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市井人家 第3节
  她当天就明白了为什么全家对钱看得这么重。
  汴京城里什么都要钱:烧饭的柴火要花钱买,喝的水要花钱买,就连倒马桶都要花钱!
  家里租住的房子应当是全城最便宜的,可仍要三贯钱每月。
  京城居,大不易,得赶紧找个营生糊口啊。
  叶盏也带了钱财,她把随身带来的包袱放到桌上:“这是我的行囊,娘收起来罢。”
  莲花那些丫鬟们都被家人所卖所以不信任家人,嘱咐她观望家人品性再露财,
  可叶盏见叶家散尽家财只为寻女,不是那等见义忘利的小人,因此选择了相信家人。
  包袱皮落在桌上,发出金属撞击的脆响,打开后更是珠光宝气。
  宓凤娘猛地将针线箩筐扣在上头,
  叶大富起身跳到门口探头四下打量,
  叶银则出了门,抱着熊一样的膀子在门外踱步。
  就连最小的叶璃都知道小声警告叶盏:“嘘——”
  玉姐儿给妹妹解释:“炭场巷乱着呢,被人盯上给你偷光怎么办?”
  叶盏讶然后便深表赞同。
  汴京治安虽好,可任何时代都不缺小偷,
  她穿越后一直在大家族做丫鬟,却忘了外头险恶。
  于是收好东西,跟家人讲讲财物来历:
  叶盏服侍的莲花姐姐是个好人,特意寻了机会把叶盏身世讲给府里老太君解闷,
  老太君喜欢听这种大团圆的故事,嗟叹两句赏赐了些东西,
  手下的太太奶奶们讨好凑趣,也跟着送了些。
  因此叶盏得了两匹细布、一个银包金的金马镫戒指、一个银镶红纹石戒指、两套太太们的旧衣服。
  几个相熟的大丫鬟也给叶盏送了些东西:几方绣得极精致的汗巾儿和两朵绢花。
  其余就是叶盏的衣服和这些年做丫鬟的积蓄了:二两银子。
  这二两银子是她十多年的工钱、得的彩头和年节赏赐积攒而成,
  由莲花代为保管,莲花非但没贪墨还添了几钱碎银凑了个整数。
  宓凤娘迅速对财物做了分配:“银子家里只拿一两,其余戒指和绢布丝帕荷包都算作你的私产。”
  一两银子对富贵人家不算什么,可对穷人而言却够嚼用几天了。
  一人一天吃喝花20文,一千文够家里花七八天了,
  若是在汴京以外的城市还能花更久。
  “盏儿愿意怎么花她的私产那是她自己事,其余人不得生事,你们可同意?”
  家人自然是同意。
  把钱财收进角落的夜壶里,宓凤娘这才吩咐孩子们各自行动给盏儿接风。
  叶大富打发玉姐去巷口打一钱猪肉,从门口的大缸里捞出一条干闭瓮菜1,
  “猪肉炖瓮菜可吃得惯?”宓凤娘想好好做一顿给女儿接风洗尘,“再清蒸条风鱼,买些鲜鲫鱼做配。”
  “娘,你可别糟蹋了粮食,请隔壁的赵大娘帮忙做吧。”金哥捂着还在发疼的脑袋瓜子连忙阻止,“端午时您做的鲫鱼又腥又多麟,我半年没吃荤都下不去筷子!”
  “我怎么糟蹋了?”宓凤娘叉腰,横眉冷对忤逆子,“再说了,找人帮忙不得浪费工钱?”
  “我来吧。”叶盏赶紧出手,“我从前在府里大厨房帮工,会点灶上的活计。”
  家人将信将疑,叶盏也不多解释,洗手开始准备。
  她将买来的猪肉切片,这块五花肉带肥带瘦,还有好大一块纯肥肉。
  若是在现代卖肉顾客肯定不要肥油,但在油脂匮乏的古代可要好好感谢屠夫。
  叶盏小心将雪白凝脂剔下,又将肉小心切成一条一条,
  听说家里甚少吃荤腥,一点肉星都不能浪费。
  切完肉她又将自己带回家的干松蘑泡发,这是临出发前莲花找三小姐要来的恩典,去大厨房给她带了一小口袋各色干货。
  肥肉放进锅里,小火慢煎,
  雪白的肥肉一点点融化成浅黄色的液体,锅里“滋滋”作响,
  小小的油点不住“嘣”一声炸开,
  锅内散发出油脂醇厚的香气。
  “真香啊!”叶璃凑过来,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肥肉!”
  叶盏用筷子夹一个焦黄的油渣递给她:”尝尝。”
  叶璃眼睛一亮!
  她接过油渣,小心送进嘴里。
  “咔嚓咔嚓”炸干净水分的肉渣有点脆,
  大量油脂在她嘴里嘣开,
  惹得叶璃满足喟叹了一声。
  不过她很快就停止了拒绝,油渣这么香,可不能嚼光了。
  她索性含着,任由焦香和肉香慢慢在嘴里化开。
  同时闭上眼尽情享受着油脂的美妙。
  猪肉买的少,也就只能炼出这么一点油。
  叶盏盛出一碗底猪油,
  家里穷,几块猪油渣分两顿吃,猪油也留着以后慢慢吃。
  浮在油面上四五个焦黄色油渣,一半留着下回吃,一半切得稀碎成肉渣沫子,
  见女儿做菜手法娴熟,宓凤娘相信了点心师女儿做的,可她又是一阵心酸:
  “怎的伺候大丫鬟还会做饭?可见平日里没少受磋磨。”
  叶盏忙宽慰家人:“真不是杜家苛责下人,是我喜好下厨,在大厨房期间学了些本事。”
  她打定主意将会做饭的原因推到杜家的经历上去,也省的许多口舌。
  剁碎的油渣沫子拿来炒白菘2叶子,
  嫩嫩的白菘叶掐下来,入锅滚一下就变得柔软,
  再加上肥肉渣沫子一滚,多些荤腥滋味。
  这就算一道荤菜了。
  切下来的瘦肉则切片和风鱼炖在一起,倒入泡好的松蘑。
  风鱼是风干的鲤鱼,风吹日晒已然干巴,上锅炖煮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丰润,
  家里只有点大酱,叶盏抹了一筷头放进锅里,
  宓凤娘要再加点:“你难得回家,接风宴要吃好点。”
  “这酱是大黄豆做得好东西,别浪费了。”
  叶盏笑眯眯跟娘解释,
  看里头挖过的痕迹就知道家人舍不得吃酱,自己少吃些就是。
  这当口玉姐儿已经活好了一盆面,在锅沿边上贴饼子:
  “这柴火贵呢,不如趁炖鱼再做些荞面饼。”
  叶盏点点头,汴京城里柴火都要花钱买,当然是能省则省。
  她在锅里又加了粉条、刚才切剩下的白菘帮子,为的就是吸收鱼和五花香气。
  第3章
  叶大富看着菜不多,咬咬牙爬上房梁解下一条算条巴子1,银哥从外面也买鲫鱼回来了。
  叶盏将算条巴子挂回去,再将一兜鲫鱼养在清水里留着下顿吃:“家里日子并不宽裕,若为了我破费叫我良心怎生得安?”
  她见陶瓮里有腌制的配盐瓜菽2:“有两个荤菜,再加点咸菜配饭就足够丰盛了。”
  配盐瓜菽细细切碎,和米醋一起倒进蒸得软烂的茄子,
  再撒上捣成碎末的蒜泥,一起盛放在粗陶碟子里。
  金哥出门不知去了哪里,一会回来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里头是两只生鹌子。
  叶盏便将鹌鹑拔毛开膛后裹在了泥土埋在灶里,做了个柴火鹌鹑。
  空气里咕嘟嘟弥漫着猪肉炖风鱼的香气,叫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一个风鱼炖五花,一个油渣炒白菘,再加上配盐瓜菽凉拌蒜泥茄子,便是一家八口人的晚饭。
  热热闹闹摆了一桌,一家人坐在一起给女儿接风。
  说了几句场面话叶大富顿觉心酸,摆摆手捂住脸示意大家吃菜。
  大家原本心里都有些发酸,可吃了几口菜却都大为惊讶:
  风鱼炖五花炖了许久,筷子一夹就要软烂。
  风干鱼特有的风干气息混着五花肉的肥美口感,简直是一绝。
  里头的干闭瓮菜和白菘这时候都被炖得软烂,
  吃进嘴里满口都是鱼香肉香,想必是长时间炖煮吸饱汤汁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