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六娘子?六娘子?”
夏文君瞬间回神,“纸衣的事情我知道了。你们放心,我家的造纸作坊,本事不止这点,会想到办法解决问题的。”
第50章
夏文君之前是没注意到纸衣这招,只闷头去搞高端保暖装备棉花去了,现在发现中间还有这么个可以过渡的保暖方式,她立刻就采取了行动。
造纸作坊的一众老师傅们,都被夏文君找来开了个会。
“之前造用来书写的纸,要求质地轻盈顺滑,不沁墨,技术难度高。做纸衣的纸,对你们来说,应该不难吧?”
好纸都做得出来,没道理工艺要求低的纸做不出来,夏文君直接提要求。
“这纸不用来写字,粗糙一些也无妨,我们可以用稻草,树皮打的纸浆先试试,多试几次,看看最佳比例……”
“百姓自己做的纸衣,我找来看过,太脆了,几张纸用浆糊粘在一起,很容易撕坏,撕一个口子,顺着就能撕开,不够有韧性。我们作坊熬煮纸浆的时候,可以加些粘合剂,不容易撕坏,搞粘合剂这玩意儿你们应该不太懂,我给你们家中会制琴弦的匠人做配合,看用什么胶最合适……”
“最重要的事,纸衣不仅能挡风,最好还能挡点小雨,不然太容易坏了。防水这点,倒是可以刷柿子漆,或者桐油……”
作坊里的匠人,经过夏文君多年的磨砺,早就习惯了夏文君的各种要求,夏文君说话,他们就老老实实的做记录,生怕漏了什么关键信息。
等夏文君的话说完,才有老师傅开口。
“难应该是不难。可做作坊里这么多道工艺做出来,成本肯定比买废纸高。就怕到时候做出来了,卖不出去。”
“先做。做完核算成本。这是御寒的东西,冬天能救人命,哪怕不挣钱,我也想把这东西推广。”夏文君直接拍板。
大部分的原材料,夏文君名下的作坊都有,她没有的,也能跟别人的作坊借。
半个月不到的功夫,她要求的有韧性,有厚度,能防水的纸衣就摆到了她面前。
“毕竟原料是纸这种脆弱的东西,我们一群人试了几次,也就能做到这个水平了。”
“我知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夏文君拿起纸衣,先是打量了一下颜色,黑黄黑黄的,摸上手的质地也有些糙。
她把纸衣套在身上,左右活动了一下胳膊,发现行动虽然有些滞涩,但保证日常活动没有任何问题,高抬手,衣服也没有裂开。
“这版本可以了,成本多少钱?”
“一百文。”
夏文君忍不住挑眉,“就一匹粗布的价格。一件纸衣可比两套麻衣御寒。这成本不算高。”
在夏文君没把平安郡的纸价打下来之前,一百文甚至都买不到两刀好纸。
“因为知道六娘子想要便宜,所以我们用的都是最便宜的材料。有些步骤能省就省。”
省去中间多道工艺,又用稻草、树皮、破渔网、烂布头这些最便宜的原材料,成本已经控制到最低了。比钱飞扬他们建议的,去外地买旧纸的成本还低。
如今这世道,带着商队去外地做粮食,或者珠宝这种挣钱的生意就算了,去做旧纸生意,那可太大材小用了。路上要是牺牲的人多了,抚恤金都不知道可以买多少纸了。
在夏文君的计划中,若是纸衣的成本造价是两百文以上,那她就以成本价卖。
但她名下的作坊,既然帮她把成本压在了100,那夏文君就准备卖120了,多的那二十文的利润,用来给作坊的工人发奖金也是好的。
在平安郡落了第一场雪之后,平安郡各郡县的成衣铺,就开始大量上架防寒的纸衣。
钱飞扬和姚若云两个,听到消息,当天就去买来自己试穿。穿完之后,他俩就震惊了。
“夏家铺子里的纸衣,和我们之前看的纸衣,完全是两个东西啊。”
他俩亲自去调查过的,最初版本的纸衣,还是他俩拿给夏文君的。
最初版本的纸衣,不说质量如何,光那颜值,就丑得出奇,都是练过字的废纸,黑一块白一块的,还有大团的污迹,都不好意思穿出去见人。
改良过后的纸衣,别说见人,见客都没问题,穿在身上虽然没有裘衣那么贵气,但看着也还算雅致。
关键是价格也不贵,一套上衣才120文。
家资不丰的钱飞扬,当天就换上了他新买的纸衣,“我现在身上这褂子,是杂色的皮子拼出来的,还不如这纸衣好看。纸衣穿外面,褂子穿里面,正好。”
穿上新衣服的当天,钱飞扬就提诗一首,把这纸衣狠狠的夸了一番。
郡中的其他读书人也不甘落后,几天的功夫,夸纸衣和夸夏文君的诗,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几百首诗里面,还是会出那么一两首精品。
遇上这样的好诗,连夏文君也忍不住偷乐,“得了,不用我费心打广告了,宣传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不仅宣传了纸衣,还宣传了我。纸衣的名声传出平安郡,作坊明年的销量也不用愁了。”
今年的产量,还不足以卖到外郡,连平安郡都还有些供应不上。
颜值是作坊出品的纸衣最不值一提的优点,它的韧性和防水性,才是最考验技术的。
夏文君瞬间回神,“纸衣的事情我知道了。你们放心,我家的造纸作坊,本事不止这点,会想到办法解决问题的。”
第50章
夏文君之前是没注意到纸衣这招,只闷头去搞高端保暖装备棉花去了,现在发现中间还有这么个可以过渡的保暖方式,她立刻就采取了行动。
造纸作坊的一众老师傅们,都被夏文君找来开了个会。
“之前造用来书写的纸,要求质地轻盈顺滑,不沁墨,技术难度高。做纸衣的纸,对你们来说,应该不难吧?”
好纸都做得出来,没道理工艺要求低的纸做不出来,夏文君直接提要求。
“这纸不用来写字,粗糙一些也无妨,我们可以用稻草,树皮打的纸浆先试试,多试几次,看看最佳比例……”
“百姓自己做的纸衣,我找来看过,太脆了,几张纸用浆糊粘在一起,很容易撕坏,撕一个口子,顺着就能撕开,不够有韧性。我们作坊熬煮纸浆的时候,可以加些粘合剂,不容易撕坏,搞粘合剂这玩意儿你们应该不太懂,我给你们家中会制琴弦的匠人做配合,看用什么胶最合适……”
“最重要的事,纸衣不仅能挡风,最好还能挡点小雨,不然太容易坏了。防水这点,倒是可以刷柿子漆,或者桐油……”
作坊里的匠人,经过夏文君多年的磨砺,早就习惯了夏文君的各种要求,夏文君说话,他们就老老实实的做记录,生怕漏了什么关键信息。
等夏文君的话说完,才有老师傅开口。
“难应该是不难。可做作坊里这么多道工艺做出来,成本肯定比买废纸高。就怕到时候做出来了,卖不出去。”
“先做。做完核算成本。这是御寒的东西,冬天能救人命,哪怕不挣钱,我也想把这东西推广。”夏文君直接拍板。
大部分的原材料,夏文君名下的作坊都有,她没有的,也能跟别人的作坊借。
半个月不到的功夫,她要求的有韧性,有厚度,能防水的纸衣就摆到了她面前。
“毕竟原料是纸这种脆弱的东西,我们一群人试了几次,也就能做到这个水平了。”
“我知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夏文君拿起纸衣,先是打量了一下颜色,黑黄黑黄的,摸上手的质地也有些糙。
她把纸衣套在身上,左右活动了一下胳膊,发现行动虽然有些滞涩,但保证日常活动没有任何问题,高抬手,衣服也没有裂开。
“这版本可以了,成本多少钱?”
“一百文。”
夏文君忍不住挑眉,“就一匹粗布的价格。一件纸衣可比两套麻衣御寒。这成本不算高。”
在夏文君没把平安郡的纸价打下来之前,一百文甚至都买不到两刀好纸。
“因为知道六娘子想要便宜,所以我们用的都是最便宜的材料。有些步骤能省就省。”
省去中间多道工艺,又用稻草、树皮、破渔网、烂布头这些最便宜的原材料,成本已经控制到最低了。比钱飞扬他们建议的,去外地买旧纸的成本还低。
如今这世道,带着商队去外地做粮食,或者珠宝这种挣钱的生意就算了,去做旧纸生意,那可太大材小用了。路上要是牺牲的人多了,抚恤金都不知道可以买多少纸了。
在夏文君的计划中,若是纸衣的成本造价是两百文以上,那她就以成本价卖。
但她名下的作坊,既然帮她把成本压在了100,那夏文君就准备卖120了,多的那二十文的利润,用来给作坊的工人发奖金也是好的。
在平安郡落了第一场雪之后,平安郡各郡县的成衣铺,就开始大量上架防寒的纸衣。
钱飞扬和姚若云两个,听到消息,当天就去买来自己试穿。穿完之后,他俩就震惊了。
“夏家铺子里的纸衣,和我们之前看的纸衣,完全是两个东西啊。”
他俩亲自去调查过的,最初版本的纸衣,还是他俩拿给夏文君的。
最初版本的纸衣,不说质量如何,光那颜值,就丑得出奇,都是练过字的废纸,黑一块白一块的,还有大团的污迹,都不好意思穿出去见人。
改良过后的纸衣,别说见人,见客都没问题,穿在身上虽然没有裘衣那么贵气,但看着也还算雅致。
关键是价格也不贵,一套上衣才120文。
家资不丰的钱飞扬,当天就换上了他新买的纸衣,“我现在身上这褂子,是杂色的皮子拼出来的,还不如这纸衣好看。纸衣穿外面,褂子穿里面,正好。”
穿上新衣服的当天,钱飞扬就提诗一首,把这纸衣狠狠的夸了一番。
郡中的其他读书人也不甘落后,几天的功夫,夸纸衣和夸夏文君的诗,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几百首诗里面,还是会出那么一两首精品。
遇上这样的好诗,连夏文君也忍不住偷乐,“得了,不用我费心打广告了,宣传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不仅宣传了纸衣,还宣传了我。纸衣的名声传出平安郡,作坊明年的销量也不用愁了。”
今年的产量,还不足以卖到外郡,连平安郡都还有些供应不上。
颜值是作坊出品的纸衣最不值一提的优点,它的韧性和防水性,才是最考验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