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现在的科举考试,没有形成规范,朝廷缺人才了,或是皇帝想起了,就考一场,所以试题也没什么标准,考的基本都是时政,能在这种考试里出头的,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脑子还灵活。
  这位杨高朗是几个寒门子弟里排在最前面的,实力自然不用说,夏文君第一个就是来找的他。
  “别怀疑了。任命文书上这么大个官印在呢。你要是愿意的话,就跟我们一起去赌一把。”
  赌什么自然不用明说。没有意外,夏云林做不成郡守,这位杨高朗也做不了官。但现在意外不就来了嘛,他们趁乱把坑先占了,朝廷要是腾不出人手来,占着的那个坑,自然就成他们的了。
  “我只是没料到,六娘子会提拔我。”杨高朗躬身向夏文君行了一礼,真诚的道谢,“多谢。”
  他家资不丰,京都房租太贵,他住不起。再加上去了京都,见到过更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哪怕寒门子弟有三成的录取率,他也觉得自己希望不大,考完就直接回家了。
  早日离开京都,他算是逃过了一劫。但听说京都的考生,一个人都没被录取派官不说,还死伤来几百人,杨明朗就知道,他此生怕是无望官途了。
  仕途没了希望,他也不扭捏,老老实实的开了个私塾,教村中的孩童识字,闲下来,还会去地里耕种,减轻家中的负担。
  在他做好了就这么平淡过一生的心理准备时,馅饼反倒砸到了他的头上,让他觉得有些受宠若惊。
  “不用谢我,收拾东西明日就去衙门报道吧。如今多事之秋,光是理清楚郡中如今的土地和人口事宜,就得费一番功夫。”
  没多说废话,夏文君就赶紧去下一站了。
  她要找的一共九个人,好消息是九个人都还活着。毕竟寒门子弟,没有太多鱼肉百姓的资本,又惦记着仕途,会经营乡望,是红巾军眼里的老实人,都没被宰。
  坏消息是,九个人里有一个远走他乡,失踪了,说是去外地游学了,再往深了查,就发现,这个人是跟着霍长安跑了。
  见夏文君不介意这事儿,没有针对那人留下的亲戚,杨高朗还轻松的和夏文君分享道:“霍长安也找过我,还威逼利诱,不过被我严词拒绝了!”
  “严词拒绝?”夏文君怀疑的打量他一眼,“你应该也没有很严词吧。”
  “主要是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杨高朗尴尬一笑。家中要是没有亲人,他估计也得跟着跑。
  如今的寒门子弟,经历过那场满怀期待,又期待落空的科举考试,对朝廷和皇帝的怨气,那叫一个深。
  杨高朗觉得,若是自己的家人也不在了,他可能也会跟霍长安一样,粉身碎骨,也要给那群高高在上的人一点教训。
  在某些方面,他们的追求和霍长安其实是一致的。
  大家以前还一起同窗读过书,虽然霍长安现在变了,但重新接触过后,杨高朗发现,霍长安其实也没变多少,只是变得更加偏激,并没有像传言中说的一样,被刺激到疯癫。
  他都能和霍长安和平的对话,心里也赞同红巾军的一些做法,夏文君自然也一样。
  没看红巾军离开之后,夏文君没按朝廷之前的规矩来,反而照红巾军分地的规则,重新给百姓登记造册。
  可见夏文君对红巾军的态度,也微妙都很。
  杨高朗暂代了县令的职位,但如今他却端不起县令的款,人手不够,他有时候还得亲自去村里现场勘察记录。
  “对对对,现在红巾军走了,现在是夏大人暂代郡守。不认识夏大人?我换个说法,夏六娘的父亲,您知道了吧。你们不需要藏匿人口,您别嘴硬了,你家的田亩和人口对不上!现在就算是逃奴,也能直接上户籍。”
  “那您早说啊。我家孩子之前在李家做奴婢,就那个被灭门的李家,主家都没了……”
  “是,现在平安郡中,一个奴婢也没有。官府备案的红契被烧光,就算是主家还有人在,也没人去官府报案通缉私逃的奴婢。”杨高朗辛酸叹气,继续开展自己的工作,“现在城中还有许多空铺子,都归县衙所有,无论是租是买都便宜,还有许多空院子,价格也不贵……”
  这些铺子院子,之前都是那些高门大户的,现在成了无主之物,全都被公家收入囊中。
  红巾军走的时候,那是一个铜板也没留,现在县衙干活的人,连工资都得自己挣,纯属是贴钱做官。
  贴钱倒还好,只要这官位能落到实处,杨高朗贴点钱都乐意。
  “那官道上有人骑快马!不会是朝廷的通知下来了吧。”杨高朗看向远方,眼神里全是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他对身边的人催促道:“夏五郎,待会儿回去,你就去郡城送资料,顺便再打听一下朝廷的消息。”
  杨高朗是主事的,夏家的一众年轻人,还有郡中其他有才名的人,都只能给他做助手。
  刚开始杨高朗还有些不习惯,甚至有点忐忑,但后面他发现,夏家人应该提前被夏文君叮嘱过,干活的时候都挺踏实的,没一个飘的。夏家人都没飘,其他人自然也不敢乱来。
  夏云林的官位还没落实呢,只是暂代郡守,夏家人可不敢在这个时候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