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姜竹筷子停下了。
  “吃呀,能吃就多吃点儿。”沈青越给他夹菜,“你这年纪正是长个子的时候,你还不吃饱,我才刚一米八,你比我矮一头,在我们那儿你会被笑话是“没超七”的知道吗?你说你省那些粮食干什么呢?”
  他实在是不理解。
  姜竹有竹林,会手工,还会打猎抓兔子抓野鸡,竟然能把自己养得瘦成这样。
  若说山上种不了粮食他缺少碳水吧,也不对。
  他今天进厨房看了姜竹的粮食储备,他的粮食特别杂,但数量不算太少,放到一起,够他自己吃一两个月不成问题。
  在这期间,他也完全可以卖手工品和猎物买到更多粮食吃。
  所以,他为什么不吃细粮?
  沈青越觉得十分有必要给这瞎糊弄日子的傻孩子上上营养课。
  杂粮是健康,但是也不能顿顿吃呀!他又不用减肥。
  何况别人的杂粮,是以杂为辅,以精为主。
  这孩子的杂粮,就非常的杂粮。
  沈青越叹气:“你知道什么叫没超七吗?”
  姜竹摇头。
  但从沈青越那语气听来,就不是什么好词。
  沈青越:“就是身高没超一米七。”
  姜竹:“……?”
  沈青越:“当然,我不是说不到一米七就不好,但是总归是高一点儿更好,懂吗?”
  姜竹点头。
  高个子,当然好,打架都有优势,别人想找茬,一看是大个子就会掂量。
  他从前吃过亏的。
  沈青越:“你想长高个子吗?”
  姜竹再点头。
  沈青越:“那就要营养均衡懂吗?”
  姜竹摇头,不懂。
  沈青越:“就是,你得吃肉,你得吃蛋,你得吃菜,你还得吃足够你身体消耗的主食。”
  姜竹迷茫,“我有啊。”
  沈青越:“最好是细粮。”
  姜竹:“……”
  沈青越:“你那堆豆子什么的,可以做搭配,但是主要得是细粮。”
  姜竹:“大家都是这么吃的。”
  沈青越:“所以他们矮。”
  姜竹:“…………?!”
  姜竹吃惊,姜竹发呆,姜竹瞳孔地震——原来是这样吗?
  “哎……”沈青越长长叹一口气,很费解:“我瞧你也不是不爱吃细粮呀,怎么天天煮杂粮粥呢?”
  姜竹:“我换到什么就吃什么。”
  沈青越:“那你为什么不换细粮呢?”
  姜竹:“换细粮……那就换不到了。”
  沈青越:“为什么?”
  姜竹:“我如果只要细粮,他们就去找别人换竹筐了。”
  沈青越:“嗯?”
  他迷茫:“那你为什么不收钱呢?”
  姜竹:“平时去码头或者去县城给钱的人才多,在附近村里、镇上都是东西换东西的。”
  沈青越:“那你为什么不去码头和县城?”
  姜竹:“码头的船商只要稀罕玩意儿,要么就得是整船,最少也得是半船的货他们才收,而且太远了,县城更远,还要入城费。”
  沈青越:“那你们就一直……拿东西换东西?”
  姜竹点头:“草市也能换到钱,码头的商人会到草市采购,不过草市半月才一次。”
  沈青越发懵,他大为震撼。
  所以,这里的集市,还是个只能以物易物的买方市场?
  他沉默了良久,问:“什么算稀罕玩意儿?”
  姜竹想啊想,也没想出个标准来。
  他不经常去码头,他也不清楚,“就是不太常见的,一看就稀罕的,反正,我编的那些不行,他们不要,除非是一整船。”
  沈青越:“……”
  懂了。
  要么是稀奇的东西,利润高。
  要么是不稀奇的东西,利薄量大。
  竹编的手工品不稀缺,只能走量,但这么看,码头的船商为了获利,姜竹就是编够了一船,说不定也会被压价。
  这么说来,姜竹赶集卖,说不定比卖给商船还划算一些。
  那么现状就是……
  “所以,卖不来钱,就只能以物易物,别人用什么跟你换,你就只能要什么,于是只能换到杂粮没有精粮,你就只能吃杂粮?”
  姜竹听得有些尴尬,辩解道:“也不是那样,其实换杂粮更划算的。”
  “为什么?”
  “因为换一斤细粮的东西,可以换差不多两斤皮粮,换成杂粮能换更多,换得多,能吃饱呀!”
  所以村镇的集市相比精米白面,大家更愿意换皮粮杂粮,而且带皮的粮食比精粮更好保存。
  逢年过节需要用细粮做供品时候,再自己舂米磨面就好了。
  沈青越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事。
  是他先入为主了,忘了这是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相比吃好,对普通人而言更重要的是能吃饱。
  见他又不吭声了,姜竹猜沈青越以前一定是过得很好的日子,吃的都是细米白面,才压根不知道也不用操心这些。
  他耐心给沈青越解释:“也不是所有杂粮都比米便宜,我们这,绿豆和红豆就比白米贵,有时候我也能换到钱,你想吃白米和面的话,其实,其实我换糙米和麦子回来我们自己磨,比直接换白米白面更划算。”
  沈青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