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老母亲恐时日无多,臣不想最后留下遗憾。”
  宋弘深动容,准了沈之修的奏。
  永平二年,三月初十那日。
  沈家小辈都围在庆元居正房厅堂,各个面露悲戚。
  苏清妤手里牵着长子沈枞,身后奶娘怀里抱着的是次子沈柯。
  才四个月的沈柯,还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
  不多时,周先生从内室走了过来。
  众人围上去纷纷问,老夫人怎么样了。
  周先生摇摇头说道:“老夫尽力了,无力回天。”
  苏清妤眼泪猛地掉下来,身边的香冬和二夫人杨氏,也都控制不住落泪。
  周先生又看向沈之修,“之修,老夫人让你进去。”
  沈之修知道,定是母亲有话要交代。
  他抬脚往内室走去,每一步都似有千斤重。
  进了内室后,老夫人挥退了伺候的下人了,只留了沈之修。
  沈之修跪在床边,哽咽着叫了声,“娘。”
  老夫人拉着沈之修的手,说道:“我儿不哭,娘是去见你爹了,这是喜事。”
  沈之修握紧她的手,“娘,儿子已经差人请了太医,兴许旁人有法子。”
  老夫人摇摇头,“之修,你别钻这牛角尖。听娘说,娘这一辈子不亏。”
  “娘养了你们三个,个顶个的孝顺。你们娶了媳妇进门,又给我生了这么些孙子孙女。娘现在去见沈家长辈,腰杆也能挺的直直的。”
  “往后娘不在,沈家就交到你手里了。这些个小辈,你要好好教导。娘不求他们大富大贵,只希望他们能堂堂正正做人。”
  “你和清妤,我最放心。大房和二房的事,你多操心。还有月儿,也多看顾些。”
  老夫人说这番话的时候,比前几日要精神了不少。
  沈之修抓着她的手,泣不成声。
  “娘,您说的儿子都应下了。儿子都答应,也一定能做到。”
  老夫人欣慰地点点头,“让他们都进来吧,我再瞧瞧我这些儿孙。”
  沈之修起身走到门口,吩咐外面的人都进来。
  顷刻后,沈家的几房人,都呼呼啦啦走了进来。
  老夫人挨个都说了话,看哪个都舍不得。
  苏清妤带着两个孩子站到床边的时候,老夫人拉着她的手说道:“清妤啊,往后之修就交到你手上了,你们好好过日子。娘要谢谢你,让我见到这两个小孙子,我死也没遗憾了。”
  苏清妤哭的泣不成声,边上三岁的沈枞并不明白怎么回事,稚嫩的小手拽着老夫人,“祖母,我要祖母。”
  沈月则是从进门开始,就跪在老夫人床尾的位置,一声声“祖母”,哭的不能自已。
  两息时间后,沈家老夫人环顾了儿孙们一眼,便安详地去了。
  沈之修强忍悲痛,说道:“都跪下。”
  沈家众人,跪在老夫人床前叩首。
  之后沈家开始操持丧仪,在朝为官的都上了丁忧折子,沈家暂退朝堂。
  自那以后,沈之修便开始在家教导小辈。
  沈家出了孝期后,宋弘深几次请沈之修回内阁主持大局,都被拒绝了。
  沈家小辈,开始崭露头角。
  有朝臣断言,就凭沈三爷对小辈的教导和影响,以及沈家小辈展示出的才学和能力,沈家还能再兴旺三朝。
  第711章 谁女儿谁紧张(大结局2)
  永平十三年八月初三,宁王府老太妃五十整寿。
  宁王为母亲大办宴席,京城大半的世家豪族都上门恭贺。
  马车上,苏清妤和沈之修相对而坐。
  苏清妤掀开车帘,看着外面骑马的沈枞和沈柯,嘱咐道:“你们当心些,别冲撞了人,这城里可不比骑马场。”
  沈枞一向稳重,道:“母亲放心,孩儿心里有数。”
  苏清妤放下车帘,感叹道:“这日子过的也太快了,枞儿都十六岁了。我嫁给三爷的时候就是十六岁,等枞儿的婚事议定,我不就成婆母了?这不就老了么?”
  果真岁月不饶人。
  坐在苏清妤对面的沈之修,一身淡墨色暗纹锦衣,斯文儒雅。
  听她这么说,沈之修倾身凑近看了看,“夫人瞧着,也就二十出头。”
  这段时日,苏清妤时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沈之修每次都认真地给她回应和安慰。
  当然,他说的也没错。苏清妤虽年逾三十,但是身量纤细,皮肤白皙。多了几分妇人的贵气和雍容之态,但是和“老”确实不沾边。
  “娘亲一点都不老,我和娘亲出门,人家定以为咱们俩是姐弟。”
  六岁的沈樟向来嘴甜,趴在苏清妤身上撒娇。
  他是苏清妤和沈之修的第三子,也是沈家八少爷。
  一旁的沈芙起身到沈樟身边,伸手把人薅了起来。
  “你压到娘亲的头发了,整天跟娘撒娇,你也不嫌害臊。”
  沈芙长得粉粉嫩嫩的,能看出是娇养的世家小姐。可一开口,就露了性子。
  沈芙掐着腰,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揍沈樟的架势。
  沈之修抱过女儿,轻声说道:“你三哥就这性子,爹慢慢教导。”
  苏清妤瞧了女儿一眼,说道:“这俩孩子一起生出来的,怎么这性子就反了呢?”
  “三爷,您说到底是哪出错了?”
  她和沈之修都想要个乖巧的女儿,反倒是儿子,希望能性子坚韧,自强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