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林樾转过身,看见他懊恼的表情,脸上带了歉意,“实在对不住,今天生意太好已经卖完了,明天会多做些,您要是得空明天再过来。”
“明天还真不知道有没有空,这样,掌柜的能给我留一份吗?每种点心各留两块,饮子留四杯。”
这粗略一算就是十来文钱,林樾自然不会拒绝,“自然是行的,您明天日落前来就成,要是来不及,也能寻个索唤给您送过去。”
郝松眼睛一亮,“那感情好,酉时我要是还没过来,掌柜的就寻个索唤,费用我出,我家在镇溪巷,巷口往里第四家,院子里有桂花树的那家就是。”
林樾一边听一边点头,“我记下了,您放心,这索唤的钱也不用您出,要是得空我直接给您送过去,您放心,一定准时送到。”
“得嘞,那我就不耽搁掌柜的打烊了,掌柜的回见。”
“您慢走。”
等郝松走过路口,林樾立马关门关窗,洒扫清洗,两刻钟后,林樾就拎着竹篮从后门出去了。
一路上林樾就没停留过,过了路口一直往前,拐弯往池西巷去,之前他已经挨个问过,一连问了七八家米面铺子,最便宜的就是这条巷子中间那家吉祥米面铺,一斤糯米只要七文钱,买的多还能砍价。
林樾一进铺子就直奔柜台,“掌柜的,请问今天糯米还是七文钱一斤吗?”
柜台后的掌柜盯着账本头也没抬,“正是,小哥儿要多少?”
林樾脱口而出“二百斤。”
刘掌柜立马抬起了头,这可是大生意,“您稍等,我这就让伙计给你称。”
林樾抬手拦了,“掌柜的别急,这七文钱一斤实在不便宜,您看我买的又多,能稍微便宜些吗?”
刘掌柜轻叹了一声,果然没有那么好做的生意,“我给小哥儿说个实价,一两三钱银子,再少就不成了,生意可以不做但不能亏本。”
林樾深谙砍价的套路,耐心十足,你来我往了两刻钟,最后是一两二钱银子买下的,而且还能让米面铺子的伙计帮忙送回去。
林樾心满意足,笑容满面道:“掌柜的,我想与您签个契书,做个长久生意,不瞒您说,我有个小铺子,每个月需要不少糯米,不知掌柜的可有兴趣?价钱还是六文钱一斤。”
刘掌柜面色不变,“小哥儿一个月要多少?需要供应多久?”
“暂定半年,一个月送一百斤,要是不够再加,用不完的就退回来您这儿,连续退两月就当契书作废。”
刘掌柜沉吟许久,还是点头答应了。
两个人都识字,也不是第一回做生意了,言语间就立下了契书,双方签字,又按了手印,这桩生意就算成了。
林樾解决了一桩事,心里放松不少,让伙计稍等,又去糖铺买了四斤糖,花了二百二十文钱,剩下要买的东西就不在这条巷子里,得先回家一趟再去买。
卖石磨和卖竹筒的都在一条巷子,距离迎春巷有些远,已经在河对岸了,因地势低,一下雨就积水,路上全是淤泥,所以那边住的大多是贫苦人家,林樾知道那边有卖竹筒还是在一个脚夫口中听说的。
林樾还真没想到府城也有这样七歪八扭的小路,比他们镇上还不如,要不是路上还扑了些石板,看着和他们村儿也差不多。
村里长大的林樾,面对这样的小路还是很适应的,虽然是第一次走,但也熟练的避开了坑坑洼洼的地方,连空石板都避开了,走了快三刻钟,林樾才在拐角处一个矮门里发现了一摞竹筒,可算是找到了。
林樾深吸了一口气,敲门,说明来意,砍价,一气呵成,最后定的一文钱八个竹筒,三天送一次,一次一百六十个,二十文钱。
“掌柜的,明天午时能送过来吗?”
“林掌柜放心,明天一定准时送到。”
林樾顿了一下,开口问道:“请问掌柜的可知道这巷子里卖石磨的是哪一家?我想买个石磨。”
“哎呀,这可真是巧了,卖石磨的就是我二弟,走走走,我带您去,他那儿的石磨经久耐用,买一个能用几代人呢。”
林樾迟疑了一瞬就跟着去了,这石磨价钱是真不便宜,也可能是林樾买的石磨比较大的缘故,足足花了一百文才买下来,石磨比糯米还重,自然也是卖石磨的老板帮忙送的。
沈淮之一下学就急匆匆地回家,本想着帮忙卖点心,结果到家时家里院门紧闭,铺子里连灶台都凉了,也不知道林樾去哪儿了。
要不,出去瞧瞧?
第149章
沈淮之也是一个说干就干的, 前脚刚想出去,后脚就开始收拾东西了,书箱放回卧房, 柴火抱到灶房里,烧火煮饭, 等火燃起来,沈淮之就往灶里塞了一根粗黄栎柴, 黄栎十分耐烧, 沈淮之也不知道自己要出去多久, 要是时间久火灭了,那和没烧火有什么区别。
准备就绪, 沈淮之就出门了, 他依稀记得林樾说要去添置东西, 应该就在附近几条街, 沈淮之觉得自己运气真的很不错,刚出巷子, 他就听到了林樾的声音。
“多谢二位小哥, 进了迎春巷马上就到了。”
声音响起片刻, 沈淮之就看见了自家夫郎的身影, 旁边还有一个推着推车的男子,应该是哪个铺子的伙计。
沈淮之大步迎了上去,顺手接过林樾手里的竹篮,“怎么不等我回来和你一起去, 手都勒红了。”
“明天还真不知道有没有空,这样,掌柜的能给我留一份吗?每种点心各留两块,饮子留四杯。”
这粗略一算就是十来文钱,林樾自然不会拒绝,“自然是行的,您明天日落前来就成,要是来不及,也能寻个索唤给您送过去。”
郝松眼睛一亮,“那感情好,酉时我要是还没过来,掌柜的就寻个索唤,费用我出,我家在镇溪巷,巷口往里第四家,院子里有桂花树的那家就是。”
林樾一边听一边点头,“我记下了,您放心,这索唤的钱也不用您出,要是得空我直接给您送过去,您放心,一定准时送到。”
“得嘞,那我就不耽搁掌柜的打烊了,掌柜的回见。”
“您慢走。”
等郝松走过路口,林樾立马关门关窗,洒扫清洗,两刻钟后,林樾就拎着竹篮从后门出去了。
一路上林樾就没停留过,过了路口一直往前,拐弯往池西巷去,之前他已经挨个问过,一连问了七八家米面铺子,最便宜的就是这条巷子中间那家吉祥米面铺,一斤糯米只要七文钱,买的多还能砍价。
林樾一进铺子就直奔柜台,“掌柜的,请问今天糯米还是七文钱一斤吗?”
柜台后的掌柜盯着账本头也没抬,“正是,小哥儿要多少?”
林樾脱口而出“二百斤。”
刘掌柜立马抬起了头,这可是大生意,“您稍等,我这就让伙计给你称。”
林樾抬手拦了,“掌柜的别急,这七文钱一斤实在不便宜,您看我买的又多,能稍微便宜些吗?”
刘掌柜轻叹了一声,果然没有那么好做的生意,“我给小哥儿说个实价,一两三钱银子,再少就不成了,生意可以不做但不能亏本。”
林樾深谙砍价的套路,耐心十足,你来我往了两刻钟,最后是一两二钱银子买下的,而且还能让米面铺子的伙计帮忙送回去。
林樾心满意足,笑容满面道:“掌柜的,我想与您签个契书,做个长久生意,不瞒您说,我有个小铺子,每个月需要不少糯米,不知掌柜的可有兴趣?价钱还是六文钱一斤。”
刘掌柜面色不变,“小哥儿一个月要多少?需要供应多久?”
“暂定半年,一个月送一百斤,要是不够再加,用不完的就退回来您这儿,连续退两月就当契书作废。”
刘掌柜沉吟许久,还是点头答应了。
两个人都识字,也不是第一回做生意了,言语间就立下了契书,双方签字,又按了手印,这桩生意就算成了。
林樾解决了一桩事,心里放松不少,让伙计稍等,又去糖铺买了四斤糖,花了二百二十文钱,剩下要买的东西就不在这条巷子里,得先回家一趟再去买。
卖石磨和卖竹筒的都在一条巷子,距离迎春巷有些远,已经在河对岸了,因地势低,一下雨就积水,路上全是淤泥,所以那边住的大多是贫苦人家,林樾知道那边有卖竹筒还是在一个脚夫口中听说的。
林樾还真没想到府城也有这样七歪八扭的小路,比他们镇上还不如,要不是路上还扑了些石板,看着和他们村儿也差不多。
村里长大的林樾,面对这样的小路还是很适应的,虽然是第一次走,但也熟练的避开了坑坑洼洼的地方,连空石板都避开了,走了快三刻钟,林樾才在拐角处一个矮门里发现了一摞竹筒,可算是找到了。
林樾深吸了一口气,敲门,说明来意,砍价,一气呵成,最后定的一文钱八个竹筒,三天送一次,一次一百六十个,二十文钱。
“掌柜的,明天午时能送过来吗?”
“林掌柜放心,明天一定准时送到。”
林樾顿了一下,开口问道:“请问掌柜的可知道这巷子里卖石磨的是哪一家?我想买个石磨。”
“哎呀,这可真是巧了,卖石磨的就是我二弟,走走走,我带您去,他那儿的石磨经久耐用,买一个能用几代人呢。”
林樾迟疑了一瞬就跟着去了,这石磨价钱是真不便宜,也可能是林樾买的石磨比较大的缘故,足足花了一百文才买下来,石磨比糯米还重,自然也是卖石磨的老板帮忙送的。
沈淮之一下学就急匆匆地回家,本想着帮忙卖点心,结果到家时家里院门紧闭,铺子里连灶台都凉了,也不知道林樾去哪儿了。
要不,出去瞧瞧?
第149章
沈淮之也是一个说干就干的, 前脚刚想出去,后脚就开始收拾东西了,书箱放回卧房, 柴火抱到灶房里,烧火煮饭, 等火燃起来,沈淮之就往灶里塞了一根粗黄栎柴, 黄栎十分耐烧, 沈淮之也不知道自己要出去多久, 要是时间久火灭了,那和没烧火有什么区别。
准备就绪, 沈淮之就出门了, 他依稀记得林樾说要去添置东西, 应该就在附近几条街, 沈淮之觉得自己运气真的很不错,刚出巷子, 他就听到了林樾的声音。
“多谢二位小哥, 进了迎春巷马上就到了。”
声音响起片刻, 沈淮之就看见了自家夫郎的身影, 旁边还有一个推着推车的男子,应该是哪个铺子的伙计。
沈淮之大步迎了上去,顺手接过林樾手里的竹篮,“怎么不等我回来和你一起去, 手都勒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