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苏岑接着道:“也不只是防着咱们自己,也要防着别人,不能过度开采,总要给大自然留有余地。”
  时辰已过正午,太阳逐渐猛烈了起来,两人休息了会儿,往着家里回去。
  “驾、驾。”
  忽地苏岑听得一道声音,朝着声音的出处看了过去。
  自己走了几回的路,才发现在杂草丛生的不远处,好似有一条官道。
  一行三、五匹马快速飞驰在道儿上。
  “那是什么地方?”苏岑问着谢钰。
  她还是第一次在平坡看见有外面的人。
  谢钰扫了一眼直接道:“官道。”
  “平坡村还有官道?”
  谢钰倒是不奇怪:“嫂嫂刚来,不知道也不奇怪,这官道在山附近,离村里还有些距离,来的人也就少。”
  苏岑上次来的时候并没瞧见什么人,这次也就多留意了一番,风一吹动,野草伏地,瞧着官道边儿上,还有几匹马给拴在树干上,大树底下还坐着些人在,正吃着什么东西。
  “官道上经常有人?”
  谢钰点头:“通州去往其他三州的官道就这么一条,经常有商队和镖师经过,来的人可不算少。”
  “三州?”
  这个可就触及到苏岑的盲区了,这书中的地名,她最多就记住了一个谢怀安起步的通州,其他的倒是没怎么记住。
  “三州距离通州较远,但是通州物产丰富,不少商队都往着通州去,路途又有些远。”
  苏岑记得,在谢怀安受伤之后,是个商队救了他,难怪了。
  “有多远?”苏岑问着。
  具体的距离谢钰不知道,但他记得谢怀安曾经说过的:“大哥曾经说,咱们村距离通州城较为近,从通州城出来,到下一个驿站点,三百公里内没有可以歇脚的地方。”
  “这么远?”
  苏岑在心里思忖着,这倒是个不错的地方,要是在这儿开个小摊,不就等于服务区了?
  “是啊,但是通州的官道就这一条,走这其他的小路和水路又要绕路,不划算,许多商队都准备好了干粮,顺道在路边上休息会儿。”
  “这么好的地方儿,怎么不见人去路边上摆个摊?”苏岑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谢钰觉得好笑:“村里面的人能卖什么,最多也就卖点茶水,原是有人卖的,只是没卖几天就被人嫌弃茶水苦涩,就没有人买了,就此就算了,这么多年下来,更是没有人去做买卖了。”
  苏岑随即站定了脚步,问着谢钰道:“你看,咱们去卖东西如何?”
  第12章
  “卖东西?卖什么?”
  谢钰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就卖糖水和包子,怎么样?”
  谢钰愣了片刻,紧接着眼睛是越来越亮,嫂嫂做吃食这么好吃,肯定会有人来吃的,这个地段人多,生意不会差。
  谢钰点头:“自然是好的。”
  刚说完,眼睛的光又黯淡了下去:“只是这想要支个摊位,费用也要不少,桌子椅子还有灶火什么的,也是一个大开销。”
  苏岑听着也深思了起来,谢钰说的倒是个问题,没有钱连个摊位都开不起来。
  想了下,苏岑道:“明儿咱们进城先去看看别人的摊位是怎么做的,再问问要多少钱,等咱们攒够了钱就来。”
  谢钰点头飞快,心里却是在打算,要是嫂嫂决定去摆摊,就让大哥回来,别去什么刘员外家里了,他能够肯定嫂嫂赚的,肯定比去干活要多,那时候,大哥和嫂嫂也就不用两地分居了。
  要是苏岑知道了他此时心里的打算,指定会说一句,我谢谢您呐。
  等回到家中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斜,谢瑾一直在门口等着,盼啊盼地终于将他们给盼回来了。
  帮着苏岑将背篓给放下,好奇地看着里面的东西。
  拿出背篓里的鸡腿菇左看看右看看,问着苏岑道:“嫂嫂这个是什么?”
  谢钰帮着将背篓里的东西拿了出来,看了一眼,也是个眼生的,这个东西放在篓子的最下面,他也是没有见过。
  “这叫鸡腿菇,今儿晚上咱们用这个煮汤喝。”
  家里还有一条鱼,打算做个红烧鲫鱼,再把鸡的两条腿给砍下来,煮鸡汤喝。
  “鸡腿菇?”
  这名儿好奇特,谢瑾再看过去,果然像个鸡腿。
  苏岑将笋拿到厨房里面,打算处理干净,刚进厨房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东西都不是她放的位置,虽说都还是在台面上,但都换了个地方。
  顿时“咦”了一声,谢瑾这才想起来还有王婆子的事儿,朝着厨房里面道:“嫂嫂,今儿王婆子来了家里,她将着厨房里面的这些调料一样带了一些走,阿娘说,想要问问你的意见,咱们要不要去找找她?”
  “王婆子是谁?”
  冯氏原是也等了苏岑些时辰,只是没有等到,便又睡了,刚睡下没多久,就听着了钰儿的声音,从榻上起来后,刚出了房门便听得这样一句。
  “是李凤的婆婆。”冯氏说道。
  她听着钰儿说过,昨日进城的时候,遇见了李凤的事情,也是怕她知晓了安哥儿之前的事情心里头难过,虽然和苏岑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自己是打心眼里喜欢和心疼这个孩子的,不然怎么也不会花光积蓄将她买回来。
  苏岑听着这个名字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