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他们转身一瞧,原来是那家小孩儿听说是果子,想尝尝是什么味儿。
  他娘还想着这是个稀罕物件,留着上供摆盘呢,赶紧从他怀里夺过来,定睛一瞧,得,连个皮儿都没坏!
  众人愣了愣,哄堂大笑。
  全村都知道了南边有种好看好吃但长得不实在的果子叫柚子,抱着啃几口都啃不破皮。
  外村四个篾匠那份儿,是姜齐替他们去送的,送过去还得教他们怎么剥,省得他们当菜给切了炒了,或是跟村里小孩儿似的不知道怎么下嘴吃。
  书院彻底打扫过一遍,讲堂、藏书室和新建好的屋子都上锁后,赵先生也要带赵舒云搬回村里住了。
  “我们一直在山上,你们也不方便。”
  沈青越只当听不懂他的话中话,淡定道:“哪有什么不方便,你们想住就一直住着。”
  赵先生才不信他这随口的客套,呵呵笑两声,“还是下去吧,村里孩子多,舒云能和他们一起玩儿。”
  另外,他还能给依旧留在村里的几个书生和家旺他们几个多上几天课,再抽空和曲学博、江修文一起编两本新书给学生们用。
  若有时间,他也想带赵舒云去县城、码头四处走走看看,去江边看看他们回不去的故土。
  听说赵先生又要搬家,还想上山求教的几个书生激动坏了。
  都没等姜竹回来,他们几个又是帮忙搬又是帮忙扛的,把赵先生祖孙俩不多的行李物品和被褥全运下山,还一起动手帮忙打扫了赵先生先前住的旧房子。
  等傍晚姜竹回来,一进家门已经只剩下沈青越自己了。
  姜竹:“?”
  先前他们买回来的画赵先生很喜欢,说里面有什么真品,怕沈青越弄坏了不让他动,要自己亲手慢慢清理修补来着。今天码头又有卖字画的,他特意买了不少回来给赵先生,怎么人不见了?
  沈青越随便翻看了几幅画,一语双关道:“赵先生多懂情趣的人呀,你现在赶紧给他送家里去,还是等明天?”
  姜竹:“……”
  沈青越放下画,抬眼看他,“嗯?”
  当然是明天。
  姜竹烧旺了炉子,跑去洗澡,久违地无所顾忌,和沈青越度过一个混乱的不眠之夜。
  早上沈青越刚睡着不久,又被外面的鸡鸣声吵醒,他揉揉酸痛的腰,哑着嗓音抱怨道:“昨天就该让赵先生把鸡也带走。”
  经过一年繁衍,他们家鸡已经有二十多只了,平时喂鸡都是个工程,早上得开门把它们放去竹林,晚上得把这群入夜就战五渣的小瞎子们赶回窝里。
  平时姜竹在家还好,自从天天往码头跑,好些时候都是赵舒云帮忙放帮忙收,有时候还得给它们喂米糠麦麸,投喂菜叶子,喂食时候还被鸡啄过一口。
  姜竹帮他揉腰,赞同道:“是该给舒云几只。”
  沈青越:“把公鸡都给他,这些不看个时辰尽瞎打鸣的公鸡有什么用,不能下蛋又不长个子的,浪费粮食。”
  姜竹轻笑。
  才不是那么回事,长成的大公鸡能保护鸡群,鸡群刚开始往竹林放的时候,被野兽咬死好几只,后面公鸡长大了,才再没小鸡被咬死。
  不过现在确实是有点多了,冬天又不怎么下蛋,可以趁着过年宰几只吃。
  沈青越抱怨着又在鸡鸣声里睡了,一觉睡醒,靠谱的姜竹已经下山送了画和鸡。
  除了给赵先生的,还给大伯、二伯、四伯家都送了一对鸡,顺便还从大嫂那端了一盆豆腐脑上来。
  沈青越睡的有点懵,“你今天不去码头了?”
  姜竹:“嗯,最近生意不多。”
  竹帘到底是淡季,每天买的人不多,都是冲着长腿鸟才买的。走马灯倒是越卖越好了,不过也算不上多忙。
  江金弓那边经过开业那三天的锻炼,也已经上手熟练了,有姜大望时不时帮帮忙,也能应付得来,吃饭时候他们三个也能轮流去吃,他去不去关系不大,不用每天都过去。
  而且家里的柴不多了,他得抓紧砍柴。
  至于家俊和江金弓背后嘀咕沈青越大少爷粗活一点指望不上什么的,还是不要告诉他了。
  沈青越知道他不走了显然也很开心,去洗漱都哼着歌,姜竹更高兴了。
  他也脚步雀跃地到厨房端出来一直在锅里热着的豆腐脑,边陪沈青越吃边说下午想去砍柴。
  沈青越:“我陪你一起去!”
  姜竹往他腰部快速地扫了一下:“你……要走山路,会不会不舒服呀?”
  沈青越在桌下踢他:“你说呢?我去督工,又不是去干活。”
  姜竹嘿嘿笑一声给他夹菜,“对了,刚才我二伯说明年想在山上圈一片地方养鸡养鸭……”
  沈青越:“行呀!把咱们家鸡给他一起养。”
  姜竹:“我也是这么想的。”
  书院吸引人多了,村里又要开客栈,需要的肉蛋就多了,养些鸡鸭无论卖肉卖蛋都好卖。
  不过养得多了就需要养大鹅、大公鸡看鸭群、鸡群,二伯听说他们不想养那么多鸡了,还问起来公鸡能不能卖给他。
  沈青越:“他想在哪个位置养?”
  姜竹:“桑树林那边。”
  沈青越:“那正好,以后咱们都不用堆肥了。”
  姜竹:“嗯。”
  说是桑林,其实还没怎么种呢,只是计划将来种成桑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