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秦蓁和柳岚在人群外牵着手赏月观烟火,不远处的李成玉和沈浩安也在仰望同一片天空。
  李青竹身旁跟着一位高大的汉子,两人手里提着一模一样的荷花灯并行着;其他姑娘叽叽喳喳说着什么,脸上全是一副高兴的神色。
  月色婵娟,灯火辉煌。但愿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
  ——
  微风携着细雨飘落在地, 秦蓁仔细挑选着饱满的种子以待过几天栽种,期间时不时朝门口看去。
  柳岚早在元宵节过后就带着柳罗上山去了,他往年一般初八动身,眼下已经推迟了许多。
  春寒料峭,今日又下了雨,秦蓁担心把人给冻坏了。灶房里的火烧得正旺,锅底冒起了水泡,小小一颗聚起又破开。
  终于,汉子高大的身影出现门口,秦蓁立马唤他:“阿岚!快进屋烤烤火。”
  “来了。”柳岚卸下背篓,将藏了一路的几枝杏花递到她手边,说道:“路过一棵山杏树,便折了几枝回来。”
  带着花苞的杏花还沾着水珠,秦蓁没接,捧住傻笑着的脸踮脚亲了亲。
  “正好水烧开了,快去沐浴,受了风寒就不好了。衣裳我再烤烤,待会穿上身会暖和些。”
  “好。”
  柳岚本想回抱住她,可身上落了满身的雨水,手也是冰冷的,便没有再动作,乖乖听话去打水沐浴。
  他再一次庆幸自己当初坚持入冬前成亲,蓁蓁也答应了,否则现在哪有媳妇体贴关心、嘘寒问暖的舒坦日子?
  怕是还在冷风中生火烧水,啃着冷硬的糙馒头填肚子。
  秦蓁将那几枝杏花插到瓷瓶里,没有再分出一份到堂屋。
  每一朵花日后都可能长成一枚果子,因此村里人很少去摘花。小孩子若是玩闹时故意摘了家里的花,可少不得被娘亲或阿奶骂上几句。
  山里开花的果树没人管,但还是要谨慎些,免得落人口舌。
  ……
  一场春雨过后,大地好似钻出了一层绿,隐约能见到田间地头新长的草尖和树上抽出的嫩芽。
  空中又见大雁的身影,芸薹、杏花和李花也开始大片开放。
  秦蓁嘱咐柳岚今早熬点红枣枸杞粥防燥,毕竟近来风多,易使人口舌干涩。
  “午时还回来吗?”
  “回来。去的地方不远,挖一点够家里吃就行。”
  秦蓁点点头,继续穿戴好围项等物。天虽然放晴了,穿衣保暖这方面却丝毫不能大意。
  柳岚说竹林里已经有笋子了,正好带她去看看,就当是踏青了。
  挖笋要去南边的那片山林,离村子有些远,但就在半山腰,对于秦蓁来说还不算费劲。
  带了糕点、竹筒和几个馒头,是给柳岚备的,他出力多,总不能让人半路饿肚子。
  到半山腰时已经有人背着背篓下来了,柳岚见是熟人,问道:“叔,哪边的笋子多些?”
  “阿岚啊,今年你来晚咯,前头都被挖完了,”那叔回身给柳岚指了片地方,“现在去得往里边再走走,我刚出来,没人,你赶紧去。”
  “多谢叔,这就过去。”
  那叔摆摆手,背着锄头晃晃悠悠下山去了。
  其实雨停的当天柳岚就挖了头茬,今日是带秦蓁玩乐,待隐约能看见日头了才出门,因此比旁人晚了点。
  晒了一两天的山路好走些,柳岚牵着秦蓁挑平坦的地方走,慢慢朝大叔指的地方而去。
  一路上能看见不少地面被挖开过的痕迹,每一处在此之前都藏着一个或几个春笋。村里人挖开后不会忘记将土填回去,否则伤了竹鞭,来年会少长许多笋子。
  对于能填肚子的东西,人们向来更在意,毕竟不要留心侍弄,到时节了费点力气来挖就是。在地里劳作的人最不缺的便是力气。
  秦蓁在四周找寻是否有已经出土的笋尖,柳岚则观察着地面和竹枝的情况。
  “阿岚,那边有!”秦蓁激动地晃了晃汉子的手臂,还跳了两下。
  不远处能看到棕黑色的笋壳上顶着一抹绿,柳岚笑着扶住她,问道:“想自己挖还是我去?”
  “我试试!”不大的背篓里装了一把小锄头,和药锄相似,不用费多少劲,能慢慢刨开。
  柳岚由着她去,在秦蓁附近也寻了片地方挖。
  来的时候柳岚已经教过她应当如何挖了,不过秦蓁第一次上手,不敢托大,只能耐心将周围的土都刨开,渐渐露出笋身。
  看到笋头后用力一锄,便能得到一颗完整的笋子。
  半臂长的笋个头还算大,秦蓁小心地放到柳岚的背筐里,斗志昂扬寻找下一个。
  柳岚捧着四个笋子过来,见秦蓁居然真的挖出一颗大笋,不禁失笑。他将自己的笋放到旁边,特地给秦蓁隔出一块地方。
  确认对方还在视线里,柳岚便继续在能看到她的位置找笋。
  竹林子密,一个不留神就可能会失去对方的身影,若是不熟悉地形的人还容易迷路。
  日头渐高,竹林里却依旧阴冷,有风拂过,四周响起涛涛竹声。秦蓁原本装吃食的背篓里换成了新鲜的笋子,柳岚也背好满筐的收获归家。
  山路比来时硬实了许多,但柳岚还是牵起秦蓁的手在前头护着她。身后的重量对于他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有余力照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