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胥老?
是他们想的那个胥老吗?
名医胥广白?
胥广白长长吁出一口气,目光又落回陶大夫身后的牌额上,他走过去,将手放了上去,轻轻抚摸这一行大字。
这牌额是他三十岁时写的,那时意气风发,就连字迹也龙飞凤舞。
胥广白将思绪收回,摇摇头说道:“老了,回乡养老。”
听他如此回答,虽没有直接明说,但不就已经承认他就是胥广白了吗?
陶大夫的脸色越发灰白了,他和胥广白也有三十多年不曾见过,因此最开始也没能把人认出来,还是等胥广白走近他才认出的。
他一句话也不敢说,只心里又悔又恨,念着完了。
早不该和这年轻小辈计较,培育五鼎芝虽稀罕,可五鼎芝的风头再怎么也盖不过他的紫灵芝啊!
现在好了,胥广白回来了,他这名声也算是全毁了。
胥广白摇着头,叹道:“多年没回来,真是万事都变了啊。”
陶大夫没敢答话,只眼睁睁看着胥广白伸手抚摸着那块牌额,目光满是回忆留恋。
许久后,老大夫收回手,他看向方才送水的伙计,指着那牌额说道:“不管用了,送给你们酒楼,当柴禾劈了吧。”
此牌额是青囊医会创办当日所写,如今他又在青囊医会当天亲口说要将其劈了当柴烧,座上众人还有什么不懂的?
陶大夫眼睛一瞪,张嘴想要说话,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丧气地耷拉下脑袋。
偏偏这时候胥广白还要给人致命一击,他走下台,随即扭头看向陶大夫,拧着眉说道:“我三十五岁离开了龙门县,那时自认年轻尚轻不敢收徒,只怕误人子弟。至于你……我毫无印象,以后也莫打着我的名号行事了。”
陶大夫的脸更加难看了。
他当然不是胥广白的徒弟,只是胥广白当年确实指点过他,但胥广白此生指点过的大夫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哪能全都记住?
陶大夫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脊背弯得比胥广白这个七旬老人还厉害。
胥广白没再理会他,而是扭头看向台上装木头桩子的林潮生,朝人笑道:“小哥儿,下来吧,这地方没什么好待的。”
林潮生犹如被老师点名,下意识就挺直了背脊,反应过来后又立刻点了头,小跑着下了台,拉过陆云川跟着老大夫一起出了丰月楼。
楼中不少大夫都眼巴巴看着胥广白,似想要上前与他搭话,可都不敢,只小声私语。
“竟然是胥老!方才义诊,他还和我说话了!”
“你这算什么!他还看了我开的方子,说我开得不错!”
“哎哎,方才胥老是说回来养老吧?他住哪儿啊?我一定要去拜访啊!”
“听说胥老如今在写《青囊方》,不知什么时候能写完!”
……
大夫们都关心着胥广白,而药商们则想着培育出银耳的林潮生。
胥广白虽是德高望重的名医,可在商言商,药商们自然对人工培育的银耳更感兴趣,纷纷想着一定要早些查到那小哥儿的住址,最快和他签下契书。
酒楼里人心各异,出了门的林潮生则要轻松很多了。
他眼也不眨地看着胥广白,觉得这位名满天下的圣手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就该如此。
胥广白背着手走在街上,就如一个出门散步的普通老头一样。
他还问:“你家孩子可好了?”
林潮生和陆云川连忙点头,答道:“昨天就好了,胥大夫给的药很管用!”
胥广白也点点头,又叮嘱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办完事儿又要回去?”
林潮生:“正是呢。”
胥广白又说:“那娃儿上回是犯了晕车病。等你们回程时,就把那药膏再往上回说的几个地方抹一抹。不过那药用了容易犯困,你们不用着急,都是正常,孩子睡着反而舒服些。”
他就像个寻常的老大夫,认真负责,揪着细处说得认真。
林潮生也渐渐忘了他的身份,和陆云川点头称是。
胥广白和蔼笑着,又指着不远处的岔路,说道:“我孙子爱吃鱼,我得去菜市买条鱼回去!就不和你们走了。”
林潮生和陆云川自然是点头,目送老大夫离开后也回了客栈。
过后一行人又在龙门县逗留了几日,给足了那些药商找他们的时间。
林潮生选了几个可靠的药商签了契书,要求仍和之前一样。
如此,此行的目的算是完成了,本草银耳也在龙门县传响了名字。
六月中旬,一行人收拾好行囊租车返回平桥镇。
第100章 村中凶案
一行人驾车往平桥镇走,幸好有胥广白给的药膏,这一路回来穗穗都没有哭闹,一直窝在林潮生怀里睡得香甜。
陆云川心疼夫郎,担心他抱着孩子抱得两手发酸,等马车走出龙门县没多久就将孩子从他怀里抱了过去。
马车晃悠悠走着,晃得两个大人都有些犯困了。
就是这时候,驾车的林平仲出声喊道:“陆哥、林哥,快到溪头村了!”
林潮生一个激灵坐了起来,扯开帘子往外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一条熟悉的土路,远远瞧去还依稀能看到一块一块铺展的稻田,正午最明亮的阳光洒了下去,在挂了穗的碧绿稻子上映一片金黄。
是他们想的那个胥老吗?
名医胥广白?
胥广白长长吁出一口气,目光又落回陶大夫身后的牌额上,他走过去,将手放了上去,轻轻抚摸这一行大字。
这牌额是他三十岁时写的,那时意气风发,就连字迹也龙飞凤舞。
胥广白将思绪收回,摇摇头说道:“老了,回乡养老。”
听他如此回答,虽没有直接明说,但不就已经承认他就是胥广白了吗?
陶大夫的脸色越发灰白了,他和胥广白也有三十多年不曾见过,因此最开始也没能把人认出来,还是等胥广白走近他才认出的。
他一句话也不敢说,只心里又悔又恨,念着完了。
早不该和这年轻小辈计较,培育五鼎芝虽稀罕,可五鼎芝的风头再怎么也盖不过他的紫灵芝啊!
现在好了,胥广白回来了,他这名声也算是全毁了。
胥广白摇着头,叹道:“多年没回来,真是万事都变了啊。”
陶大夫没敢答话,只眼睁睁看着胥广白伸手抚摸着那块牌额,目光满是回忆留恋。
许久后,老大夫收回手,他看向方才送水的伙计,指着那牌额说道:“不管用了,送给你们酒楼,当柴禾劈了吧。”
此牌额是青囊医会创办当日所写,如今他又在青囊医会当天亲口说要将其劈了当柴烧,座上众人还有什么不懂的?
陶大夫眼睛一瞪,张嘴想要说话,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丧气地耷拉下脑袋。
偏偏这时候胥广白还要给人致命一击,他走下台,随即扭头看向陶大夫,拧着眉说道:“我三十五岁离开了龙门县,那时自认年轻尚轻不敢收徒,只怕误人子弟。至于你……我毫无印象,以后也莫打着我的名号行事了。”
陶大夫的脸更加难看了。
他当然不是胥广白的徒弟,只是胥广白当年确实指点过他,但胥广白此生指点过的大夫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哪能全都记住?
陶大夫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脊背弯得比胥广白这个七旬老人还厉害。
胥广白没再理会他,而是扭头看向台上装木头桩子的林潮生,朝人笑道:“小哥儿,下来吧,这地方没什么好待的。”
林潮生犹如被老师点名,下意识就挺直了背脊,反应过来后又立刻点了头,小跑着下了台,拉过陆云川跟着老大夫一起出了丰月楼。
楼中不少大夫都眼巴巴看着胥广白,似想要上前与他搭话,可都不敢,只小声私语。
“竟然是胥老!方才义诊,他还和我说话了!”
“你这算什么!他还看了我开的方子,说我开得不错!”
“哎哎,方才胥老是说回来养老吧?他住哪儿啊?我一定要去拜访啊!”
“听说胥老如今在写《青囊方》,不知什么时候能写完!”
……
大夫们都关心着胥广白,而药商们则想着培育出银耳的林潮生。
胥广白虽是德高望重的名医,可在商言商,药商们自然对人工培育的银耳更感兴趣,纷纷想着一定要早些查到那小哥儿的住址,最快和他签下契书。
酒楼里人心各异,出了门的林潮生则要轻松很多了。
他眼也不眨地看着胥广白,觉得这位名满天下的圣手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就该如此。
胥广白背着手走在街上,就如一个出门散步的普通老头一样。
他还问:“你家孩子可好了?”
林潮生和陆云川连忙点头,答道:“昨天就好了,胥大夫给的药很管用!”
胥广白也点点头,又叮嘱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办完事儿又要回去?”
林潮生:“正是呢。”
胥广白又说:“那娃儿上回是犯了晕车病。等你们回程时,就把那药膏再往上回说的几个地方抹一抹。不过那药用了容易犯困,你们不用着急,都是正常,孩子睡着反而舒服些。”
他就像个寻常的老大夫,认真负责,揪着细处说得认真。
林潮生也渐渐忘了他的身份,和陆云川点头称是。
胥广白和蔼笑着,又指着不远处的岔路,说道:“我孙子爱吃鱼,我得去菜市买条鱼回去!就不和你们走了。”
林潮生和陆云川自然是点头,目送老大夫离开后也回了客栈。
过后一行人又在龙门县逗留了几日,给足了那些药商找他们的时间。
林潮生选了几个可靠的药商签了契书,要求仍和之前一样。
如此,此行的目的算是完成了,本草银耳也在龙门县传响了名字。
六月中旬,一行人收拾好行囊租车返回平桥镇。
第100章 村中凶案
一行人驾车往平桥镇走,幸好有胥广白给的药膏,这一路回来穗穗都没有哭闹,一直窝在林潮生怀里睡得香甜。
陆云川心疼夫郎,担心他抱着孩子抱得两手发酸,等马车走出龙门县没多久就将孩子从他怀里抱了过去。
马车晃悠悠走着,晃得两个大人都有些犯困了。
就是这时候,驾车的林平仲出声喊道:“陆哥、林哥,快到溪头村了!”
林潮生一个激灵坐了起来,扯开帘子往外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一条熟悉的土路,远远瞧去还依稀能看到一块一块铺展的稻田,正午最明亮的阳光洒了下去,在挂了穗的碧绿稻子上映一片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