘,你去了不看公婆脸色过日子,他有兄姐都成家了,管不了你,但相互之间能有照应。这是我跟你爹能给你找的最好的亲事,这要是让他跑了,你以后就嫁矮子、酒鬼、懒鬼、窝囊废。”
  陶椿:……
  “不能不嫁?”她问。
  陶母眼睛一瞪,“咋了?你还要为山外的野小子守着不成?你要是这样还不如再寻回死,免得祸害人。你的事能瞒多久?你留在家里你三妹长大不嫁人了?”
  陶椿想了想,说:“行,你去跟邬常安好好说说,把他说通了,我就跟他走。”
  后悔后悔,早知道不吓他了。
  第9章 缓兵之计 雨天留客
  “妹夫,有啥事敞开了说,你也不是十来岁的毛头小子,别干扭扭捏捏的事。”陶青松受不了他了,他恼火地拍桌子,“你今儿要不给我个说法,这门婚事罢就罢,做不成姻亲我们两家还能当仇人。”
  冬仙嫌他话说得难听,她伸手扒拉他一下。
  陶青松没理,他看向他爹,问:“爹,这事听我的成不成?”
  陶父不接他的话,不说成也不说不成,而是不解地问:“姑爷,我看你面色不好,你哪儿不对劲?病了?”
  冬仙瞅着机会插话:“妹夫一大早就不对劲,天没亮那会儿,我点油盏的时候瞥见他,他就青白着一张脸,像是一夜没睡。”
  陶青松立在一旁斜了一眼,还真是,邬常安这个样子好似吓着了。
  “是,我一夜没睡。”邬常安的声音发飘,却又坚定地说:“叔,这门婚事成不了,我这就回去跟我哥说明情况,让他上门道歉,你们有什么要求只管提。”
  陶父愁着一张脸,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木门吱呀一声响,陶母神色轻松地出来,她见老头子给她使眼色,轻快的脚步一顿,她咽下嘴边的话,换言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冬仙,快端早饭上桌,吃了饭我们下地干活,让你二妹在家好好歇歇。姑爷,你也在家歇着,你瞧瞧你,青白着脸,比椿丫头的气色还差。”
  “先吃饭。”陶父说,“姑爷,今儿我不能放你离开,你这样看着不对劲,可不能进山,路上要是出个啥事都没人知道。你打定主意要退婚,我们也不能怎么着你,你虽不义,我们却不能跟你一样,你在我家好好睡一觉歇一歇,等缓过气再上路,可别把小命丢路上了。”
  陶青松听信了老爹的话,他心里一松,心想这门亲事毁了就毁了,终于不用一会儿一个念头来折腾他一家人。
  “我们家的人不吃人,你吃了饭去睡一觉,退婚不差这一天两天的。”陶青松没好气地说,“你歇一天明天再上路,我今儿把手上的活儿交代一下,明儿我送你回去。你当着我们的面这不说那不说,当着你大哥你叔的面你好好说道说道,我肯定要讨个说法。”
  邬常安很是羞愧,陶家一家人什么都不知道,以后还要跟女鬼生活在一起,他还不敢泄露丝毫的口风,他心里又惭愧又不安,实在没脸面对这家人。
  冬仙和陶桃端来饭菜和碗筷,陶母舀一碗鸡汤递给女婿,说:“喝碗鸡汤,昨晚就炖的,煨了一夜。”
  “我给我姐盛一碗送进去。”陶桃说。
  “行,本来就是给她炖的,这枣子和黄精都给她盛过去,让她都吃了。”陶母嘱咐。
  邬常安见状立马下了决定,陶椿的身份他就不透露了,他奈何不了她,陶家人也如此,既然赶不走,还不如从头到尾就不知情。陶家人能一心一意待她如亲闺女,他们爱护她,她就无法对他们生出恶意。如此一来,陶家不用经历丧女之痛,女鬼还会庇护这家人,这也算桩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