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你手里的是绵马贯众,怎的放到炙麻黄那堆了?”
左清川连忙调整精神,发现自己真的放错了,正想感谢提醒之人时,突然反应过来对方的声音有些耳熟。
他抬手仰视,见来人竟是吴道悲。
吴道悲见左清川认出了自己,浅笑道:“小道近来四处云游,听闻闾州灾荒,便想来尽些力所能及之事。草药这么多,让小道帮你吧。”
左清川骤然感到有清风拂过,吹散他心头的焦躁,遂往旁边挪了些位置,给吴道悲腾地儿,看向他点头笑着说道:“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观阅!
第121章 小花
“开始施粥了!大伙儿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百姓们老早就闻到了米香,听到官差的吆喝声,有序地前来排队。
染病无法下床的人也不着急,因为他们知道,在给其他百姓派粥后,会有官差和好心的街坊邻里帮忙送到床前。
一老妪接过热粥后,没急着离开,反而向粥棚里头打量,像是在找什么人。
官差见状询问:“婆婆,你在找什么?”
老妪问:“今日陆大人怎么没来?”
她这么一问,同样好奇的其他百姓也出声了:“是啊,自打半月前各位大人来到咱这儿,陆大人每日都回来粥棚探望,今日是去哪儿了?”
“难道说陆大人身体抱恙了吗?”
见百姓们纷纷关切,官员连忙解释道:“不是的,陆大人没有大碍,他说现在城内□□了许多,便放心地去城外荒地巡查了。”
听闻陆大人没事,百姓们这才宽心。老妪捧着碗,垂头望着白粥的双眼盈出的泪水遮挡得有些许模糊,感伤道:“各位大人都是大好人呐!要不是你们,咱们就熬不过去了……”
这次闾州受灾,朝廷一直没有派人来支援,他们就以为是天高皇帝远,庆都的风吹不到他们这儿。后来荒漠的儿郎们听信了敬王的鬼话,企图攻入庆都找皇上讨个说法,结果才攻下一座城就被朝廷打了回来。
他们每日提心吊胆,生怕朝廷来问责。后来朝廷的确来人了,却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立即安抚几城灾民。
百姓们的确怨恨过朝廷,但在得知真相后,就没有那么气愤了。况且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亲眼看见朝廷来的大人们每日都在为瘟疫和粮食发愁,陆大人和郑大人更是在这半月里几乎没有休息过,早就把他们当做神仙一般的父母官看待。
只是如今他们家中什么都没有,思来想去,竟不知何以为报。
施粥的官员笑着安抚道:“老人家,瞧您这话说的!郑大人说了,咱们当官的,拿的俸禄虽说是朝廷下发,但到底是百姓的血汗钱,不回报百姓怎么说得过去呢?等灾情平息,父老乡亲们往后就是苦尽甘来了!”
他在朝中任职多年,见多了勾心斗角,所以遇到如此真挚的诚心,便觉得弥足珍贵。
“大人说的是!”老妪笑着笑着,眼角的泪水滚落白粥中消失不见。
城外的黄沙如灌,随风一个劲儿地往人身上扑,叶隐戴着面罩还觉得有些呛人,捂着口鼻漫步于荒废的农田间。
叶隐瞧见田边有人遗落了锄头,捋起袖子拿起,想翻一翻土地,但一锄头下去,竟撬不动结实的黄泥。
“这样的地,也难怪一直长不出麦子。”
“可要是不种田,百姓吃什么呢?”传来的声音带笑,缓缓向叶隐靠近。
叶隐循声回头,眼前是一朵用干草折成的花。已入春日,在这荒凉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一朵夺目的花,而此刻这个风中少年亦在他的心间生根发芽。
叶辞川俯身将花递给了叶隐,微笑温声道:“看婆婆叠了一个哄她孙女开心,我就偷偷学了来。我殚精竭虑的陆大人,可有开心一些?”
叶隐接过小花,微仰着头笑道:“我很喜欢。”
叶辞川上前一步,与叶隐并肩而行,漫步在田地之间。在无垠的荒芜中,世人的存在并不明显,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心中所愿的就在身边。
“看到远处的雅贡群山了吗?”叶隐的手指向了远方连绵不绝的山脉。
叶辞川颔首:“嗯。”
叶隐而后说道:“闾州位于雅贡山脉北边端口,是入关的第一站,顺着粮道继续往前疾马两日便能到达宁州,所以一直以来都被默认为宁州战场的后勤要地。所以这里的田地不仅要养活城中百姓,还肩负着供给军营粮草的重担。”
叶辞川审视着荒废了许久的田地,用脚用力踩了踩,便知其坚硬,又问了叶隐之前的问题:“闾州本就耕种不宜,适逢蝗灾难解,总不能看着这样的情况年复一年吧。”
叶隐仰首,眯着眼向耀目的太阳看去,斟酌后说:“闾州往东一带,或向南靠近湑河,还有些可以种植的田地。其他地方想要大面积种粮确实有点难,但可以宜地而种,同宁州一样,种些耐旱耐晒的东西,我记得宁州的干果就挺好的。”
种植其他植物的确不能当饭吃,但带动了当地民利,便可以用特产与各地做置换。
“馋了?”叶辞川被叶隐逗笑,“某人年前把宁州送来的干果都分给岑铭毅他们,眼睁睁看着礼物送出去,可怜兮兮的。我早命人去宁州重新采买了,等你回到庆都,就有的吃。”
叶隐双目璨然:“真的?”
左清川连忙调整精神,发现自己真的放错了,正想感谢提醒之人时,突然反应过来对方的声音有些耳熟。
他抬手仰视,见来人竟是吴道悲。
吴道悲见左清川认出了自己,浅笑道:“小道近来四处云游,听闻闾州灾荒,便想来尽些力所能及之事。草药这么多,让小道帮你吧。”
左清川骤然感到有清风拂过,吹散他心头的焦躁,遂往旁边挪了些位置,给吴道悲腾地儿,看向他点头笑着说道:“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观阅!
第121章 小花
“开始施粥了!大伙儿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百姓们老早就闻到了米香,听到官差的吆喝声,有序地前来排队。
染病无法下床的人也不着急,因为他们知道,在给其他百姓派粥后,会有官差和好心的街坊邻里帮忙送到床前。
一老妪接过热粥后,没急着离开,反而向粥棚里头打量,像是在找什么人。
官差见状询问:“婆婆,你在找什么?”
老妪问:“今日陆大人怎么没来?”
她这么一问,同样好奇的其他百姓也出声了:“是啊,自打半月前各位大人来到咱这儿,陆大人每日都回来粥棚探望,今日是去哪儿了?”
“难道说陆大人身体抱恙了吗?”
见百姓们纷纷关切,官员连忙解释道:“不是的,陆大人没有大碍,他说现在城内□□了许多,便放心地去城外荒地巡查了。”
听闻陆大人没事,百姓们这才宽心。老妪捧着碗,垂头望着白粥的双眼盈出的泪水遮挡得有些许模糊,感伤道:“各位大人都是大好人呐!要不是你们,咱们就熬不过去了……”
这次闾州受灾,朝廷一直没有派人来支援,他们就以为是天高皇帝远,庆都的风吹不到他们这儿。后来荒漠的儿郎们听信了敬王的鬼话,企图攻入庆都找皇上讨个说法,结果才攻下一座城就被朝廷打了回来。
他们每日提心吊胆,生怕朝廷来问责。后来朝廷的确来人了,却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立即安抚几城灾民。
百姓们的确怨恨过朝廷,但在得知真相后,就没有那么气愤了。况且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亲眼看见朝廷来的大人们每日都在为瘟疫和粮食发愁,陆大人和郑大人更是在这半月里几乎没有休息过,早就把他们当做神仙一般的父母官看待。
只是如今他们家中什么都没有,思来想去,竟不知何以为报。
施粥的官员笑着安抚道:“老人家,瞧您这话说的!郑大人说了,咱们当官的,拿的俸禄虽说是朝廷下发,但到底是百姓的血汗钱,不回报百姓怎么说得过去呢?等灾情平息,父老乡亲们往后就是苦尽甘来了!”
他在朝中任职多年,见多了勾心斗角,所以遇到如此真挚的诚心,便觉得弥足珍贵。
“大人说的是!”老妪笑着笑着,眼角的泪水滚落白粥中消失不见。
城外的黄沙如灌,随风一个劲儿地往人身上扑,叶隐戴着面罩还觉得有些呛人,捂着口鼻漫步于荒废的农田间。
叶隐瞧见田边有人遗落了锄头,捋起袖子拿起,想翻一翻土地,但一锄头下去,竟撬不动结实的黄泥。
“这样的地,也难怪一直长不出麦子。”
“可要是不种田,百姓吃什么呢?”传来的声音带笑,缓缓向叶隐靠近。
叶隐循声回头,眼前是一朵用干草折成的花。已入春日,在这荒凉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一朵夺目的花,而此刻这个风中少年亦在他的心间生根发芽。
叶辞川俯身将花递给了叶隐,微笑温声道:“看婆婆叠了一个哄她孙女开心,我就偷偷学了来。我殚精竭虑的陆大人,可有开心一些?”
叶隐接过小花,微仰着头笑道:“我很喜欢。”
叶辞川上前一步,与叶隐并肩而行,漫步在田地之间。在无垠的荒芜中,世人的存在并不明显,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心中所愿的就在身边。
“看到远处的雅贡群山了吗?”叶隐的手指向了远方连绵不绝的山脉。
叶辞川颔首:“嗯。”
叶隐而后说道:“闾州位于雅贡山脉北边端口,是入关的第一站,顺着粮道继续往前疾马两日便能到达宁州,所以一直以来都被默认为宁州战场的后勤要地。所以这里的田地不仅要养活城中百姓,还肩负着供给军营粮草的重担。”
叶辞川审视着荒废了许久的田地,用脚用力踩了踩,便知其坚硬,又问了叶隐之前的问题:“闾州本就耕种不宜,适逢蝗灾难解,总不能看着这样的情况年复一年吧。”
叶隐仰首,眯着眼向耀目的太阳看去,斟酌后说:“闾州往东一带,或向南靠近湑河,还有些可以种植的田地。其他地方想要大面积种粮确实有点难,但可以宜地而种,同宁州一样,种些耐旱耐晒的东西,我记得宁州的干果就挺好的。”
种植其他植物的确不能当饭吃,但带动了当地民利,便可以用特产与各地做置换。
“馋了?”叶辞川被叶隐逗笑,“某人年前把宁州送来的干果都分给岑铭毅他们,眼睁睁看着礼物送出去,可怜兮兮的。我早命人去宁州重新采买了,等你回到庆都,就有的吃。”
叶隐双目璨然:“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