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林宁谢过李欢,扛着这三匹布又回了招待所,她又到供销社买了针线剪刀,裁了几个搓澡巾出来,花了半天的功夫缝上。
  等缝好后,林宁先试用了一下,完全没错,就是这个感觉!
  本来做之前,林宁还想着自己做自己卖,但折腾了一番后,她放弃了这个想法,一个人根本做不过来,得找人合作才行。
  林宁拿着搓澡巾去找李欢,“李姐,我给你看样东西。”
  “这是什么?”
  “搓澡巾,用它搓澡,可比毛巾搓的干净多了。”
  林宁给李欢演示了一下,她轻轻一搓自己的胳膊,一层细细的泥就下来了。
  “真好用!林宁,这是你想出来的吗?”
  “对,李姐,你觉得这个有人买吗?”
  “绝对有!我现在就想买一个,这个比毛巾好用多了。”
  “李姐,我想做这个东西卖,我感觉买的人肯定会很多,但是我一个人做不了多少,咱们要不要一起合作?”
  李欢很心动,但她还是摇摇头,“林宁,光我们两个人肯定不行,我们纺织厂有布,但做东西得去制衣厂,走,我带你去找我们厂长,咱们一起商量。”
  “好。”
  第12章 合作共赢
  李欢带着林宁去找了纺织厂厂长魏蓝,将事情一说,魏蓝拿过去一试,惊喜万分,“真的能搓下泥来,比毛巾好用多了。”
  能搓下一大团泥巴的搓澡巾,能征服每一个华夏人,魏蓝也不例外。
  魏蓝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儿,“这是什么布?怎么没见过?”
  “搓捻丝布。”
  “搓捻丝布?不长这样啊!”
  林宁说道,“我做了一些处理。”
  这是搓澡巾最大的秘密,林宁暂时不想说出来,这是她的底牌。
  魏蓝了然的看了她一眼,“林宁同志,你放心,要是这个搓澡巾给组织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我们肯定不会亏待你。”
  魏蓝已经看到了这里面的巨大商机,这搓澡巾制作简单,投入市场也很快,但关键有两点,一是在布,二是要短期内制造出很大数量,一下子占领市场,这样才能赢得先机,这事他一个人做不成,得找人合作。
  魏蓝心中勾勒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这事得上报县委,把制衣厂的曹厂长叫过来一起商量。”
  就这么着,魏蓝又马不停蹄的带着李欢和林宁去了县委,召集了制衣厂的曹厂长一起讨论。
  也不怪他们这么激动,现在国家鼓励下面的工厂搞活生产,要制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生产没问题,但生产什么他们却想不出来。
  现在,林宁的这个搓澡巾拿出来,让众人眼前一亮,就是它了!搓澡巾虽然小,但也能走遍全世界,还能出口换外汇!
  许多年以后,当永州市东安县城被称为“搓澡巾之乡”的时候,众人回忆起1982年的这次会议,都觉得意义重大。
  这时,人们还没有以后那种与幸荣焉的感觉,只觉得挣大钱的机会来了!
  曹厂长拿到搓澡巾,马上就开始畅想,“一个人买一块,一块几毛钱,光咱们东安县城,就能挣几十万!”
  几十万块钱啊,这在1982年,可是不敢想象的数字!
  这搓澡巾看一眼就会做,关键还是在布,众人的目光又投向了林宁,等着她揭秘,林宁笑笑没说话。
  东安县委书记董一宽说道,“林宁同志,你之前救了李欢同志的事迹,上了妇女报,我们都看到了,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又马上想出了这么一个好东西,救了我们纺织厂和制衣厂,你放心,组织上不会亏待你的!”
  之后,会议商定,林宁提供布的处理方式,还有搓澡巾的制作方式,她这算技术入股,每卖出一块搓澡巾,就给她2%的提成。
  这是制衣厂的新政策,专门为了鼓励技术人员创新的,只要有人想出来了新产品,卖出去的东西都能提成2%。
  在东安县委监督下,林宁跟制衣厂签订了正式合同,从今天开始,这份合同就是她的金饭碗了,只要制衣厂不倒闭,她的提成就每个月都能兑现。
  签完合同后,林宁当着众人揭露了搓捻丝布变成搓澡巾的秘密,众人唏嘘,“原来这么简单啊。”
  李欢说道,“从几百种布里,把搓捻丝布挑出来,又用热水烫过,再设计出搓澡巾的样式,做成成品,这每一步,都得有得天独厚的运气和心思,一点都不简单!”
  众人点头,确实也是,要不是林宁的一番巧思,谁知道没人要的搓捻丝布竟然能做成搓澡巾呢?
  制衣厂的曹厂长邀请林宁去他厂里任职,林宁婉拒了,“曹厂长,做衣服还是你们在行,我只是出个主意,等搓澡巾做出来,我到厂里进货去卖就行了。”
  “好好好,到时候出了货,我第一个就通知你!”
  三天后,制衣厂的人来招待所找林宁,说搓澡巾做出来了。
  林宁到了厂里一看,豁,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制衣厂做出来了十几种样式,有纯色的,有花的,有分手指头的,有不分的,还有搓背的,还在里面加了内衬,搓起来不打滑。
  “林宁同志,你看看这些搓澡巾,符不符合你的设计?”
  林宁沾了水现场试验了一下,非常满意,“曹厂长,你们做的非常好,这些搓澡巾都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