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他当时年少轻狂,心中对皇上已是满腹怨恨,恨意难消,所以他并没有选择服软而是一脸冷漠的看着这一切。
  第四十七章 机缘
  皇上见他实在不开窍,便打发了人将他送到了皇宫中最偏僻的院子给他住。
  那个送他出御书房的人,就是惠安大师。
  当时,惠安大师就是像现在这样笑盈盈的看着他。
  他满怀善意的对自已说“殿下,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或许您心中的不平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缘。”
  当时的君逸尘满怀仇恨,对他话听之任之,甚至在心中并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如今再回头看,原来有些缘分真是早就注定了。
  “大师,弟子受教了”君逸尘起身双手合十,很恭敬的对他行了一礼。
  惠安大师笑着说道:“殿下,如今再回首看往事,您还会觉得这世间的一切,对您没有丝毫留念吗?”
  君逸尘怔怔的望着禅房中摇曳的烛火,心中闪过顾辞的脸庞,他微笑时的样子,他得意忘形的样子,他受伤时痛苦的样子,还有他奋不顾身救自已的样子……。
  惠安大师看着他的模样,缓缓点点头,笑着问道:“看来殿下的心中已经对这尘世浮华有了新的羁绊,如此甚好啊”
  “殿下可还记得老衲三年前说过的话?”
  君逸尘不确定的说道:“大师是说?”
  惠安大师眉眼含笑的看着他,“老衲说过,殿下心中的这份不平,终将会给殿下带来意想不到的机缘,殿下可是遇见了那份机缘?”
  君逸尘心中有个呼之欲出的答案,他强压着心中得慌乱,迫切的问道:“大师,我确实遇见了一位很特别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大师口中所说的机缘”
  惠安大师有意卖起了关子,意味深长道:“殿下觉得他是,他就是殿下可遇不可求的机缘,殿下若觉得他不是,那他便是镜花水月有缘无分”
  惠安大师的一番话让君逸尘陷入了沉思。
  待君逸尘回过神时,惠安大师已经不知何时离开了,偌大幽静的禅房只剩下他一人。
  有小沙弥走进来,“阿弥陀佛,施主,住持大师已经回去了,他说施主今晚便在这里歇息吧“说完,恭敬的退下了。
  君逸尘望着已经暗沉的夜色,丝毫没有睡意。
  他心中翻过来覆过去都是惠安大师临别前说的那句:殿下觉得他是,他便就是殿下可遇不可求的机缘,殿下若觉得他不是,那他便是镜花水月有缘无分。
  他心烦意乱走出禅房,一路行至寺院后山,夜里寒风萧萧,后山的竹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让他本就烦闷的心绪更加凌乱了。
  君逸尘站在后山 上,望着山脚下的万千灯火,心中思绪翻滚,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份感情,或许顾辞与他确实是一份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可他又无比害怕,自已与顾辞最终只是那镜中花水中月,有缘无分。
  风轻轻拂过他的面庞,仿佛在低语着安慰的话语,可他却听不进分毫。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迷茫与挣扎,那万千灯火在他的眼中渐渐模糊,如同他那看不清未来的心境。
  他想起与顾辞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温柔的话语、灿烂的笑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的世界。然而,此刻这些美好的回忆却如同一把双刃剑,刺痛着他的心。他害怕一旦陷入这份感情,最终却换来无尽的伤痛。
  君逸尘心里又想起了惠安大师的话,他心中的思绪渐渐平息了下来。
  人生不过是白驹过隙,弹指一瞬,他又何苦为了这未知的事,过度为难自已,若是阿辞愿意,他们做一辈子的挚友又有何妨呢。
  次日一早,华安寺香火鼎盛,袅袅青烟如缕缕青丝笼罩在寺院上空,在晨光的照耀下仿佛给华安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寺院内人声鼎沸,香客络绎不绝。
  君逸尘跟着小沙弥一路行至寺院后山一处凉亭外,远远看去凉亭中坐着两对弈
  君逸尘跟着小沙弥一路行至寺院后山一处凉亭外,远远看去凉亭中坐着两人对弈。待走近一瞧,原来对弈之人是惠安大师与顾老国公。
  惠安大师身着朴素的袈裟,面容祥和,双目微闭,手中捏着一枚黑子,正静静思索着棋局走向。他的神态从容淡定,仿佛这棋盘之上,便是他参悟人生的道场。
  顾老国公则身着一袭深色长袍,虽已白发苍苍,但眼神中依然透着犀利与睿智。他凝视着棋盘,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盘算着下一步的策略。他的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与果敢。
  棋盘上,黑白棋子交错纵横,局势错综复杂。惠安大师落下一子,黑子稳稳地落在棋盘上,仿佛带着一种宁静的力量。顾老国公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他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迅速落下一枚白子,予以回应。
  时间在两人的对弈中悄然流逝,阳光渐渐西斜,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君逸尘看得入了迷,他仿佛从这场对弈中看到了人生的起伏与抉择。
  终于,顾老国公眼睛一亮,手中白子果断落下,这一步棋犹如神来之笔,瞬间扭转了局势。
  惠安大师微微一怔,随即露出赞赏的笑容。他看着顾老国公,点头道:“老国公棋艺精湛,贫僧佩服。”
  顾老国公拱手回礼道:“大师棋风沉稳,让老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