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林涵在一旁听得头都要疼了,如果不是这个时候起身太失礼,他实在是想走。
  好在林黛玉这番念经之后,老和尚总算露了一丝丝笑意,“林解元有佛心,是这尘世连累了你,你原该好生修你的清净。”
  “即心是佛,何处悟不得,何处修不得。”
  不想慧能却也摇起头,“不可说,不可说啊,二位施主,用膳吧。”
  林涵松了口气,总算能吃饭了。
  由于他表现得太明显,二人同时嫌弃地看了他一眼,这才伸手去拿包子。
  林涵:???
  这顿饭吃到月上中天,慧能时不时就要与林黛玉谈一谈佛,讲一讲经。
  有道是南朝四百八十寺,江南的寺庙众多,林黛玉从小身体不好,不知跟着父母拜过多少庙,且她又是个过不不忘的,说到兴头上,还要背两段,“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林涵觉得自己只怕是要被超度了。
  “二叔先回去吧。”林黛玉终于放过了他,见他脚步虚浮,忍着没有吐槽。
  慧能便道,“林解元何必捉弄他?”
  “二叔这样的就该多受些坎坷。”林黛玉吃得有些饱,可惜没有山楂茶消食,只捧着清茶暖手并不喝,“想来方丈也早知道沈老板的身世吧?我以为您不喜她祖父的事。”
  “她祖父是她祖父,她是她。这样破戒的,从来不是什么新故事,譬如唐时的辩机与高阳公主。”慧能道,“林解元说即心是佛,无佛心又何必修佛法,我自不必当他是僧人,又何须要求他受戒。”
  林黛玉道,“方丈说得是,此事还要多劳烦方丈了。江湛可有信给我?”
  “有的。”慧能面无表情地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件,却不给林黛玉,“只是你拿素蟹粉包骗我,我不想给你。”
  林黛玉:……东窗事发得这么快!
  第24章
  林黛玉眨眨眼,正要说话,慧能却突然又将信推过来了,“我方才吃得有些饱,不大想体会林解元的口才。”
  “那就多谢大师了。”林黛玉笑眯眯接过来,“我本来想给大师讲一讲蟹粉的。这世上也不独有蟹粉是这样子情态的,我说它是流丹包,就是流丹包。”
  “待得林解元为它赋诗一首,岂不是更妙?”慧能和她开玩笑。
  林黛玉直叹气,“不了不了,要是传出去,没得又要被人教育太过贪吃。”
  江湛信中提及他如今不受皇帝喜欢,整日在公主府里读书,只是和江淇的关系却好了很多,江淇时不时会来探望他。
  另外还希望林黛玉趁着天气凉的时候送一些承恩寺的大头菜上京,吴老尚书还在养身体,三不五时就呆在家里不上朝,对大头菜很是想念,想用来过些清粥。
  慧能道,“明日去把你的悼亡诗写在院子外头,要春闱的学子又有一批预备上京,出发前都会来寒山寺拜一拜。”
  林黛玉道,“唉,张继自己就是落榜之人,怎么还会有人因为这个来拜寒山寺。”
  寒山寺最灵验的分明是和合二仙,求姻缘最佳。
  慧能道,“何曾因为张继,都是因为你,姑苏城里都说林家小姐是在寒山寺烧过香才中了解元。”
  “哦,我竟然还有这等用处,不错不错。”林黛玉还有些高兴,索性借了他的纸笔,当场写了回信给江湛。
  为了弥补自己对方丈的欺骗,她第二日还特意起了个大早,在禅院外头连写了三首悼亡诗。
  林黛玉善诗也善书,人虽娇柔,却能写大字。
  也有些人知道她住在寒山寺特意来拜见,不曾想运气如此之好,能亲眼目的林解元题诗。
  其中一位举子拱手道,“林解元年纪虽小,笔力却锐,不知习的是哪位名家字帖?”
  这个时候学书法也不是件易事,不只是真迹难得一见,有些摹本、拓印也不是穷人家可以负担得起的。
  现下读书人里习得比较多是欧体、颜体,很少有人会喜欢草书,毕竟虽有意境,却在科举中用不到。
  科举卷面总不好像鬼画符一样让阅卷官来猜。
  林黛玉也不藏私,“我跟着姑姑学过几年怀素,不过我于书上不太有灵性,只能说略懂了些皮毛。”
  怀素便是颠张醉素之中的醉素,有草圣之称,传世有《自叙帖》、《苦笋帖》与《小草千字文》,都在林家手中。
  林黛玉素喜其率意颠逸,风骨难摹。
  要喜欢就喜欢这学不会的。
  众人不知她的心思,反而觉得她天赋绝佳却有谦逊有礼,更难得年纪这样小。
  再看那悼亡诗,首首真心实意,字字蕴藏伤心,直叫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对比一下自己,简直自卑得想死。
  若非亲眼所见,林涵也不能信,这小小少女竟提笔就能写草书。
  慧能让她露的这一手,着实在姑苏举子与来往的商船都传遍了,一时间江南盛传林家黛玉诗书双绝,堪称江南第一才女。
  唯有贾敏担忧地同林如海道,“老爷可还记得从前有一僧一道要化了玉儿出家去,现在她又学什么和尚写字,我实在是担心得很,生怕她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林如海无语半晌,最后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
  京城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林黛玉的信与大头菜都到了,除了这两样,还有各色的江南小菜,有老字号买的,也有沈兰心自己做的,都是放不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