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陛下。
  姜浮深吸了一口气,她被禁在姜府不知外面境况如何,但宋随云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天佑的事情,她还是知晓的。
  岂止如此,他自称是先帝流落在外的私生子,迎宋贵妃为太后,还接了姜浮的嫂子入宫,成了贵妃,据说专宠一时呢。
  兄长姜渐随太子谢闻领兵在外,这玉京城内却已经翻了天。
  温迎又劝了一会儿,看她执意不尝,便也不再坚持,只默默地离开。
  姜浮往外看的时候,宋随云居然还在外面站着。
  院子里点了灯,姜浮这时候能看清他的脸了。
  他其实长得很好,眉目清浅,温文尔雅,是读书人的最好长相。如果不是家世实在太不堪,恐怕也会成为不少年轻娘子的春闺梦里人。
  这张温润的脸上总是带着笑的,看谁都专注又温柔,骗过了姜浮,真的以为他是正人君子,也骗过了姜祭酒,骗过了所有人。
  正巧四目相对,宋随云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姜浮却一下子又合上了木窗。
  这是父亲为她选定的未婚夫,却也害了全家,害了大陈。
  宋随云,不,现在应该叫谢随了。
  父亲身为从三品国子监祭酒,是天下学子的表率,自然不可能逢迎谢随,被困在宫中绝食而亡。
  尸首被送回来的时候,姜府女眷几乎哭断了肠。
  父亲平日为人节俭到了抠门的地步,但官声绝好,此刻却落得这个下场。
  接下来就是不由分说的被圈禁,姜浮被按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原来的女使被带走,外面站着穿盔甲的士兵,层层把院子围得水泄不通,便是插翅也难逃。
  姜浮原来还十分疑惑,自己只是一个弱女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殊荣”,直到父亲下葬那晚,她才知道这位新帝还存着怎样的心思。
  那时候阿嫂进宫封妃已经一月了,谢随却在深夜来到她的院子,情深意笃地和她解释,姜祭酒之死并非他所愿。迎阿嫂为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阿嫂的娘家岳大将军势力太大,他需要这个助力。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后,他们的婚约会照样履行,姜浮会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后。
  姜浮只觉得他疯了,杀父之仇,窃国之恨,她怎么可能再去当他的皇后。
  毫不留情的一番斥责,大骂他是不忠不义之人。姜浮是抱了死的决心的,但没想到,谢随居然只是黑着脸拂袖而去,在那之后,还是有空就来这里,也不与她说话,就站着院子里看着。
  姜浮心里不屑,狼心狗肺之人,装什么。
  温迎是谢随的人,和他一同长大青梅竹马的女使。也真是难为他大方,连温迎都送来监视她。
  外面响起了说话声,紧接着是杂乱的脚步声,姜浮心里有数。
  谢随现在可是大忙人,这玉京城上下,哪一刻能离得了他?这应该是他走了。
  他现在看着风光,其实并不那么好过。他自称是流落在外的私生子,但先帝缠绵病榻,不知是病死的,还是被他害死的。
  谢随自执一词,怎么能堵天下人悠悠众口呢?
  更何况,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太子谢闻还在领兵出征。
  就算没了太子,还有几位王爷,那可是自小养在宫中的,怎么也轮不到这个私生子。
  朝中大臣,不服他的比比皆是。
  姜浮偷瞄了一眼,庭院里的人果然走了。窗户虽然合上,但风不断从缝隙里涌入,桂花的香气浓烈,环绕在鼻尖久久不曾散去。
  索性把窗户打开,现在天气也并不十分寒冷,开窗也无妨。
  她趴在窗边塌上假寐,这里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她的牢笼。
  穿红着绿的女使来来往往,却没有一个能和她说话的人。
  温迎开口三句话不离劝她心疼陛下,其余的小女使好像都接了吩咐,嘴巴闭得死紧,没一个敢和她说话的。
  她能得知的消息全来源于偷听这些女使们的谈话,到底是年轻小姑娘,没事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她想起白日里自己听到的对话。
  那个圆圆脸的小女使应该年纪最小,说话还一团天真,“姜娘子真是好福气,陛下这么想着她,她居然还老使脸色。要是我,能得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郎君该有多好。”
  个子跳脱那个女使姜浮很有印象,她性格跳脱,家里有些关系,有一大半消息都是从她这里听到的。
  她笑骂道:“好没脸,居然想起男人来了。我倒觉得这姜娘子可怜得紧。我哥哥是在军中当差的,现如今的这位…和魏国做了交易,先太子腹背受敌,万箭穿心死了。姜家的那位郎君倒是还没有消息,但你想呐,战场那么危险,肯定是活不成了……”
  她的话戛然而止,应该是温迎走了进来。
  姜浮趴在桌上,这是个极适合偷偷流泪的姿势。
  她之前还想着,太子殿下和阿兄回来就好了,现如今这个念想也没了。
  和敌国做交易,害死我军将士……
  温迎走进来,恪尽职守的喊她起来,并把窗子合上。
  “娘子要睡,也要到里间去睡才是。在窗边贪凉,仔细染了风寒,陛下又要操心了。”
  这话说得极其不中听,姜浮冷哼了一声,把泪水都蹭到袖子上,才翻身起来。
  谁要他操心了?
  温迎还是低着头看不清神色,姜浮懒得同她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