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邱莹焦头烂额:“朝中能送物资过来吗?”
  不等萧子衿说,她自己就哂笑道:“想想也不大可能,如今朝中也还乱着呢。”
  季远之自外头进来,手里捏着一封信,温声细语道:“阿楠,鄢都来消息了。”
  萧子衿心里一突,无意识地凝重起来:“如何?”
  “不是什么坏消息,是太子妃来信。”他柔声笑道,“西南狄家小公子带人已平鄢都世家之乱。”
  他话里带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讥嘲:“打的也是‘清君侧’的名头。”
  萧子衿明白他的意思。
  数十年前,武帝起义时也曾用这个名头聚集天下有识之士共讨大庆,此后建国登基,却在至高之位上一点一点丢了往昔的初心。
  直至如今,由武帝推上位的萧俞被投毒身亡,曾因陈家旧案险些身死的先太子妃文绮作为此事的罪魁祸首,又被狄家以此名头保下。
  世事如轮回,一环扣一环。
  武帝戎马一生,陈家旧案后更是说一不二,却估计至死都不曾想到不过短短几年,已是人走茶凉。
  季远之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刻薄,立即垂了眼,温声细语地说:“狄家已下注,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你这股东风了,阿楠。”
  邱莹眼睛刷啦亮了,这会儿倒是听懂了季远之的意思:“王爷你要当皇帝了?!!!”
  萧子衿瞥她:“祸从口出,邱莹。”
  邱莹撇嘴:“这不是都是自己人吗?”她莫名其妙就松了口气,“那我不在这碍眼了哈,我去看看方帅。”说完就一溜烟跑了。
  季远之走到萧子衿身侧,将手搭在他的肩上:“阿楠,听说会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届时我是你的什么呢?那些亲近你的、你喜欢的、所宠爱的,我都将她们做成人彘陪着你可好?”
  肩上的手有些用力,捏得萧子衿左肩旧伤处发疼。
  萧子衿倒吸口气,却并不生气,斜他道:“你说呢,爱妻?”
  “何况——我另有打算。”
  ……
  庆元三年,四月初,西南狄家二公子远赴西北。
  四月中旬,静王萧子衿返回鄢都。
  深红色的宫门在日色下红如艳阳,正阳殿中空出了不少的位置,只留下了大部分的武将和少数一部分的文臣。
  狄家小公子站在最前,不过十几岁却已格外稳重,见了萧子衿当即撩开衣摆拜倒在地。
  “臣等恭迎王爷回宫。”
  随着他的跪倒,其他诸臣也齐齐跪下。
  “臣等恭迎王爷回宫。”
  狄家同萧子衿并不熟,只在早年宫宴上有过几面之缘。
  先太子出事,陈家受到牵连时,狄家也并未作声。
  即便是后来萧子衿回宫,两方亦是算不得亲近,在萧子衿和幼帝萧俞的暗斗中,永远不表态,看起来非常中立——直至幼帝萧俞身死,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确定了家族后续的站队。
  萧子衿收回目光:“朝中急下八道红羽令召本王返鄢都是有何要事?”
  狄小公子言辞恳切,面不改色:“先帝为三家暗害病逝,朝中群龙无首,臣等还望王爷担此重任,扬大元国威。”
  萧子衿一颔首,示意自己知道:“先太子妃文绮呢?”
  狄小公子有些莫名,却还是如是说:“王爷放心,文姑娘一切安好。”
  “召进宫吧。”
  诸臣面面相觑,都没搞明白萧子衿在卖什么关子,却也没敢反对,即刻让人去召了文绮进宫。
  几个月不见,比起萧子衿离鄢都赴西北战局时,文绮明显瘦削了些,精神倒不错。
  她刚踏进殿门口,萧子衿就一抬眼:“本王愚钝木讷,天资有限,当不起如此大任。愿将此位禅让于先太子妃文绮,助她平外患、除内忧,诸卿有何异议?”
  文绮刚要落下的右脚停在半空,少有的露出了愕然。
  狄小公子顿时变了脸色:“王爷?!此事岂可?”
  萧子衿当即反问:“有何不可?”
  有文臣惊怒道:“她可是女子!”
  “这本王看不出来?”萧子衿挑眉,上上下下地打量他,“原是习侍郎。十数年前,太子规含冤而死时倒不见侍郎有如此的赤诚之心。”
  习侍郎脸一阵黑一阵红,呐呐着没敢说话。
  诸多目光汇聚在萧子衿身上,他上前一步,在狄小公子耳侧低声道:“狄公子应知,本王眼里素来容不下沙子。水至清则无鱼,狄家若是选了一潭清水,日子怕是并不会好过。”
  狄小公子抿唇思索,当即有了决断:“狄家从静王之命。”
  稀稀拉拉的,有不少人跟着低下了头。
  横跨十数年的生死纷乱,萧子衿隔着大半个正阳殿望向文绮。
  文绮全然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表情格外复杂。
  朝臣们三三两两地离开后,她叫住准备离开的萧子衿,问道:“你原本就如此打算的,是吗阿楠?”
  萧子衿没转身,只沉声回了句“是”。
  在周家查探文绮消息时,缪叔曾说“盛级转衰,阳极转阴,天道循环当如是”,当时他只以为对方在故弄玄虚,可历经诸事,他似乎明白了缪叔的意思。
  文绮做事决绝果断,进退有度,远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
  “阿楠!”
  文绮倏然又叫了一声。
  萧子衿站在门口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