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因柳岚出事, 于红英说今年腊八的时候得多熬点粥分给日子过得差的人家,以求来年消灾避祸。
他们两个也最好去景宁寺讨碗佛粥喝, 既喝了佛粥又做了善事, 两边都顾着,总能保个平安。
……
清早, 柳岚牵出驴车带秦蓁去景宁寺。
这个时辰出门不算早,毕竟佛寺的仁善世人皆知,许多人都会为了那碗佛粥早早赶过去。
不过他们俩求的是那份庇佑, 喝不喝粥倒不是要紧事。
站在山脚下时就能看到排着的长队,估摸着得等上好一会。
秦蓁披了斗篷,不用担心会在寒风中受凉,只是苦了柳岚。好在秦蓁往棉手捂里放了最小的那个汤婆子,能给他暖暖手。
柳岚护在秦蓁身后, 还时不时看前面人的动静。
人多便容易生乱,求佛粥的并非只有穷苦人家,信神佛的富人也会过来,有些小贼就趁此机会靠近人去偷盗。
况且秦蓁长得好看,万一被歹人动手动脚了怎么办?他得好好护着。
……
放了白米、糯米、红豆、绿豆、花生、栗子等各种粮食的腊八粥熬得浓稠,秦蓁还添了点红枣桂圆这些。
柳罗在院子里守着柳朗星和柳彤,他们兄妹俩离得近,自然来得早些。
柳岚和大伯他们去叫人过来喝粥,也不拘日子过得好不好,像赵承这种一个人过又不愿折腾的汉子同样可以叫来。
秦蓁让柳岚记得把赵家喊上,毕竟做了这么久的邻居,没道理不请人过来喝碗粥。
于红英算着人数,把能叫的都叫了,左右秦蓁熬得多,否则吃不完还得两个人自己吃。
听阿岚说蓁蓁平日里粥喝得少,那不如多叫些人喝个干净,也算是积一份福德了。
柳岚把三爷爷也请了过来,老爷子正准备随意煮一锅粥凑合着过呢,好在他去得及时。
没过多久,院子里或站或蹲围满了人,衣裳单薄的便往烧了柴火的小屋里靠。
之前熏的腊肉已经收好了,毕竟是偷摸着买的,可不能让别人知道。
锅里的粥已经分了大半,秦蓁正准备舀一碗给自己喝,衣角却被人扯了扯。她低头看去,原来是柳彤。
“怎么了彤彤?”
柳彤朝某个地方指了指,问道:“秦姐姐,他们是不是不敢过来啊?”
她看了好一会,那个婶子一直待在最后面,弟弟妹妹盯着灶房那边说了什么,婶子还是不让他们过去。
秦蓁朝她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刘叶一家人。
这座院子明明是刘叶看着一点一点建起来的,此时的她却不见半分熟悉,反倒有几分局促。
秦蓁想了想,舀了两碗粥对刘彤说道:“彤彤,你帮姐姐把这两碗粥送过去好不好?”
“好。”
自己去送难免会醒目些,不如让柳彤帮帮忙。
刘叶来得晚些,虽然看到院里这么多人都在喝粥,但自己还是有点不敢过去,却没想到柳家的那个小姑娘直接端了两碗粥过来。
柳彤把粥端给了比她小的那个小女孩,对刘叶说道:“婶子,我姐姐说如果不够的话可以再去端一点。”
秦蓁拿的是大碗,应该够刘叶和几个孩子一起吃。
“好,好。”刘叶应声道。
浓稠的粥打眼看去能发现不下十种粮食,刘叶小女儿尝了一口,惊喜道:“娘,好甜!”
刘叶给儿子和大女儿尝了一口后自己才喝,她朝女儿交代了一声,慢慢朝灶房门口的秦蓁走去。
刘叶不知道该喊秦蓁什么称呼,就跟着于红英她们一起叫了声蓁蓁,她问道:“这碗我可以带回去吗?会马上还回来的。”
“没事的,婶子尽管带回去。”
刘叶捧着碗点点头,连声说了好几个多谢。
她家汉子还在镇上做工,柳家的腊八粥用料多又熬得稠,还是放了红枣桂圆的甜粥,家里连八样东西都凑不齐,既然能在这里讨上一碗,也该给辛苦了一天的汉子尝尝。
秦蓁朝她笑了笑,转身回灶房继续忙活去了。
大家喝完粥后不会立刻就走,相熟的人往往会聊一会儿再回去,否则和讨饭的乞丐没什么差别了。
柳岚接下来会将心思放在县城那边的生意上,因此镇上这边还需要赵承多照看。
况且赵承不久后将成亲,可不能再像之前一样随意过活,总该为将来的小家做打算。
而柳文轩则找三爷爷商量着以后开私塾的事,柳家的几个长辈里,三爷爷还算说得上话,有老爷子帮帮忙,事情会顺利许多。
因此有些事还是得提前过问清楚,一项一项先准备好,到时提起来双方也省心些。
原本院子建得稍微大了些,人多了之后倒正正好,在寒冷的冬天里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热闹。
——
热闹的大街上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往来的人或穷或富,脸上都扬起了笑。
毕竟是年前的大集,挣了点银钱的能回家过给好年,穷苦人家就算买回家的不多,看看杂耍这些也能乐呵乐呵。
若是过年了都还在哭穷并为此愁苦不已,那接下来的一年多半会过得不如意。
他们两个也最好去景宁寺讨碗佛粥喝, 既喝了佛粥又做了善事, 两边都顾着,总能保个平安。
……
清早, 柳岚牵出驴车带秦蓁去景宁寺。
这个时辰出门不算早,毕竟佛寺的仁善世人皆知,许多人都会为了那碗佛粥早早赶过去。
不过他们俩求的是那份庇佑, 喝不喝粥倒不是要紧事。
站在山脚下时就能看到排着的长队,估摸着得等上好一会。
秦蓁披了斗篷,不用担心会在寒风中受凉,只是苦了柳岚。好在秦蓁往棉手捂里放了最小的那个汤婆子,能给他暖暖手。
柳岚护在秦蓁身后, 还时不时看前面人的动静。
人多便容易生乱,求佛粥的并非只有穷苦人家,信神佛的富人也会过来,有些小贼就趁此机会靠近人去偷盗。
况且秦蓁长得好看,万一被歹人动手动脚了怎么办?他得好好护着。
……
放了白米、糯米、红豆、绿豆、花生、栗子等各种粮食的腊八粥熬得浓稠,秦蓁还添了点红枣桂圆这些。
柳罗在院子里守着柳朗星和柳彤,他们兄妹俩离得近,自然来得早些。
柳岚和大伯他们去叫人过来喝粥,也不拘日子过得好不好,像赵承这种一个人过又不愿折腾的汉子同样可以叫来。
秦蓁让柳岚记得把赵家喊上,毕竟做了这么久的邻居,没道理不请人过来喝碗粥。
于红英算着人数,把能叫的都叫了,左右秦蓁熬得多,否则吃不完还得两个人自己吃。
听阿岚说蓁蓁平日里粥喝得少,那不如多叫些人喝个干净,也算是积一份福德了。
柳岚把三爷爷也请了过来,老爷子正准备随意煮一锅粥凑合着过呢,好在他去得及时。
没过多久,院子里或站或蹲围满了人,衣裳单薄的便往烧了柴火的小屋里靠。
之前熏的腊肉已经收好了,毕竟是偷摸着买的,可不能让别人知道。
锅里的粥已经分了大半,秦蓁正准备舀一碗给自己喝,衣角却被人扯了扯。她低头看去,原来是柳彤。
“怎么了彤彤?”
柳彤朝某个地方指了指,问道:“秦姐姐,他们是不是不敢过来啊?”
她看了好一会,那个婶子一直待在最后面,弟弟妹妹盯着灶房那边说了什么,婶子还是不让他们过去。
秦蓁朝她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刘叶一家人。
这座院子明明是刘叶看着一点一点建起来的,此时的她却不见半分熟悉,反倒有几分局促。
秦蓁想了想,舀了两碗粥对刘彤说道:“彤彤,你帮姐姐把这两碗粥送过去好不好?”
“好。”
自己去送难免会醒目些,不如让柳彤帮帮忙。
刘叶来得晚些,虽然看到院里这么多人都在喝粥,但自己还是有点不敢过去,却没想到柳家的那个小姑娘直接端了两碗粥过来。
柳彤把粥端给了比她小的那个小女孩,对刘叶说道:“婶子,我姐姐说如果不够的话可以再去端一点。”
秦蓁拿的是大碗,应该够刘叶和几个孩子一起吃。
“好,好。”刘叶应声道。
浓稠的粥打眼看去能发现不下十种粮食,刘叶小女儿尝了一口,惊喜道:“娘,好甜!”
刘叶给儿子和大女儿尝了一口后自己才喝,她朝女儿交代了一声,慢慢朝灶房门口的秦蓁走去。
刘叶不知道该喊秦蓁什么称呼,就跟着于红英她们一起叫了声蓁蓁,她问道:“这碗我可以带回去吗?会马上还回来的。”
“没事的,婶子尽管带回去。”
刘叶捧着碗点点头,连声说了好几个多谢。
她家汉子还在镇上做工,柳家的腊八粥用料多又熬得稠,还是放了红枣桂圆的甜粥,家里连八样东西都凑不齐,既然能在这里讨上一碗,也该给辛苦了一天的汉子尝尝。
秦蓁朝她笑了笑,转身回灶房继续忙活去了。
大家喝完粥后不会立刻就走,相熟的人往往会聊一会儿再回去,否则和讨饭的乞丐没什么差别了。
柳岚接下来会将心思放在县城那边的生意上,因此镇上这边还需要赵承多照看。
况且赵承不久后将成亲,可不能再像之前一样随意过活,总该为将来的小家做打算。
而柳文轩则找三爷爷商量着以后开私塾的事,柳家的几个长辈里,三爷爷还算说得上话,有老爷子帮帮忙,事情会顺利许多。
因此有些事还是得提前过问清楚,一项一项先准备好,到时提起来双方也省心些。
原本院子建得稍微大了些,人多了之后倒正正好,在寒冷的冬天里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热闹。
——
热闹的大街上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往来的人或穷或富,脸上都扬起了笑。
毕竟是年前的大集,挣了点银钱的能回家过给好年,穷苦人家就算买回家的不多,看看杂耍这些也能乐呵乐呵。
若是过年了都还在哭穷并为此愁苦不已,那接下来的一年多半会过得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