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冤大头的协议,傻子才签呢。”吴大娘故意扬声道,目光更是直白地朝向了杨二奶奶。
  被盯住的杨二奶奶脸一垮,嘴唇翕动骂了句脏话,她看着像傻的吗?
  杨桂平似是有其他事同贺岱岳商议,村民们陆续散了,褚归正打算先行回家,转身被人叫住,是跟贺大伯他们一个院子的大娘,往日里打过照面,看对方的神色,褚归依稀猜到了她的来意。
  “褚医生,你们采药还缺不缺人啊?”大娘堆着笑,声音比平时说话低了两成,“缺人的话你看我行吗?”
  褚归心道果然,大娘消息可真够灵通的,赵红分的钱尚没捂热乎呢,她便找上自己了。
  年初进山的八人采药小组经过数次变动,到现在成了以赵红为首的固定五人组,非农忙时节他们保持着大约半月一次的采药频率,前期认识的草药少,品种也普通,累且耽搁事不说,换的公分撑死了顶一天工。
  后来慢慢熟了,偶尔挖些值钱的草药,褚归的小卫生所用不上,帮他们带去公社换了点钱,才算熬出了头。
  困山村的人,家家户户皆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的,大娘让生活磨得沧桑,问得希冀而忐忑,褚归不忍拒绝:“缺人的,赵红是小组长,你跟她说一声,叫她下次进山带带你。”
  山里的药材天生地长,谁采了归谁,赵红他们尝了甜头,想进山采药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与其拒绝他们,不如让他们跟着赵红,互相之间有个照应。
  况且曾所长说了,县卫生院长期对外收购药材,他们消化不了的,尽管往卫生院送,褚归更没拒绝的理由。
  “诶好!谢谢褚医生。”大娘欣喜地对褚归作了作揖,扭脚快步地追赵红去了。
  赵红一向风风火火的,大娘一路撵到她家门口,赵红的二儿子撅着屁股蹲屋檐下剁菜叶喂鸡,屋门半掩,不见一个大人。
  大娘愣了下,莫非她走太快把人超了?
  “二娃子,你妈呢?”大娘寻思赵红八成是没回家,她那速度,哪超得了赵红呀。
  “我妈在老院子开会。”二娃不清楚会已经开完了,被大娘告知后他指指对面山头。赵红出门时腰间别了把柴刀,她早打了主意,开完会直接上山砍柴。
  为了挣钱的机会,大娘也不嫌麻烦,沿着二娃指的山头找到了赵红。
  关于采药小组的成员增减,赵红与褚归一开始便达成了共识,愿意来的任来,愿意走的任走,因此大娘一说,她立马答应了。
  村里砍柴不允许动整棵活着的大树,赵红和村里人一样,就地取材,砍了根竹子,将弯刀绑在顶端,双手举着用力够树上的侧枝。
  大娘觉得自己承了她的人情,帮着捡拾勾下来的柴火,赵红推劝了好几次,她方感念着离开。
  成捆的湿柴无需晾晒,扔柴棚啥时候干了啥时候烧,村里凡是勤快的人家,那柴棚永远堆得满满当当。
  细柴在公社卖不上价,去镇上一来一回得大半天,所以除非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村里人鲜少干卖柴的营生。
  贺岱岳砍柴从不跟村里人争山外围的,他宁愿多爬一截山路挑枝干茂密的下手,运气好遇到枯死的松杉,一根能顶六七捆细柴。
  上辈子即使瘸腿,贺岱岳也没让褚归短过柴火。他砍柴,褚归则沿着附近采草药,困山村依靠的山林两人涉足的范围不足十分之一,更别提摸清药材分布了,不晓得遗漏了多少药材。
  褚归望着初冬的群山,常绿的乔木呈暗青色,间或夹杂着些许落叶灌木的黄,并不萧条,眼下蛇虫冬眠,最适合采挖。
  贺岱岳一出门便见他以为已经走了的褚归清伶伶地立在院子里,远眺着群山失神,他唤了一声当归,大步行至褚归身侧:“想什么呢?”
  “你和桂平叔谈完事了?”褚归回过神,表情由平淡转为柔和,“我在想山里的草药,如果有记载资料就好了。”
  褚归遗憾感叹,青山公社倒不是没出过采药人,可惜曾所长说当年战乱死的死跑的跑,采药人断了代,连着传家的册录一块失了踪迹。
  贺岱岳沉默了片刻,捋了下自己最近手头的事,为难地皱紧了眉心:“我最近抽不开身……这样,等猪崽大些了我请杨二哥代管一个星期养殖场,然后陪你进山,把没去到的地方转一转。”
  让褚归跟着别人进山贺岱岳是万万不可能放心的,杨朗性子强硬,加上他的村长儿子身份,是代管养殖场的不二人选。
  当然,青山公社的山林占地面积甚广,一个星期是转不完的,索性褚归要待的日子还长,年复一年的,总会有转完的那天。
  自己随口的想法被如此慎重对待,院口明明灌着凉风,褚归胸膛却阵阵泛暖。他克制地勾了勾男人手指,点头说好:“县卫生院应该归档了本地药材的记录,我改天问问院长能不能借阅,不着急。”
  最后三个字是褚归说给自己听的,亦是安抚贺岱岳——他断不会为了几味草药抛开贺岱岳,留对方在家提心吊胆的。
  大会过后,养殖场又折了几头小猪,贺岱岳通通挖坑埋了,村里人虽然可惜,但不敢再提分肉,也有人或直接或拐着弯的向吴大娘他们打听贺岱岳把猪埋哪了,得到的一致口径是不知道。
  小猪拢共折了四头,养殖场外面的地夜里叫人刨了八个坑,吴大娘干活不小心绊了一跤,气得掐腰骂了一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