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齐家四郎也不再说,而是道:“二哥若是没有旁的事情,四弟便先告辞了,书还是要看的,科举网罗天下士子,有才之人何其多,齐家累世名声,如今在弟弟身上,不敢不慎。”
“且稍等一下,我这儿有几卷文稿,你拿回去好好品读。”
不到片刻,小厮呈上来一个松木盒子交给齐四郎。
齐四郎接过盒子,打开看了一眼,面露惊讶之色。
只见当先第一本便是太子所书的奏折,他抬头看向对面的齐二郎,齐二郎笑了笑,对他说:“近来大事唯有大雨一事,许多人猜测考题也许和洪涝治水一类的事情有关,有备无患,这里头装的是近段时间一些关于治水的折子与表文。其中最好最全的一份是太子殿下所书的奏折,这些年太子殿下多番出京,见多识广,这次又巡游黄河周边,所知亦多,交游亦是广阔,奏本里附带了一位隐者的一些赠言建议,其中有些话语见所未见,极有见地,还有许多实用的建议,你也该好好看看。”
说到这里,齐二郎目中露出几分敬佩与向往,“大昭地大物博,菁英之才数不胜数,只是惜乎良才美玉隐于山野,不能用于朝廷。”
齐四郎将盒子里的文书取出来,略加翻阅,一双桃花眼里渐渐流露出沉静和思索的神情来。
这二人并不知晓,其中太子所说隐士之人所述的字句是其妹檀华所书,只觉得里头许多话文意格外明晰,叙述之人不惜笔墨,总是前后所有因果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观者觉得简单易懂,亦能感受到叙述之人毫不藏私。
齐二郎入仕十年心境已然与少年时大不相同,初时他在鸿胪寺任职,经历过热闹也经历过清冷,事多的时候什么人都能遇上,勾心斗角也不少,清冷之后,他在家中管理庶务也多和人交际,这些年见多了人情冷暖。
人在红尘里,见多了功名利禄场的人,就格外向往隐世桃园。
但若叫他做个隐世之人,齐二郎自忖几十年内是不可能的,他自幼年起立志为官,少年时战战兢兢又多有得意,后来做了许多年的冷板凳,也渐渐习惯了,今年天时于民不利,却让他有了机遇,如此愈发不可能离开这个名利场,对隐士高人,固然向往。
心情也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齐四郎面对学问他并无在酒楼里的放旷之态,他正襟危坐,认认真真,逐字阅读,时而凝眉思索。
皇宫巍峨,有许许多多的宫殿。
檀华在芙蓉殿里。
明明日光里,暖融融一片,她坐在西窗下的软榻上,掩着唇咳嗽。
身上只穿了一件半旧的晨衣。
宝珊坐在旁边,脸上担忧,“五姐姐你怎么了?”
檀华手里握着宝珊送来的香草荷包,笑着对她说:“没什么事儿,夜里见了风,喉咙发痒。”
“姐姐你吃药了吗?”
宝珊伸手摸了摸檀华的额头,檀华笑了笑,光看她眼睛波光如水,确实不像是生病的样子,手下的肌肤温热,宝珊另一只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姐姐的额头,比她的额头稍微凉一点。
“吃过了。”
檀华拨了拨宝珊的额发,说道:“不用担心,很快就会好的。”
“宝珊近来如何?”
宝珊揪了揪衣角,说道:“在和楚娘娘身边的赵嬷嬷学规矩和家谱,娘娘说我以后要做当家主母,得学学这些。”
看着宝珊脸上懵懂而期待的笑容,檀华只是爱怜地摸了摸这个小妹妹的头,十三四岁大小的女孩子,对婚姻和情感很多东西都不懂。
古代人结婚早,并不是因为古代人比现代人发育的快,只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人们普遍能接受早婚早育而已。
“姐姐你将来想嫁给什么样子的人呢?听说宫女讲,洛京有许多青年才俊,这会儿就快科举了,还来了许多外地的士子,他们都是当地最优秀的年轻人,能写诗的、能作画的、弹琴好听的……”
“洛京的确来了许多青年才俊,其中也有不少有本事的人,我若喜欢哪个写诗作画、弹琴舞剑,召入宫中就好,何必嫁给他们?”
檀华并不忌讳谈及婚嫁姻缘,她脸上亦没有什么羞涩之态,说完喝了口温水。
喝完这口水,发现宝珊瞪大眼睛盯着她,像只受了惊的猫,她用帕子掩住口咳了咳,疑惑地看向宝珊。
宝珊目不转睛地看着檀华,说道:“姐姐,你刚才讲‘他们’。”
檀华回想了一下自己说的话,她的确说过一个“他们”。
宝珊觉得五姐姐的话说得对,若是姐姐喜欢对方的才华把对方召入宫中见一见就可以了,父皇以前就会召见一些喜欢的人,她听人说起过父皇曾经召见过许多乡间名士,还曾请过一位画师入宫给柔妃娘娘作画。
可见是没有不可以的,只是宫里的姐姐们,一直没有哪个这样做过。
一时之间,宝珊也没想过可以这样做。
惊讶之后回过神来,又想到姐姐刚才说的“嫁给他们”,她对这句话是一点都不能理解。
檀华也没否认,只是笑了笑,在这个时代,“嫁给他”后面加个“们”是不对的。
“且稍等一下,我这儿有几卷文稿,你拿回去好好品读。”
不到片刻,小厮呈上来一个松木盒子交给齐四郎。
齐四郎接过盒子,打开看了一眼,面露惊讶之色。
只见当先第一本便是太子所书的奏折,他抬头看向对面的齐二郎,齐二郎笑了笑,对他说:“近来大事唯有大雨一事,许多人猜测考题也许和洪涝治水一类的事情有关,有备无患,这里头装的是近段时间一些关于治水的折子与表文。其中最好最全的一份是太子殿下所书的奏折,这些年太子殿下多番出京,见多识广,这次又巡游黄河周边,所知亦多,交游亦是广阔,奏本里附带了一位隐者的一些赠言建议,其中有些话语见所未见,极有见地,还有许多实用的建议,你也该好好看看。”
说到这里,齐二郎目中露出几分敬佩与向往,“大昭地大物博,菁英之才数不胜数,只是惜乎良才美玉隐于山野,不能用于朝廷。”
齐四郎将盒子里的文书取出来,略加翻阅,一双桃花眼里渐渐流露出沉静和思索的神情来。
这二人并不知晓,其中太子所说隐士之人所述的字句是其妹檀华所书,只觉得里头许多话文意格外明晰,叙述之人不惜笔墨,总是前后所有因果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观者觉得简单易懂,亦能感受到叙述之人毫不藏私。
齐二郎入仕十年心境已然与少年时大不相同,初时他在鸿胪寺任职,经历过热闹也经历过清冷,事多的时候什么人都能遇上,勾心斗角也不少,清冷之后,他在家中管理庶务也多和人交际,这些年见多了人情冷暖。
人在红尘里,见多了功名利禄场的人,就格外向往隐世桃园。
但若叫他做个隐世之人,齐二郎自忖几十年内是不可能的,他自幼年起立志为官,少年时战战兢兢又多有得意,后来做了许多年的冷板凳,也渐渐习惯了,今年天时于民不利,却让他有了机遇,如此愈发不可能离开这个名利场,对隐士高人,固然向往。
心情也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齐四郎面对学问他并无在酒楼里的放旷之态,他正襟危坐,认认真真,逐字阅读,时而凝眉思索。
皇宫巍峨,有许许多多的宫殿。
檀华在芙蓉殿里。
明明日光里,暖融融一片,她坐在西窗下的软榻上,掩着唇咳嗽。
身上只穿了一件半旧的晨衣。
宝珊坐在旁边,脸上担忧,“五姐姐你怎么了?”
檀华手里握着宝珊送来的香草荷包,笑着对她说:“没什么事儿,夜里见了风,喉咙发痒。”
“姐姐你吃药了吗?”
宝珊伸手摸了摸檀华的额头,檀华笑了笑,光看她眼睛波光如水,确实不像是生病的样子,手下的肌肤温热,宝珊另一只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姐姐的额头,比她的额头稍微凉一点。
“吃过了。”
檀华拨了拨宝珊的额发,说道:“不用担心,很快就会好的。”
“宝珊近来如何?”
宝珊揪了揪衣角,说道:“在和楚娘娘身边的赵嬷嬷学规矩和家谱,娘娘说我以后要做当家主母,得学学这些。”
看着宝珊脸上懵懂而期待的笑容,檀华只是爱怜地摸了摸这个小妹妹的头,十三四岁大小的女孩子,对婚姻和情感很多东西都不懂。
古代人结婚早,并不是因为古代人比现代人发育的快,只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人们普遍能接受早婚早育而已。
“姐姐你将来想嫁给什么样子的人呢?听说宫女讲,洛京有许多青年才俊,这会儿就快科举了,还来了许多外地的士子,他们都是当地最优秀的年轻人,能写诗的、能作画的、弹琴好听的……”
“洛京的确来了许多青年才俊,其中也有不少有本事的人,我若喜欢哪个写诗作画、弹琴舞剑,召入宫中就好,何必嫁给他们?”
檀华并不忌讳谈及婚嫁姻缘,她脸上亦没有什么羞涩之态,说完喝了口温水。
喝完这口水,发现宝珊瞪大眼睛盯着她,像只受了惊的猫,她用帕子掩住口咳了咳,疑惑地看向宝珊。
宝珊目不转睛地看着檀华,说道:“姐姐,你刚才讲‘他们’。”
檀华回想了一下自己说的话,她的确说过一个“他们”。
宝珊觉得五姐姐的话说得对,若是姐姐喜欢对方的才华把对方召入宫中见一见就可以了,父皇以前就会召见一些喜欢的人,她听人说起过父皇曾经召见过许多乡间名士,还曾请过一位画师入宫给柔妃娘娘作画。
可见是没有不可以的,只是宫里的姐姐们,一直没有哪个这样做过。
一时之间,宝珊也没想过可以这样做。
惊讶之后回过神来,又想到姐姐刚才说的“嫁给他们”,她对这句话是一点都不能理解。
檀华也没否认,只是笑了笑,在这个时代,“嫁给他”后面加个“们”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