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黎淙眯了眯眸子,抬手瞭望,朗声道:“大笺太子暴毙,趁乱攻城!!”
  大赟将士随主帅驱马前行,吼声与投石机的巨响一并传入大笺城中。
  云梯不再折损,以齐容与为首的第一拨将士爬上易守难攻的城墙,展开厮杀。
  兵刃相接。
  六旬主帅也爬上城墙,虽体力大不如前,但也能做到以一敌三。
  任谁瞧了,都要说一声老当益壮!
  黎淙怀着新仇旧恨,几乎是所向披靡,劈砍着拦路的敌军,率先步下城头,带兵直奔宫城,在齐笙牧的引爆下,闯入破损的宫门,在一众四处逃窜的宫人中寻找着大笺皇帝。
  终在破晓前夕,拦下了混在宦官里的大笺皇帝。
  老者狞笑,手起刀落。
  刀气扫过那人面门,留下一条比他鼻骨上的旧疤还要长的刀口。
  “服与不服?降与不降?!”
  倒在血泊中的大笺皇帝捂脸惨叫,在老者提刀再度逼近时,颤声回道:“服!降!!”
  黎明破晓,北风凛冽,黎淙收刀入鞘,微晃着身形面朝大赟的方向,举起酒杯,敬当年那些惨死的亡魂。
  大仇得报。
  支撑疲惫的仇恨得以发泄,老者轰然倒下。
  “大都督!”
  **
  再睁开眼时,老者躺在一辆晃晃悠悠的驴车上。
  余光中,一道修长身影伴在旁。
  “我睡了多久?”
  老者意欲起身,被齐容与摁住肩头。
  “昏迷三整日,军医说久躺后不宜立即起身。”齐容与替老者捏肩捶腿,为老者活血,重复这三日反复的动作。
  第一次被孙婿伺候,黎淙不是很自在,哼了又哼,骄傲至极。
  齐容与并不计较,也愿意宠着小老头,在一套顺畅淋漓的按揉后,缓缓将老者扶坐起来。
  黎淙伸个懒腰,问起自己昏迷之后的事,在得知大笺皇帝已向大赟俯首称臣,并将膝下全部子嗣送往大赟为质后,又是重重一哼,“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咎由自取!”
  齐容与拧开水囊,倒了一杯水为老者润喉,又吩咐随行的厨子送些清粥小菜过来。
  黎淙看着忙前忙后的孙婿,在他没瞧见的角度,扬了扬唇。
  “回去后,不准向昭昭提起老子昏迷的事。”
  “好。”
  “向谁也不准提起。”他还没威风够呢。
  “明白。”
  “臭小子。”
  齐容与摊摊手,“对您唯命是从,也要挨骂?那我可到处去说咯。”
  黎淙没当回事儿,知这臭小子不过是嘴上打打趣。并肩作战百日,对他的为人有了深刻地了解,至少不是个嘴碎的,反而守口如瓶。
  “小子,做上门孙婿,是要随我们归隐的,可想好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1。能陪着您和昭昭,求之不得。”
  这时厨子送来粥食,齐容与撸起袖子,打算喂老者食用。
  看他腕骨上绑着的飘带,黎淙疑惑问道:“戴的什么啊?”
  齐容与骄傲回道:“昭昭的发带。”
  黎淙想要挖苦,又莫名觉得感动,求之不得、求而不得,一字之差,差别甚远,一个抱得美人归,一个落寞离场,归根结底,齐容与胜在真诚和纯粹。
  唯有真诚纯粹,配得上真情二字。
  老者挑帘看向窗外,车队在浩浩荡荡返回大赟的路上。
  “回家了。”
  青年笑着应道:“嗯,回家。”
  有黎昭在的地方,就是家。
  第70章
  腊月小寒, 大赟皇城的街市上,随处可见售卖年货的商贩。
  再有两日就是腊八,羁旅的百姓陆续回城、离城, 奔赴一场团圆。
  年味越来越浓。
  一大早,黎昭穿戴整齐, 脚步匆匆地走出府邸, 乘车去往宫城。
  天没亮时,宫里派人送来消息, 说大赟大败大笺,大赟的将士正在返程的路上。
  带着一丝希冀和忐忑,黎昭走进重臣汇集的御书房。时隔百日, 再次见到那袭青衫端坐御案前。
  在见到臣子们难掩喜悦、脸上挂笑时, 黎昭的那点忐忑随之消散,她暗暗舒口气,平静无波的眼底终于泛起涟漪。
  青衫帝王恰在此刻抬眸,掠过众人, 看向迈进门槛的女子。
  经历百日,独当一面的女子有了家主的风范, 沉着、冷静, 开始学会观察和自行判断, 而非像以前那样直截了当打听消息。
  人都会成熟的,更何况是涅槃重生的她。
  青衫朝黎昭招招手, 叫人看座。
  这是他没有察觉的偏爱,仅仅对黎昭一人。
  墨发更加花白的老宦官曹顺搬来一把玫瑰椅,笑着颔首。
  黎昭也不怯场, 与邱岚、龚太师等人坐在一排,听信差禀奏一则则捎回来的消息。
  邱岚笑呵呵抿口茶汤, “尘埃落定,国祚昌盛,太平安稳,百姓富足,就是最好的。”
  龚太师看了邱岚一眼,暗示性地挪挪下巴。
  邱岚佯装没有看到,将问题丢回给太师。
  几个来回后,龚太师摇摇头,起身道:“就像邱先生所言,咱们大赟国祚昌盛、太平安稳、百姓富足,陛下也可放松一下心弦,考虑广纳后宫,为皇室开枝散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