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他拍一拍女儿的肩,笑道:“哈哈哈!我的椒椒可真厉害!”
郑来仪一扯嘴角,笑意未达眼底。
上一世叔山寻降叛有功,怀光帝“寄在叔山,恩宠无比”,将其封为槊方节度使,重掌旧部的叔山氏在两次击退异族入侵,立下赫赫战功后,被顺理成章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掌握了大祈三分之二的兵力。
父亲不一定真的按照自己的意见陈奏,但她至少能够判断出,这一回叔山氏不能那么轻而易举地拿到兵权。
父女二人在书房中闲话一阵,房门突然被推开。
李夫人掌着灯进来,看见女儿也在此处,怨怪地看一眼丈夫,对来仪道:“天色不早了,不去休息,还在这里做什么呢?”
“我陪父亲说话呢。”
“越发说得散了神了,有甚么话明日再说罢,快点去睡觉!”李砚卿一边看向丈夫,“——还没忙完么?”
郑远持从案后起身,顺手把女儿拖起来,叹息般道:“忙不完的,这就搁下了,去安置吧。”
一边刮了刮郑来仪的鼻子,“今日多谢椒椒,以后爹爹拿不定主意,还找你来参谋!”
李砚卿闻言狐疑道:“拿什么主意?她能拿什么主意?”
郑来仪一时语塞,郑远持却不无骄傲地语气,“她主意多着呢,眼光毒辣得很!夫人可别小瞧了我们椒椒,连如何安置青云将军,都替为父想得好好的……”
李砚卿心下一动,看了来仪一眼,随着丈夫走到廊下,一边询问的口吻:“夫君可知这青云将军家中有无适龄的子弟?”
跟在父母身后,正跨门要出的郑来仪险些绊住脚步。
就听父亲思索了一瞬,才道:“似乎是有个儿子。叔山寻入都的时候,夫人和儿子都在身边。”
“儿子年纪多大?可曾婚配?”李砚卿连忙问。
郑远持哭笑不得,“这种事情莫要冲我打听啊——”他转头看了眼女儿,“——怎么,是椒椒还是绵韵?”
李砚卿也意识到自己和丈夫问这些过于为难了,笑着道,“是花实听说,这叔山将军样貌英武,又是朝廷的功臣,想来有其父必有其子……”
郑远持眯起眼睛,若有所思。
他与身为左仆射的房速崇政见不同,在朝堂上一度泾渭分明,然而在二人矛盾最为不可调和之时,郑国公却将自己的长女薜萝嫁入了宰相府做儿媳。当年郑房两家联姻的消息一出,引起无数议论。
有心人无非是说郑远持利用儿女姻亲,连对手都能成为亲家,这种化敌为友的手段,今后可谓立于不败之地了。
如今这新入都尚不明底细的叔山氏……
“看看再说吧,我的女儿不愁嫁。”
郑远持看了女儿一眼,未置可否。
-
战乱初平,玉京城一派祥和热闹气氛,更甚以往。
平康坊大街的一家酒肆二层,紫衣丫鬟推开包间门,手摇作扇进入屋内。
“这才刚入夏,便热得不成样子!我让店家取冰来了,小姐稍候哈~”
郑来仪倚着窗,百无聊赖。
这几日府中后院里都在谈论绵韵的婚事,尚未展露庐山真面目的叔山家公子,成了府中女眷们口中频繁提及的人物。
李夫人和方姨娘商议着,儿女婚事,总不该让老爷出面,不如就以国公夫人的名义,请叔山将军的夫人上门喝茶,也算一尽地主之谊。
郑来仪听得心烦不已,便拉了紫袖出门散心。
“小姐,这茶不好么?看您都不曾动过。”
“我想喝米珠冰酿,给我来一壶。”
紫袖扬眉:“这大早上的,饮酒不好吧,夫人不是说……”
“母亲忙着招待客人,哪顾得上管我!”郑来仪烦闷不堪。
紫袖弯了弯眉毛,贴心道,“小姐若是想解暑,我让他们送一盏酥山来,也是店家的招牌。”
见小姐鼓着嘴不说话,紫袖知道这是不反对的意思,于是出门唤来小二交待一番。再转身回到包厢中,郑来仪不知何时已经起身,正站在窗边朝外看。
紫袖上前两步,跟着主子往外看,这才发现酒肆外的街道两侧,已经被黑甲长枪的禁军士兵列队把守着,汹涌的人流被拦在外,街道上已经空无一人。
“这是出什么事了?陛下要出行么?”紫袖奇怪。
“不像。”
郑来仪抿着唇,视线移向禁军队伍,为首的参将一脸凶相,腰挎橫刀,正带领手下士兵粗暴地将挤到身旁的百姓向外推。
“不要挤!往后退!!不要惊扰了英灵!!”
“再挤伤了人概不负责啊!”
皇城脚下的子民见多了世面,有不怕事的围观老百姓好奇地发问,“这位官爷,这阵仗是迎接什么人啊?”
那参将冷笑一声,“人?没听见么,是迎接英魂!”
“英魂?谁啊?”
“司空大人。”
众人闻言,俱是一脸疑惑。司空大人是哪一位?怎么不曾听说过最近有哪位大官又故去了?
正迷茫间,一位身着礼服的宦者越众而出,走到街道中间,双手持一把错金镶银的仪刀,立于胸前,肃穆严阵的仪官气势。
喧嚣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只听那礼仪官清了清嗓子,朗声诵念:
“昌顺元年四月十五,顔青沅薨于霁阳,春秋若干。天子闻之,辍朝兴叹,特优命数,宠赠司空。诏发輤车,即日迎柩,列辟卿士,咸会丧焉……1”
郑来仪一扯嘴角,笑意未达眼底。
上一世叔山寻降叛有功,怀光帝“寄在叔山,恩宠无比”,将其封为槊方节度使,重掌旧部的叔山氏在两次击退异族入侵,立下赫赫战功后,被顺理成章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掌握了大祈三分之二的兵力。
父亲不一定真的按照自己的意见陈奏,但她至少能够判断出,这一回叔山氏不能那么轻而易举地拿到兵权。
父女二人在书房中闲话一阵,房门突然被推开。
李夫人掌着灯进来,看见女儿也在此处,怨怪地看一眼丈夫,对来仪道:“天色不早了,不去休息,还在这里做什么呢?”
“我陪父亲说话呢。”
“越发说得散了神了,有甚么话明日再说罢,快点去睡觉!”李砚卿一边看向丈夫,“——还没忙完么?”
郑远持从案后起身,顺手把女儿拖起来,叹息般道:“忙不完的,这就搁下了,去安置吧。”
一边刮了刮郑来仪的鼻子,“今日多谢椒椒,以后爹爹拿不定主意,还找你来参谋!”
李砚卿闻言狐疑道:“拿什么主意?她能拿什么主意?”
郑来仪一时语塞,郑远持却不无骄傲地语气,“她主意多着呢,眼光毒辣得很!夫人可别小瞧了我们椒椒,连如何安置青云将军,都替为父想得好好的……”
李砚卿心下一动,看了来仪一眼,随着丈夫走到廊下,一边询问的口吻:“夫君可知这青云将军家中有无适龄的子弟?”
跟在父母身后,正跨门要出的郑来仪险些绊住脚步。
就听父亲思索了一瞬,才道:“似乎是有个儿子。叔山寻入都的时候,夫人和儿子都在身边。”
“儿子年纪多大?可曾婚配?”李砚卿连忙问。
郑远持哭笑不得,“这种事情莫要冲我打听啊——”他转头看了眼女儿,“——怎么,是椒椒还是绵韵?”
李砚卿也意识到自己和丈夫问这些过于为难了,笑着道,“是花实听说,这叔山将军样貌英武,又是朝廷的功臣,想来有其父必有其子……”
郑远持眯起眼睛,若有所思。
他与身为左仆射的房速崇政见不同,在朝堂上一度泾渭分明,然而在二人矛盾最为不可调和之时,郑国公却将自己的长女薜萝嫁入了宰相府做儿媳。当年郑房两家联姻的消息一出,引起无数议论。
有心人无非是说郑远持利用儿女姻亲,连对手都能成为亲家,这种化敌为友的手段,今后可谓立于不败之地了。
如今这新入都尚不明底细的叔山氏……
“看看再说吧,我的女儿不愁嫁。”
郑远持看了女儿一眼,未置可否。
-
战乱初平,玉京城一派祥和热闹气氛,更甚以往。
平康坊大街的一家酒肆二层,紫衣丫鬟推开包间门,手摇作扇进入屋内。
“这才刚入夏,便热得不成样子!我让店家取冰来了,小姐稍候哈~”
郑来仪倚着窗,百无聊赖。
这几日府中后院里都在谈论绵韵的婚事,尚未展露庐山真面目的叔山家公子,成了府中女眷们口中频繁提及的人物。
李夫人和方姨娘商议着,儿女婚事,总不该让老爷出面,不如就以国公夫人的名义,请叔山将军的夫人上门喝茶,也算一尽地主之谊。
郑来仪听得心烦不已,便拉了紫袖出门散心。
“小姐,这茶不好么?看您都不曾动过。”
“我想喝米珠冰酿,给我来一壶。”
紫袖扬眉:“这大早上的,饮酒不好吧,夫人不是说……”
“母亲忙着招待客人,哪顾得上管我!”郑来仪烦闷不堪。
紫袖弯了弯眉毛,贴心道,“小姐若是想解暑,我让他们送一盏酥山来,也是店家的招牌。”
见小姐鼓着嘴不说话,紫袖知道这是不反对的意思,于是出门唤来小二交待一番。再转身回到包厢中,郑来仪不知何时已经起身,正站在窗边朝外看。
紫袖上前两步,跟着主子往外看,这才发现酒肆外的街道两侧,已经被黑甲长枪的禁军士兵列队把守着,汹涌的人流被拦在外,街道上已经空无一人。
“这是出什么事了?陛下要出行么?”紫袖奇怪。
“不像。”
郑来仪抿着唇,视线移向禁军队伍,为首的参将一脸凶相,腰挎橫刀,正带领手下士兵粗暴地将挤到身旁的百姓向外推。
“不要挤!往后退!!不要惊扰了英灵!!”
“再挤伤了人概不负责啊!”
皇城脚下的子民见多了世面,有不怕事的围观老百姓好奇地发问,“这位官爷,这阵仗是迎接什么人啊?”
那参将冷笑一声,“人?没听见么,是迎接英魂!”
“英魂?谁啊?”
“司空大人。”
众人闻言,俱是一脸疑惑。司空大人是哪一位?怎么不曾听说过最近有哪位大官又故去了?
正迷茫间,一位身着礼服的宦者越众而出,走到街道中间,双手持一把错金镶银的仪刀,立于胸前,肃穆严阵的仪官气势。
喧嚣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只听那礼仪官清了清嗓子,朗声诵念:
“昌顺元年四月十五,顔青沅薨于霁阳,春秋若干。天子闻之,辍朝兴叹,特优命数,宠赠司空。诏发輤车,即日迎柩,列辟卿士,咸会丧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