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姜长宁这才轻轻笑了一下:“我知道。”
又道:“不过,虽然这里的土民不大通晓外面的事,你也小声些,小心隔墙有耳。”
“好。”江寒衣立刻缩了缩脖子。
如今他在她面前,也不如从前一板一眼,谨小慎微,偶尔也能流露出几分活泼的少年气了。
片刻前昂首挺胸的小骄傲不见了,只余双眸仍旧闪闪发光,有些期待似的注视着她。
“所以,”姜长宁轻轻揉了一把他的头发,微笑着,“你的判断是什么?”
“这些兵器,有军中的模样,材料、工艺上却又有所欠缺,所以不大可能是有人与土民勾结,从军库里流出来的。更像是有懂得这些知识的人,到了此地,因为条件所限,摸索着打造了出来,将就着用的。不过,对土民来说,已经比他们原本的刀与箭精良了许多。”
他望着她,声音压得低低的,像是有些紧张,又夹杂着得到了新发现的兴奋。
“主上,不,妻主,这个寨子里很可能有出自军中的人。或者,至少是在兵器作坊待过的。”
姜长宁有一会儿没有作声,只望着屋外山谷里的云雾。
良久,才轻轻“嗯”了一声:“你说得很对。”
这就是她假意被俘,跟着这些土民混入山寨的原因。
之前她在来的路上,就有所耳闻,此地土民不听朝廷教化,来往行人但凡露富,便常遭劫财。这种事原本不稀奇,天下处处皆有。
奇的是,他们从约莫十余年前,也不知道是出了哪一位英明的首领,突然变得兵器既利,又懂些战术,一时间竟成了气候,隐约有称小王的架势。
当地官府尝试围剿几次,皆告败而归。因为此前这些年,先帝姜煜沉迷修仙问药,朝廷上下腐败,官府也不再干这等卖力讨苦吃的事情,随后也便搁置了,一直耽搁到如今。
如今看来,这件事却有些意思。
假如真的是出身军中的人,出于某种原因,投靠了当地土民,为他们带来这些变化,那就说得通了。不过……
这样就会让她想起一个人。
或者说,是一个她随意听来,然后就记在了心上的旧闻。
“你说,真的会是姜灿吗?”她喃喃道。
像是在问江寒衣的意见,又好像只是在自言自语。
姜灿是何许人也?
那是皇家的一个宗室,论辈分,倒还和先帝姜煜是一辈的。这个人在十来年前,曾获封武威将军,军功耀眼,一时风头无俩,得宠到了能够自由出入宫廷的地步。
或许是功高震主,引人嫉妒,又或许是她年轻气盛,自己也不大注意,落了把柄,总之,她是让人罗列了许多罪状,在日渐昏庸的姜煜面前狠狠参了一本,到了要将她治罪的地步。
她一身的骁勇,如何肯束手就擒,听闻是带了几个亲信,强行逃出京城,往西南的大山中来了,从此失去音信,悬赏搜捕亦不见效。
地方,年头,仿佛都对得上。
这个故事,在京中已成了传奇话本,因着犯朝廷的忌讳,轻易也没有人去提。还是早前晋阳侯季家被围,她将一家老小接到府中暂且安顿的时候,人家当闲话说的。原话的意思是,季听儒吉人自有天相,必不能像那姜灿一样倒霉。
真的会是她吗?
自然,连姜长宁自己都猜不透的问题,江寒衣也无法给她什么答案。
他只是凝神细思了片刻,还是作出了最大程度上的分析。
“妻主,”他小声喊她,“我还是觉得,寨子东北角上住的那名女子最可疑。假如仔细查她,或许能有一些线索。”
姜长宁了然于胸。
那的确是个很神秘的女人。
那人她远远望见过几眼,约莫三四十岁的年纪,倒是对得上。正值壮年,却既不事生产,不耕田打猎,也不像几个首领长老一样,主持寨子里的日常事务。整日里深居简出,仿佛与旁人都没有什么干系。
这在一个生活条件并不优越的山寨里,很不寻常。
她也曾向旁人打听过,那些土民却多半语焉不详,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听不大懂汉话,也偶有几个躲不过去的,推说那是族长的一个姊妹,身体不好,不做事的,也不爱见人。
这显然不是实话。
越是遮遮掩掩,越是值得深究。
“妻主想查她吗?”江寒衣在身边望着她,“我可以去。”
姜长宁看他一眼:“你打算怎么查?”
“如果她真的是妻主心里想的人,在这个寨子里住了这么多年,就算隐藏得再好,想必从举止习惯,到身边的物件,仍不能与这里土生土长的山民完全一样,总会有些蛛丝马迹。”
“别去。”
“你不信我?”他像是有些赌气,又有些急,唇角紧紧地抿起来,“从前做影卫的时候,这些我都做得很好。”
明明是在外面沉稳有度的人,偏偏在她面前,日渐单纯,那么好激,一下就来了委屈。眼尾底下红红的,倔强地盯着他。
姜长宁不说话,似笑非笑。
又道:“不过,虽然这里的土民不大通晓外面的事,你也小声些,小心隔墙有耳。”
“好。”江寒衣立刻缩了缩脖子。
如今他在她面前,也不如从前一板一眼,谨小慎微,偶尔也能流露出几分活泼的少年气了。
片刻前昂首挺胸的小骄傲不见了,只余双眸仍旧闪闪发光,有些期待似的注视着她。
“所以,”姜长宁轻轻揉了一把他的头发,微笑着,“你的判断是什么?”
“这些兵器,有军中的模样,材料、工艺上却又有所欠缺,所以不大可能是有人与土民勾结,从军库里流出来的。更像是有懂得这些知识的人,到了此地,因为条件所限,摸索着打造了出来,将就着用的。不过,对土民来说,已经比他们原本的刀与箭精良了许多。”
他望着她,声音压得低低的,像是有些紧张,又夹杂着得到了新发现的兴奋。
“主上,不,妻主,这个寨子里很可能有出自军中的人。或者,至少是在兵器作坊待过的。”
姜长宁有一会儿没有作声,只望着屋外山谷里的云雾。
良久,才轻轻“嗯”了一声:“你说得很对。”
这就是她假意被俘,跟着这些土民混入山寨的原因。
之前她在来的路上,就有所耳闻,此地土民不听朝廷教化,来往行人但凡露富,便常遭劫财。这种事原本不稀奇,天下处处皆有。
奇的是,他们从约莫十余年前,也不知道是出了哪一位英明的首领,突然变得兵器既利,又懂些战术,一时间竟成了气候,隐约有称小王的架势。
当地官府尝试围剿几次,皆告败而归。因为此前这些年,先帝姜煜沉迷修仙问药,朝廷上下腐败,官府也不再干这等卖力讨苦吃的事情,随后也便搁置了,一直耽搁到如今。
如今看来,这件事却有些意思。
假如真的是出身军中的人,出于某种原因,投靠了当地土民,为他们带来这些变化,那就说得通了。不过……
这样就会让她想起一个人。
或者说,是一个她随意听来,然后就记在了心上的旧闻。
“你说,真的会是姜灿吗?”她喃喃道。
像是在问江寒衣的意见,又好像只是在自言自语。
姜灿是何许人也?
那是皇家的一个宗室,论辈分,倒还和先帝姜煜是一辈的。这个人在十来年前,曾获封武威将军,军功耀眼,一时风头无俩,得宠到了能够自由出入宫廷的地步。
或许是功高震主,引人嫉妒,又或许是她年轻气盛,自己也不大注意,落了把柄,总之,她是让人罗列了许多罪状,在日渐昏庸的姜煜面前狠狠参了一本,到了要将她治罪的地步。
她一身的骁勇,如何肯束手就擒,听闻是带了几个亲信,强行逃出京城,往西南的大山中来了,从此失去音信,悬赏搜捕亦不见效。
地方,年头,仿佛都对得上。
这个故事,在京中已成了传奇话本,因着犯朝廷的忌讳,轻易也没有人去提。还是早前晋阳侯季家被围,她将一家老小接到府中暂且安顿的时候,人家当闲话说的。原话的意思是,季听儒吉人自有天相,必不能像那姜灿一样倒霉。
真的会是她吗?
自然,连姜长宁自己都猜不透的问题,江寒衣也无法给她什么答案。
他只是凝神细思了片刻,还是作出了最大程度上的分析。
“妻主,”他小声喊她,“我还是觉得,寨子东北角上住的那名女子最可疑。假如仔细查她,或许能有一些线索。”
姜长宁了然于胸。
那的确是个很神秘的女人。
那人她远远望见过几眼,约莫三四十岁的年纪,倒是对得上。正值壮年,却既不事生产,不耕田打猎,也不像几个首领长老一样,主持寨子里的日常事务。整日里深居简出,仿佛与旁人都没有什么干系。
这在一个生活条件并不优越的山寨里,很不寻常。
她也曾向旁人打听过,那些土民却多半语焉不详,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听不大懂汉话,也偶有几个躲不过去的,推说那是族长的一个姊妹,身体不好,不做事的,也不爱见人。
这显然不是实话。
越是遮遮掩掩,越是值得深究。
“妻主想查她吗?”江寒衣在身边望着她,“我可以去。”
姜长宁看他一眼:“你打算怎么查?”
“如果她真的是妻主心里想的人,在这个寨子里住了这么多年,就算隐藏得再好,想必从举止习惯,到身边的物件,仍不能与这里土生土长的山民完全一样,总会有些蛛丝马迹。”
“别去。”
“你不信我?”他像是有些赌气,又有些急,唇角紧紧地抿起来,“从前做影卫的时候,这些我都做得很好。”
明明是在外面沉稳有度的人,偏偏在她面前,日渐单纯,那么好激,一下就来了委屈。眼尾底下红红的,倔强地盯着他。
姜长宁不说话,似笑非笑。