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陈岁正要张口,注意到场外有三只箭朝自己破空飞来。
  她还没有躲避,人群中有几人先她一步,击落了飞箭。
  她望过去,对上的是朝她招手的洪小钙和相里胜,秦弘导和张伯颜等人也俱在,昔日同窗们帮她第一时间打击了未知的敌意。
  戚琮的剑已经出鞘,他只身进入大阵,暗赭色花绸蟒服衬得如玉面目和手中的长剑光芒更盛。
  陈岁看着戚琮走到自己身旁,他面朝人群而立,将后背留给她,“我在边上会护好你,你继续”。
  陈岁百感交集,只一瞬间原来的念头都消散了。她思绪里飘出了一份久远的记忆。
  在夜不收集训结束的最后一堂课,陈夫子沉默了好久,“未来形势千变万化,诸位已经学得了各类专技术法,然应常遇难决突变之困。”他望着夜不收培养成的新一波力量,最后一次强调:一是行事要慎之又慎,时刻保持头脑灵活,观察入微,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二是,要心存仁义,这一杆秤将是支撑这些年轻夜不收们在波诡云谲的前沿战线上完成行动的关键力量。
  若是风云再起,最后流离失所,痛苦的还是千千万万的黎民。生别悲离,漏屋冷衾,冻骨长夜,满身疮痍。她真心希望不再有下一个蚀城。需要经受如上苦楚的人们越少越好吧。
  陈敬安一生行事不考虑仁义,却将仁义的种子埋进了她们的心底。好恨此人。
  陈岁垂下眼眸,她知道,自己终于放下了心头的大石。
  “献祭人将会是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陈岁对众人揭晓,“天佑大胤国运昌盛,福祚延绵,各位大人们在归城后,只要计出为民,民心所归,大事可成,否则,民心所离,立见灭亡。”
  陈岁知道这个答案应该会出乎多人的意料,大胤各地的大半朝臣都在此时的登封台聚集,她继续说完剩下的祈福语,“天佑大胤,万世太平。”
  就让泰山登封台的风裹上祈语再吹一会儿,成为唯一撼动人心的玄力。
  *
  三日祈礼终于结束。
  百官们陆续下山准备返程,骚乱突然而起。
  公孙成硕与圣上高凇正在对弈。高凇执棋,公孙成硕观望。
  一名银甲士兵入帐禀告,山下的禁卫军欲行不轨,铁原军已经出兵将祸乱平定。
  公孙成硕微笑,“圣上的禁卫军,需要重新练兵方可大用。”
  高凇放下黑棋,同样笑着回应,“是啊,所以我近日已让秦穗带上江东军一同参与练兵”。
  又一名卫兵进来,禀报高凇,山下的铁原军已经被禁卫军和江东军两部包围。
  公孙成硕变了脸色。秦穗……什么时候背靠转向了高凇?
  *
  泰山脚下,陈岁已经换回了夜不收的黑衣,洪小钙等人已经聚集待命。
  “不是已经将公孙成硕囚禁了么?”相里胜问道,“为何总兵紧急又将我们调度出来”。
  韦之榆从几人身后走出来,“公孙成硕虽然已被擒,公孙荆带上亲信突围而走了,公孙荆没死,会随时带着铁原军的主力部队,与我们正面一战。”
  第49章 生间
  铁原军与江东军的主力兵马在青州附近的半山区交战,已经持续了半旬。双方在战场上有胜有负,相持不下。
  天大雨。
  两军主帅在各自的中军大帐内排兵布阵。
  雨声从重急铿铛转成了和缓淅沥。
  公孙荆和戚琮几乎在同一时刻,放下手头的舆图,眺望帐外远处,天地一片昏暗模糊,两人均陷入思索。
  青州的四周不断有小股队伍迤逦前来,汇入铁原军或是江东军的大部队。大雨没有打乱两边军队的有素行动。
  接连瓢泼五日后,才放晴,两边的粮草均出现了部分腐烂的情况。
  回黯仓是距离战场最近的粮仓。戚琮调动一支辎重队伍前去运粮。
  江东军的粮草兵顺利到达回黯仓,装载完千石物资,准备回程。路上途经萍水岭的时候,遭遇到一批伏兵,对面掏出火把,将就近的一辆辆粮车点燃。
  处在车队前头的五辆粮车很快被火焰烧没。
  保卫粮草的战斗一触即发,江东兵马既要面对前方敌军的袭击,又要抽出人手灭火和保护粮车。很快便处于下风。
  剩余不多的人马只好丢弃粮车转身逃走,走之前,粮草兵们谨记队长的命令,对于中途被劫的粮草,宁可烧干净了也不能留给敌军,便主动在粮草车队后部放了一把火。
  又有五辆粮车被引燃,熊熊烈火中谷粟盐团转瞬成灰。
  粮草兵们已经匿走于萍水岭深处,铁原军的这一支伏兵队伍没有去追敌寇,而是迅速又将早就备好的被褥麻布拿出来灭火。扑灭了剩余的零星星火后,将堪堪完好的几十辆粮车重新押运,赶往铁原军的方向。顺利到达大军的后勤补给区,带领伏兵队伍的小将终于放下了一颗提着的心,喜气洋洋和身边人报告战果。他们成功劫到了敌军的粮车!在战场上,前方杀敌固然重要,但是若能像主帅说的因粮于敌,与敌人对阵时夺其粮草,断其粮道,那可是不逊色于直接对垒斩敌首级的一等军功!
  此时的铁原军已经集结的全部兵马,约十二万。江东军和禁卫军的联合部队兵马,有近十六万。
  双方的主力聚集在离泰山不远的青州半山区,同时在北面,南面有另外三路兵马小范围交战。两边主力兵马的对峙,在粮草供应不上的局面下,已经陷入疲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