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村子里的喜事就是这样,来的人越多,越热闹,越好,喜事办的就是个人气儿。
  此时,李大成已换上了大红色的喜服,他相貌本就不差,如今一收拾更加俊朗。
  “果然是人靠衣裳啊,大成这一收拾,说是镇上的公子少爷也有人信啊!”赵婶儿给李大成整理完衣服,向后走了几步,上下打量一番,止不住的夸赞。
  “赵婶儿,您快别打趣我了!”李大成看了看镜子,镜子里的男人五官端正,脸庞俊朗,唇边一抹浅笑,一双深邃的眸子里似有秋水清波。
  “大成,迎亲的人都准备好了,咱该出发了,别误了吉时。”赵大顺从外面进来,见李大成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就想着早点走,免得路上耽误了功夫。
  李大成应了,抬脚就往外走,院里早已经装点上大红的喜字,帮忙的、看热闹的将院子围的严严实实。
  “大成,娶了新夫郎,一会可得陪我们好好喝一杯啊!”
  “就是,喝不尽兴可不放你进洞房!”
  有几个跟李大成相熟的汉子,在一旁起哄,李大成都笑着一一应了。
  河谷村到清河镇的路程算不得远,他们一行人多,半个多时辰也到了。
  — —
  沈桥昨日同周慧、禾哥儿聊天聊到后半夜,今天又早早的就起来了,精神却好的很,不见一点困倦。
  日头越升越高,沈桥觉得自己的心也越跳越快,好似又从胸腔里跳出来一般。
  周慧见他一脸的紧张,忍不住笑着安慰道:“别紧张,都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我嫁人那时,紧张的走路都不知先迈哪只脚,现在想来还觉得好笑呢!”
  “嫂子我就是有点心慌。”沈桥看着镜中的自己,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怕一会儿自己出什么纰漏,想到马上就要嫁给李大成了,又喜悦、又期待。一颗心七上八下,和放在火上烹一般。
  “别紧张,大成可是一顶一的好男人,嫁过去保管受不了一点委屈。今天你只管美美的出嫁,其他的不多想。你强子哥已经下去迎了,估摸着他们也快到了。”周慧帮沈桥盖上盖头,将一个贴着喜字的苹果递给沈桥。
  沈桥盖着盖头视线受阻,心里的紧张到是消了几分。
  不多时,楼下传来喧闹,周慧推门看了一眼,见迎亲的人已经上二楼,赶紧把门掩上,转头对着禾哥儿说道:“咱做为桥哥儿的娘家人,可不能让他们那么轻松就把人娶走。”
  禾哥儿点点头,在门边站着,却不敢真的拦人。
  李大成轻叩门扇,朝着里头喊道:“好嫂子,快开门吧,我红包都准备好了。”
  “只有红包可不行,想娶夫郎你还得拿出些诚意,这家里以后谁当家?谁做主?你可得好好说说,要不然我们可不开门。”
  “当然是夫郎做主,家里大事小情一律都听夫郎的,能得这么好的夫郎,我这辈子值了。”李大成笑着答道,却句句却出自真心。
  本就添个喜气,周慧见他答的真人,也替沈桥高兴,自然将门打开。
  李大成喜气洋洋道了声幸苦,将红包递了过去。
  红包里是二十个铜板,用一张红纸包着,也是他们这里的习俗。一般都是五个铜板或是十个铜板,有这么个意思也就是了。
  周慧笑着接了过来,李大成又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了禾哥儿。禾哥儿许是没料到自己也有份,迟疑着不敢接,还是周慧用胳膊碰了碰禾哥儿,又小声的让他拿着。
  新夫郎的脚是不能沾地的,多是由家中的兄弟背上花轿,沈桥情况特殊,李大成也不欲别人碰沈桥。
  “小桥,我来迎你了。”李大成蹲下身子,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见的声音说。
  沈桥点点头,又想到盖着盖头李大成看不见,想开口,嗓子却像顿住了一般,一个字都发不出来。
  周围不时有起哄声,沈桥只觉得脸上的温度热的要烧起来一般,也幸好有盖头挡着,否则不知要有多丢人。
  “好了,大家回去再闹,大喜的日子,可别误了吉时。”孙强及时开口,解救了李大成。
  沈桥趴在李大成的背上,慌的手脚都不知该往哪放。男人背脊宽厚,身上还带着澡珠的香味,脖颈儿间的肌肤更是带着烫人的热度。
  客栈老板心思细腻,知道他们今日要办喜事,特意在大门两旁贴了喜字。
  “祝客官姻缘美满,子孙满堂!”早上没有什么客人,伙计们也乐的凑个热闹,说两句吉祥话。
  李大成也不小气,每个伙计给了一吊钱的喜钱,伙计们笑逐颜开的接了,又说了几句吉祥话。
  沈桥坐在大红的花轿里,平复着脸上的热度。听着外面道喜的声音,红盖头下藏着羞涩的笑颜,刚刚的紧张似乎少了些,更多的是期待与欣喜。
  一路上敲锣打鼓,吹吹打打的热闹非常,回到河谷村,早已经孩童围着讨要喜钱。
  李大成早早准备好了喜钱,放在用红布盖着的的托盘里。这会赵山见人围着迎亲的队伍,从托盘里抓了一大把铜板,分给围着的十几个孩子。
  孩子们得了喜钱,高兴围着花轿的一蹦一跳,欢快地唱着喜庆的童谣。
  “恭喜呀,恭喜呀,
  新人共赏月圆花好,
  恭喜呀,恭喜呀,
  新人白头又偕老……”
  鞭炮声声,喜乐吹奏,一身红衣的李大成将沈桥从花轿里抱了出来,在声声的道贺将沈桥安安稳稳的抱进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